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的愿望》/练鱼(马来西亚)


你说,会爱我一生一世。
我听了很高兴,可是却忘了问,
你爱我,到底是在这一生?还是下一世?

*****

电梯门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擦得明亮的落地玻璃窗,东方明珠塔就在正前方的窗外。枣红色的绒毛窗帘从天花板下垂到地毯,地毯厚达20mm,用尼龙66织成,颜色是最难染的宝蓝色,配以浅色的几何条纹点缀,整幅地毯,一眼望去,没有一丝杂色。
“欢迎光临!”服务员们先来个整齐的45度鞠躬,“先生,您有订位吗?”
老孙摸了摸鼻子说,“俺是来找朱孟夫的。”
“找朱先生吗?这边请。”便领着老孙往转角处的一间小房间去。
餐厅很大,但只有零零落落的两桌客人。一桌西装笔挺的白领在高谈阔论;靠窗处的另一桌,是富太太带着小贝比和保姆、佣人在吃午餐。
房间门打开,只见朱孟夫独自一人在低头划手机,其身材圆润、鼻梁上架了副黑框眼镜,浓密乌黑的头发,往后梳得服服帖帖。
朱先生抬头见老孙进来,便招了招手,待服务员出去,一个箭步跳上来给老孙一个热情的熊抱,
“大师兄!”

*****

“师父回中土后,可有任何打算?”
“为师回大唐宣佛,普渡众生,至终老圆寂。”
“既然经书已得,为何师父不欲与徒儿般,位列仙班呀?“
“为师仍有业在身,心愿未了,放不下。”
“笨秃驴!哪会有什么业不业,心愿不心愿的问题解决不了!老孙这就和如来说去,要他老人家帮忙!”说完,吹个口哨,唤来筋斗云,“师父等俺,俺去去就来!”
“别、别,悟空!为师经已告知佛祖,欲走一次轮回,重返人世。”

*****

“蛤?!走轮回?重返人世?”老猪抓了抓他那把浓密的头发,“师父铁定是疯了。”
“可是,不对呀大师兄!”老猪继续抓他那把乌黑的头发,说,“离师父圆寂已经一千多年,”老猪拿出双手双脚数算术,“嗯,正确一点,已一千三百多年了!现在才回到人间?”
“俺也不确定。不过既然大个子如来要咱们来这儿等,应该是不会有错的……”
突然,悟空向八戒比了一个安静的手势,并做了一个“有妖精”的口形;另一手迅速的按着如意金箍棒。
敲门声在五秒后响起。“哪位?”悟空问。
房门径自打开,刚才在大厅和小贝比吃饭的富太太探个头进来,说,“是我啦。”
悟空与八戒对相望了一下。
八戒悄悄伸手往背后抓住他的九齿钉耙,悟空握紧他的金箍棒。
“你一定是八戒。”富太太说,“那,你肯定就是悟空!”

*****

地府酷热异常,三藏在长长的奈何桥队伍中排队,等过桥、等喝孟婆汤。
“三藏大师吗?” 牛头马面迎面走来,问道。三藏恭恭敬敬的回了个是。“请大师随我们往这儿走。”一行人徒步走到一个渡口。牛头说,“大师请游到对岸,往灯光处去。灯光尽头,就是一个轮回口。”
三藏遥望对岸,漆黑一片,只有点点星火在远处闪烁,“不知两位施主可否告知,游到对岸,需时多久?”
“回大师,游过忘川,费时一千年。”

*****

“一千年?” 八戒说时目瞪口呆。
“对,然后再花了三百多年找他。我出现时,他远远就看到我,说我们似曾相识。”富太太说时一臉甜蜜。八戒瞄一下悟空,悟空翻了个白眼,左手挖耳朵,另一只手在弹指甲。
“师父,你老人家会老吗?”八戒问,“我意思是说,你老人家已经是三百多岁的老妖精了,到时令夫婿、令千金相续老去死去,你还活着,这、这……”
“再见他后,我不再 immortal,我会老死,然后再轮回。”
“蛤?!再一个一千年?”
富太太摇摇手说,“不,不,下次的轮回,我会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忘却一切,如此这般,最多五年就可有一个轮回。”
“所以”悟空举手打岔,“请问师父,当时,他在何处?”
“他是太子李建成的护卫,玄武门兵变当天战死。”

*****

“他战死消息传来;我迅速的逃离长安,藏于嵩山。后来听说,只要集齐五部佛祖经书,就能实现一个愿望。毅然削发为尼,西去取经。”
“可是,送你出长安的,是李世民呀!”
富太太苦笑了一下,“接下来的事情,你们都参与了。在漫长的取经路上,觉得复仇不能改变什么。在翻译经书的过程中,理解到,世界和平真的很重要的。”
“那,师父见到如来了吗?”
“佛祖答应我,接下来的每个轮回,我都能和他相遇。一起经历生老病死、痛苦与失落。”

*****

道别时,师徒三人相互拥抱了一下,约好下次何时再见面。还和小贝比、保姆、佣人groupfie 了一张,八戒说,会带去给悟净看。

*****

“悟净呢?”
“玉帝见师弟把师父的小龙马养的白白胖胖嘀,所以升他的官,现在师弟官拜弼马温,不需再卷帘啦。”
“听说师兄也曾经在那儿呆过呢!”
“套一句现代用语,他请不到假,上头不批,所以无法来参加今天的聚会。”

*****

刚刚八戒猪头猪脑地走进来时,我就觉得这人长得很像八戒。待得悟空猴里猴气地经过,我说怎么会这么巧?正在犹豫要不要和你们相认,你的筋斗云在窗外哒哒哒的敲着玻璃,向我挥手打招呼呢!

*****

所以,你老早就知道师父是女的?
蛤?!这么多年,你可曾见过师父站着尿尿呀?!

摄影:李嘉永(台湾)

《愿望成真》/刘明星(马来西亚)


因为班长提起老师逝世四周年要有某种纪念的形式,我提议来一次“为了〈会饮〉的会饮”,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苏格拉底两位年轻朋友柏拉图和色诺芬以他为主角而创作的《会饮》(Symposium),藉此怀念哲学老师沈观仰那为了“给路喝一杯”(one for the road)的微醺谈话。

本来的计划是围绕在这据说是两个美妙的剧本里一些相关话题来展开讨论,但班长提议开始谈谈《会饮》时,还有几个小时就要乘搭飞机去马尼拉的工程师和临时决定出席的青年导演在一旁开始了他们关于电子阅读器,关于纸质书的排版,关于推理小说的硬汉派,关于俄罗斯古典演奏的匪夷所思下展开。《会饮》的题目显然已经隐退了。

这当然是哲学老师长久的概叹,我们都没好好的读书;就算读了书,也不能好好地凭书里的精神展开讨论。确实,无论柏拉图还是色诺芬,他们作为出色的作者笔下的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年,何必去读他们呢?

我在临出门赴会时用四十分钟浏览了甘阳写给彭刚译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的引言,该书引了施特劳斯的一段话:“苏格拉底从蒂欧提玛那里得知爱欲的秘密时似乎还太年轻。”能够有这种阅读《会饮》的体会,恐怕不是一个月就能从柏拉图那里得出的印象。

色诺芬和柏拉图的剧本虽然都以某次会饮作为年轻苏格拉底的发表处(照推算苏当时也五十岁了吧?),两人描写的场景却并不相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是路上偶然被拉去应酬庆祝在运动会得奖的才俊;而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却是在悲剧作家得奖第二天悉心打扮拉了个同伴去赴会的。

他们的会饮都提出了关于爱欲的谈话。

于是,盼望、希望、欲望、奢望、绝望各种愿望的变体理所当然的在谈话中串场。

而我们这次筹划一个月的会饮,也不免对于物质和精神的渴望有所涉及。“你几时要换新车?”“我倒希望可以驾回那旧车。”等等。

知道哲学老师晚年是丧失了阅读能力的,他看得到书上的字,但是字和字却串联不到意义出来。对于喜欢阅读的人,这算不算最大的折磨?

四年过去了,沈先生的一些话还是历历在望的。比如说他殷切地期待死亡。

苏格拉底后来被雅典的民主处死了;沈先生在睡梦中遽然离世。

如果你的愿望是死亡的话,那么愿望成真的几率是近乎百分之百的。当然,你应该等待死亡的到来,而不是急急忙忙的去寻找死亡的所在。

这次的会饮算不算成功?这次的愿望有没有成真?答案很明显吧?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生之欲》/江扬(中国)

sdr


《生之欲》是黑泽明摄于50年代的一部影片的名字,探讨的是得了绝症的病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余下的时光。主人公面临的问题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毫不过时——这不仅是由于人类永远有着难以战胜的病魔,得绝症的人群从不鲜见——更是因为,只要我们迟早都得面对死亡,我们就都是得了绝症的病人。没有人可以免于回答,如何度过余生这个无时不刻都得追问的问题。只不过我们每个人剩下的时间不等,对于人生的期待值也因此各不相同。对于几个月、几年、十数年的人生规划自然不同,时间越长,人生的野心就可以更大一点。

然而,计划的困难在于,没有谁能准确判断这个剩下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即便是大致的判断也常常出错。暂且不论意外事故造成的计划中断——每一个昨天离去的人都曾保有对于今天的计划,每一个今早离去的人也都曾对今晚有所期待——即便是能被基本准确预测只剩几个月寿命的绝症,也没有人知道具体还剩多久。对于只有几个月的短期计划来说,多几天少几天都会造成迥然不同的结果。但没有哪个上帝来对此负责。于是后人只能哀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英雄气短。《生之欲》影片中主人公最后的决定非常主旋律——他耗尽了最后一点余热来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无论生活在哪个社会的我们都耳濡目染的人生愿望——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才是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但作者没有挑明的是,主人公恰恰好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他的小目标,而实际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

于是,我们只能践行“活在当下”的哲学。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这话初看似乎很有道理,却也很难实现。比如每天奔波找食的劳苦大众们,如果大家被告知明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恐怕没有多少人还会继续上班,继续完成手头的工作。哪怕是只剩几个月的寿命,也有不少人都会马上辞职去享受生活。只有那些预期还能多活几年的人们,才能勉强忍受眼前的辛劳与枯燥,以换取日后的些许轻松。换言之,大多数人不是不想活在当下,而只是负担不起当下的生活。

因此,走投无路的我们还要紧迫地把每一天都看成最后一天么?换个角度想,我们把它看成死而复生的第一天如何?每一个醒来的清晨都是赚来的一天,因为你的诸多同类在昨晚已经死去再也没有醒来,而你也完全可能是他们中的一员。既然苟全性命于乱世,那么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以我们熟悉的当代为例,走过80年代的人们见证了计算机的普及,活过90年代的人们享受了互联网的便利,而撑过21世纪头一个十年的人们则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手机生活。只要活着,你就已经得到了足够多,你就已经实现了许多前人无法企及的愿望。你还要怎么不知足?这不是为了“知足者常乐”,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我们需要的只是知足。这也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犬儒,因为他们没有节制,放浪形骸。这其实是从“有所待”到“无所待”,直至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的逍遥游。

摄影:黄艺畅(中国)

《一个土生土长的大马人愿望》/徐嘉亮(马来西亚)


致我国的希盟领袖:

自从509大选后,身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马人民,引颈长盼地期待新上任的希盟政府能够让国家焕然一新。半年过去了,虽然新上任的部长们常把“国政做了逾六十年,给我们多点时间”挂在嘴边,或是常把矛头指向前政府,大家也慢慢地认清了事实。无可否认,希盟还是做了数项值得人民称许的改革。但是,许多新领袖也说了“不知所谓”的言论。首先,九十三岁回锅的首相就率先表明了竞选宣言只是指引,不是圣经!他老人家那套“扶弱政策没必要停下来,我们必须扶助马来人,让他们富有起来”依然风行天下。他还重申数百万华人移民是因为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况且他也欢迎他们出走。再来的就是不务正业的教育部长,放着教育改革的大业不干,倒是忙着黑鞋、鞋袜,及当上国际伊斯兰大学(IIUM)主席(注:在土著团结党主席慕尤丁公开劝告下,教育部长马智礼确认将会在11月尾辞去国际伊斯兰大学主席一职。)另一个经典人物则是水务、土地及天然资源部长西维尔。一个认为马来西亚的自来水可以安全直接饮用,却给卫生部副部长打脸的高级小丑。他还表示使用山埃采金不会影响空气素质,也不会影响周边(居民)的健康。最近,被认为年轻有为的青年及体育部长赛沙迪也随着种族主义高举的巫统及伊斯兰党起舞,坚决表明将会拒绝《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因为这项公约涉嫌抵触联邦宪法第153条例,即侵犯马来人特权。这一切都证明了什么?当年所提的大马口号,Malaysia BOLEH;还是Bo Liao???是否我们太蠢,蠢得去相信所谓的“一个大马的新希望”;还是我们对希盟政府抱着太大的奢想!?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也将会死于斯的我们来说,马来西亚是个得天独厚的美丽国家,只可惜大部分领导人都是些自私自利,缺乏远见的不入流人物!为何我这么说?且听我一一道来。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资本。在我国已独立了五十四年的今天,一视同仁的公平政策从未出现在我国的华小与淡小。当国小生嫌课室内的空调太冷时,华小的上上下下却愁着未能缴交电费而被断电的困境;当国小烦着如何处理多余的新桌椅,华小却得到处筹款或办十大义演来维持学校的硬体设备;当国小教师过剩时,华小的临教课题依然上演!或许我们会问:“为何中东的中学生可进入本地大学,偏偏土生土长的独中生却望门兴叹呢?”当我们争辩着预科班生与中六生的不公平之处时,可否有领袖曾深入地探讨大学生的素质呢?根据《2019年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土著大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失业率甚至还高于与他们同龄,但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胞。当中的原因竟然是他们所拥有的技能,无法符合市场所需!这难道不是扶助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吗?

在发展经济方面,首相依然延用他那一套,“继续落实土著持30%股权目标,并扩大土著参与经济的评估标准至金融及非金融资产”。此外,在群众的反对声下,他一意孤行地要推行“第三国产车”,甚至要再建“弯桥”。停止了中资几项大型基建计划后,中国“十。一”黄金周到来我国的中国旅客锐减30-35%!我国的旅游部采取了什么相应的措施吗?在美中贸易战已开打的时刻,我国如何确保能安全过度呢?胡乱投资,毫无目标的国家政策,比贪污腐败更快地让马来西亚经济崩溃!

在《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课题中,首相署部长(国家团结及社会和谐)瓦达姆迪在国会遭巫统及伊党国会议员怒斥“种族主义”及“滚回印度”?!财政部长林冠英则变成了太极高手,表示了ICERD的课题,一切交给首相处理。马哈迪首相大人却认为签ICERD须达修宪门槛,所以这“几乎不可能”。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在眼里,寒了心底。

各位“高高在上”的领袖,要得到我们手中的一票,并不需要喊什么响亮的口号,也不须高调问政,更不必整天耍嘴皮子,打“口水战”!我们要的只是八个字:“公平,公义,透明,廉洁”。正如温家宝总理的一番话:“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一个人不管从事任何职业,只要他一生为人民做好事,人民就会永远纪念他。一个人的职务再高,如果不为人民办事,他终究会被人民唾弃。”这简单不变的道理,你们晓得了吗?

一个不愿看见马来亚半岛快变“全倒”的爱国者 谨上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关于进行“人格教育”的迫切愿望》/王樟松(中国)


获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而被誉为“美国最牛的小学教师”雷夫·艾斯里斯曾在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并现身说法。雷夫认为“品格远比学习成绩重要,正直得体远比考试得高分重要。塑造人格才是教育终极的追求,也该是教师职业的真正含义。”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当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蔡先生就把“健全人格”作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健全人格”教育事关国家兴亡,并把它提高到爱国的高度:“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健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

近代首著《中国哲学史》的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气象’,昔日可称之为‘气概’、‘风度’、‘气度’,以现在话来说,就是‘人格’、‘人格美’。”他还用“价值”来诠释“人格”:“一个人,与其在客观方面底成就之外,其一举一动、声容笑貌,亦可表现一种价值,此种表现是其人格的表现。”

当今人格教育的欠缺迫切需要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诚如蔡元培先生指出:学校的人格教育关乎国家隆盛衰亡。当今不少的社会弊病已经在向人们敲起警钟。作为一个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教师,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教研中,越来越迫切地心生一个愿望——从幼儿开始,在家庭、在学校都必须设置“人格教育”。尤其是学校,“人格教育”应重于知识教育。

纵观上下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文化,根据现在社会现状的实际需要,个人认为“人格教育”应有“人格八守”。“守”为“操守”之义,即指由心而生,并平素所执行、坚持的志行品德。他们的具体内容为:
孝:孝敬双亲、感恩父母。言顺不逆,赡养终老。
仁:爱国家、爱人民、爱集体、爱自然。
义:仗义勇为、仗义助人、仗义扶弱。
善:礼仪待人、与人为善,设身处地,热心公益。
智:善动脑、善创举;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信:言必真实、行必守信,信守诺言,遵循规矩。
廉:公私分明,不贪小利;节俭养廉、廉洁奉公。
恕:不计较,不怨恼,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这“八守”以“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素材,遵从毛主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思想审视,凡精华则存之扬之,若糟粕则摈之弃之。其建构包括“扬、弃、增”三个方面。

(一) 扬
传统“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仍有强劲的正能量,更有迫切的需要,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存之、扬之。

如“智”,即“智慧”。以文化论,中国固然算文明古国,但是根据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关键在创新能力的竞争,故“智”的内涵纳入“创新、发展”以制传统的“守旧”之弊。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智”不是单纯的考试得高分,因为“智慧”含有品德成分,没有道德的“智”是狭隘的,不少见成绩卓然的中学生大学身,甚至博士生,接受不了一句批评或其他一点不顺心的原因就跳楼自杀。没有道德的“智慧”甚至是邪恶的,如某校的高一学生,论成绩是班里名列前茅,然而竟忍心弑母。这样学到的“智”又有何用?

(二)弃
传统“五常德”中的“礼”,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尊重人,讲礼貌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礼仪。但是在“五常德”中它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等级封建伦理,轮贵贱,侵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当今时代精神格格不入,乃是封建文化糟粕,应该去之、弃之,二赋予崭新的内容。

(三)增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根据现实的需要,除“孝、仁、义、智”以为,还需增加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善、信、廉、恕”。孝顺、善良、诚信、廉洁、宽恕都是人的素质所在。

孝是人性之根本,“百善孝为先”,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是人的根本,所以排列为“八守”之首。常听到有人为了发泄自己心中不快,为了报复就肆无忌惮地杀戮无辜,心中没有丝毫善性;常听到有商人为了多赚一点钱,明目张胆地在蔬菜、水果上抛洒有毒的药水;一批一批的腐败分子,无论是本来就贪,还是进了官场才贪,都因为没有节俭之心、廉洁之行。最后增加“恕”,因为恕道是家庭、单位、社会和谐团结的根本。对个人来说,一个善于宽恕、包容的人,心旷人和,于己于人,只利无害

所有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教育机构都应该明确,教学生做人,做一个怎么样的人的“人格教育”是当代教育不容回避和轻视的问题,是当代教育既是教育的启蒙目标,也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教育应该把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壮大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就说几句话》

虽然平时我的生活相对简单,但简单不代表轻松,实际上近来忙得简直有点失控。

时间像最后阶段的牙膏般被硬挤出来,经过几轮的校对及各种挣扎,精选集三《应犹在》已在昨天完成印刷,马上就要推出和读者见面了。我们一直低调行事,因为担心热心读者奔走相告,或许会对吉隆坡原本就让人吐血的交通状况添乱(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不过还是循例呼吁大家支持。可以到书店购买,当然也可以向我们邮购。在筹备期间一度因为资金短缺,只好就这么拖着,长期作者刘姥姥的孙女儿甚至建议帮忙支付印刷费。这位作者是我在大学的写作老师,愿意供稿给《学文集》已经万分感激,怎么还能接受这样的赞助?做人得有起码的良心啊!

再一个月,《学文集》就成功完成五年的使命了。这项任务除了不简单,其实也相当的不可思议。可惜Facebook因为其公司条规的缘故,不再定时把我们的文章传送给订阅读者,导致点击率大跌。但我们还是有一定的铁杆支持者,不论是读者、作者、提供摄影作品的摄影师,或是以其他方式帮助我们的朋友,在此一并谢过!没有大家的支持,相信《学文集》早就没了。

我们借这个机会,再次向大家募集明年讨论的主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者纯粹觉得好玩也没问题。请直接在贴文下留言,也可以把建议发到我们的邮箱:xuewenji.my@gmail.com

马来西亚近十几二十年来,商家不再大方派送月历,就算好不容易送了,那种“跑马历”实在有够难看。我们有意挑选平时当配图用的照片来印刷一些月历派送读者,但时间上不确定是否还赶得及,今年不行的话,就等明年。如果读者中有从事这门行业的,麻烦联络。

虽然不是很适合在这里打广告,但还是决定破个例。我在电机工程顾问所工作,即英文所谓的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Firm。公司需要招一名具五年以上经验的Project Coordinator,欢迎读者来申请,或者推荐朋友来申请。英文、国文(马来西亚文)必须有中上程度,由于公司的“官方语言”是华语,不会华语者就免了吧。必须熟悉操作Auto CAD,电邮、Whatsapp也是每天在用的东西。公司位置在吉隆坡Cheras,业务则涵盖整个隆雪地区。除了客户,平时还需要和电力公司TNB、电话公司TM、能源委员会ST,以及各地市政府打交道。一年合约,如果合适且公司仍有需要,来年续约应该不是问题。简历请投至前述邮箱。谢谢!

就此打住!(周嘉惠)

《误上铁达尼》/周丽雯(澳洲)


在这间上市公司上班一年多,今天一早开了个会,然后就像香港TVB连续剧一样,宣布公司就要关门了!才几天前上面还派个高层来奖励我们这组干得好,现在大家却都在整理简历信,准备另投明主。差距好大!

我在澳洲上班十几年了,倒让我经历过几场风波。上次是2012年,矿业突然跌入低迷期,当时也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上午顾客宣布取消工程项目,不到三小时,人事部就发信给员工,除了基本的赔偿,还给了张已付款的计程车卡,送我们回家。福利还算不错!

这次恐怕没这么好了。这间公司这次是工程项目做垮了,入不敷出,几单这样的大项目,就足够把整间公司拖垮。目前澳洲的矿业是有前景的,但是现在这间公司在其他部门的表现不好,我的部门也被拖累,好可怜啊!如今靠近圣诞节,大多数公司都不会雇佣新人,所以说,要许愿得小心,条件得列好,不然有份工作,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不知道谁害得失业。

摄影:Nick Wu(台湾)

《三分天注定》/宝棋(马来西亚)


相信很多人会在生日的时候,被友人宠着听生日歌,还要让大家见证自己吹熄蜡烛前许下心愿!这特定动作让人觉得生日的时候好像比较容易让老天爷“听到”你的心声,许下生日愿望会特别灵验的样子。

但每个人一年只过一次生日,有些还要等润年才能庆祝,能许愿的机会是不是少之又少?没关系,如果你有几个朋友圈,说不定在你生日的月份里可以吃上三两个蛋糕,许一打的愿望。要是真的没这一套的话,也别难过,与老天爷沟通的桥梁多得很。

天底下不管在哪一个国度都会有大大小小,赫赫有名的许愿圣地。只要你想许愿,问一问谷歌应该都能找到。大家十指合十,闭上眼睛,默默地许下有关健康、事业、感情,或财运等等的愿望。

说真的,你愿望成真了吗? 或许有,或许没有。

我相信事在人为,也相信人为影响运气和命运。愿望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切都是造化。

有首歌有这么一段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们希望老天爷的眷顾让我们运气好一点,机会多一点,可是抓不抓得住机会靠的是自己。

求家庭和谐,但是没有良好的沟通,各方配合和体谅;求升官发财,但是没有在岗位里表现和交出成绩单;求出入平安,但是过马路不看来往车辆,驾车鲁莽妄顾交通安全;求身体健康,但是平时作息不正常,没照顾饮食……。如果你这个没做好,那个忽悠一下,你觉得生日许下的心愿或求神会让你梦想成真吗?很多事需要靠努力,人缘和个人修养,你平时怎么经营自己,就会有不同的际遇。

当然世上也有那么一句话:“万事天注定,半点不由人。”尤其生老病死,真的不是我们努力或小心就能如愿以偿。可能愿望的魅力就在这里,它不是绝对的。如果今天你被判死刑了,那我们是不是就到此为止?这个时候,愿望成了我们的精神寄托和努力的方向。

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希望而变得更坚定和坚强。结果固然重要,但我们人都活在过程里。不管结果是大喊“愿望成真”还是与愿望擦身而过,这一路走来我们为梦想和愿望而努力、认真、快乐、充实地过……,我们才会不枉此生吧?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李名冠(马来西亚)


有梦想,有折腾,生命才有所谓的“嚼劲”而绚烂多彩!

便纵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抑或“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然而,最有意思的是“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毛泽东《诉衷肠·赠周恩来》)

古华同名小说改编,谢晋执导的电影《芙蓉镇》里,姜文饰演的秦书田对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低声说:“活着,像畜生一样地活着。”这话乍一听,看似充满了凄凉无奈被动妥协认命卑贱之感,却深刻蕴蓄了实实在在无比自信睥睨天下袖卷宇宙的自信、力量、智慧与愿景。

是的,“流光容易把人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当人们忧愁于“只恐夜深花睡去”之时,切勿忘了“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的执着与信念。清初吴汉槎被贬,流放宁古塔(那是有去无回的极寒之地),其挚友顾贞观多方营救却苦无途径之际,以词代书,写下了所有身处绝境的人都痛心疾首的《金缕曲》(二首),“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在近乎彻底绝望的当儿,“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正深刻凸显了一种“正气”,深信冥冥中必有正义的力量,拨乱反正丝毫不差的“因缘果报”!“乌头马角”,典出燕太子丹在秦国作人质时,很想回国,秦王要他等到乌鸦头变白,马儿长出角才许他回去。后人遂用“乌头马角”表示处于困境,愿望不得实现,比喻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乌鸦之头变白,骏马长出尖角,在现实世界中诚属天方夜谭,却蕴蓄着人心无比超级的积极力量。天风海雨,震慑寰宇,却阻挠不住人们追求美好向往的心愿与力量。

叹只叹,纷扰人世,积非成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在2018年岁末的今天,魑魅越发猖狂,人心日渐薄凉,偏执普遍充斥,思维彻底荒唐。我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好,我们的思维层次与“愿望”越来越“屌”,我们“吐槽”的能力越来越高,我们的愿望越来越浪,我们的心灵越来越伤!

这不就是,骂得越来越爽,“人肉”得越来越狂,众人越来越笨蛋,自己越来越高亢!

愿望,就算天马行空,纵使无比虔诚,哪怕粉身碎骨,纵使长烧高香,我想说,“善恶到头终有报”,你相信也好,你嗤之以鼻也罢,这世上只有两个去处,终有一个当下你会痛悟,那是“善”与“恶”!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我的愿望只值一文》/李黎(中国)


青山接绿水,蜿蜒绕城郭。
早来坐城东,荫下听蝉鸣。
日暮荷塘畔,暗香习习风。
飘飘何所似,乡间一老翁。

大概人都有一个特点,越小的时候越无所畏惧,说话也毫无遮掩,句句都是大志向,“我长大之后要做科学家、宇航员、企业家、医生、老师……”问其原因也无非是,“我想帮助别人,想要很伟大,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好人……”长大后,反而内敛且谨慎,别人问起你的愿望,你大概会含含糊糊说,糊口即可,哪有什么大志向,其实心里暗戳戳地在规划着什么,只是不愿意其他人参与。

儿童的世界是公开的,愿意把所有的秘密都张扬开来,希望被风吹进所有人的耳朵里。成人的世界是私密的,只愿把自己的事情和想法藏在自己家里,出了门,就和别人没有一丝毫的关系。

所以你向往什么,和我又有什么关系。你的愿望也只是你的,遥祝你成功实现,也是和我没有关系的。

独善其身,是成人的特权,也是成人向往的生活。以上那首小诗,就是我这个封闭的成年人内心的外化,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充分显示出我这个热爱独善其身的成年人的毫无野心的愿望。

当然,既然是向往的生活,就意味这难以实现。毕竟你不可能说房贷没还完,就去乡间生活,找个青山绿水的地方风花雪月,说得好听是有追求、雅致、文艺,说得不好听是游手好闲、天天不干正事,早晚得饿死。

向往的生活大半也比较懒散,甚至是庸俗的,是一种纯米虫的生活,不信你问问,十个人里有九个人向往不用工作又可以天天玩乐,想睡就睡,想玩就玩,轻松愉快无压力。仔细想想,这莫非向往的就是童年的生活?而童年时候生活的自由自在来自于父母的付出,所以能量守恒,满足守恒,一个得到满足,另一个就失去。这种向往也没什么意义。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你实现了愿望,然后呢?得到心中所想象的满足感了吗?不至于吧,至少对于我来说,当我实现一个小愿望时,我并没有那么愉快。反而事后回忆起,当中的过程最记忆深刻。

所以向往的意义在哪里?就是给自己定一个达到之后并不能带来什么的目标,去走一段非常有意思、有价值的路。

愿望只值一文,但实现愿望的向往之路价值千金。

摄影:李嘉永(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