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过劳》/周嘉惠(马来西亚)


除了偶尔短暂的落难或落魄期,总的来说,印象中这辈子好像没有真正瘦过。

在国外留学时,曾经在加拿大忘了为什么事特地去会见一位瘦小的女生,当时真是惊为天人!倒不是她生得有多漂亮,而是她的食量差不多有我的两倍之多,却只有大约我一半多一点的体积。这种教人发指的现象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解范围。在不顾形象地放开怀抱大吃之余,女生也抽空解释了我的困惑:她的甲状腺出了些状况,所以吃不胖。二十多年后,偶然又见到这位女生的照片,很明显她的甲状腺问题已经痊愈了,不过我也不确定是不是该恭喜她。(本人的厚道,如果你看不出来,也就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并不特别羡慕瘦子的原因,总怀疑那到底是用什么代价换回来的?话虽如此,只要不是代价太高,我还是经常愿意尝试各种江湖流传的减肥方法,权当增广见闻也不错。显而易见的,我个人在体重方面不是过于斤斤计较,但随遇而安的结果就是予人一种减肥当有趣的感觉。偶尔捐血的时候我也会顺便问护士医院需不需要人捐些脂肪?天地良心我是很认真的,护士却都以为我在跟她们打情骂俏,真是冤枉好人!

当小学教师的妻子总是把那些缺乏运动白白胖胖的城市孩子戏称为“白斩鸡”、“农场鸡”。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我平时走的路绝对是一般马来西亚上班族的数倍以上,脚的肌肉在长期训练之下尤其结实,那不可能是“农场鸡”,肯定是如假包换的“走地鸡”,或者我们习惯说的“甘榜鸡”才有的特点。可是,家庭医生还是认为我缺乏运动。走得几乎要靠爬才回得了家,还缺乏运动?工作时的运动不叫运动,叫“劳动”。所以,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说我缺乏运动是没错的。好吧!我投降。

女儿是乒乓校队成员,不过这一支校队的个别成员甚至还搞不清楚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区别,比赛时带队老师一直在旁提醒发球不可以直接打过网!女儿发球是会的,但她守株待兔等好运到的打法实在也让人不忍直视。于是找了个乒乓训练中心,周末让女儿练球,我也跟那些小朋友一起练。不指望有什么减肥效果,但打乒乓总算是运动了吧?

其实,从小超重也不完全一无是处。至少,可以免去中年发福的烦恼。可能正因如此,现在几乎没人再有兴趣念我的体重了。认识的人,现在比较关心的反而是我会不会过劳死的问题。我平时的生活就是白天四处到顾客的工厂进行定期检查,晚饭后教孩子读书,孩子睡觉后回去办公室签文件,之后再回家处理《学文集》的事。缺稿的时候,往往在凌晨一两点还得打开电脑自己写。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隔天只好开天窗。周末更忙,带着孩子四处去参加课外活动,除了乒乓,还有英文和书法课,虽然只有三项活动,却已经足够把个人的休息时间彻底剥削了。

“人无远忧,必要近虑”,过劳死的问题我其实也有考虑过。曾经请教过一位医术颇为高明的医生,自己还有没有二十年好活?医生大笑不语。大笑可能表示他认为没问题,也可能医生认为我这种天天跟高电压打交道的工程师,死于高电压的几率更高吧?

对于死,虽然觉得还不是时候面对,但我并不害怕。我比较害怕的是白活。所以,累归累,我还是宁可选择尽力把工作做好,把孩子教好,把《学文集》办好,“不负如来不负卿”,那也差不多不算白活一场了吧?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减肥这件事》/宝棋(马来西亚)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减肥这件事,很多人会把女人和爱美挂钩。其实“减肥”应该是全民需要正视的问题,因为马来西亚有nasi lemak、rendang、肉骨茶、mee goreng、rojak、cendul……等等,简直是美食天堂。在这种环境里若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是很难不肥的!

在座身边有没有被高血压和高旦固醇困扰的亲朋戚友?他们是不是也该减肥了?

肥胖的人都知道应该节食和运动,但往往是力不从心,既管不住自己的懒,更管不住自己的嘴。永无止境的nanti(编按:等等)和besok(明天),减肥目标永远遥遥无期。

身边的确有许多减肥成功的例子,不过我自己最抗拒的是吃药减肥。不运动就能有效减肥?或许吧,但我保留它对健康的贡献。况且,美眉们应该不喜欢瘦了下来肌肉却软塌塌的样子吧?

我还见过吃泻药和扣喉这种极端减肥方法。刚开始时,一颗泻药吃进肚以后就能“连战东京”。后来身体适应了,吃下几颗也不见效。也有者选择扣喉“节食”,后来搞到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还差点得厌食症。用这种方法来作践自己,又何苦呢?健康无价呀!

通常减肥成功的人都有个共同点——纪律。我身边有几个纪律非常好的朋友,他们都成功培养了运动的好习惯。如果一个星期里没做足够运动量,他们会浑身不自在。当然,他们成功减肥了。

我最近带父亲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他最理想的重量是71kg。听了医生的话,父亲脸都长了,因为他当时的重量是83kg。后来医生设立了个减重目标:一个月1kg,一个星期250g。

这样看来有没有觉得减肥其实不难?

若能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和做足够的运动,坚持,坚持,坚持!减肥不是梦!

摄影:Max(台湾)

《 L size人生》/杨晓红(台湾)


生完小孩,身体还保留过剩的厨余,胖朋友L来占地盘占挻久的。由于年纪大,新陈代谢变慢,所以不利厨余回收。如果平常又不爱运动,厨余只好堆肥披在身上。

拥有过剩脂肪不是一无是处,冬天时是身体的天然保暖层,与当瘦子时比较,这身上的脂肪让身体在冬天时非常温暖舒适。但如果脂肪太多,脚的负担是重的,所以会延伸出一些脚膝盖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生病时胃口差,好处是顺便把过多脂肪花掉,每年一两个大病就会少个一两公斤重量,算是身体在排毒排油。病好了,提醒自己不吃回来。

虽然仍在L size旁边游走,不贪吃,少一点米饭淀粉,自自然然减重量,好朋友M就会来了。

摄影:Nick Wu(台湾)

《化身——纤体现象学》/刘明星(马来西亚)


故弄玄虚的标题是从诸内容农场得来的想法,这样的伪学术命题能不能发展成十万字的论文当然不在本文的讨论框架里。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写道,小品文比学术论文要更费神。

过大年期间,与旧同学聚餐,提到了《学文集》精选里的文章,有这么一说:有的文章像下了过多芫荽的面,颇叫人吃不消。这个比喻很形象,但是比喻毕竟是比喻,不同的读者不同的作者当然会有不同的体会。

为了写这篇纤体现象学,我参考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一提“现象”,大概就有受过科学熏陶的读者会和本质对举起来,——其实现象和现象学虽有关联,其实不是同一概念,加上翻译的紊乱,更加的显得格外臃肿——这样说不免就会陷入玄谈理论的脑满肠肥,自当打住不提。

那么,说说题目里的化身如何?瘦身纤体无疑是与使身体变化达到美观健康的目的。减肥字义上意味着减去脂肪,当然也属于纤瘦的方法。但一般上,化身是指如孙悟空拔了毫毛一吹那种分身现象,好像只能在神话里出现。又或者说如毘斯奴有各种化身(avatara)的那层意思,把神仙的法力拉扯上凡间的身体在一段时间起变化相提并论好像不伦不类。

在各种兜售健康产品的广告用词充斥之时,市场制造出的需求其实归根究底,是另类的神话,只是有些人有意无意贬低神话一词之下,披着科学外衣的万灵药才得以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大众的耳目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读到过减肥一词有人说“肥”只能用在动物上,颇不能叫人接受。但现今经过会令身体健康的咒语加持下,脂肪成了过街老鼠,什么反式脂肪,低密度云云,会令坏胆固醇偏高造成血管堵塞,引发富贵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等。这些不精致的用语,相信许多人奉为圭臬,只要广告用语用上一两句,不断重复,总会让人上瘾相信的。

这里面当然也有严谨的科学论证,比如吸烟危害健康的统计,标准体格的计算。那些什么断食法、低糖餐、高蛋白餐等等都有人去身体力行。有些人还时刻计算卡路里的摄入,这也算是现代科学给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依据。

行文至此,似乎也没说出化身和纤体与现象学有什么关联。现象学有一句名言,曰:回到事物本身去!是为区区在下勉强地抽出联系的纤维吧。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借鉴减肥的成功模式》/徐嘉亮(马来西亚)


在这个营养过剩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减肥这个话题。其实,减肥可是有秘诀的。那就是减肥成功三部曲:自律、禁口欲及持之以恒。或许您会说:“简单是简单,但知易行难啊!”看官们,其实每样事情的成功与否,不也是得依着这三部曲吗?

首先,要自律。各位,自律是一种习惯,您相信吗?一个人能够自律,因为他的目标清晰,而且能够将事情分阶段的完成。如果有一个人很兴奋地跑来告诉你他第一个月就减去了五公斤体重,那么你也别太替他感到高兴,毕竟好戏在后头。通常第二个月他会沮丧地说这个减肥方法没什么功效,只能减去一公斤。半年后,或许他已经放弃减肥了。(备注:减肥初期的体重快速下降3至5公斤,只因大部分的水分被排出体外,而不是脂肪被燃烧。)假如有另一个人了解自个儿的减肥计划,每个月的目标是降低1至2公斤体重,并且需要执行1到2年;相信这位仁兄成功减肥的机率非常高。现在,让我们谈谈成功投资的相关之道。有记者曾问股神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复利的威力,但是为什么极少人以此方法成功呢?”股神的答案只有一个:“大部分的人都想快速致富。”同样的,做学问也得日积月累,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只可惜今天的求知方式只局限于考试能有多少个A,有什么捷径,甚至是购买泄题的表面功夫。

第二,要减肥成功的人必须能禁得住口欲。试想象一个人在面对美食时,脑海出现的往往是那句话:“我的减肥计划……从下一餐开始。”这能成功吗?一个修读博士课程的研究生,常常得勒住自个儿的物质欲和比较欲;毕竟当年一起学士毕业的同学早已开始置房买车了。一个人要成功戒掉烟瘾,他得抵得住烟民的香烟邀请以及他们的冷言冷语。难怪许多成功戒烟的人都会告诉我们,戒烟的成功取决于心理的抵御力多于生理的需求。

最后,当然又是老生常谈的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道理。那么,我们得如何坚持下去?首先,我们得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懂得在坚持的过程中为自己添加乐趣。在减肥的过程中,我们并不一定非选择跑步、游泳或骑脚车。其实,游戏类的运动,行走式的自助旅行,都能大量的消耗脂肪。小弟也曾看见朋友的一位妹妹,一边踩室内单车,一边看香港连续剧。接着,我们得强化自个儿的内在行为动机。譬如每个星期做减肥记录,让自己看到实际的进展,甚至常常默想减肥的好处,俗称“洗脑”。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得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直到目标达成。切记,偶尔的偷懒一下,将会导致你不想继续下去,毕竟人类的天性是“好逸恶劳”的。

其实,只要做到不受任何事物及自个儿的情绪影响,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去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那么肯定成功在望了。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二师兄不能减肥》/紫色水晶狗(马来西亚)


虽然今天减肥已经发展得即将成为全民运动,但我觉得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减肥。不适合减肥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基于一些先入为主的原因,或者劳民伤财却一无所获,再来则是没事找事似的减肥。

有些事情是无法想象的。譬如说,为《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减肥。不管是由谁改编,由谁扮演,这部作品我绝对拒看。不能接受一个瘦版的猪八戒,就像无法接受一个二世祖模样的唐三藏、一个长满络腮胡的贾宝玉,或者一个戴上眼镜装斯文的李逵一样,不行就是不行,根深蒂固的形象不容破坏,不需要什么更堂皇的理由。猪八戒就应该肥肥胖胖,不然猪八戒还能算是猪八戒吗?

超重有时候可能是一种宿命,如果认命了,日子自此就可以过得海阔天空、自由自在。有些人天生命中当肥,难逃此劫,连喝水也会胖,不认命的话,那是有违天意的事。曾经听人诉苦,去健身房一小时,除了比入门前少了六十分钟,什么也没改变。即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稍微减了几公斤,但一不小心马上就打回“圆”形,这虽然是个让人心痛的领悟,不过这种时候最好还是认命,加上一定要看得开,否则再惹上忧郁症就不好了。

以前上中学时,学校有两位超级瘦的A和B同学,都是一副战后余生的饥民造型。有次A君向B君说,“你真是太瘦了!”B君反应也快,马上还击:“这么说,你是不是很有满足感?”矮子比高已经够可笑了,而瘦子比胖也绝对有欠揍的嫌疑。大家减肥,不见得你也必须一起跟风减肥,做人要有个性!

以上的形象问题,在在说明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减肥。当然,如果因为超重的原因而导致健康亮红灯,这健康问题还是得费心注意的。至于纯粹为了减肥而减肥的朋友,如果看到磅秤的数字减少真的那么值得高兴,那我建议你有需要的话,直接卸掉一条腿吧!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森美兰州Mantin讲座


承森美兰州Mantin的Kolej Tuanku Ja’afar邀请,明天(22/2/2019)晚上7.30pm到9.30pm将在该校主讲一场座谈。媒介语是英语,题目为:Confucius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Cultural DNA (孔子和他对华人文化基因的贡献)。

讲座原只开放给该校学生,不过读者如果有兴趣参与,请预先电邮通知(xuewenji.my@gmail.com),可以特别安排。(周嘉惠)

《长胖如山倒,减肥如抽丝》/李明逐(中国)


二三四月不减肥,五六七八九月徒伤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总是跟着体重跑。

二月一到,就提前买好短裙、长裙、连衣裙,期待着夏天早点到。然而,在这之前,必须要做一件事:减肥。

每年都要持续这样的循环,二至四月减肥,五至十月保持体重,十一月至十二月放弃,一月吃吃吃,迅速胖起来!真可谓长胖如山倒,减肥如抽丝。

所以,虚长二十多年,减肥经验还是有一大把的。以下我会把精华分享出来,这可是多年的一手经验获取的,亲测有效!

阶段一:节食,持续半个月。第一周,晚餐减半,晚餐低热量,最好以蔬菜、粥为主,全天不要吃零食;第二周,午餐减掉1/3,低热量,不吃油炸食品,晚餐再减,保持在原来的1/3的水平,还是要安慰一下胃的。不要素食奥,牛肉鸡肉、鸡蛋、豆制品等高蛋白的继续吃。这个期间,瘦掉1-2公斤是大概率的,因为很多人减肥前有晚上加餐吃零食的习惯,因为节食,吃的更少,肚子会迅速变小一个号码。

阶段二:保持上述饮食习惯,开始运动,持续1个月。跑步效果最好,一周3次,如果你是运动小白,建议从3公里开始跑,跑步前先快走1公里,跑步后继续快走,运动时间要保证在1小时以上,每周跑步距离增加500米。周末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去爬山、徒步等,时间2小时以上。当然总运动数量保持3-4次,不要过量奥,可能会让膝盖受伤。这个阶段减肥很快,大概能瘦掉2-4公斤。

阶段三:达到减肥目的了吗?如果达到了,要适当减少运动量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是体重保持阶段)。进入四月份啦,可以去游泳,每周2-3次即可,饮食上不要放松,或者游泳+跑步切换。如果你想放松饮食,那么运动次数要保持3-4次每周。当然永远建议,晚上不要加餐!如果没达到目的,要继续保持一周3-4次的运动量,但这时候体重下降会变慢一些,进入瓶颈,但请保持,继续下去,每月最少都可以减掉2公斤。

另外,可能有些同学是想局部减肥的。其实没有局部减肥的好方法,减肥都是全身一起减的,但大块的肌肉群减肥时候效果更明显,比如肩膀和背部、大腿,腰和腹部相比做同样的运动,效果就不明显一些,所以在运动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上一些核心力量的训练,这样肚子会更快地变小。

当然,减肥还有其他好处的,比如皮肤变好,光滑、红润,眼睛更有神采。运动会改变整体的长相和气度,是真的嗷。

我每次的减肥目标是3-5公斤,所以,一般1-2个月就能瘦下去。你呢?目标是多少?如果有减肥打算,请在评论区留言写出你的目标,有问题的话,也可以在留言区问我奥。

摄影:李嘉永(台湾)

《减肥》/灵家腩孩(马来西亚)


其实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和“减肥”这两个字战斗着,尤其是女性。

基本上年轻的女孩子,不敢说全部,但是十之八九明明已经算很苗条了,还是会嫌自己胖,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通病,好像很少会听到有女孩子说“我觉得我很瘦”这六个字。

这是否一种另类的自我要求呢?

现在的社会,减肥已经不单是个人的事情,减肥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市面上林林种种的减肥中心、减肥产品,实在是琳琅满目。减肥中心已经有分成男女专用的减肥中心,减肥方法更是有千万种,有抽脂的、运动的、吃产品的,什么办法都有,只要你舍得出钱,根本不怕没有办法减肥。至于减肥产品更加是日新月异,从减肥药开始,到减肥奶粉、饮品、减肥套餐,甚至有那些贴几片东西在肚腩上帮你减肚腩的仪器,真是成千上万。

很明显的,减肥行业的确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只是竞争实在是非常的大,而且效果真的是因人而异,不是吗?

个人觉得,真正有心减肥的,从运动和控制饮食开始吧。笔者曾经学习过一位台湾YouTuber的减肥法,称之为十八六断食法,很简单,一天二十四小时只选其中六个小时来进食,吃的话就少饭多菜,一天两餐,小编曾经试过两个月减了大概六公斤,但新年过后没有继续下去体重又上升了。

减肥最重要还是意志力,其他的都是废话吧?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减肥不是赎罪》/野子(马来西亚)


作为一名资深减肥者,对于超重这回事,深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除了做缩胃手术以外,几乎试遍了所有可能的方法,结果不是毫无动静,就是稍见起色,又忍不住好好奖励自己一番,最后总是落个退一步,进两步的下场。

后来学了点哲学,于是尝试用哲学角度来思考减肥。什么是减肥?为什么减肥?首先必须感到庆幸的是,向来没有边吃零食边想东西的习惯,否则恐怕又是一场大灾难。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减肥就减肥吧,为什么要带着罪恶感在减呢?有需要搞到这么悲情吗?

减肥自然是察觉到自己超重了,不过,肥瘦就像高矮一样,是个相对的问题。所以,假如减肥的目的纯粹是在追求自我感觉良好,那多混胖子少掺合瘦子就可以解决大半问题了。而且,以本人从十岁开始的减肥经历为例,回头看当年照片,不禁惊讶那怎么能叫超重?现在的小孩随便抓一个来比较,腿都要比当年我的腰粗。好吧!我承认这有点危言耸听,但很明显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的成分比较高。几十年来关于超重的罪恶感,大概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时候源自非真实的幻觉;你没胖,是别人太瘦了。物资贫乏时代大家普遍吃不饱又吃不好,我家住在米仓隔壁,近水楼台也算罪过吗?明明就是风水好而已。

余下的百分之五十减肥动力,可能与一股社会责任感有关。肥胖虽然不犯法,毕竟如今不比以肥为美的唐朝,比较容易让人误会是存心在破坏市容。风气所及,从众减肥倒也无可厚非,但自动自发减肥有如以个人力量在美化市容或绿化整个城市,实是有功于社会的义举,政府应该要颁个勋章什么的才对。总之,怎么考虑都好,超重不是罪恶,减肥也不是赎罪。

因此,依个人浅见,我们减肥不必是跟其他人比较身材后的决定,更不必抱着一种罪恶感去进行,从头到尾你都不犯法,也不欠任何人,不用老是对自己体重念念不忘。唯有当体重上升到威胁健康时,那才是比较理性的减肥出发点。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主题: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