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集》生日快乐/杨晓红(台湾)

《学文集》十周年,阶段任务完成,老师交棒给小周和小小周,与电影漫威英雄系列不约而同,由二代接棒。(听说老师的新任务是要去教数学)

《学文集》里,住着这么一位有多重角色的老爸,记录了不少与两个小孩的互动历程。透过看文章,仿佛“看”着姐妹长大。小周颇有老爸风格,理性思考直率敢言。小小周则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老爸过招,起了不少哭笑不得的化学变化。角色一改,老爸立马成了犀利社评,指点出不少国内的政治、社会、教育问题。

还有一位作者,颖慈,同是台湾国立中正大学的校友也是室友。以前我们睡不着,常常聊天到凌晨,互相欣赏,互相秒懂。常常说她是心灵辅导师,中文系毕业的她,字词精准,不失礼不敷衍的表达,让人觉得心情疗瘉又充满能量。可惜近几年,作者忙于生活、工作,暂时搁笔。 低调的古墓派,不知何时再见。

再来,印象较为深刻的作者是,林明辉先生;作者长期居住在瑞典,写了不少早期旅居欧洲的打拼生活。文笔简单明了又不失风趣,散发阳光般普世价值。如果我们当不了大人物,但很专注的让一手好菜上桌,这也是了不起的本事。日后,有机会,希望可以看到明辉先生分享欧洲风味的国民美食。

国外(编按:指马来西亚以外),透过居住在中国的作者,了解到战后之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之巨大改变,是部活生生历史。国内,不少忧国忧民的反思,像是“华小课本是一场悲剧”事件(编按:在下2021年写的一篇时评,链接:按这里),引起不少人关注与共鸣。其中发现,也有不少正在努力想改变现况的老师,虽然改善的速度很无感,但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种下了小小希望。

十年,几个小婴儿长成了少年;我们从黑发渐成银发;国内推翻了老旧独裁政府;世界经历了一场严峻疫情。我们仍在,行有余力则《学文集》,大家生日快乐,平安健康。

  • 摄影:甘思明(马来西亚)
  • 主题:《学文集》
  • 上一篇文章链接: 独一无二的忠诚读者/周嘉惠(马来西亚)

十年/杨晓红(台湾)

《学文集》迈入第十年,也是集文计划最后一年。老师在百忙中,坚持《学文集》的十年约定,真不容易。老师常常一人发表多篇文章,亦表示《学文集》多么的缺稿。学生不才,喜欢写但没能写上什么好文章,也谢谢老师不嫌弃。

在《学文》空间里,大多写写孩子的成长过程,从中思考过去时代的教养,反思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孩子牙牙学语的阶段,到孩子上中学。回头看看以前的文章,与孩子互动的点点滴滴,留下不少记录。对孩子的用心和不经心,都是一个特别的经历。

十年,不长不短,变化不小。尤其是孩子的成长,4、5岁在背唐诗的稚嫩脸庞,每每肯上一首诗,可以换来大人的称赞,仿佛在前几个月发生而已。转眼十年后,《论语》考试学习,伴随的却是苦涩的微笑。这是我们的困境,快乐学习毕竟与现实是有距离的。

十年,有这么一个地方,让我们整理思绪、反思、纪录自己在乎的事情,谢谢《学文集》提供这个空间,谢谢周惠嘉老师,近30年的认识,虽不常见面聊天,但却是家人般的熟悉和信任。

听说明年老师有新想法,如果不嫌弃,如果帮得上忙,记得来找我。

  •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 主题:感激
  • 上一篇文章链接:激流险滩/刘明星(马来西亚)

问师·师问/杨晓红(台湾)

有孩子进入青少年阶段,不但没笑容,臭脸也有够黑。亲子关系常常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 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非好事,上网找了一些亲子教育相关的书、信息、方法,甚至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等等。

预料之外的是,本是想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演变成原来是要解决父母自己的情绪问题呀。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崇建老师的“萨提尔的对话”。

这方法不是直接帮你解决问题,它是从关怀的角度切入,试着了解情绪产生的起源。透过好奇式的提问与孩子与自己对话,寻找内心的点,探索住在内心的纠结点。我看了一些教学、演讲影片,抄笔记,想试用。

就当天,孩子放学回家,刺猬般的心情,还是忍不住噼哩啪啦的开骂班导师。

没什么信心,我提醒自己禁止使用:讲道理、给方法、提建议。改用刚刚影片阿建老师问的方法:好奇式的问他问题。

妈妈:“弦叡,你怎么啦?心情怎么那么爆炸?”

儿子:“学霸聊天就是讨论功课,学渣讨论功课就是聊天,真的想呛爆她!”

妈妈:“你们如果在讨论功课,老师一定也会看见的。”

儿子:“老师刻板印象,没救啦!算了,天欲亡我,就亡我,什么人定胜天!”

妈妈:“这跟天没什么关系,你自己的事还没动到天这么大啦。老师在学校教了十多年,都是带资优班,如果有问题学校早就请她离开了。”(踩线了,又开始讲道理了)

妈妈:“弦叡,什么时候开始?”(另辟话题,禁止故技重施)

儿子:“我在走廊比了这个动作也被她骂。下课她也要管!”(五指合在一起,仿佛小时候,玩捉捉,比“chop”的一个手势)

妈妈:“你是不是想要比中指?”

儿子:“不是!只是讲话时,一个动作,没什么意思。”

妈妈:”那老师对动作很敏感喔,这样也骂人啊?老师会不会跟我们的弟弟一样,也是高敏感特质的人?有些人对声音很敏感,有些人对动作很敏感。”

儿子:“……”(没接话但心情舒缓很多。)

妈妈:“老师这么敏感,你可以避开吗?以后你也可以敏感一点,如果老师从远方走过来,你的动作可以收敛一点。”

儿子:(点点头)

妈妈:“老师这么多缺点,没有优点吗?老师国文教得怎么样?”

儿子:“她其实很会教,很多课文的东西,她讲得很好,很好听,她很会教。”(点点头)

妈妈:“老师这么厉害呀,原来你这么欣赏老师。”

儿子:苦笑⋯⋯

平常他最早出门坐校车,通常都配着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脸,怨恨地上学去。

第二天早上,他跟我说了一声“拜拜”才出门。

神奇的事真的发生了。

孩子把妈当仇家,心𥚃有够受伤的。

不是一蹴可成,还要不断不断的练习,多看书多听老师的说法,帮自己多开启一扇门。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师说
  • 上一篇文章链接:听老师的话/客家妹(马来西亚)

古典不流行/杨晓红(台湾)

近几年,中华民国在政党轮替后倾向于去中国化的形势下,就连相声瓦舍冯翊纲老师也说,现在中华民国推自家的中华文化,感觉怪怪的。而刚好韩式流行文化填补这个缺口,韩剧、韩曲、韩团、韩舞风靡亚洲甚至欧美,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专业、敬业、创意,以及对文化发展的实力与决心。

教育部为了鼓励中华传统艺术的发展,补助学校传统艺术类的社团。孩子有机会参加民族舞蹈团和加入比赛班,学习的是民族传统舞蹈。

与现在韩国流行舞风相比之下,古典显得有一点老气。吃了酸葡萄:人人都跳韩风流行舞,也免不了有点通俗,没特色。如果来点古典,可以唤醒一些熟悉的文化记忆。

传统也曾是许多过去“当代”的累积。在韩风大吹不止之下,中华传统民族舞蹈仍要持续。 古典舞风分为文舞和武舞,国小舞团教授武舞的基本动作:前桥、后桥、拱桥、侧翻、空翻、抢背、背口袋等取之于中华戏典中的功夫动作。这些动作对小朋友来说是很酷的、炫技的。而古典的传承,可要下功夫,学会的时间长又劳累,并不是那么简单。学会了动作,要化成舞蹈表演又是另一个层次。

孩子参加民族舞蹈团三年,有机会比赛、表演与同伴习得团队合作。除了舞技,训练过程中的专注力、耐挫力、坚持和决心的练习,是最难得可贵的意外收获。时代的洪流,流行舞也许会压缩传统古典舞的空间,这也是能不能持续成为经典的考验。就一点点古典吧,我们不流行。

  • 摄影:Lynne Oliver(澳洲)
  • 主题:流行
  • 上一篇文章链接:植物大战僵尸/山三(马来西亚)

刺猬/杨晓红(台湾)

变了,终于等到青春豆冒出来了。叛逆期、青春期、转大人试用期,逐渐成为父母挑战的日常。

从《学文集》开创元年,写了不少亲子故事,也把孩子的成长过程作一个小小的记录,而今《学文集》迈入第十年,回顾孩子从天真可爱的小孩变成了儿童以上,大人未满的青少年。 仿佛坠入多元宇宙,才不久年前的儿时天真可爱,转眼间来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这位青少年偶尔是刺猬,偶尔是暖男,偶尔是有志青年,偶尔也耍废。心情起起伏伏,捉摸不定。青春期如洪水猛兽吗?有朋友为了跳过孩子的青春期,把孩子送住宿学校,保持距离欣赏就好。也有孩子让父母不知不觉中的安然度过,成功转大人。

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父母都是措手不及的新手,只能边做边学边修正。坊间有许多专家分享很多青少年使用说明,都看看,也实习。其实,孩子挑战多,考试升学,同侪竞争,师长期待,压力也不小。辛苦你了孩子,希望我们彼此可以平安地度过。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老大的佛系境界/周嘉惠(马来西亚)

井底之蛙/杨晓红(台湾)

打工皇帝

台湾,某外商一位员工为了年薪600万(约78万马币)的税金而烦恼。不是组长也不是什么经理职位,只是打工仔而已,这么高的薪水,很不可思议。原来更高价位的打工仔,比比皆是,真是见识太少。

禁止关门键

大部分人搭电梯时,如果眼观外面没有人进电梯,会很自然去按电梯“关门键”。而德国电梯很特别,它的设计少了关门按键,必须等待电梯门自然关闭。这种可以是耐心优雅的搭电梯文化也很不错。

停车华容道

马来西亚,人人有车的政策下,造成马路也是停车场。有一种奇景是,当竪的停车格满档时,可以把车违规停在横的第二排,一台接一台,车子必须保持在N档,大家也很有默契地保有一到两台车的空位。当第一排要移车时,如果被第二排的车挡住出路时,可以手推第二排,前后移车,仿佛大型华容道。这种有效利用又能解决停车位问题,很有创意!

咔嚓色狼

日本手机拍照时必须有“咔嚓咔嚓”的拍照声音,那是原厂设定,不能关闭。日本政府规定的《防止扰民条例》,它规定只要在公共场所刻意使用无快门声音的照相模式时都算违规。其实,所谓扰民说白一点就是防止色狼偷拍,而强制手机要有“咔嚓”的拍照声,且无法设静音。这种防狼咔嚓声,到底能有多少帮助?

  • 附图摘自《维基百科》:双重停车(1970年代纽约市的情况)
  • 主题:眼界
  • 上一篇文章链接:出走的勇气/山三(马来西亚)

4月29日贴文三之一:把他当空气/杨晓红(台湾)

老二因不敌班上男生众多,而屈于副班长之职,她也是班上女生头头的代表。她人长得不高不大,志气可不小,常常为女生出头,去训斥班上的一些捣蛋鬼,也因此而得罪班上大部分的男生。

午餐,抽签轮流盛饭,老二刚好被安排到最后一位。代表男生的班长因此而呼吁大家多盛一些菜,让副班长没得吃。这班小孩人小小,怎么心机这么重?我也对孩子说,你也很厉害,全班男生都给你得罪光啦?

她说,还是有些男生不会配合班长,也有好朋友没有向恶势力低头,留菜给她。就是这些又多又小,不屑一顾的同学关系,常常困扰女儿。而我总不能叫她看开一点!?什么叫看开一点呢?就是不要放在心上,暂时不在乎,再来永久不在乎。但是,在她的世界里,事情就在眼前,能没有反应吗?那班臭男生,最好通通送去训导处记过。

这样吧,遇到有人对你无理批评的时候,如果你生气,就中计了,他就是想要看你生气。如果你把他当空气,不管他们怎么讲,你都没有任何反应,看也不看他一眼。你把他当空气,他根本不是一个“咖”,他会很生气喔。

可是要做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要练习非常多次,要忍住不回应。如果能做到是很高境界的,可以不犯规、不动手、不动口,就把敌人气死的方法。老二懵懵懂懂,什么空气?什么“咖”?还是很不服气的样子,先接受过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二有一次有点神气地说:妈妈,那天谁谁谁又跟别人讲我坏话,我完全不理他,当他透明,我自己做自己的事。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我也没那么生气了。

对呀,气死人的事多得是,还要多多练习呢。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胸襟
  • 上一篇文章链接:看开点吧!/陈保伶(马来西亚)

海誓山盟之后/杨晓红(台湾)

三宝
台湾俗称挽救婚姻有三宝:扫地机器人、烘衣机及洗碗机。三宝没脾气,工作能力佳,减轻了不少生活琐事,花钱消灾解厄,佛心善对大家。

地雷
生活一起时间久远,彼此好的坏的,全数接受。有些地雷区,对个别而言,是天大事,应全自动避开,完全尊重甚至应该站在同一阵线,同仇敌忾,炮口一致对外。

财务
在外工作养家的,该有的尊荣礼遇不能少给。先生上要对老板客户看人脸色,下要照顾一家子受脾受气,出钱出力又受气最辛苦。大家应时时刻刻都该有感恩之心。赚钱不易,应开源节流未雨绸缪,珍惜当下。

合作
对外事业顺利有舞台,是全家人合作之下的荣耀。大家共享、珍惜、感恩、学习。对内幕后功臣享平等地位,目标一致,分工合作,配合无间。

海誓山盟
偶尔回去起家厝,历史回顾当日革命情感,排除万难一路相伴。如果山盟海誓还有余,不妨骑着老爷摩托车,吃个二人世界路边摊,话话当年大小事也是不错的复习。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婚姻
  • 上一篇文章链接:想象的美好/山三(马来西亚)

琢石/杨晓红(台湾)

知名影评人非常感念父母对他自由的栽培,让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才至于有今天自己满意的事业与成就。

小老板设计师朋友发牢骚说,真希望小时候妈妈多逼他们读书,像姑姑严格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家的小孩全部都当医生。

周杰伦回忆说,除了音乐,他什么都不会。小时候学钢琴,老师之严格,压力之大,曾经想要放弃。幸好他当时怕妈妈生气而不敢不上钢琴课。

儿子在国小时,常常抱怨,为什么同学放学可以回家,他却要上英文补习班。上国中时,玩线上游戏,可以用英文和外国玩家沟通时,才恍然大悟比较懂英文的好处。孰不知道他当时写英文作业,鼻涕眼泪都来了。

免俗不了,对政府对小孩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只好把小孩送去私立中学。也有幸能考上数理资优班,老师教学严格,高执行力,功课考试多。自己看了,也觉得很这样的训练方式很魔鬼。 看孩子的苦瓜脸,仍在适应中。中学、大学、社会,路还很长呢。

常常想,如果采放牛吃草,天生长大天真天生。长大后,不是那么如意的时候,会不会怪父母不逼他多读点书?又或者他事业有成,活成社会要的样子,却失去自我?这真是哲学问题。

人格能力养成很重要,天生特质也该尊重。到底是当一块快乐的石头好,还是跟上现实教育的养成好?玉琢成器,但琢磨过程是需要费上一番功夫的。面对不同孩子不同特质,当父母的永远是新手,深怕耽误了他们该有的天份能力。难怪俗语说:“养儿一百,长忧九十九”。以前听到这句话,没什么感觉,现在却是弯腰一鞠躬。

各位前辈爸妈,你们是怎么养大孩子的啊?

小闹钟/杨晓红(台湾)

妈妈喜欢穿的衣服全部留着做纪念。一段时间,全部流程走完。有一天,隔壁的阿姨突然跑来说:“你妈来了,你们过来听一下。”婆婆带着我去邻居家“听听”。 一进门,看见神坛前坐着一位老阿嬷,她哭了,她一边哭,一边用不太流利的客家语说了一些话。阿姨转达说:“妈妈,好想念你们,好担心你们,你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

阿嬷是通灵者,可以帮已逝亲人传达讯息。小时候,曾经跟大姨他们去找传说中很灵现的通灵者,去找已逝的阿公问问话。

隔壁阿姨说,平时阿嬷是不会讲客家语的,那是妈来找你们。她还问说,妈妈的东西是不是还留在家里?她说要全部丢掉,要不然先灵会想留在人间,舍不得离开。后来,还是偷偷留下了一个小闹钟。

少了妈妈叫起床,换小闹钟来响。小闹钟很准时,很少出错,也很耐用。后来还跟着我一起上大学、出社会,十多年。一直到我自己当妈妈了,它真的老了旧了断了,才甘愿把它丢掉。

妈妈个性温和脾气很好,任劳任怨。她最常唸的一句话是:要多读一点书,才不会被人看不起。这些话像小闹钟般的一直提醒着。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遗产
  • 上一篇文章链接:给予和收获/周嘉惠(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