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病》/谢国权(马来西亚)

160916-pl-tan-49
小时候听说释迦摩尼佛的故事,没能感受其中的寓意,尤其对释尊思考生老病死这事无法理解——我就觉得这事无解。无边无际的事,从何想起?假使我怀中揣着一盒子,我说这里头有只甲虫,你且说说,为什么这甲虫披一身乌金黑?首先,这算是问题吗?再说,到最后,盒子里头是否装有只甲虫还两说。

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更关键的是,有很多时候那甚至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任何答案都对,同时任何答案都错。固然,人们可能根本不在乎这回事,什么问题和答案都不重要,但求耳轮总有回荡的声波。电台下班时段不都是这种聒噪不休的节目吗?

后来,我发现怀中那只甲虫却越来越大……或许,对生老病死的提问是一个假问题,但却充满了真的迷惑和痛苦。这种痛苦在人间的荒原上竟也开得荼靡。快乐和痛苦纠缠得这般如斯无奈,几番怀疑这世界是不是撒旦趁上帝失神的时候创造出来的,神,才这么折腾,费劲把这些捏坏的人儿来拯救。所有的答案甚至都不重要了,但求个说法。

生与老死,尚且比较难自觉;病,却不禁攥着你的精神,它还藏在每个细胞里面作恶。尤其见着心爱的人病了,那一下子,耶稣、佛陀,怎会这样?

求道的路小径分岔,魔障重重,法门三千竟也求不得心安。生老病死,是悬梁的梦魇。佛陀悟道了还生病,耶稣神的儿子也不能免于会死,很长一段时间,这确让人无以适从。才张嘴,心底就怯了,怎么说都不对。

末了,还是无解。讨多少种说法也未能因而释怀。病的世界,人间没有乐土。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小病是福?》/何奚(马来西亚)

090916-pl-tan-67
许多人认为生一点小病,其实也是一种福气,鲁迅在文章《病后杂感》就是这么表示的。不过,我还真不喜欢生病,特别是那种可以清楚感觉到与平常不一样的病,不论是伤风咳嗽、发冷发热、腰酸背痛,我都不认为那说得上是福气。就算那无感的初期癌症,我也不认为万一患上了是什么可喜可贺的事。

就像有感地震一样,有感的病总是让人不自在,再怎么轻微也是一样。大病固然让人心惊胆战,不知是否大限已近?小病难道就能无动于衷吗?谁知道小病就一定不是大病的前兆呢?再说了,即使是单纯的伤风咳嗽、发冷发热、腰酸背痛,有哪一种症状是让人舒服的?所以,我受不了那种“再看看几天怎么样?”的态度,哪怕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好,总之马上行动,我绝不“坐以待毙”。

患得患失的人是不太可能达到鲁迅那种追求生病雅趣的境界。在这方面我比较俗,一点也雅不起来。即使不去胡思乱想病情的最坏变化可能,起码我也会想到工作的堆积,想到收入的减少,想到账单到期要罚款了。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要雅也是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之后的事。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看得开一点过日子,但是账单到期就是到期了,看得开就不用付罚款吗?我既不是嬉皮士,更不想多付罚款啊!

追求风雅有很多方法,但我不主张生病也可以是其中一种值得考虑的选项。对凡夫俗子而言,从生病中来寻求风雅未免太奢侈,鲁迅似乎有点庆幸病中得闲可翻阅《世说新语》,他月入三百大洋,医药费显然不用放在心上。换着当时在北大当图书馆管理员月薪领8个大洋的毛泽东,如果校方不负责员工医药费,看看他得个小病却怎么雅得起来?不愁眉苦脸才怪!

今天在吉隆坡看病,三、五十块钱的医药费是等闲事;如果久医不愈,摸上专科医生的门最起码也得过百。你说说吧,这小病怎么会是福呢?不生病才是正道!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何谓朋友?》/徐嘉亮(马来西亚)

290716 PL Tan 57
每次嘉惠兄觉得容易分享的主题,往往都让我头疼不已。何谓朋友呢?某些人把朋友定义为能帮助他们的人,如果没有可利用的价值了?呵呵!一些同事则认为真正的朋友间,不能有任何利益关系。今天的社会,人人都把“朋友”加进自己的Whatsapp或面子书里。那么,怎样才是朋友呢?一个看似简单的主题,当我们深入探讨时,却发现扑朔迷离,理不出一个所以然。

小时候,母亲常对我说:“我的老师告诉我,朋友有四十分就足够了。”渐渐长大后,我才知道对朋友的期待及要求越高,身边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一个快乐的人,并不是他拥有太多,而是他计较太少。今天,我相信“计较太少”也适合用在交友之道。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常常希望朋友能够同一个频道,但毕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岂能要求太多?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在现今金钱挂帅的社会,老夫子所说的益友,看来我们得从梦里寻了。人生的旅途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独自去处理及面对,朋友或许只能从旁鼓励和协助。况且,每一个人生阶段,或许会有不同的新朋友加入,也会有旧友离去。缘起缘灭,何必强求?

看官们,酒逢知己千杯少;如果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退一步,正如林高树兄所言,交上一位隐形的朋友(阅读),我们不需刻意去迎合他人,还能与作者拥有心灵神会的美妙时刻,这样也很好!您怎么说?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择友》/梁上下买豆腐(马来西亚)

260716 PL Tan 60
血亲我们无从选择,但朋友一般来说可以自由挑选,强迫中奖的情况其实不多。当选择权在自己掌握之中,从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就得对择友这件事负上一定的责任。

大家都知道朋友分好坏。根据孔子的标准,益友的特征是友直(正直)、友谅(信实)、友多闻(见多识广),损友的特征则是友便辟(谄媚奉承)、友善柔(当面恭维背面毁谤)、友便佞(花言巧语)。柏拉图在《国家篇》(335A)也提醒大家,那些看起来是好人而实际上不是好人的人,不可以当朋友。

中西方的智者都把择友的标准清楚阐明了,道理很明白,但在现实中恐怕损友的吸引力还是蛮高的,人家到底是有趣得多。道理只是知识,如何实践道理才是智慧。因此,我们大概可以这么认为,不论是“误交”还是“故交”损友,都跟智慧很有关系。难道不是这样吗?误交损友是见事不明,见人不清的结果,故交损友则是自己混蛋,反正吃亏了不要尽怪人家“人面兽心”,不好好提升智慧只能是自己的错。

邻居、同学算不算是朋友呢?相识一场自是有缘,但邻居、同学未必都是直、谅、多闻的人,他们也可能极有便辟、善柔、便佞的天赋。那么,我们有选择权吗?孟母都可以三迁了,我们现代人难道不可以搬家、转校吗?当然可以,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即便如此,相信谁也无法保证三迁或三转校后,就一定会掉进“益友部落”中,五迁、五转校照样被损友团团围绕的几率绝对存在。现实一点的做法是,对那些不那么可爱的邻居、同学,就继续当邻居、同学吧!谁规定邻居、同学一定要当朋友的呢?搬家、转校的选择权非不得已还是不去动用的好,实在太劳师动众了。没错,远亲是不如近邻,但如果近邻是一伙江洋大盗呢?至少我个人会选择敬鬼神而远之,免得不吃鱼还惹得一身腥。

从一个人的择友策略,显然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他是不是一个讲究伦理原则、不滥交朋友的人?以及他的智商有多高?因此,是否选择某人为友,先参考他身边朋友的素质才决定吧。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朋友,一同承担生命的重量》/耳东风(马来西亚)

140716 PL Tan 56
我交游不广阔,朋友不多。不过,不多朋友的我,却有很多诚挚之交。这句话矛盾吗?如果把认识的朋友数目,和可以真诚交心的朋友做个对比,我觉得我的比率特高,所以得到上述的结论。

事实上,很多不认识我,或者只是和我有点头之交的友人,背地里都说我这个人很严肃,不苟言笑;再难听一点,倨傲,目中无人。还好,认识了我以后,这种错觉会慢慢消褪,我其实蛮容易交心的。

我很清楚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空间,所以我从不轻易闯入别人的空间,同样的,我也为自己的私人空间设限。例如,我可以很不客气的对想要来招纳我入他的直销组织的友人说不必浪费唇舌,我没兴趣。一些人觉得这样不好,做人不够圆滑,会得罪人的。何况,山水有相逢,万一有一天我有求于他呢?唔,咳咳,我就是不够圆滑,或者最终被归纳为“倨傲”!

不过,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确实是很喜欢助人。我喜欢帮人解决问题的感觉。比如说,从小我的成绩比较好,我很乐于教导同学,秘技自珍在我的人生里是很不可思议的。所以,读书一路下来,自己的朋友从来不少。工作以后,虽然和工作上所识的确是比校园较有距离感,但是我还是在能力内给予人方便。而且,因为性格沉稳,做人不毛躁,几十年人生,确实有不少朋友和我相交甚笃。我也非常重视朋友,觉得友情,是激活生命的重量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我还有个梦想,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力量,把世界变得更美好。近十年来我从事金融投资事业,常不避讳的为友人构思投资计划,希望改善大家的生活。可惜,前两年投资失算,事业不顺,连累了不少朋友亏钱,有一阵子,甚至到了不晓得如何面对他们的窘迫之处。虽然常言道,因钱失义,朋友最好不要涉及金钱;可是我偏向虎山行,不相信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回我遇到的困境,连带把相信我的友人也带入困境,诚非我所料!自认决胜于运筹之间的我,更是一大打击。

幸亏,真诚待人的我,得到友人的真诚回报。相识相知我者,不在少数,许多人适时伸出援手,给予鼓励。我常常感谢上天,赋予我这种独特的个性:很多人与我成为知交以后,都愿意相信我。这个充满欺诈的世界上,要一个人相信你,并非易事,而要很多人相信你,只能说是一种福气。一位朋友曾经很不可置信地对我说,你的朋友对你的信任,的确“爆表”。是的,我虽然有很多缺点,不过我觉得自己的内心还是善良的,而生命中与我相识相知乃至相信者,我除了无言感激,还是感谢上天给我这个福气。福气要珍之惜之,才能持久。

所以,我让信我的友人知道,我是为了让这世界更美好而活,间中的挫折是种考验。我负荷不了沉重的压力时,他们总是在他们有限的时间空间之内,腾出肩膀与我一起承担,帮我追逐梦想,让我生命中所负荷的重量轻松不少。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说朋友,想起谁?》/Young(中国)

120716 PL Tan 28
友谊,这是一份谁也绕不过去的关系,在一生中,谁没几个拜把子、好哥们、小姐妹?但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友谊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也就是朋友的标准不同。当我们小孩子过家家时,只要和自己玩得来,小学下课能一起爬树玩泥巴偷果子那就是好朋友;等上了中学,已然不再是愣头愣脑到处耍的熊孩子,这时候就会找到在学习上能够帮助自己,脾气性格相合的同桌或同学,这是好朋友的标准;等上了大学,能够和自己一起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因为共同的话题受到训导和启示,又或为着共同的志向奋斗,在心智成熟前提下建立起的这种朋友关系已经会比较牢固。毕业步入社会,见了更多的人,也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但似乎已经少了一份清醇的味道。

再过两个月,即将是我来这座城市的第十个年头,也认识了各路朋友,细想之下自己能够所有心思毫无保留地说与他听的,或许只那么一个。人以群分,因个人秉性,我喜欢与坦诚正直、光明而又低调的人做朋友,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求学入住在同一个寝室,很快便熟悉彼此,因他较我大许多,也已经在一家大企业高管位置工作多年,由于不喜欢那家企业里世俗的关系,于是再回到校园清静两年,当时对我这种还未曾踏出校园一步的愣小子来说,自然是有些羡慕,他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在散步、骑行、卧谈、酒后各种场合下说与我知。

很幸运,毕业之后我们都找了一份工作,留在了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他把家室都接过来,也把女儿安排在这个城市的一所小学读书。而他光明磊落的性格,依然是不能忍受公司的人际和氛围,于是又辞掉做了两年的高薪工作,选择自己创业,创业之初的艰辛和凄苦,经受的压力和煎熬,我也感同身受,但能做的也只是在周末或自己方便时候偶尔尽己之力去帮忙。

刚开始创业时,女儿还只是二年级的小学生,转眼间今年已经初中毕业,并保送到本地一所还不错的高中就读,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是真心为他小孩的成就感到骄傲的。他事业繁忙,因保送到高中所在较远,他老婆路线不熟悉,我主动请缨,一大早代他陪他老婆和小孩去参加高中保送考试的笔试。现在想来并不仅仅是为他小孩感到骄傲,其实也是为他感到骄傲。在中国,创业企业平均生存期是三到五年,现在算来他也已经坚持了七八年,想来,一切都真是相当的不容易!以至于我们每次一起聚餐,往往就变成了忆苦思甜会。他有自己的理想,也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实施行动并为之奋斗,对此我心感钦佩。

对友谊,古人诗文以记之,今人歌以咏之。我自己比较怀古,但又不能像王勃送好友上任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不能像王维别友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没办法像王昌龄让人捎信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于是自己作一词,自乐其中,不求韵律,但求把那份情谊记录下来,刻在心间。

孤山远,暮日苍,十载离后,疏鬓却惊霜。别来杏舫斗千觞,任尔输赢,酒盏把歌狂。
灯点点,水泱泱,舟逐西流,微月映八荒。天河星稀失钱塘,何妨醉卧,笑谈一夜长。

友谊是一份情感,是一种由衷的关怀,它也是随着人的长大而不断得到过滤、成长和沉淀,路遥知马力,太多的“朋友”被时间、空间和自己的性情筛掉,只剩下自己认为值得留下的。就像一坛酒,世异时移,坛中之酒慢慢的也会挥发而减少,但因历久却变得更加香醇和浓郁,每当想起,搬出来,都不用去喝,只要看到沿着洁白的杯子周壁倾泻而下的琼浆,香味四溢,已是醉了人。

好酒,有此一坛,足矣。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君子之交》/祥子(马来西亚)

060716 PL Tan 38
在功利主义掛帅的今天,朋友相交淡如水似乎不多见。“淡如水”之说源自《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华人好热鬧,尤其在喜庆场面,甘若醴确是首选,到底是不是小人作为,那可不一定。

唐贞观年间,平辽王薛仁贵封赐时婉绝所有高官贺礼,但只收下昔日患难接济他的隣居王茂生送来的几坛水酒(里头还真是清水),薛不嫌送礼者家贫,也没有辜负王氏的美意,发扬饮水思源的精神,两家交往从密如前成佳话。

道家特别推祟水的特性,如上善若水,并特别强调刚柔并济之互补性。然而形容君子交往则以淸水的形象来比喻。

淡如水之交不指泛泛、冷漠之交,而是以水的属性如不带雜质,清澈纯洁与友谊并论。君子之交坦荡,不附帶条件、不利用、不设防、透明,总之是为朋友而付出,甚至牺牲,也在所不辞。

如丛林一般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总脱离不了利益链条的朿缚,极力吹捧,又以奢华丰厚的物资和奢侈排场来讨好对方,营造友好氛围,另有所图;出了状况可以立马翻脸不认人的劣行,这更是所谓甘若醴的小人。但也有例外,假如你有富裕的良友,而他是以真诚而不带炫富心态去款待你。

所有人际关系中最特殊的一类就是友谊,先决条件是互存好感,像是微妙的化学反应,无法以理性言词去解释。隽久不衰的友谊则要在时常互动中勤奋耕耘灌溉,好比哉培树木,使其長青茁壯;要不时倾诉,给予谅解、有难时援手,送炭添花不可缺。

童年时的同窗和玩伴友谊,比职场上的友谊来得可贵,它是建立在单纯的氛围和无邪的童真之上,饱历沧桑之后旧雨重逢,心里还会荡起昔日的感觉和衝动,也许会像打翻五味酱盤,最终多以庆幸重逢和谅解再续前缘。

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友谊,除诚恳之心仍需要供养,不然会不灵。

借用电影《监狱风云》主題曲《友谊之光》共勉:

人生於世上有几个知己
多少友谊能长存
今日别离共你双双两握手
友谊常在你我心里

今天且有暂別 他朝也定能聚首纵使不能会面 始終也是朋友

说有万里山 隔阻兩地遥
不須见面 心中也知晓
友谊改不了

(粤语/《绿島小夜曲》曲调)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生活里的数学》/陈泉慧(马来西亚)

270616 PL Tan 51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可见。

孩子出世,要用多少钱?一直到他上大学,父母亲要准备好多少钱来应付?父母亲自己呢?孩子大学毕业后,大概距离自己退休的日子也不远了,你的退休金足够了吗?日益上涨的医疗费用,你应付得来吗(所以有这么一说—-没钱的,别学有钱人生病!)?

你买的新车子,可以满足你的虚荣心一个月。但是这是一直贬值的负资产。另外还得要付维修、添油、过路费、保险等等开支。那么要转去公共交通吗?在马来西亚,公交不完善,费用也不便宜,而且治安不好(用uber叫车还要担心被人打),所以算了一会儿之后,许多人就打消了用公交的念头(所以国产车还会有销路;收费站公司每年继续吞噬上亿过路费!)。

银行给定期存款的客户多少年利率?你所收取的利息,够不够应付通膨?银行收了你的定存,转身发放房贷啊,生意融资啊等等贷款给客户。银行家向客户收取多高的利息?你所还的每一期房贷,有多少是还母金,多少是还利息?银行每收取一元的存款,可以借多少倍的贷款?银行‘预先批准’你的信用卡和借贷上限。如果迟还卡债,每一天的利息是多少(收一元定存,可以放贷40元,外加利息,所以说银行家永远是稳赚的那一个!)?

开发商盖房子,桩要打多深? 要用多少石灰、水泥、铁条、砖块、木材、人手?管理层效率有多高?要多少时间才盖好?地皮、人工、建材越来越贵,如果开发商要赚20%,那么总共得划成多少个单位,每个单位又要卖多少钱呢(为什么我爷爷不是李嘉诚!?)?

GST匆匆实行,‘相关单位’要求多多,隐藏费用高,国家管理不当,政治不稳定攀高,贪污越来越严重,做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许多中小型企业索性关门大吉,中大企业也常听闻打算要迁往邻近国家,而人民生活就只有越来越苦(所以说宁做太平犬,莫当乱世人!)。

电影里,坏人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价码—-开个价来!”。言下之意,每一个人都可以被收买,只是每个人的价钱不一样。当然,戏里的好人会说,“我是无价的”(所以说这只是电影情节!) 。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从没有的‘无’到灭绝的‘无’》/廖天才(马来西亚)

160616 PL Tan 54
人类的存在是件最令人惊讶的事。人类拥有数学概念,同样令人惊讶得啧啧称奇。

《圣经》的《创世纪》篇只提到上帝向亚当说话、蛇向女人说话,意味着语言是由上帝所赐,但没说到数学概念这回事。《圣经》的诠释者大概会辩护说:“人类的数学概念,当然也是上帝一手包办。”

去内陆与不同的族群接触,免不了要请教他们如何念他们族群的数字发音。原住民会高兴且耐心的给予指导。从1到9,一个又一个数字慢慢地教,最后是10。

“0”该如何发音?可爱的原住民往往会忘了教这个。

“Kosong”。他们用马来语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词汇的发音是马来语。你们的族群的语言,没这个词的发音?”

“没。”

后来发现许多族群都没有“0”的发音,也就是没有“无”的概念。数字之中,“无”是最抽象的概念,或者说,我们根本就无法想象“无”。数学上,我们只能计算“有”,而无法计算“无”。

去过埃及的人无不对建筑金字塔的精确数学运算感到震惊。七大奇蹟中的胡夫金字塔,是由約230萬個,大小由2.5噸至5噸不等的石块所砌成。整座金字塔用叠砌法,缝隙密合,不施泥灰,角度、线条、土石的压力事先经过周密的计算,四邊精確的對準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四面的角度為52度,正方形底边的长度,每边平均的误差只是1.52厘米。

这座4500年前的巨大建筑,充分显示了当时人类在数学和科学上的智慧与实践“成就”。当然,这个“实践成就”是残酷的:它动用10万人,轮流花了20年时间来完成。巨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花费,过程中死伤无数的子民,就为了一个皇帝尸体的安置。

公元前200多年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人物了。他研究及解决了由曲线或曲面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以惊人的技巧应用和推广他前辈,也就是雅典科学家欧多克索的穷竭法,从规则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来不断趋近所求的曲线形,最后发现了圆锥体表面积的公式,并进一步证明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定理。

他的“绝伦”之处是,应用数学来研究力学,也反过来应用力学手段来解答数学问题。在力学上,他的著名贡献就是发现杠杆原理。他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让我把地球给移动。”坏就坏在他把知识应用在军事上,他发明了一系列军事机械装置。

有一次当罗马军队攻打雅典,罗马军突然被暴雨般射出来的大石头击中,死伤无数。这种能射出大石头的奇妙机器,就是阿基米德的发明。后来,他还发明及制造巨大的凹面镜,聚集太阳光以焚烧罗马军队的船只。

阿基米德是第一个将科学运用于军事上的数学家,后人把他称为“数学之神”。

今天,有无数的数学家与科学家参与军事科技研发。人类普遍预测,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今日数学家及科学家所贡献的最大智慧恐怕就是:一举将所有人类灭绝。

摄影:PL Tan(马来西亚)

《我的数学纠缠史》/谢国权(马来西亚)

100616 PL Tan 56
这世上,能攥着人心的事物太多了。有人对声音着迷,有人对爱情着迷。着迷本身就有种玩物丧志的负面印象。当然,这年头,有赚钱的本事就能洗脱丧志的嫌疑。玩电动就是最佳例证。没对任何事物沉迷过的人,本质上就缺乏对人事物的热情。这种人,我觉得一定是很无趣的。然而,沉迷、耽溺和狂热都不可量化,彼此各自为营。最终,能小资情怀地赚点钱的那些人,大概都能让人谅解,甚至赞誉。

数学,曾经让我着迷,觉得很快乐的。高中时期,我喜欢独立思考,在数学老师对数理解释的范畴之外,闭门造车,用不同的方式解题,常常觉得有种自足的快乐。当时候国中的课程相对轻松,我却常常旷课。喜欢在无人的野径上独行,作无人审阅的习题。然而,这种快乐如秋蝉一般,在最自在欢唱的当儿,却没意识到冬寒的变化,一响贪欢。

中六,我选修了双数学。人往往对重大的灾难总是后知后觉的,正因为轻心大意,这才酿成这种“汉卿误我”之慨。如果说人生是一棵树,每个日子就像一片片的树叶,每一片都独立但又有近乎的茎脉纹理;那么,中六那段时间就像西山雪片一样,大如织席的雪片罩在脑门上。忽然,所有的数学方程式变种,成了最难缠穷凶恶极的魑魅。首先,误坠红楼,已经预先收复了我多年积攒下来的所有闲暇。再弄个穷追不舍的变形数学,我忽而变得穷于招架,像卑微的小卒,衔枚疾走。但闻人马之声,不暇顾。只觉得数学忽然不再是熟悉的数字,几乎都是英文字母串成的演绎。没有应用的纯演绎像在御劲草而行、踏凌波之微步,无一处可借力使劲。凭空挑刺,金戈铁马,我这穷兵弱勇,舞不起这定海神针,注定败北。

这才意识到数学之险。在几近没顶之灾中活着,从此不敢再语数学。它确实攥着人心。多少年以后,多少个夜晚还会惊醒,梦回当年临考前夕如临深渊,步履春冰的恐惧。这多少叫我也体会了李后主亡国之痛。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在梦中的考场,也确实是这么一番景象。

而今,数学又成午睡的良驯小猫了。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是真实数字的应用。酒瓶子的数量、钞票的面值、午饭的钱、上个月信用卡的账单等等。那些个噩梦也还做,醒来看看熟睡的太太,忽然大悟。当年一役,我手擒数学之母——当年数学最好的同学,为压寨夫人十余载,不定,算起来还略胜一筹。

心喜,遂安。

摄影:PL Tan (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