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不懂网红/刘姥姥的孙女儿(中国)

几年前,还是小学生的孙子忍不住偷偷地告诉我:“爷爷,我也是网红,已经有4000多粉丝了。”

“什么是网红?”

“爷爷,你怎么连网红都不知道?”

那时,我知道“粉丝”,但还不清楚“网红”的确实意思。在第七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还找不到“网红”这个词语。看资料,“网红”来自于2016—2017年之间产生的 “网络红人”一词。当时应该专指是在网上出名的人,虽然作为众人追捧的初中生钱志军的照片和芙蓉姐姐的照片早在2003年就在网络上出现。接着网红人物多起来了,有凤姐、郭美美、犀利哥、西单女孩、傅园慧、石卓大夫、最美工地女孩、歌手徐良和汪苏泷、演员王宝强和马蓉、甚至遭人唾骂的刘梓晨,谁都可以做网红。后来网红不再局限于人,而扩大到动物植物,狗啊,猫啊,甚至衣服、鞋子、某个词语等等,任何物品都可以做网红。例如“网红面店、网红牛肉干”,还有那个“蓝瘦、香菇”。其实这个所谓“网红”,有时候是自己封号的。上网了,有一二十个人点赞了,就自以为是“网红”。更何况网红的视频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孙子是哪个道上的网红呢?我问:

“那你是什么网红啊?”

“我的网红不是我,是我的动漫画。”接着孙子给我看他的网红——他画的动漫画。没想到平时粗狂大咧的孙子竟然划出线条细腻、细节逼真,穿着古代服饰的少男少女在空中飞翔的自由身态。被风吹起的长发、衣袖、下摆,线条飘逸潇洒,真的不是一个被称为马大哈的男孩子画出来的。

“这两个飞天似的人,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在什么都没有的天空中,毫无拘束地飞翔。很多同学都懂这个意思,都给我点赞呢。”

很显然,孙子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是立刻他就求我:“不要告诉爸妈,我在画动漫。”我理解他的心情,答应只要不妨碍学习,给他保密。为了表明自己,孙子又接着说:“我只是在有假期的时候,做完作业后才画的。昨天有人要我画一幅有偿动漫,我没时间,就没答应呢。”听这话,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真可怜,没有时间玩儿自己兴趣的东西。我很同情孙子。但他的话我又感到很惊奇:

“网上画画,还能赚钱?”

“是的,现在网红也能赚钱的。不过我是画一张赚一张。”

怪不得,有时漂亮的视频或者照片看到最后,如果点赞的话,紧跟着还有打赏,从二元开始到一二十元不止。不是网店,没有网购,在网络上也可以赚钱。于是出现了“网红经济”。关于“网红经济”的内容、特点、怎么样管理,我当然都不知道。我想随着网红的出现、发展,有关部门肯定会有规定甚至法律来规范。我希望孙子不要钻到钱眼里。

“你千万不要因为赚钱而画画。”

“我知道,我首先得保证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

“你们班上做网红的同学多吗?”

“不少。但我不喜欢他们做的网红,垃圾一样的。”

“怎么是垃圾?”

“他们常常把自己打扮得什么都不像。衣服穿得乱七八糟,头发咋咋的、脸上涂满色彩,怪怪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要么就是恶搞,让人嘲笑,有时甚至是侮辱人,我不喜欢。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交流经验,后来我们就不来往了。他们也不喜欢我。”

“爷爷觉得他们喜欢不喜欢你的画,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的网红内容应该是健康的,给人愉悦的,或者是给人知识、给人学问。你的画,爷爷就喜欢,你看两个人飞得高高的,衣服线条、头发飘飘,天天向上嘛!只是脸部表情有点呆板,是不是动漫人物的脸都那样没表情啊?”

“爷爷,你不懂。动漫人物的表情要画得很酷,让他们笑起来就不酷了。”

不懂?是的,我对动漫真的一窍不通,对网红也不懂。网红的内容丰富又复杂,鱼龙混杂,要搞清楚不是一时、一个人可为。不过我喜欢看饮食方面的网红,可以跟着它的指引,带着孙子去尝鲜。

希望在下一版的汉语词典上,我能够看到“网红”这一词条的解释。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主题:网红

上一篇文章链接:惘宏/刘明星(马来西亚)

听说读书会:《中庸》即将开读!

“听说读书会”已在昨晚顺利读完《大学》,我们接下来准备读的书是《中庸》,计划在12月12号开始。读书会每两个星期聚会一次,时间是星期六晚上十点一刻,使用Skype连线。在此循例通知读者,如有兴趣参加,请电邮联络:xuewenji.my@gmail.com。这是一个免费活动,由本人领读。照片显示的是我们将会采用的书籍。(周嘉惠)

惘宏/刘明星(马来西亚)

如果不从网络红人来看这期的主题,能有哪些变化?

譬如,血染的天网。看着嗅到腥味,还是纠缠不清,或是疏而不漏?

上世纪港剧《网中人》有一个亏空公款的段落特别印象深刻,对照一马弊案,固然是偷奶粉喂幼儿和官员奉命造假的区别,但其中的红尘滚滚,却也应了太阳底下无新事的箴言。

几年前看过的日漫《光的棋》改编真人版落到佐为成了褚赢的境界,故事里这十九路的古棋盘上,也有血污与泪痕的不同,但“神之一手”的追求还是一致的。想想打遍天下的网络棋神和深度计算的艾法狗(Alpha Go),里头的规则变化,未必能穷尽可能。

这可能性,放在变化更为多端的语言文字,就更加多彩多姿,不必万紫千红。

网罟本来是机关陷阱的变化,也许是抄袭自八爪雌蠄蛯。据说雅典娜和她的竞赛,是人神交战。纺织的功夫再怎么细密,这场比赛本来就不在公平的身份中推演。所以,即便赛过了神仙,也是能赢到世世吐丝的本领而已。

这张生命的巨网,兴许比较起各种网络互通的条款,笼罩得更为广阔。只是,用互联网来对照生命,应该还是探讨生命意义比联网来得难度更高吧?

看天边那道红霞,其实不必在意朝夕。五色令人目盲。用了那么些雕饰的汉字文化概念,织不出一张概念的脉络,这是思路走马了。不过,偶尔的意识流,也不一定就没任何启发。

我们没了铁锈与蛋白质的相结合,那养分氧气,也不能运行全身呢。所以,血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要素,经络是必须的网状相连。

网是网,红是红。要是近来流行的网红如此拆解,大概也是败兴所为。学罔思殆,儒墨的千年辩证,种种的圣贤命题,这其中奥秘,又岂是容易参透的?路漫漫修远,但上下求索。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主题:网红

上一篇文章链接:短视频时代的信息场/江扬(中国)

短视频时代的信息场/江扬(中国)

网红在中国曾经不是一个褒义词。2000年代冒出的早期网红如芙蓉姐姐、凤姐之流——犹如祥林嫂一般——由于被众人争相取笑而名声大噪。固然他们赢得的“薄幸名”为他们摆脱阶级束缚换来了些许筹码,但如此上位方式让他们原本不佳的名声更加不堪。换言之,他们越被鄙夷,他们的名气就越大;而他们的名气越大,他们受到的鄙视就越多。这导致网红一词在注重教育的家长观念中是一种令人不齿的成功,即为学业不佳不务正业的代名词。

网红在短视频时代翻了身。如果说文字网络时代——无论是长博客还是短微博,还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才可以运营好一个自媒体;而在长视频时代,运营自媒体的成本与门槛则更高,这些客观因素都导致了即使大众话语权已经从传统几家独大的强势媒体向民间自媒体渐渐松动,但主流语境仍然相对统一,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手机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短视频时代的来临让这个稳定格局彻底颠覆。拍摄视频从未如此容易,草根们的信息传播也从未如此便捷。传统文字时代固然技术门槛不高,但知识门槛阻止了更多普罗大众加入舆论场;新科技则将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拉低到与发送短消息相差无几,从而各路视频网红如雨后春笋一般井喷出来。这不啻为一场从文字到视频,从中心向去中心的信息传播革命。

从此,人人都可以没有任何门槛地组建自媒体,而每一个自媒体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流量就是资本,资本就是权力。洗刷了原罪的网红标签,登堂入室,成为正经职业的一种。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新冠疫情促使手机娱乐进一步占据人们业余时间的背景下,传统庙堂之上的大小神仙都不得不屈尊降临掌上空间与草根网红们争夺流量,争宠夺爱。无论是国家媒体还是跨国公司,都得与村里的狗蛋、翠花们的自媒体在同一个起跑线公平竞争,而随便一个头部网红的直播覆盖率都可以轻松超过一个传统媒体的同时段收视率。网红越来越成为后现代文化意义中平民英雄、草根逆袭的典范。

从正面来说,这样的短视频爆炸延续了后现代以来的大众狂欢,帮助普通人进一步参与历史变革,让草根渺小的声音变得前所未有的嘹亮。这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愈加透明愈加平等世界的可能。但现实告诉我们,人人都发声导致信息更加分化,世界越来越被撕裂,信息茧房效应让不同社群之间的信息鸿沟更加加深,难以弥合。这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的又一次龃龉。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在昭示一丝人文曙光的同时,总会紧接着在现实层面给它重重一击。因此我们一边看到技术进步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另一边人文前路不仅落后迟滞,且泥泞不堪。人们禁不住困惑,究竟是经书本身就有问题呢,还是说经是好经,被和尚念坏了呢?同学少年们不暇自哀,只能重整旗鼓,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管他芙蓉凤姐还是杀马特tiktoker,在这网红遍地的混沌中杀出一条阳光路。

摄影:Lynne Oliver(澳洲)

(我们这里的多肉开花也那么大朵吗?)

主题:网红

上一篇文章链接:虚拟世界里的教育平台/徐嘉亮(马来西亚)

虚拟世界里的教育平台/徐嘉亮(马来西亚)

今天的大马教育界,充斥着功利主义的填鸭式结构。从小学起的背答案、抄答案,到中学的追踪政府考试的试题,甚至是向补习中心买泄题,再来到大学讲师的惯性泄题,或更不为人所知的大学高层拉低及格率,好让更多学生“成功”毕业!由于工作的原因,小弟得知百分之九十九的大学或大专院校都会命令讲师一定要让多少学生及格,甚至是拿“A”!再三思虑下,秉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理念,小弟愤然离职了。

各位看官,我们今天就不谈大马教育的丑陋;只是要各位想一想,在这种的“教育”制度下成长的孩子,要如何去面对真实的生活难题呢?难道每当他们遇到问题,脑海里都会出现A、B、C、D四个选择?

曾经有许多学生前来问我为什么我的教学方式和其他的讲师不一样?为什么要教这么难?甚至有人评价小弟教本科生时,好像在教博士生!有一些大学学院的高层甚至不鼓励,或是隐喻“不准许”教Bloom’s Taxonomy的分析(第四),评价(第五)及创意(第六)阶段的学习方式。她说大学文凭生只需了解1-2阶段的知识和理解。大学本科生呢?只需要多加应用阶段。剩余的学习阶段就让学生在读研究院时才加入吧!这可真是岂有此理!

各位,请让小弟在此用一个例子来证明以上的一切是多么的荒谬。世界上任何的事情都包含了Bloom’s Taxamonomy的六个阶段。打个比方,做蛋糕。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做蛋糕的材料功能,如何制作的步骤以及如何操作工具(第一和第二阶段)。接着,我们得亲手做(应用)。假如烘焙出来的蛋糕,变成了“曲奇饼”,我们就要探讨到底发生了什么纰漏,从而进行更正。这不就是分析和评价吗?当我们掌握了基本海绵蛋糕的制作,我们就会尝试加入创意,制作香兰多层蛋糕。试想想,假如文凭生只停留在知识和理解的阶段,那么他们会的只是如何在考场上答选择题。您想要自己的孩子变成“呆子”吗?

其实,小弟在学习上有更严谨的要求,那就是——会、通、精、化。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洞明这个词用得非常传神,学问就像在漆黑的洞里,被光一照,全看到啦!那么我们要如何检验这个“会”的境界呢?只要我们能够讲解一个课题,让不会的人了解,也能做出同样程度的解释,那么就算“会”了。

至于“通”,当然就是融会贯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所学能被应用到股市投资里,那么我们就成功了。各位,要实现“复利”的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首要条件岂不是不要亏吗?

只要一样复杂,困难的事情,您能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最后您定能易如反掌的解决它,甚至能闯出许多方法去解决。这个层次,可谓是到达了为人师的“精”的境界。

最后,经过岁月的淬炼,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生活的哲学。当然,要达到这个“化”的层次,大家都必须认真不懈地学习,当中还得有“明师”指点,切记可不是徒有虚名的“名师”啊!其实,这一套方法,小弟是借用了中华武术的阶段术语。

老实说,小弟对我国的教育制度早已不存任何希望,只可惜正如嘉惠兄所讲的:“我们并不怕没有明天,只怕拥有一个不知前程将会如何糟糕的明天!”因此,我们只能转向网络上的教育平台。当然,网络上的平台,水准参差不齐,但是我们还是乐见中国的“李永乐老师”,台湾张辉诚老师的“学思达”,美国大学的免费教育视频,当中的佼佼者就有“Professor Walter Lewin”的生动物理教学。

网上的教育方式,自学的方式是自动形成的;只是要让孩子学会表达,甚至是掌握多功能的生活技巧将会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不管那么多了,至少别让现今的教育制度继续荼毒我们的下一代,开始做了再打算吧!

如果各位看了小弟所写的,心中也有一股冲动,想要大干一番,那么别想太多,直接通过《学文集》私讯周嘉惠兄(邮箱:xuewenji.my@gmail.com)吧!或许,这就是我们成为“网红”的绝佳时机呢!?

编按:配合以下拙作,读者会更理解我们的计划:按这里。如果愿意为我们的下一代出一份力,请加入这个团队。

摄影:李嘉永(台湾)

主题:网红

上一篇文章链接:网红的言论自由/杨晓红(台湾)

网红的言论自由/杨晓红(台湾)

朋友问说,我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台湾?我们也常回说:台湾是华人地区难得民主自由、言论自由的一个地方。

近几年的挟着言论自由之势的网络素人,敢言敢怒之势,吸引了百万粉丝,形成意见共主。这股力量连现任总统都不敢忽视,为了拼连任,吸引粉丝来投票,总统化身为平民去上这些网红的节目。

这一年来,网红的娱乐社会新闻比大明星还多。有一个不夸张不罢休的大嘴网红,因为言论过了头,走在路上被人痛打,还连累他怀孕的太太跌倒在地。一位“干话”连连重量级网红,因干话过了头,被对手开枪入院。还有一位有黑社会背景的帅哥网红,因为贩卖违法物品而入狱。还有这位连总统也来蹭他的曝光率的网红,因为抢不到《鬼灭之刃》电影版中文配音,在网络上公开怒骂中介公司。后来才发觉因自己的无脑失言,而得罪所有发起人,不得不灭自己威风下架影片。

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红加上毫无同理心的酸民,所谓的言论自由,七嘴八舌、随意批评他人、以假乱真、好像10年没讲过话一样,毫不尊重,好不热闹。这种视听觉的垃圾,真是当今一种奇特景象。  

P/S:前几天,蔡英文政府决定关掉与他们不同调的中天新闻台。香港建制派多么讨厌《苹果日报》、美国川普多么不屑CNN,他们都没有干掉对方,台湾的民主进步党做到了。

摄影:周丽雯(澳洲)

主题:网红

上一篇文章链接:烂网红/零会穷(马来西亚)

烂网红/零会穷(马来西亚)

“来,告诉大家,平常这个东西要卖399,今天你跟我下单,告诉你300块都不用,250也不需要,直接200成交,只限30人,要的就马上下单,限时1分钟……”

这不是摆摊子在叫卖,而是时下最流行的直播网卖,有者称之为“微商”,但有者每次直播带货的人数都上千的时候,这些“商家”就会把自己称为“网红”,在自己的网页标榜着“公众人物”的字眼,多有意思啊!

但老实说,这类网红的带货能力不比艺人差,尤其在冠病肆虐下,各地封国封城的,许多人都改变了购物方式,以前到超市购物,还左挑右选的,现在在网上隔着荧幕,摸也摸不到,嗅也嗅不着的情况下,单一个接一个的下,多奇怪啊!

之前,在马来西亚有个海鲜大王直播卖冷藏虾子,网友下单收到货品了,解冻后,200克的虾只剩90克,在网路上弄得沸沸扬扬的,但也不影响他的直播人数。最近双十一还以超便宜的旅游配套及机票优惠给他的支持者,结果被发现又是一个大骗局,但那又怎样?他还是屹立不倒,来一招四两拨千斤,虽然未完全平息风波,但直播生意照做,粉丝照下单,日子照样过。

在马来西亚的网红,大部分都是走“搞笑”路线,最喜欢prank,prank伴侣,prank父母,prank朋友……而prank的手法,最常见的就是把避孕套放床上,假装出轨,要不然就是在朋友家,假装欲火难耐要“借”房间泄火……对于这种儿童不宜的prank,有的人觉得很好笑,但其真正笑点在哪里?也不懂这些网红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影片时,心情会是怎样呢?如果有小孩看到这样的影片,他们的父母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也有一些网红为了拼人气,只要人数达到一定的数目,就会来一个回答网友问题的环节,有的网友就喜欢窥探人家的“私房事”,这种网友的素质实在是让人惊讶,网红的房事、性趣,难道会带给粉丝很大的影响?

如果说,时代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较开放,个人觉得这是滥用开放为借口。难道这些网红游走于网络,就能忘了现实世界的社会责任?为了“红”,而把礼义廉耻摆两旁,至于吗?

摄影:李嘉永(台湾)

上一篇文章链接:网红不会黑/零会穷(马来西亚)

网红不会黑/零会穷(马来西亚)

网红,应该是时下年轻人最想从事的行业,就连明星艺人也要参一脚,在网络上圈一圈粉,铁粉越多就证明自己越红。

要当网红,不需高学历,也不需要貌美身材好,入门槛不高,基本上一台手机,网路通畅,那就恭喜你,因为你已经是成功了一半。至于上不上镜,别担心,现在美颜app一大堆任君选择,今天你想当邓紫棋,明天当个吴亦凡,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果你认为当这样的网红会失去自我,没关系,素颜登场,网民一样受落。如果你娱乐天分高,不介意当个丑角,分分钟一炮而红,财神爷甚至还把干爹(编按:即赞助商)业配送上门呢!毕竟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刷刷手机看个视频娱乐一下,放松心情,多好啊!这类网红也算造福人群吧!

或许有人会说,当网红要面对镜头,要讲话,要动作……那么你也可以学学李子柒,当初人家可是自己一个人摆摄像机拿镜头,把自己的日常、砍材、煮饭、缝纫全都拍上网,一句话也甭说,网民都爱死了,迄今她不但有自己的企业,就连大马王室成员也是她的铁粉,曾经盛请她来马作客呢!

虽说当网红似乎很容易,也没有什么要求,但有一点必须具备的,那就是强大的抵抗能力。须知,现在的网民犹如大法官上身,只要稍微不喜欢,不满意,不但会进行“审判”, 有的甚至还要把你抄家灭门,连你祖宗十八代也要从坟里挖出来鞭一轮也不足以泄愤呢!网络霸凌由此而来。

科技发达,给了网红一个平台,即使不红,也没有人叫你“网黑”。所以,如果你想一圆“红”的梦想,或许你可考虑加入网红行列。

摄影:Nick Wu(台湾)

上一篇文章链接:奥力给!/宫天闹(马来西亚)https://xuewenji-my.net/2020/11/21/

奥力给!/宫天闹(马来西亚)

我平常还蛮喜欢看一些网路的视频,一般都没有设定喜欢怎样的视频,可是会特别注意一些搞笑网红的视频,如名媛厚本、我是田姥姥、小汪同志等等,有时候也会看看大胃王的视频,如浪胃仙和泡泡龙。

由于多数是中国的网红所拍摄的视频,我常常会听到到一些我不明白的词汇。今天要跟各位讨论的其中一个词汇,就是“奥力给”。那么“奥力给”会在视频中什么时间点出现呢?通常是里面的人物要在做某些事情之前,他们就会大喊“奥力给!”。一开始听到时,我还以为他们说的是“OREO”,可是为什么要喊饼干的名字呢?我看了好几次之后,终于忍不住去查看到底什么是“奥力给”。

网路真伟大,真的还查到了。原来“奥力给”,反过来念就是“给力奥”,也就是给自己加油打气的一个口头禅。出处源自于一位建筑工人的网红,因为经常在自己的视频里为自己打气时会说“奥力给”,渐渐的大家就开始模仿了,然后这句话就爆红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常听到视频里的人要在完成一件事之前会大喊“奥力给”为自己打气了。

所以,各位朋友们,希望在今年充满挑战的日记里,大家记得要为自己大喊“奥利给”!

照片摘自网络:奥利给大叔

上一篇文章链接:可能因网络而红的密西根北部地区/周嘉惠(马来西亚)

可能因网络而红的密西根北部地区/周嘉惠(马来西亚)

个人过去曾经在三间大学拿过学位。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在美国爱荷华州中部Ames的爱荷华州立大学,密西根州北部Houghton的密西根工艺大学,最后是在位于中国浙江杭州的浙江大学。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是个大城市,据网上资料有人口两千万。Ames和Houghton则是不折不扣的大学城,学生人数还多过当地居民,大学一放假就像个死城。当年Ames的人口(含学生)有四万人,和吉隆坡比起来实在少得不知道该说是可怜还是可爱。后来阴差阳错到了只有不到两万人口(不包括学生的话只有几千人)的Houghton,我想很多学生都曾经在此地有过近乎生无可恋的绝望经验。

一般美国大学都有出版毕业刊的传统,可是我毕业那年居然凑不到足够的毕业生对这件事感兴趣而作罢。对此,我有一种同情的理解,大家都为终于活着脱离苦海而狂喜,当下谁还想去怀念这个偏远的边陲小镇?

这里且简单提一下当年的经历,好的坏的都会“平衡报道”。到Houghton报到时是九月,摄氏25度的气温据说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温度,蓝天白云,加上水波不兴的运河,好美的景色啊!

忙乱了几天后终于安顿下来,然后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好像几天没吃饭了,过去几天都是随便凑合,现在该好好吃顿饭。去一趟超市,天呀!这种样品大小包装的米怎么够我们亚洲人吃?打听之下,知道在往东部方向的Marquette有亚洲店可以买到大包装的米,还有酱油!两地之间的距离有多远?521公里!开五百公里的路程去买米、买酱油!那是多么没天理的事啊!天地良心,我绝不是那么虔诚的吃货,我们只是非常卑微地为了生存而已。Houghton在我刚到达时,甚至没有华人餐馆,没有红绿灯,地价是5毛钱美金一亩。完全超出一般城市人想象力范围。还有,我也是在此地第一次见到极光。没错,就是极光!这里距离北极还好远,我猜想是因为跟北极一样无聊才闷出极光的吧?

在十九世纪中期,这地方曾经因为开采铜矿而繁荣。美国政府为了保护这块黄金宝地而派军队驻守,至今还保留了当年的军营,算得上是当地景点之一。军营收集了一些当年驻军的私人信件,其中一位驻军在信中埋怨:“这地方真是闷死人啊!”后来铜价逐渐降低到少过开采成本,矿场只好关闭。这地区位于世界最大的苏必列湖南端,唯一可能的“敌人”就是加拿大,不过在美国人眼中的加拿大人都是些毫无威胁性的草食动物,驻军也是浪费国家公款。如果敌人有兴趣,那又何必大动干戈?用五毛钱一亩的价格把土地卖给你们如何?

冬季时,北风从苏必列湖吸足了水气来到密西根北部,雪下得没完没了。在这里的冬季不按照农历的节气而定,对来自赤道地区的留学生而言,下雪就代表冬季来临,也就是约莫从十月到隔年五月的这一段时间。此地降雪量之多,也是很让人绝望的,不过真正的当地人(不包括密西根南部人)却十分引以为豪!还立了一个大型的降雪量记录牌坊,标示最高、最低纪录、平均值以及当年最新累积降雪量。孔子曾说过,“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皮厚者乐雪”,可惜最后部分遗失了两千多年,最近才在密西根北部的雪堆中被发现。据说美国冬季奥运队一半的成员都来自密西根工艺大学,我还曾经跟部分队员合住过一个夏天呢!

因为无聊,我曾经开车到过苏必列湖的最东和最西两端。东端和另一个大湖休伦湖连接,由于两个湖的水位不同,因而建造了世界知名的水闸Soo Locks好让船只顺利通过,以前的地理课本也有提到。西端是在威斯康辛州的Duluth,至少表面看也是个无趣的内陆港口城市。从Houghton到Duluth途中经过一个小镇Ashland,当年路过觉得是这辈子见过最美的小镇,湖面如镜,呈现一片蓝天白云的倒影,加上鸟不生蛋,狗不拉屎,沿途不见一件垃圾,真是漂亮极了。

这样的一个地方,知道的人不多,去过的人更少。近来因为网络普及,有些有心人联合摄影好手在网络上大力推销密西根北部地区。他们或介绍景点,或介绍当地历史掌故,让人看了产生极大兴趣!我猜想,这地区搞不好会因为网络而红起来,成为另类网红。有兴趣知道更多资讯的读者,可以在FB找Michigan’s Keweenaw Peninsula,Michigan’s Upper Peninsula等专页。不过,我必须严正声明,照片都是用来看的,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过客都叫苦连天了,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过客会成为例外吗?

照片摘自网络:

  1. Houghton比天涯海角还远一点。密西根工艺大学学生的著名恶作剧。2.降雪量纪录牌坊。3.Houghton吊桥。4.Soo Locks。5.苏必列湖一景。6.密西根北部雪景。7.密西根野花:黑眼苏珊。

上一篇文章链接:够了,大胃王!/驴子(马来西亚)https://xuewenji-my.net/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