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潮流/ 呈花纹的云彩(马来西亚)


潮流,在还懵懂的年纪时觉得它的定义是大众所追随的趋势。大明星、模特儿、有钱人怎么往身上打扮,大家就跟着怎么穿,那就错不过是“潮流”了!而且潮流必须跟上,才不会觉得被落在后头。更甚者,一个人若是能自如地游走在潮流里,方能感觉被社会接纳并从而获得信心、满足。

仔细一想,其实什么事情都能和潮流扯上半毛关系。从科技(比如早些年,人手一支苹果机)到食物(曾经风靡一时的奶茶),从身材(听说杨贵妃年代流行的可是有肉感的女子!)到样子(以后会不会满街都能看到相似面孔,还真的很难说)。但最显而易见的潮流,大概要数穿着打扮吧?

中学时期的我自认是个“想追潮流”一族,毕竟爸爸妈妈也算得上是走在潮流尖端的,小康之家也还能够负担得起潮流这种奢侈。衣柜里曾经被细肩背心、线条上衣、三层式装饰长链、牛仔迷你裙、洛丽塔裙、哈雷裤、雪纺洋装、平口膝上裙、粗腰带、罗马鞋充满。这些都是当年流行的着装打扮,它们也曾经让我觉得莫名奇妙地骄傲。里面有些也许是自己曾经也会看不上眼的设计,或者觉得不得体的装着。但因为是“潮流”,也就顺理成章的变顺眼并喜欢上了。
很神奇的是,别人把它们往身上挂,总是好看的。但套在我身上,倒总是有股乡巴佬的土味。若引用好友的形容,那就是“‘前卫’得像外星人”。好友这个形容虽然当下让我羞赧得面红耳赤,却有如当头棒喝一样敲醒了心里的某个芽。

一度沾沾自喜、恬不知耻地认为很潮的自己,几经尝试丢弃土味变得“真潮”好几年以后,渐渐地放下了这个念头。好像不管再怎么努力,那股土味依然存在。那就依随适合自己样子身材的装扮好了!自从往这方向出发,心好像宽了许多。穿自己喜欢的服饰好似更加顺眼了,就算T恤长裤也能安心自如。也许,从心出发装扮自己并喜欢着这样的样子,才是最重要的吧。只要抓好场合,适当穿搭就好。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电视剧的潮流效应/客家妹(马来西亚)

电视剧的潮流效应/客家妹(马来西亚)


有人说偶像剧能带动潮流。美眉们是否记得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那卖断全球的唇膏?当年还没迷上唇彩的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女生会如此疯狂。而追潮流可能不只是自己的事,家人或许也会被迫跟随。我有个朋友因为老婆迷上韩剧,“被”自愿把多年留的城城头(中间分线与飘逸的刘海发型)剪成欧巴头。还有那《咖啡王子一号店》掀起的咖啡馆和围裙热,我才发现穿围裙也可以那么好看!不像我脑海里中餐厅大厨那还沾了些酱油迹的白色围裙。

在我还没很懂事的时候,我不知道有没有因为TVB港剧很红应运而生的“港流”,和《流星花园》或《王子变青蛙》台湾偶像剧所引发的“台风”。我只知道当日剧《晴天娃娃》、《麻辣教师GTO》、《Beach Boy》入侵的时候,“哈日”这个字眼出现了。接下来就看到一堆日系穿着打扮的推广,那是“哈日”的时代。

我记得没过多少年“哈日”变“哈韩”了,日剧被《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这些韩剧取代。当然市面上也多了许多韩式美妆和烤肉店。而我也因为几部韩剧而中毒,报读了两个学期的韩语课以便更能了解韩国文化。我想若不是韩剧也应该不会有那么多人对韩国文化有兴趣。原本以为另一波可能是泰国、西班牙的风吹来或台风卷土重来取而代之,但“韩流”这个字眼出现了,而且流了十几年仍像洪水。

当年的我也曾因为帅哥美女而拜倒在电视屏幕前,追了一部接一部的韩剧。现在的我不清楚谁是BTS成员,也不花时间分辨谁和谁“长”什么样子或“长”得哪里不一样。偶像剧不再是我杯里茶,帅哥对我来说太“奶油”,加上故事情节来来去去那些富穷配或超自然桥段,大姐我开始也觉得无聊了。虽说港剧越来越烂,我还是回到原点挑选港剧来看。至少有时候港剧呈现的是社会现实,比较贴近自己的生活。当然这种题材不只在港剧里找到,韩国或欧美也有类似现实的题材,只是香港的节奏比较快,韩国的比较婆妈需要更多时间精力去消化,大姐我已经没那么多美国时间去钻研电视剧了。

日韩剧所引发的服饰美妆潮流仍然不息,市面上的产品琳琅满目,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虽然我已经不在韩流里了,我倒好奇接下来哪一流会接上。是中国吗?如果其风大刮,我们是否会开始对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大改观呢?

我拭目以待。

摄影:客家妹(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保守主义潮流/江扬(中国)

保守主义潮流/江扬(中国)


近年来世界保守主义潮流愈演愈烈。如果说在中国保守主义卷土重来尚有一丝历史的偶然,那么以川普为代表的西方诸国保守主义声势大涨则有其必然性,其背后都有着相似的反制全球化的逻辑。保守主义的共同特点包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画地为牢、各自为政、拒绝交流,直至彻底的利己主义。换句话说,保守主义者们希望世界回到前现代互不连通的状态,即便做不到这点,那么回到他们年轻时各种冷战热战的状态也不错。对于保守主义者来说,但凡有一丝利益受损即把大门紧闭。只要门里岁月静好,管他外面洪水滔天。新冠疫情更是为这样的保守主义极大地推波助澜,让医学防疫学成为政治操弄的挡箭牌。

保守主义潮流当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冒出,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首先,保守与衰老几乎就是一对同义词。但凡年纪越大,越经历了人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就越患得患失,就愈趋向保守。虽然极左与极右都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保守导致的右倾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现象,而无需左倾那样的理性动员或者阴谋煽动。换言之,保守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而变革进步则需要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去推动。然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世界局势的相对和平,都让人类寿命大大延长,使得社会老龄化愈加明显,那么众多老龄人口带来的保守主义就形成了越来越难以推动的惯性。

其次,保守主义还与人文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越是缺少教育的人群,越容易对外面的世界缺少了解,从而产生恐慌。而且,一般来说,教育水平低就往往处于社会阶级的中下层,难以跨越阶级鸿沟,也越难抵挡各种经济危机。一点风吹草动就噤若寒蝉,就愈加趋向保守,形成恶性循环。人文教育的普遍失势对于全球各国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如中美这样的东西方国家还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对于美国来说更多地是由于阶级固化导致的基础人文教育式微,快乐教育盛行;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是意识形态的奴性教育导致的人文不彰。但总体而言二者造成的后果都极为相似,也就是保守主义高涨,民粹主义泛滥。

最后,保守主义越来越成为潮流还在于后现代各阶层愈加平等的话语权。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阶级鸿沟在拉大,但下里巴人与知识精英倒都得到了同等的发声渠道,传统的由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方式被打破,挑动人性阴暗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拥趸。由此,人们愈来愈躲进既有的信息堡垒,只认同自己既有的信息习惯,越来越走向极端思想。如此形成的信息茧房效应让传统的知识启蒙无从着力,甚至被无知者无畏的强大气场反噬,让启蒙成为庸众的笑柄,让“公知”(编按:公共知识分子)成为人人喊打的污名。

所有的这些,都让曾经为全球化、地球村的形成欢欣雀跃的人们为之气结。特别是经历过文革见证过冷战亦享受过柏林墙倒塌世界贸易一体化自由空气的世界主义者们,在他们耄耋之年遭遇了如此的倒退,如何不扼腕叹息。而这样的保守主义潮流,到底是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一点小波折还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的必然大趋势,目前还难以判断。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正如这新冠疫情,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将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要在这漫漫黑暗中度过,与其缠斗,与其共生。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偶像·洋名·Yummy/小猪(马来西亚)

偶像·洋名·Yummy/小猪(马来西亚)


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它的潮流,所以你可以从某人喜欢的偶像啊,洋名啊,等等知道他是属于什么年代的人。

比方说偶像。每个年代都有它的超级偶像,都是最棒,最厉害的。然后呢,年纪大的就会批评年轻一代的偶像。母亲说年轻时,常听外公批评歌星和演员。在外公的年代,演员歌手,都是“戏子”,属于卖艺的,大多没念过书,是被人看轻的。所以即使邓丽君、许冠杰(兄弟)红得发红发紫,在外公眼里,追星的孩子们都是疯子,都在浪费钱和时间。

除了偶像,从一个人的洋名,也大概可以猜测到他是什么年纪。5、6字辈的,常用的洋名,男的有Michael、John、Alan、Eric、Steven,女的有Mary、Rosie、Tina、Karen、Elizabeth等。到了7、8字辈,男的有Alex、Kenny、William、Ryan,女的有Natalia、Julia、Celestina、Joanne、Alice。9字辈的呢,因为开始哈日,还有更后来的哈韩,所以常常在收到他们的名片时,都念不出他们的名字。大概可以猜的出来的,有Bryant、Raiden、Jef Frey,但是请问Jacklly、KShio、Shonju、Evvon这些,应该怎么念啊?

这一代的年轻人,也特别爱表现自己的服装品味。前阵子公司让员工们拍专业摄影棚照。说好了是公事用的,所以得穿的正规,衣服鞋子都得穿深色系。结果呢,年轻人们穿大红和浅色的来,然后摄影师要他们把衣服塞好的时候,竟然还有人回答说“我比较喜欢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半边衣塞进去,另外半边没塞的。如果我是摄影师肯定被气死了。

话说前几天载着七岁的外甥,我让他唱歌给我听,结果他竟然唱大人的流行英文歌Yummy!现代的小孩,连我那三岁的外甥都不唱《两只老虎》了!

摄影:Nick Wu(台湾)

上一篇文章链接:韩流/练鱼(马来西亚)

韩流/练鱼(马来西亚)


这一切必须回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

1993年,上映了一部轰动全球的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电影中,导演史蒂芬·史匹柏没有使用传统的定格拍摄法来拍摄恐龙模型,而是采用当时刚刚萌芽的电脑绘图(CG)技术。CG的出现,让电影中的恐龙栩栩如生、再加上新的DTS环绕音效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电影特效非常出色,吸引了全球电影爱好者的注意。

此电影创下当年全球最高票房纪录,达到惊人的10亿美金。

当时的韩国总统注意到这个现象,对他的幕僚说,10亿美金呀!想想看我们要卖多少部现代(Hyundai)汽车才能达到这个数字!

于是,韩国的执政团队便开始规划,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首先当然是培养人才,在政府的鼓励下,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进入专业学校学习作曲、编剧、导演等课程,为韩国流行文化培养无数出色的幕后班底。同一时间,韩国政府为了确保韩国电影业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限制外国电影在韩国国内上映的数量,把大部份的电影上映时间预留给本国电影。

正想要大展拳脚时,1997年来了一场超大型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韩国有大量公司倒闭,包括第三大汽车公司起亚汽车和第二大企业大宇集团,这两家公司分别于1997 和2000宣告破产。

那年的失业率高企,韩国财阀不再大量招募刚毕业的新人;娱乐公司便吸纳部分有潜质的年轻人到公司当训练生,公司包吃住,除了专业的培训,几乎没有给予他们什么薪水,但是却能稳定国家的失业率。

韩国政府出台各种税务减免政策,鼓励电视台让出更多的时间,给这些新晋的团体和歌手一个表演的舞台。除了那些特别特出的少数,娱乐公司把大部份的训练生打包成一个个团队,每团至少三人或以上。如此一来,雨露均沾,解决了人多为患的训练生出道问题,也形成韩国流行演唱文化的一个特色。

一堆人在台上,除非是忠实粉丝,否则你真的不知道团队里住着谁和谁。这个系统,富了公司,可怜的团员们除了名气,其实没分到几个钱。

同时间,经过多年的沉淀,韩国的电影电视开始发力。从1999年的《生死谍变》、2000年的《蓝色生死恋》,到2003年的《大长今》,韩剧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逐渐拿下部分港剧和美剧的市场。

韩国流行文化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人对韩国的认知,也同时提升了国家形象,也带动一些如旅游、饮食、化妆品与服饰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更多人更愿意去了解韩国文化和学习韩文。

总体来说,韩国政府在规划、引导和推广流行文化产业等各方面,都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值得各国参考学习。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排长龙/杨晓红(台湾)

排长龙/杨晓红(台湾)


刚来台湾最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排队”。台湾人喜欢排队买车轮饼、排队买青蛙下蛋、排队买鸡排、排队抢购麦当劳的限量版Hello Kitty、排队吃正宗日本拉面等等。

商人喜欢用饥饿营销噱头,让消费者非抢不可,而消费者心理学也充分表现“不拾输”的心态,掏钱掏时间排队抢购回应。

包括高总价的房子,常常看到开卖两周热销7成的新闻。每次去看建商卖的新屋,销售人员几乎不约而同的说,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低楼层,要买要快。看你不太喜欢,就换个说法,说高楼层有一户银行贷款不过,要不要考虑?而当天案场不时会传来成交的欢呼声,就在短短的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欢呼一至三次,感谢业主买单。

7年前开卖两周热销7成,4年前已完工完销的新建案,上两个月房仲透露建商低调降价卖掉一户,手上还有一些余屋仍在出售,议价空间还不错。

有一次遇到刚开门的排队店家,想趁还没有抢购热潮,赶紧买一个车轮饼来试试看。细心品尝车轮饼的味道层次与结构……就那一次吃过之后,再也没有去抢购过。

还有那个咸得不得了的日本拉面,请给我加一点热开水,谢谢!

照片说明:车轮饼
(摘自网络)

上一篇文章链接:背道而驰/吴颖慈(新加坡)

我看的书/周嘉惠(马来西亚)


教授说,有些书是买了放在家里供着的,不会去看。

这本《古文观止》就很有这种“供品”的气息。根据当时写下的日期,书是1992年8月3号买的。也不是从来没去翻过,但就是不曾静下来好好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书最初是由清朝的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而成,包含了222篇文言散文作品,原本目的是提供给私塾学生使用的课本。

最近为了学文言文的原因,让这本书有幸“重见天日”。文言文怎么学?从来没听人说过,所以实际上也从来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不久前无意中从视频听到台湾的严定暹老师提及文言文的学法:从《古文观止》随便翻出十五篇文章背下来即可。

虽然距离上一次背书已经有很长的日子,但既然现下有高人指路,但试无妨。于是把这个背书的活动当成读书会的一部分,把大家都拖下水,希望借同侪压力逼自己达成目标。

我们第一篇背欧阳修的《纵囚论》,有兴趣也一起试试看?

书名:《新译古文观止》
注译:谢冰莹、邱燮友、左松超、应裕康、黄俊郎、傅武康
出版:三民书局(台湾)
出版日期:1987年7月初版

背道而驰/吴颖慈(新加坡)


潮汐拍岸,一波接着一波,此刻优先领头,下一刻马上就会有新一波的浪潮拍打上岸。运气好留个全尸供后人瞻仰,不幸的就化为气泡从此消失。如果可以恒久,那就不会是潮流。

我向来与潮流背道而驰,对于时下流行之物不但不闻不问,而且避之唯恐不及。服装潮流倒是很难回避,一旦某种穿着流行起来,从路上熙攘的人群就能看出端倪,服饰店的展示品也都设计雷同。有一阵子流行衣服在肩膀处挖开一个洞,衣服设计通常有衣领有袖子,但就露出一小块的肩膀肌肤。我不太能理解这是为了展现女性肩膀线条的优美?还是为了配合热带国家的天气让人增添些许凉快?总而言之,那一段日子,我倒是看到许多女孩的肩膀上都晒黑了一块。

说了是背道而驰,当然不止不追赶潮流,甚至还要反其道而行才行。最近由于受高人引路,一头就栽到《易经》的奥秘里头,久久不能自拔。就如台湾奉元书院严定暹老师《走入易经的世界》课程介绍里的第一句话:“《易经》不是论学术成就,而是论人生成熟度。”很多人生而为人,却活得不像个人,只要翻开社会新闻,一句禽兽不如大概就会脱口而出。每一个人的人生际遇都不一样,而如何应对人生困境,取决于应对的成熟度。明明同是被诬陷谋反大罪,狄仁杰可以化险为夷全身而退,魏元忠却是皮开肉绽受尽凌辱,这里头蕴藏的就是处世智慧。

我对《易经》的狂热,大概就从在手上画八卦开始。严老师说,不背卦不能与《易经》亲近,要学《易经》就一定要背卦。我根据后天卦的方位,分别在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上画上对应的卦。以中指第一节为离(火)卦,顺时针方向到无名指第一节为坤(地)卦,无名指第二节为兑(泽)卦,第三节为乾(天)卦,中指第三节为坎(水)卦,接下来是艮(山)卦,震(雷)卦和巽(风)卦,如此绕一圈即后天八卦。背熟了方位,就是背图像,每一个卦由三支爻组成,实线是阳爻,虚线是阴爻,八卦由虚实两种线条组合而成,乾卦是三支阳爻,坤卦就是三支阴爻。懂了八卦方位和阴阳图像,只是和《易经》沾了一点边,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八个卦彼此组合,就会生出六十四卦。这时六十四卦的每一卦会有六支爻,一共三百八十四爻,每一支爻有对应的爻辞,到了这里才算是《易经》入门。

一个卦的第一支爻,叫初爻,最后一支叫上爻。如果初爻是阳爻,就叫初九,反之就是初六,以乾卦为例,第一支爻是初九,接下来是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乾卦是纯阳卦,六支都是阳爻,若以离卦为例,依次应是初九、六二、九三、九四、六五和上九。根据阴阳和次序,就可以轻易画出一个卦,卜卦时,就是透过硬币的正反面代表阴阳,每卜一次得出一支爻,六爻卜完得出一个卦,便可以开始论吉凶。占卜不是迷信,而是一种自然法则,是一种因果循环,更是一种不变的定律。学习《易经》,不是为了通鬼神,而是学习如何在自己的人生里趋吉避凶,在顺遂的时候保守,在困境的时候突破。这种说法太不入流,堪称背道之极。潮流正流行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如何在人生里趋吉避凶!

《易经》里的卦当然不止如此,其中爻与爻之间,能变、能错、能综,正是成语错综复杂的由来。其他还有游魂卦、归魂卦,甚至还有去掉初爻和上爻,只取中间四支爻,下三爻为下卦,上三爻为上卦的变法,其中奥妙,没有三五年专研,“懂”这个字真的难以启齿。《易经》规定同一件事情只能卜一次卦,因此有各种变通的解读方式,直到君满意为止,不然以前的占卜师真的有九个脑袋也不够用啊!

以上所谈,完全不入流,更别说潮了!如果朋友们不介意,以后我们不聊是非,只谈八卦!何如?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像极了爱情的潮流/亮亮(马来西亚)

像极了爱情的潮流/亮亮(马来西亚)


行动管制令期间,我从一个只是享受吃喝玩乐肤浅存在着,过简单日子的人,慢慢不知不觉地陷入比较想要过有一点深度,有思维的日子。

接触一些新人事,过着新日常。

敢敢加入一個讀書會,读《大学》。我可是从来没有上过大学的,而此《大学》非彼大学,感恩,至少知道这一点,其他的,真是丁点儿都不知道了。

当初STPM成绩马马虎虎,只申请到北部的大学,我是个想快快毕业去赚钱的人,所以借口说,北部太远了,不想去,就踏出社会大学了。转眼三十多年过去,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我想把简约生活过的有深度和意义。

不晓得应否感谢疫情,这段期间,思想上真的改变很多。领悟到了简单过日子,其实一点也不简单。体会了在简单中提升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所以学习投稿,报读韩语,买了跑步机,加入读书会。在忙碌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学习。

启动了的文言文世界,看着都是中文字,应该都会读,可是却那么痛苦,都不明白。每个单字大概上明白意思,放在同一个句子时,就头大了。跟着导读老师提议,从基本上恶补一下,才发现自己有许多不知与不足。

坦白说,无数次涌上放弃的想法,我告诉自己,如果真的辛苦,可以放弃,但是绝对不是此刻,因为现在只是累了,只要让脑袋休息一下下,看看韩剧,充充电,就可以了。

现在潮流有这么一句话: 像极了爱情。

路途虽然长远艰辛,只要迈开步伐,我深深相信终会抵达文言文世界,一个已经存在超过三千年的美丽世界。这段旅程,像极了爱情。

当中有许多的酸甜苦辣,美好与痛苦并存者。

摄影:亮亮(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直播这回事/陈保伶(马来西亚)

直播这回事/陈保伶(马来西亚)


今天收到同事传来的一个直播视频,卖家用了我家公司的洗衣粉与自己厂家自制的产品来对比。视频里的主播尖言尖语,直接贬低这40多年的跨国日本老字号,说用了之后会导致皮肤敏感,若长期使用会严重致癌。主播为了说服网友,直接把洗衣粉融入水里,然后指着杯子里的白色液体说:含有高化学残渣物的洗衣粉就是会变成白色液体。主播信口雌黄说把这种白色液体穿在身上,每当身体一流汗,皮肤就会直接吸收这些化学残渣物。话完,接下来主播直接推荐自己厂家的产品。当然,又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产品,不买就是亏了自己。

一个行动管制令后,我国掀起了一阵直播买卖潮流。早期的直播多数是买女性服装,但许多商家逼于无奈,在行动管制令时期创意地利用直播这平台来维持生意。结果整个面子书热闹得很,什么东西都可以卖,海鲜、蔬菜、水果、甜品、零食、中药、包包、水晶甚至黄金首饰,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个大超市。一打开直播视频,主播都喜欢提高嗓子破声大喊,一句话都喜欢连续重复三四次。提高嗓子还不能引起网友注意,那么就加点幸运抽奖节目吧!由小礼物、折扣卷、智能手机,甚至汽车,目的就是要让网友觉得卖家够豪、够真、够值得。当然,也有中肯的主播,老老实实努力推荐自己的产品。

接着面子书的直播也突然多了很多导师,直播教网友不同的课程,励志演说、专业企业开拓、个人艺术课程等,情况感觉就像只要你敢开口说话,你就是导师。几个导师同一个时间合作直播,情况就像CNN采访,具有说服力。

自己可能是追不上潮流的一族,每次看到这些热闹的直播,脑子一直涌起小时候看到的江湖佬的画面,他们喜欢在闹市摆摊,卖一些家庭物品或者保健品,油嘴滑舌,说话头头是道。就算不买,站着听也听得津津有味。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没什么好争论。看得开心就下单吧!听得耳痛,手指往下滑,荧幕就消失了。直播买卖这潮流确实改变了些市场动态,但接下来会是怎样的改变还真的令人期待。好了,不多说了,我要去看卖鱼哥的最后一场大马直播了!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关于流行小故事/宫天闹(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