《八卦式的教育》/徐嘉亮(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国庆日贴文二之二
310816B ckh 69 (1024x745)
对有知名度的公众人物的日常言行、逸闻趣事、丑闻、绯闻等隐私性信息一类新闻,在西方被称为通俗新闻或大众新闻,我们则称之“八卦新闻”。为什么呢?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香港报刊为了增加收入,刊登了许多美女裸照,却因受制于法律和社会道德,不得不在裸照的“三点”位置贴上一个八卦图案,八卦新闻遂由此而得名。

八卦新闻受落主要是受人类天生的窥视欲和好奇心驱使。传统的社会,人们通过人际刺探和私下传播的形式满足这种好奇心;现今的社会,大家通过阅读、观看报道明星私生活的八卦新闻来满足窥视性好奇心。

各位看官,八卦与教育,应该是风牛马不相及吧?且莫紧张,待小弟一一分解。今天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注重的只是考试分数。华小的老师一天到晚忙着赶课程;中学老师则奉行“苏武牧羊”式的教学法(反正学生到校外补习去);大学的讲师则像补习老师一般,在期末考前不停地给“小贴示”,毕竟无论国立或私立大学都有明文规定,必须让大部分的学生及格。爱因斯坦曾说:“资料上的学习是不重要的,它可以从课本上获取。大学的教育价值在于训练脑袋思考一些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It is not so very important for a person to learn facts. For that he does not really need a college. He can learn them from books. The value of an education in a liberal arts college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learned from textbooks. – Albert Einstein)试问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将如何培育人才?

小弟在私立学院育人,常常提醒我的学生得称呼同一间办公室内其他的讲师。某些同事却嘲笑我为何如此“鸡婆”,他们又不是你的孩子?试问学生把一个学习的地方当成是“补习中心”或是“文凭印刷厂”,上课迟到早退,和我们只限于“生意”上的关系(因为他们是顾客),有可能会成才吗?

每一位理科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在一位指导讲师的督促下必须完成一项毕业论文研究。当中最主要的宗旨是训练学生们如何分配时间,学习作出判断及解决问题。在这里,八卦式的教学法将会被派上用场。要影响一个学生的思想,我们必须先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他们与家人的相处关系,甚至某些学生在闹情变,我们还得“很八卦式”地当起感情顾问。

请相信小弟,要影响下一代,我们必须先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里的“八卦”,是关心及爱的表现。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得收起冷漠的心,多多“八卦”年青人的世界呢!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八卦杭儿风》/刘姥姥的孙女儿(中国)

马来西亚国庆日贴文二之一
310816A
路边,有个中年男人仰着头,弯着脖子,望着天空,一动也不动。走过来一个老人,很好奇,也跟着他仰头弯脖看向天空。三个、四个,渐渐地聚成了一大堆人,都弯着头,望着天空。在看什么?有人问。不知道,有人回答。看什么,不知道,但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第一个弯脖看天的人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围着他,就自言自语地边说“我是昨晚落枕了,脖子痛,想修正修正,你们干什么?”边挤出人群走了。接着又走了几个,随后一大圈人才三三两两地莫名奇妙地走了。你不相信,你大可以试试。现在你往马路边一站,看天上某处,还会有人跟你一起看。

杭州人就把这种现象叫做“杭儿风”。有人认为“杭儿风”这个词的写法其实是个美丽的错写,它应该为“行儿风”。杭州人口语里常有“个种衣裳款式前两年行过一段辰光,没想到今年又行起来的”。这个“行”就是“行儿风”的“行”。行儿风就是一阵流行的风潮。是指某样事物流行并引起许多人跟风的现象。因为“行”与“杭”同音,加上“行儿风”在杭州特别盛行,所以就成了“杭儿风”。“杭儿风”是个口语词,与杭州话中“跟风”意思相同,反映了杭州人不管干任何事有一种比较喜欢凑热闹或一窝蜂的从众现象与心态。

“杭儿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原来词义有嘲讽杭州人那种自己没有主见,凡事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做的趋众现象,含有贬义。

记得物价普涨那年,很多人在提价前,都去排队抢购食盐、棉布、肥皂等等日用品。那几天杭儿风刮得啊,只要看到有排队的,不问青红皂白,人们就立刻走上去排着再说。等到快排到了,发现原来卖的是卫生纸,心想买几沓也好。街上商店前人山人海,闹哄哄的!家人也想去排队买,我反对。细水长流日常要用的物品,怎么囤货?再说又贵得了多少呢?结果除了棉布,提价并不多。有个朋友买了20多斤盐,一直吃到白盐转了颜色。还有个朋友买了一箱子的各色棉布,一直到现在还有两捆。因为后来人们多是到商店买现成的衣服,还有几个人是请裁缝量身做着穿的?

改革开放以后,杭州经济发展飞快。原来被讽刺为“美丽的西湖、破旧的杭州”的城区,一刹那高楼栉比鳞次。郊区茶农黛瓦白墙的家几乎全成了城市居民农家乐的休闲处所。一年一度的西博会、动漫节、休博会等等国际会展在杭州层出不穷。“杭儿风”则越演越烈。但是不同的是“杭儿风”一词的贬义色彩渐渐淡化而变为中性,且多了杭州人独立独行、勇于创新生活风格写照的内容。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流行的“杭儿风”多是好事物。

一到周末晚上,杭帮菜的饭店——外婆家、新白鹿、新周记等饭店前排满了队伍,饭店起码得翻四五个桌次,吃客才渐渐稀少下来;一到双休日,农家乐的梅家坞、茅家埠、龙井、龙坞等茶农的家里都坐满了城里去举办大、中、小学同学会的老老少少、亲子活动的父母和孩子,或者全家人待客聚会的城里人,此“杭儿风”至今长盛不衰。

每到水果季节,杭城人又结伴进行自驾车出游,去塘栖采枇杷、去萧山采草莓、去余姚和慈溪采杨梅之类的活动。原来“杭儿风”多反映在购物,休闲,等赶潮流的消费方面,现在又扩展到避暑避寒全国各地休闲、出境旅游的大范围。总之,只要在本地能引起轰动的事件,“杭儿风”就跟着上演。不管是小到一种味道创新的面条,例如慧娟面馆、菊英面馆,或者是西溪路上的炒花生,人们都会一窝蜂地涌向那里,店前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等着吃、等着买。大到全民健康运动,为了便民登山、走路,杭州各区政府掀起了修筑河步道、山步道的“杭儿风”。可以说,没有哪个城市山上、河边的步行道有杭州那么多和美。

2016年9月G20国际峰会在杭州举行。未雨绸缪,杭州人已经准备了将近一年时间。其间,成千上万的人争做志愿者,刮起一阵又一阵的杭儿风。如今万事俱备,只等东风。

最近几天,一有空闲的杭州人,手拿长枪短炮的照相机,白天晚上地踯躅、游荡在修饰一新的西湖边、南山路、北山街欣赏、摄像。不知谁带头刮起了留影“压黄线”的杭儿风,纷纷照下坐在大马路的黄线上,躺在大马路的黄线上无拘无束的身影,是否在一泄平时只能循规蹈矩行驶被束缚的压抑、一吐曾经因压黄线被扣分还心不服,甚至颇有报复的心理。你看,有的人压了单黄线,还压双黄线。这“杭儿风”多可爱、但又多可笑吧!

从八卦杭儿风,是否觉得“八卦”一词发展到今天,其实也不完全是编造、荒诞的意思。“杭儿风”就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杭州老百姓生活中的现象和心理状态。所以“八卦”一词也应具有另一词义,即“流于人们口头尚未得到证实的传说”,至少它不是荒诞的、编造的。

杭州人永远向往着创新,也不断地创新着;杭州人对任何事情永远是热情的,且历来喜欢热闹;所以“杭儿风”永远不会终止,你想八卦,也永远八卦不完。

(压黄线的照片摘自网络)

《八卦党》/宝棋(马来西亚)

300816 Key Liu Poh Key
“八卦”这个字眼多形容多事多嘴的得闲人士,爱打听也爱讨论别人的大小事,甚至喜欢把事传千里,发扬光大。其实人人都有“八卦”的天赋,只是有者把其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有者则深藏不露。因为八卦党的存在,让民间的大小事越演越精彩,成就了绯闻、误会、是非和舆论。

八卦党里最重要的党员非“八卦信使”莫属。任何信息都需要传播者接收和发送,而极优秀的党员一定能把信息一传十,十传百。他们人缘很好,甚至还有很好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把沉睡中的同僚唤醒开始执行“八卦”工作。

多个人,多把嘴。越多的人,事情就会被说得越来越复杂。党员的信息接收能力不一,又或是喜欢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只听自己想听的,说自己想说的。如此一来,完整的故事不但被分成几段,还让很有创意的党员修改成2.0或3.0版本。

这次党员最热情和富有创意,生怕原版不够吸引力,于是在故事里加点假设、音乐,甚至连不相干的人物也被说成故事里的小角色。生活里会有那么多是非还真的要“感谢”他们,有时觉得这些人不做编剧人太浪费了!

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滋事者,必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士。八卦党的勇士多在网络里现身,擅长网络人肉搜索把“坏人”挖出来。坏人的背景,甚至小学在哪、工作地点、住哪和情史都逃不出他们的十指间。打着“他要红就让他红”和“share出去,让世人警惕,让世人唾弃!”的口号募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党员。记得雨伞姐吗?她只不过是行为突出做了些傻事就被八卦党逮住了,结果变成网络红人也登上报纸。团结就是力量,他们的势力不容忽视。

人人都是八卦党员,只是有些党员认为“八卦”这字眼架在自己的身上有失身份,所以想“八”一件事不但要隐藏自己的八卦动机,还要让典型的八卦党员自愿上钓主动报告事情来龙去脉。当然这群不羁的党员是属于理性型的,只打听不传播,甚至把听来的消息消化或思考一番,不尽信。这个“八卦”层次,只为满足好奇心或求知欲,不害人也无伤大雅。

看来八卦党势力已经深入社会每个角落,无处不在。有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或是否只是个无名小卒,你都有机会成为八卦档案里的主角。别以为没人关心你的事,遇上八卦党,是没有不可能的。所以,对任何八卦事件或是非,千万不要那么认真又动真性情,当娱乐来看就好。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桥梁与武器》/李锦荣(马来西亚)

290816 Key Liu Poh Key 1
说八卦是一门技艺。懂得说八卦的人精湛于了解人类的习性与人类的相处模式,进而懂得为自己或为其他人谋取一些好处。对于一般人来说,说八卦就好像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润滑剂。由于我们的故事实在无法在对谈之中变化出什么新花样,要说的已经说完了,不想说的怎么去被人绕圈子也还是套不出话来,这个时候议论他人并说起别人的八卦似乎能让这乏闷的对话里多一些创意的思维去描述被说八卦的人的故事和人格。

在这当中,与其说我们把被说八卦的人的故事完整地说了出来,不如说我们在这段故事里添加了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及态度。举个例子,在说着隔壁小美拿了自己储蓄了三个月的钱去买一个名牌包,我们当然不会实实在在地只把故事说出来,相反地,我们会在这件事上注入我们主观的看法,然后拐弯抹角地说:小美简直是个拜金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志同道合的人开始在第三者的帮助下建立了说八卦联盟的良好关系。这当中不是因为大家有了新的话题可以聊而让谈话的内容更加丰富,而是因为我们在同一个被说八卦的人的故事里,发现了自己和对方有着相同的见解而开始喜欢对方。这道理很简单,没有谁喜欢自己的意见被反驳,那一些愿意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攻打敌方的战友通常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所以,若要成为大家都喜欢的说八卦专家,自己必先要懂得如何在自己所在的军营里查探军情,了解大家对某些事情独有的看法。

本质上,说八卦如同其他的技艺般都是一把双面刀。你若懂得善用它,它便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相反的如果这门技艺不妥当地被利用,它便是一件很危险的武器。就像大家所知道的我们更倾向于和自己拥有相同想法的朋友说八卦,因为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都不想要多花一些力气和时间去证明自己所理解的东西才是对的。也因为这样,当自己被同一类型的脑袋瓜儿围绕时,我们似乎变得比较不容易从其他角度去看待事情,因为在一个群体里我们习以为常地服从多数人的想法以避免自己沦为大伙儿的叛徒。

不瞒你说,八卦的可怕之处也就始于这里,因为我们会一直坚信我们所相信的,尤其是当我们遇见那些支持我们言论的说八卦专家时,我们一一丢失了挑战自己当下思考的方向,进而影响了我们往后的判断能力。试想想刚才小美买名牌包的例子,我们是否也否定了小美不偷不枪,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愿意持续储蓄三个月的零钱这个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公司的办公政策里严厉禁止同事们流传流言蜚语、说三道四,因为他们明白语言的厉害,也非常理解办公室里的茶水间八卦会如何直接影响同事之间的做事态度与办事效率。

总之,八卦可以是话题的烟火,也可以是一颗定时炸弹,它的用处取决于那一个人如何去使用它。你可以不是说八卦的专家,但你绝不能成为说八卦的恐怖分子!

摄影:Key Liu Poh Key(马来西亚)

《不八卦的代价》/陈泉慧(马来西亚)

270816 Clement 155
广东话有句俗语,“三个女人一个墟”,确实有道理。试过在咖啡馆里,本来想找个静静的角落赶公事,然后邻桌坐下了三个女人,我那时候就心想:“完蛋了”。从她们坐下来那一刻,就听见她们在滔滔不绝的说是非。为了让耳根清净,我戴上了耳机,试图继续专心工作。但是她们所发出的噪音实在是太高分贝了,最后我忍无可忍,唯有默默离开。后来也遇过八卦的男生们,印证了这确实是个“男女平等”的时代。(离题一下,‘三个男人’又是什么呢?)

虽说长舌妇/夫一大堆,但是八卦这本事,可不是人人都会,人人都享受。我可不喜欢八卦,也自问没那个本事八卦。和家人朋友们相聚时,我们通常是“酸”对方或自己,谈谈近况啊,健康啊,美食之类的话题。有文化一点的,会告诉对方最近看了什么好看的书或电影。物以类聚嘛,很庆幸我的熟人圈子里,没有八卦的。但是有时候,不得已被逼要八卦,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公事上不可避免的应酬。因为不可能和对方谈心事嘛,那么就没办法了,无可避免地聊一下明星啦,八卦新闻之类的话题。如果对方也是不喜欢八卦的人,那倒好,三言两语,简单寒暄几句就算了。可是如果碰到长舌妇/夫,那结局肯定很悲惨—-对方可以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几十分钟。那一刻的我通常很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种场合!

有些人则喜欢用是非做人情,试图以此拉拢你。但是我心里很清楚,如果甲可以用是非来收买你,则甲也可以用你的是非来收买别人,这种人不得不防。

不喜欢八卦,乐得清静,但是可是要付出代价的。通常这种人很容易会被标签为不合群、高傲。如果在同事圈中被这么标签,工作上或多或少会受影响吧?我曾经试过“埋堆”,但是很痛苦。大伙儿在说别人长短,我觉得真是很无聊,很浪费生命!大伙儿大概也看出来,我抗拒这种话题,以后的聚餐都不叫我了。我一方面乐得自在,另一方面,却也清楚知道,因为不属于他们的圈子,所以有时候要叫他们做公事时,会遇到无形的、无谓的抵抗。

这是不八卦的人需要付出的代价,但是这种代价可以换回无数耳根清净的时刻,还是很值得的啊!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八卦的社会意义》/梁山下买豆腐(马来西亚)

260816 ckh 114 DSC_0051
八卦一般指某些热心过度的人,对一些有的没的消息强力广播。总的来说,大家对八卦的人,或八卦的事,可能觉得有趣,但通常还不至于会抱有过高的敬意。简单的结论是,八卦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八卦一丝一毫意义也没有呢?似乎又不尽然如此。

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冷淡。冷淡到什么程度呢?按我们这些从二十世纪活过来的人的标准来衡量,不论在感情上或观念上都十分难以接受。如今新的住宅社区,房子与房子之间已弃用过去的篱笆网,而改用水泥墙,邻居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已彻底实现。别说不知道你家贵姓什么了,连尊容长什么样子也模糊得很。这种情况直接造就了救护车的“生意”蒸蒸日上。如果家里有人生急病,以前的人认为“远亲不如近邻”,今天的人则觉得“近邻不如救护车”来得可靠;也不清楚这是信任专业,还是不信任邻居,反正此类现象很不可思议。

在这么一种冷淡的现代人际关系中,八卦反倒是足以起到一定积极的“润滑”作用。在东家长,西家短的各种八卦中,你终于搞清楚了左邻右舍是什么来头,久而久之,甚至可能产生某种莫名的亲切感。虽说今天邻居关系既冷淡又冷漠,但经过长期八卦广播的“百闻”洗礼,实际上也为后来最终的“一见”做了彩排,搞不好还有可能“一见如故”呢!我觉得,这不能不说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大小灾难现场偶尔会有热心人伸出援手,不过更多围观的人都只是忙着拍照,然后分享到社交网站去。这种不知该归在八卦还是混蛋范畴的行为,能够提供什么意义?我想,还是有的。最起码,照片保存了事发当时的现场状况,而且当大家都在做即时报道时,胆敢趁火打劫的行为肯定会有所减少。对当事人来说,这或许也可以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愿我这里所提及的情况还不至于被骂“胡说八道”才好!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演员已经不需要演技了》/幸小絜儿(中国)

250816 PL Tan 63
巴西里约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作为四年一届的盛事,大家对奥运会还是有很高的期待值。但是从这届奥运会开始,我们发现中国民众的期待产生了变化,大家开始不关注金牌,转而关心起奥运八卦。球场上中国羽毛球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球场下大家开扒李永波、林丹和谌龙的恩恩怨怨。泳池外网红傅园慧的采访视频比拿金牌更让观众感到愉悦,大家还深挖傅园慧的原生家庭探究网红成长背景。当然还有全球关注的博尔特约炮巴西毒枭遗孀的八卦不断刷屏。

为期半个月的奥运热潮中,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新闻,就是中国明星王宝强的离婚事件,王宝强妻子出轨其经纪人的八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超过了奥运新闻,超过了娱乐新闻,成为了社会事件。

如果用公共生活研究学者理查德·桑内特在《公共人的衰落》一书中的观点来看,我们对于公众人物私生活的关注,其实和当代社会中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混淆密切相关。在公共空间中寻求共同体的我们,认为共同体是由一群彼此向对方揭示自己内心情感的人构成,而由陌生人所构成的共同体是不值得信任的。这种心理形式的发展制约了一些基本的人格优点,比如尊重他人的隐私。甚至有的时候这种对他人八卦的关注已经超越的他人本身,观众需要从公众人物身上看出某些个人特征,不管他是否拥有这些特征,他们会在幻想中将他实际上所缺乏的人格特征加到他身上,观众变成了窥私狂。比如大家对中国体操运动员商春松家庭生活的关注,变成了家庭重男轻女导致哥哥压榨妹妹的道德绑架,以此来和傅园慧的原生家庭做成长对比。商春松后来气愤地回击这些观众的幻想:不了解情况别说我家人。

这种公共生活与亲密生活之间界限的模糊也体现在人们对性爱的态度上。过去,性爱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公共领域内被限定。现在,性爱最为一种个人存在状态,是亲密情感的结果,处在公共领域之外。人们认为是否真诚和“坦率”地彼此对待成了亲密关系中的交易的一个特殊标准。当代社会的观众将权威投射在公共人物身上,又以同样的方式抹掉了他的公共自我的边界。公众人物的公众身份和私生活融为一体,在观众眼中没有私生活,包括他的性爱。公众人物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卡里斯玛权威(注),王宝强主动在自媒体上公布妻子出轨的家庭纠纷,说明公共自我周边再也没有任何界限了,演员已经不需要演技了。

注:关于卡里斯玛 (按这里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都是瞎子在摸象》/紫色水晶狗(马来西亚)

240816 ckh 121 DSC_0127
中华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对历史书写的重视,世界上没有其他文化保存了这么完整的官方史册。以前小时候也真的相信历史事实就像历史课本、“正史”所述那般,可是后来涉猎的书多了,这才发现怎么同一件事情竟然可以有完全相反的说法?

1949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台湾海峡两岸就有着截然不同的论述,一方叫“解放”,另一方叫“沦陷”。1644年满清入关,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结束,改元顺治。可是,1645年除了“顺治二年”的说法,同时也还可以见到“南明弘光元年”的说法。事实上,解放或沦陷,顺治二年或南明弘光元年,主要关乎书写者的政治立场。史书就像瞎子摸象,提供的往往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仅供参考”。

一般人都宁可选择相信路透社的新闻,不信路边社的传闻,甚至将其贬为捕风捉影的八卦。这种心理其实有待商榷。路透社这种“名门正派”和正史很类似,它们比较有组织,感觉上更专业、中肯,但即便如此,只怕所提供的资讯还是如同瞎子摸象。譬如我们被媒体塑造而成的中东刻板印象,若以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的视角切入则可能会有差异极大的画面出现。如果两方的观点都去了解一下,得到的最后结论不一定是双方都应该各打五十大板,但恐怕也难免会产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之慨。

路边社提供的消息,除了有心人故意在制造谣言,往往也是某些人百犬吠影般在无意中助长谣言的传播。即便消息来源不假,一句话或一件事在经过十个人、百个人义不容辞地加盐加醋转述之后,也早已走形变样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交网站的“分享”功能倒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消息的原始状态,而且比起过去正宗路边社的“人家说”,更容易找到消息来源、冤亲债主。当消息来源更为有根有据时,路边社和路透社之间的界线是不是也模糊许多了呢?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这往往取决于个人的立场、价值观等,诠释不同,真相就不同。因此,历史也好,路透社、路边社也罢,提供的有可能只是一些个人瞎子摸象的认知,我们可以相信具体的事件(某某官联公司在美国被控洗钱),但对于事件的诠释(有人要颠覆政府)就不用信得十足了。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聊八卦》/嬕(马来西亚)

230816 PL Tan 59
八卦的传统定义为中国的阴阳理论,广为人知的现今定义则是闲耻扯或流言蜚语。英文称之为“gossip”。放心吧,今天要聊的不是中国哲学而是八卦新闻中的“八卦”。我虽然对八卦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是毕竟也有看了十二年八卦新闻的“经验”,借此机会在这里和各位聊聊八卦。

八卦这一词汇源自于粤语。在粤语里的意思是多管闲事,喜道东家长西家短,这词汇也和“鸡婆”的意思类似。

我非常喜欢看八卦消息,只要是各个报章的娱乐新闻我都会看,因为透过八卦新闻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喜欢的艺人的消息。准确来说,就是私生活、恋情、出没地点等等关于该艺人的各种讯息。对我而言,八卦是为了某艺人的粉丝们而存在的,因为基本上就只有粉丝才会对自己偶像的消息紧追不舍,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其它理由。

无论如何,从八卦新闻也能学到很多道德价值观或另类道理。比如说: 关于金贤重和朴有天的八卦。稍微介绍一下,这两位是来自韩国的花美男演员、歌手和名嘴,出色的演技和歌唱能力以及过人的口才,给众人良好的印象。可万万没想到,一个居然会涉及性侵丑闻,另一位则涉及了对女友施暴的丑闻。或许在大家眼里就只认为他们的前途已毁灭,而没有太多感言和感慨。我看到的却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交男友真的得谨慎,不要只会挑高富帅,一个人的内在绝对胜过外在。

有八卦就一定有所谓的狗仔队 (Paparazzi),因为狗仔队的存在造就了八卦新闻的“昌盛”。狗仔队可比喻为“第三只眼睛”,他们捕获的消息都是我们不可能触及的范围,包括超出比私生活更隐秘且神秘的隐私或是法律界限。记得有一次看娱乐版,裴勇俊洗澡的照片被狗仔队拍下。你没看错,是洗澡的照片!结果如何我忘了,但是狗仔队的行动基本上都不太在意法律的束缚,有时我会觉得很佩服他们为工作的拼搏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由于八卦新闻会比那些纯文学杂志来得受欢迎,媒体和狗仔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他们更加不择手段地揭發他人隐私,侵害这些人生活中的安宁,即使所得的新闻属于私人事务,完全与公共利益和公共兴趣无关,他们依旧大肆渲染。这是八卦新闻狰狞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人性的丑陋。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其实我们都八卦》/练鱼(马来西亚)

220816 Clement 166
近来网上常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如:“某某说了一句话,让世界都震惊……”等等,以此吸引大家的眼球,让人情不自禁的点进去读。点进去后才发现,标题比文章更加吸引人。想想这也无可厚非,网站本来就是靠点击率存活,它只不过是利用你的爱八卦的好奇心,向你讨了个click去养活一班人而已,没必要和它斤斤计较。

说起八卦,没有人可以否认娱乐圈的八卦最多。但如果我们谈起某位艺人时,不是因为他的演技、或唱过什么歌而让人印象深刻,反而是那些供人茶余饭后、剔牙买单的谈资,长久下去,感到悲哀应该是娱乐圈吧?因为艺人如果可以不务正业,靠身材、比脸蛋就可以受人瞩目、拥有高知名度,然后盆满钵满,那大家又何必努力钻研演技和唱功呢?

到最后,只剩下高颜值的扑克牌脸,用同一号表情在演戏;如小鸡小鸭般的叫声,没有修音无法出街的歌手在唱歌。

马来西亚的一马案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互传一些大家知道都知道的小道消息;偶尔调侃一下几位当事人,以便能陶冶一下什么都不能做的苦闷。在非大选年,小老百姓能做的也就仅此而已。

当歹戏拖棚、妖孽尽出,大家把案件当八卦来看时,那将会是一国之不幸呀!

小朋友们最爱聊八卦,差不多每间学校的厕所都阴森森的魅影重重,同学们绘声绘影、信誓旦旦的说曾经看过,害的大家憋尿憋到尿道发炎。我们的年代,同学八卦哪个男生喜欢哪个女生、或者哪个班的女生倒追哪个班的男生。摩登的现代,同学八卦的是男和男、女和女,真是心脏稍微弱一点的,都不敢当人家的爹娘。
左邻右里尤其爱八卦。反正家庭主妇闲来无事就爱串门子,东家长来西家短的。不谈别人家,难道要自曝其短么?所以,谁家的先生吃软饭、谁家的孩子几个A、谁家的妈妈离家去、谁家的女儿生BB。大家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活在一个素人也可以一夜爆红的网络现代,大家每天都陷入无数的八卦阵中,有人如鱼得水,有人怨天怨地。我们如八仙过海,能不能避免被八卦,只能看各自的修行。免不了的,只能随波逐流。

回过头,轻舟已过万重山。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