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屠爷爷家和庞大爷家祖祖辈辈做邻居已经好几代了。三年前他们居住了几百年的北湖村被拆除了。因为省城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扩建到城西八十里外的北湖村了。计划中,他们两家四周的田地,东边要建造一所某美术学院的分校,西边要建造一座音乐学院。北湖村的村民都要拆迁到离省城四十里远,原来是城郊接壤的地方,那里要建造一个城中村。如今城中村的房子已经建好,他们被通知可以入住搬迁新房了。
新房当然不像原来那样的四间平房,也没有房前的一个池塘,池塘两边是两排耸天而立、漂亮尖塔形的水杉,房后也不会有一片清幽幽的竹林。庞大爷说,冬天在大门和池塘之间的道地上吸着旱烟晒太阳,夏天在竹林下摇着大蒲扇纳凉,那样的日子从此没有了。
新房是有十八层的高层公寓。庞大爷家原有280平方米宅基地,有儿子媳妇孙子孙女的户口,虽然他们都不在家,外出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但是房子仍有三套可以分。他们挑了个九层的东头两套,十楼的东头一套。申屠爷爷仍要与庞大爷家做邻居,也挑在九楼。
庞大爷家和申屠爷爷家原来都有一只中华田园狗,一只名字叫阿灵,一只名字叫阿巧,都已经养了十三四个年头了。阿灵跟着庞爷爷住进了高层洋楼。申屠爷爷家阿巧生过几窝小狗,老得快,他们把狗送到了城西山区的亲戚家。申屠爷爷的女儿给他买了一只小巧玲珑的泰迪犬。阿灵和阿巧也就这样分开了。
阿灵的新房是九楼厨房,北阳台一只角落的木笼子。第一天,阿灵就不愿意待在这个小木笼子里,在阳台上一边不停地叫,一边旋转着来回不安地走动。阿灵在寻找自己那个宽敞的、带着一个大院子的小木屋。大院子外面是望不到边的田野,秋收后,阿灵能肆无忌惮地在田野上来回奔跑。如今,阿灵的眼光不到20米就被水泥砖墙撞了回来,阿灵憋气极了。阿灵也在寻找着它的老伴儿阿巧。阿灵不停地叫,不停地骚动。庞大爷大声呵斥它,不管用。庞大爷只好带它下了楼,在这个叫莲花公寓的城中村的绿化带溜达。阿灵要奔跑,想要施展乡下田野上的自由身手,但是它的脖子被套住了。庞大爷右手拉着拴狗绳,左手拿着一只准备装狗屎的塑料袋,踉踉跄跄地跟在阿灵后面,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慢点慢点,这里不是北湖,不能跑,只能溜达,不能跑!
但是溜了两圈后,阿灵坐在地上不走了。抬着头,伸着舌头咳咳咳地喘着气,两眼疑惑地怔怔地望着庞大爷,似乎在询问庞大爷:“阿巧呢?阿巧在哪里呢?” 过了一会儿又转向四处叫了起来。
这时远处走来了一只双耳长长的、垂下的深棕色贵宾犬。阿灵立刻站立起来,大声吠叫冲了过去。庞大爷见来的贵宾犬是雌性的,异性相吸,让它们认识一下,以后可以做个朋友,也就随着它跑了几步。谁知阿灵冲到贵宾犬面前,却停了下来,站在路中间猛吠,它自己不过去,也不许贵宾犬过来。贵宾犬的主人赶忙转身,逃离回家。庞大爷也只能拉着它上楼回家了。这一夜,阿灵在北阳台一会儿朝天怒吠,似在愤怒斥责,一会儿哀声呜咽,似在痛心地呼唤。阿灵叫了一夜。幸好入住的业主还不多,大家也能理解。这几天,在这里人和狗都在多多少少地发泄不满和怀念的情绪,在这里的人和狗对一切都在熟悉之中。
每日每夜,莲花新村的上空始终回荡着阿灵的吠声,从有力的狂叫到日渐低回的呜咽,阿灵的吠声开始嘶哑了。阿灵看到申屠爷爷牵着泰迪犬,就会猛扑过去,连申屠爷爷的裤子都要咬。它在抗议申屠爷爷,他身边为什么不是阿巧,阿巧到哪里去了?
一个星期后的一个早晨,莲花新村发生了一件震惊所有业主的事情。初夏的凌晨四五点,晨曦正将泛白。莲花新村大门的保安刚从床上坐起,透过窗玻璃看见一条野狗从门外冲入,直向小区内奔去。一转眼就隐没在楼群之中。这只狗一座高楼、一座高楼地奔走,一声一声地吠叫,但很显然,它的声音已经是衰弱低回,断断续续、有气无力了。突然庞大爷的高楼上空响起了阿灵急疾的吠声“汪汪汪”,并且传来阿灵气急败坏撞击木笼子那扇门的声音。庞大爷赶快披衣起身,来到北阳台,喝住阿灵的叫声。大爷从窗口望下去,看见黑黑的有团东西,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但依稀能听到它发出呜咽的哭声。一听那声音,阿灵又声嘶力竭地猛叫起来,要撞出笼子来。
庞大爷猛然感到,是不是阿巧找来了?大爷连忙打开木笼子,牵出阿灵。阿灵一出笼子就奔向门口,拼命摇动着尾巴,等不及大爷打开门,前爪离地,去拨弄门锁。庞大爷一开锁,阿灵就如脱缰野马,不等大爷带它坐电梯,从楼道里连奔带跳直泻而下。但是它出不了单元门,只能在单元门内叫唤。有人看见,听到门里的叫声,单元外的那只狗挣扎着站起身来,走向单元门,微弱地回应。等到庞大爷推开单元门,阿灵倏地闯出门去。
眼前就是它日夜思念的阿巧。只见阿灵伸出舌头快速地舔着阿巧的眼睛、鼻子、耳朵,舔着阿巧的脖子、身子、尾巴。接着它的脖子跟阿巧的脖子交叠在一起,脸碰脸偎在一起。但没想到,阿巧突然倒在地上,无力地眨着眼睛,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微弱地呜呜了两声,就不动了。阿灵围着阿巧一边叫一边转圈子,好像说:起来呀,你起来呀!见阿巧不起来,阿灵又低下头去不断地叫,不断地舔它的头、舔它的背、舔它的脚。小区不多的人们围了过来。
阿灵发疯地围着阿巧转圈子,发狂地吼叫。有人想走近看看倒地的狗到底怎么样了,阿灵就要上前撕咬,幸亏庞大爷拉着狗绳。小区保安过来,看到情况后,要庞大爷尽快地把阿巧的遗体处理掉,但是连庞大爷,阿灵也不让他走近阿巧的身边。庞大爷猛然想到,摸出手机就打电话给申屠爷爷,告知他楼下的情况,并让他别带泰迪犬下来。一会儿,申屠爷爷和申屠奶奶急急忙忙地下来了。阿灵一见,就朝着他们发出“嗬呜……嗬呜……”凄厉的带着拖腔的叫声,像是在向他们愤怒、心痛地泣诉:你们看,你们把阿巧丢到哪里去了?你们把它弄成什么样了?
申屠爷爷走近阿巧,阿灵没有吼他。庞大爷心里很清楚,他把申屠爷爷叫下来叫对了,因为阿巧的主人是申屠爷爷家。面对已经倒毙的阿巧,怎么办呢?踌躇了一会儿,申屠爷爷要申屠奶奶上楼,找一条床单下来。同时打电话给女儿,让她回家一趟。
床单拿来后,申屠爷爷奶奶想请旁人帮忙一起包裹阿巧,但是阿灵不让别人近身。申屠家两老只好自己动手。在包裹阿巧的同时,阿灵一个劲儿地不安地在一旁走动、悲切切地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包裹完毕,俩老等女儿回家。一旁的阿灵一会儿咬着包裹阿巧的床单,一会儿朝着申屠俩老叫唤,不知道它要干什么?
申屠家女儿开车回来了。三人一商量,打算把阿巧送回到亲戚家的山区,找块山地埋了。于是三人就动手拽住床单布角,把阿巧往车子后箱上装。谁知阿灵咬住床单,硬是不让他们朝车上装。申屠爷爷要庞大爷拉住阿灵,没想到阿灵猛力一挣扎,庞大爷被掀倒在地。阿灵拖着狗绳,上前死死咬住床单。申屠爷爷忙回过头来照看庞大爷。庞大爷跌坐在地上,连连摇手,气喘吁吁地对申屠爷爷说:你们先把阿巧抬回家吧!不然,即使出了门,以后也不会安宁的。
申屠爷爷沉思了半晌,又和老伴、女儿商量了半天,决定听从庞大爷的劝导,先把包裹着的阿巧抬回家。果然,见阿巧往家抬了,阿灵不躁动了。阿灵嘴里不停地发着吚吚呜呜的声音,跟着申屠爷爷一家人和阿巧进了电梯,庞大爷顺手牵住了阿灵。电梯上升到了九楼,出了电梯门,申屠家女儿把阿巧放在走廊上,自己要跟着爹妈进门。阿灵又叫开了,吠声疾速又凶恶。庞大爷做了个让它们把阿巧抬进门去的手势说:就让阿巧进个门吧!
阿巧抬进申屠爷爷家了。申屠爷爷家的门关上了,阿灵这才“呜呜呜”地消停下来。庞大爷说:阿灵,你也应该回家了。绳索一抖动,阿灵一走三回头地走进自己家门。进了自己的木笼子,立刻就躺下来。它也累坏了。庞大爷给它吃了早饭,然后锁上了木笼子门,自己也坐下来喝茶、吃饭。
但是没过一个小时。阿灵仿佛听到什么声音,在笼子里“唰”地站起身来,又开始叫唤。庞大爷在客厅里也听到申屠家开门、电梯下楼的声音,明白了这么回事。他回过身,来到北阳台,对阿灵摇着头说:别叫了,没办法了。阿灵仰着头可怜巴巴地望着庞大爷,要庞大爷开门,让它出去。庞大爷硬是站着不动手脚,心里想,这是个一定要跨过去的坎儿。他拿着一张小凳子,坐到了木笼子旁边。喃喃地似乎在自言自语,又似乎在劝说阿灵:如果没有拆迁,就不会这样。我也不喜欢这个地方,没有地方走,看不到天和地,憋死人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城中村,城中村,哪里来的村?别叫啦,阿巧能在你身边归天,算是福气了。我以后回去,还可能没人知道呢?庞大爷伤心地呐呐着。他一手撑着头,像个罗丹手下的《思想者》,另一手握着狗绳下垂着,歪着脸看着阿灵在笼子里,颠着、撞着、吼着、唤着……一会儿,楼下传来申屠爷爷家女儿开车走的声音。庞大爷对阿灵说:别闹了,阿巧已经走啦,远了。阿灵在笼子里,昂着头,发出似泣似诉、亦凄亦悲的远啸声,又是整日整夜。日复一日,阿灵的叫唤渐渐微弱下去。终于有一天,阿灵站不住了,它已经没有力量发出人们能清楚听见的吠声。它只能躺倒在木笼子里,发出像是哼哼哼的呻吟,不吃不喝。说实在,它已经没力气再做出任何一点动作,哪怕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
庞大爷十年前就失去了老伴,阿灵给了他很多安慰和欢乐。在城中村,虽然房子有三套,但是长住只有他一个人。自从搬到城中村第一天,他就与阿灵一起沉浸在虚虚实实、寻寻觅觅的感觉中。这不到半个月时间,庞大爷眼见阿灵经受这生离死别的大悲大痛,如今又在奄奄一息之中。庞大爷的心身也受不住了。那天,庞大爷坐在木笼子边叨叨:阿灵,你就准备这样无声无息地走吗?你走,还有我送你一程,我走呢?你这一闹,让我过日子也心灰意懒了。笼子里的阿灵似乎听懂了庞大爷的话,神灵相通地竟想抬抬头,但是它动不了,只有在眼睛里流出了眼泪。阿灵大约想尽可能地多陪庞大爷几天,如此不吃不喝,竟然还支撑了六天才闭上了眼睛。庞大爷与申屠爷爷商量,把阿灵与阿巧葬在了一起。
庞大爷住了半个月医院。儿女们为了安慰庞大爷,在出院第二天,花费大价钱给他买了一只金毛寻回犬。 他们希望听话、安静、聪明,又善解人意的金毛犬能伴随爷爷过日子,能成为爷爷的新朋友、好朋友。
莲花新村没有阿灵的叫唤声,夜晚和白天都安静了。白天在城中村的绿化带老人遛狗,常常看到的是那些小小个子、长长毛、轻轻、尖尖叫声的外国引进狗。城中村的老人们好像正在慢慢习惯城里生活。他们身边的中华田野狗,基本上都被宠物狗替代。中华田野狗自然而然地在城中村消声匿迹了。阿灵和阿巧的故事也慢慢地从城中村人们口中淡出了。
附图:中华田野狗,摘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