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贴文三之二:计划是一部难念的经/奉化.山人(中国)

自从懂事开始,就从父老乡亲嘴里听到一句经典:“吃勿穷,用勿穷,打算勿好一世穷。”就是说,为人在世,打算是极为重要的处世要略。

“打算”是江浙一带民间口头语,译成普通话就是计划。计划是学问,《红楼梦》里宝姐姐劝宝玉弟弟要学好“仕途经济”,无非也是为他安身立命提供的一个计划。不过宝钗错了,计划是活的,沒有文化知识的人,如果精明强悍,头脑中一定有一组行之有效且生生不息的计划细饱,如王熙凤,她不算知识女性,但却有一套治家理财的管家本事。反之,如果脑袋里只装一桶浆糊,纵有满腹经论,怕也会穷困潦倒的。因为计划是活的,最重要的不是纸上谈兵,要灵动应变,要与时俱进,要实事求是,不然,计划落空,到头来反枉送卿卿性命。兹举昨日亲历的两椿小事为例,供同好们一晒。

甲辰年正月初二日,应邻居夫妇邀请,同游北海。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北海西端普度寺。此寺院虽无我浙东舟山普陀寺规模,又处于陆地礁山之麓,故在建制上相形见拙,但偌大的北海湾仅只此独家香火,进香者旅游者倒也陆驿不绝,其中罗汉堂内木雕十八罗汉像及大殿内根雕琉璃灯座颇有格调。微瑕是寺内只准点香,自愿往功德箱内塞钱币结缘,不准点烛烧纸。按我浙东风俗,年初烧香必定要点香插烛烧经供佛的,记得有一年三八妇女节,单位允准女同胞去浙西方岩山旅游,那儿有个极小的财神殿,而山下村民的最多收入是卖香烛经忏,上山路上逶迤摆放的全是黄纸香烛,进香客大包小包提的也全是红黄白金纸,爬上山腰,就能看到小小红墙宇外烟焰直冲斗牛,异常的壮观。出于惯性,我在普度寺外香店里也“请”了若干供物用品,进寺后忙不叠地准备履行步署,可被寺内志愿者竭力劝阻了,原因是:寺院只收香油或钱币结缘,点蜡烛烧纸币是对佛不敬。呵呵,不知者不怪,大约南北昊天也有云泥之别,佛派之分,入乡随俗吧,谁让你只捧一本老黄历行事来着!

从佛地返回人间已是过午时分,邻居是本地人,知道哪家餐饮货真价实。我们在银滩大道未端找到一家以棚屋为餐厅的馆子,在大榕树下挑了一张条桌坐下。一位大妈送上菜单请点菜,邻居夫人龙老师说要等先生停稳车之后,让他去厨房外挑选。大妈唯唯退走后,她悄悄对我说:点菜要由本地人出场,说普通话的客人菜肴价格会被狠宰!这话在饭后去红树林湿地公园购乘观光车票时,立马得到印证。我的同伴因享受美餐后过于兴奋,在邻居先生停车未回时就用手机购了四张电子票,每张90元人民币,被龙老师着实戏谑了一通,她说用本地居民身份证,每票只需20元!走栈道参观红树林,然后到昼村民俗园,全线不过十公里来回,竟要价90元,可以坐高铁从宁波到杭州了!嘿嘿,不好意思了,就算是给伟大的广西壮族兄弟姐妹一份小小的见面礼吧。

唉,计划确是一部难念的经,只有学到老,才可用到老。

  • 附图摘自网络。
  • 附图说明:广西北海普渡寺
  • 主题:计划

躺平/奉化.山人(中国)

人的一生都在层层叠叠的叉口中穿行,除非在叉口前躺平,不再前行,不然就消失,用现代口语就是在人间蒸发。如果不想被蒸发,就非得在叉口前选择一个方向或目标穿过去继续前行。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即使发现选择错了,也得在下一个叉口前才有选择的机会。

问题还在于必须选择的叉口遍布在四面八方,就像蜘蛛网似的。人一脱去胞衣落地求生,就被温饱所累,当然,那时的他别无选择,只能用啼哭吵闹表示抗争或听天由命,自生自灭。直到他的求生本能足以支撑意志,他便会选择爬行,直立,跑动,牙牙学语,自行进食,识别青红皂白,学习生存技能……所以,世界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没有一般正常的人会说“活着很轻松”,除非他心智还不健全,是非对错的观念模糊,甚而至于有人故意把他弄傻了。倒是有绝大多数人觉得活着很累,因为他必须不断地在各式各样的叉口前选择,选择对倒也罢了,一旦选错便会落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地步,再回头要等下世投胎挣脱胞衣之后了。

为人一世最忌的是心累,感到心累之后,人便会一蹶不振,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沉湎酒色,有的铤而走险,有的一了百了……总之,都是社会不安定团结的导火索。为了减轻人们心累,社会各界会在选择叉口上插上许许多多指示牌或警示符号。比如法律、法令、法规、圣旨、最高指示、核心价值观等等;家族家庭也会有族规、家训、家长以及表彰义夫节妇之类形制。配套服务的还有军人官吏警察,城管除暴队路警等等设施。这样一来,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确能起到许多维稳或抑制动乱的作用。但是人心是肉做的,保护心脏的血液中包涵整个宇宙信息,它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心还在跳,血依然流,总会发现哪些条条框框和维稳设置是对人心的摧残,并在觉醒之后振臂一呼。旧的婚姻制度就是这样被人们掀翻的。

不过,跳出条条框框末必能选对前行的路,这不,自由婚姻下离婚率飚升,剩男剩女堆积,生育率下降等等现象出现,就是绝好的例证。

其实,逃避选择减少心累的捷径也不是没有,最行之有效的一条就是躺平。

“躺平”这个词似乎很新潮,见陋闻寡又健忘不迭的我是不久前在网上看到的,同样新潮的另一个词叫“内卷”,出于好奇,在百度上查注释疑,才知道它们的大意是:由于相互竞争以致两败俱伤,又不堪卷缩的压迫,于是干脆躺平喘息了事。嗨,这不就是医治心累的一剂良方嘛,虽然有点苦涩,但无论对人对己或对整个社会稳定是有百利无一弊的。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选择

期待/奉化.山人(中国)

听说《 学文集》要谢幕,心里有许多不舍,虽然我与她相遇结缘的时间两年不到,但已种下了很深的情愫。她像一朵洁白的云彩,自由自在地飘在晴空里,心情不好的时候,仰望她,她会轻柔地拭去心中的阴霾,幻现出许多诗情画意,然后豁然开朗,欣然命笔。说来惭愧,两年前我缀完手头的文字工作后曾疲惫得一塌糊涂,发誓要偃旗息鼓,潛心养老。同窗好友丽云很早就约我为《学文集》撰稿,我一直推三阻四。一次,在《学文集》上看到周嘉惠先生写的文章中关于他妈妈的故乡亦即我的故乡浙江奉化的人和事,犹如沉睡的水潭中突然激起微澜,心血流动加快,麻木的神经被渐渐驱逐,脑海又浮出许多形象画面,于是不由自主地又开始笔耕了。在好友同仁们的启迪激励下,我的文思之涌连自己也不敢相信,两年之中,不但没落下《学文集》的所有命题,还写了许多笔记之类,编了三个历史剧:《大清三无案》歌剧《文姬与曹操》以及为纪念宁波民族英雄张苍水而作的《苍水长歌》。

我深深地感觉到,搞创作和文学事业是艰巨的劳动,而这种艰巨往往得不到应有补偿。比如《学文集》的面世并活跃在国际文坛,在某些人眼光里,几乎半点功利都看不到,而主编先生周嘉惠却乐此不疲地坚守着这片净土达十年之久!真不容易呀,听丽云说:“嘉惠为此付出的精力之多常人无法想象,有时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

我不了解《学文集》在读者心目中的性价地位有多高,但坚信她在凝聚友情,激发学文灵感,沉淀生活准星等等方面,决然起有海量的报刊杂志所无法企及的作用!我希望学文永远,期待《学文集》休整一个时期后蹶然重启!

编按:作者退休前从事文史研究,目前居住在杭州。作者曾经探访过我的外公、外婆的老家(我没去过!),是下次去杭州必定要拜见的一位前辈。

尊重生命/奉化.山人(中国)

世上万物都有生命,生命有长有短有大有小。生命长的有上万个亿年,比如天系,而短的只有几个小时,比如蜉蝣。最大的生命当然是宇宙了,而最小的大概非空气莫属。

世界是由无数生命组成的。所有生命都在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归于沉寂,也即通常意义上的死亡。但按物质不灭定律,应该是蜕变,变成另一种物体,如此生生不息,直到宇宙洪荒。

唯一希望永生的是人类,人们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周期无限伸长,真可谓不遗余力。从三皇五帝到慈禧太后,为延长生命到万寿无疆的人简直层出不穷。当然其中不乏济世救人的先圣先贤,如轩辕黄帝发明农耕生产,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中草药,孙思邈、华陀等悬壶济世等等,人类如果没有延伸生命的强烈愿望并身体力行,恐怕平均寿命不会达到现在的水平。随着科学进步,先进医疗技术的面世,人类寿命将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有个叫“细胞重编程技术”宣称,“衰老可被延迟30岁”,这可真是人类的一大福音!

但是,我觉得这不值得点赞。且不说能接受这种技术的绝对不是一般中低收入的绝大多数人群,即使百岁以上人群能达到一半又怎么样,滿世界尽是跳街舞唱老曲的老头老太,年轻人怎么活?尤其是不发达的国家,如果一味地把纳税人的血汗钱投放到研究延长衰老的项目上去,而置看不起病吃不上药的弱势群体不顾,那可真叫轻重倒置了!

生命最可贵,而且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必须受到尊重。生命究是要结束的,长寿也是一个普世价值吧?但我认为前题是健康,是圆滿。能健康地活着,不给家人和纳税人增加额外负担,就是最大的圆满了。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死亡
  • 上一篇文章链接:死生命也/刘明星(马来西亚)

感激的情与境/奉化.山人(中国)

感激是一种心情,一个人有了这种心情,便会通体愉悦,欢喜无限,觉得整个世界都暖洋洋的了。

但是,就个体而言,产生感激的情境因人而异。今天在网上看到两个视频,一个是一群黑肤青年在宴会上唱《朋友》,一个个西装革履,容光煥发,边唱边跳,笑逐颜开。据说是他们得到了某大学每人30万的奖学金而激动了。他们的欢乐感动了我,我内心也为这些终于能摆脱不发达地区的困顿,无意中插上翅膀飞到梧桐树上变成凤凰而激动不已。而后又看到另一个视频,那是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有两个孩子在割猪草,男孩十三岁,女孩七岁。一位好心人得知他们的父亲被“管起来了”,妈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和三个孩子。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便取出两个干面包给男孩,男孩扯开一个给妹妹吃,另一个塞进小裤子的袋里。好心人问他为什么不吃,男孩答要留给弟弟吃……。看到这儿,我忍不住流泪了,我仿佛看到七十年前的自己。那时,我们家也常常断粮,每当饿得慌爸妈又不在时,哥哥便去邻家要些汤汤水水喂我,他自己一口也不吃。有一次我大伯父家来客人了,大伯母做了一桌子好菜招待,哥哥背着我去看热闹,大伯母让我们坐在门槛上玩。饭菜香味直冲我鼻子灌,我更饿了,索性放起无赖来。大伯母嫌我的哭声坏了客人的兴致,便盛了一碗土豆汤给我吃,不巧我妈回家,不见她的孩子,便寻到大伯父家,看到这情景,一把夺下汤碗放在地上,抱上我牵着哥回家,还把我哥打了一顿,然后娘儿仨抱在一起哭得一塌糊涂。

不多久,換了人间,穷人再不用挨饿受歧视了,所以我妈经常把感谢大救星的话掛在嘴边,即使在大饥荒年代也念念不忘。我一直为有这样深明大义的妈妈而感激涕零。可是事过境迁三十年,今天又让我看到七十年前刻骨铭心的那一幕,真的心酸不已:对客人是那样的出手大方,五年数十万元奖学金还欢宴迎送,而自家的孩子不仅上不起学,还得为一家老少的生计打猪草、吃个面包都舍不得,更不可思议的是亲生母亲竟也对此不问不闻!如果我的亲妈也看到这情景,她会怎样的失望唏嘘呢?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感激
  • 上一篇文章链接:知足与否?/山三(马来西亚)

师道不传多久了?/奉化.山人(中国)

唐代文坛宗师韩愈在《师说》文中叹道:“师道之不传已久矣。”半个多世纪前,対这篇生拗的古文背得很努力,可从没有想过,好象也没有哪位老师解释过这位古代老师为何要对他的学生说这种话。因为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正统文化中,一直是高举着尊师重道的旗帜走过来的。尤其是孔老夫子教出了七十二贤人之后,历朝历代都把他尊为学界楷模,公元前478年,孔府子弟就以家为庙,岁时祭祀,香火历久不衰,如今孔庙范围己扩大到占地327庙,规制与北京故宫相仿了。再说韩愈所处的盛唐时期,也是历史上学风最良时期,所以才出现诗仙诗圣八大家等杰出人才,他怎么会有“师道不传已久”之叹?直到经历“wG”(编按:中国敏感词汇,猜猜看。)及几十年的反思之后,才体味出一点精髓来。那个十年是从大放大鸣大字报开始的。期间由于观点立场站队等不同,某派与另一派相斗形同水火,甭说师生之间有沟无道,连夫妻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不是同一阵营的“战友”也視同敌寇,势不两立。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撰写《蒋介石和他的元配夫人》一书的过程中,了解到由老蒋亲手送到苏联留学,后被苏共当人质,发配到西伯利亚当工人的青年蒋经国,听说国共发生“四一二”事件后,他便站在父亲的对头立场上,在《真理报》上发表声明:要与蒋介石脱离父子关系。可见社会动乱时期,师道确有被废弃的可能,何况先秦之前有战国及诸子百家竞雄,国主们争权夺地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管“师道”的死活!韩公也只是感叹“师道之不传已久”,并没有说当下的大唐帝国仍处在“师道失传”时期,所以,我估计大多学人把这句话给忽略了。何况秦始皇坑儒之后又摇身一变成了独尊儒术的模范,历朝历代稍有头脑的皇帝无不仿效备至,还不断加码尊称。唐玄宗谥孔子为文宣皇,坐在国家宣传机器的皇位上,那是何等的尊贵与荣耀!宋真宗追加谥为至圣文宣皇,元武宗加封到大成至圣文宣皇!连以武为尚,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少数民族也对汉族圣人崇拜为集天下之大成的至圣皇帝!历来凡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把孔老夫子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所以我觉得,师道是一直在传承着的,在我的心目中,老师就象一支永不消逝的蜡炬,损耗自己,照亮别人。可是现在,因为有太多的“叛道”行径把师道践踏得体无完肤了,导师为一己之私把求学者当作生财谋利之源,也有学生为了所谓的前途或一点小钱竟自甘堕落,做潜伏的“暗探”!

如果韩公穿越到2I世纪的东土,要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大华饭店里主持召开“师说论坛”,我这个无名粉丝会不会去参加?我确定负责任地宣布:打死我也不去!因为我觉得在一切向钱看的环境里,大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使命和“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大道,会象窜进罗刹海市一样被作怪物看的。卑人几年前曾自告奋勇,担纲主编过一套本地民俗丛书,率境内一批民间秀才挖掘储存在民间但行将消亡的民俗视像,从岁时习俗到生老病死,从农商百工到吃喝玩乐等共计十册,计百万字,几乎囊括了浙东地区千余年传承下来的民风俗礼等生态现象。我把半生积累的素材和潜心修养的“师道”都融进去了,单编纂就化了六年二千多个昼夜,可丛书出版后,被评上民间文学界学术专著大奖时,上台领奖的竟是个胸无点墨、善阿胰奉承、投机钻营、欺师灭宗、见利忘义的人渣!

唉,师道之不传不久,久在人心之不古,世风之日下矣!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师说
  • 上一篇文章链接:壹到拾/林明辉(瑞典)

误会不是双刃剑/奉化.山人(中国)

世界上最难检测的术数是人的心脏。好象现在有一种科学仪器叫测谎仪,据说可以从一个人说话时心脏及血管跳跃的频率变化中测出是真话还是假话。不过也只能在特殊环境里才可以使用,比如审讯疑犯、盗取情报之类,不然就有侵犯什么权利之嫌。

误会是人间关系中一道道门槛,主要产生在亲朋友好父母妻儿等最亲密的关系之间。关系愈亲密,交往接触愈多,愈容易产生误会。

产生误会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个性因素及社会因素两种。个性是每个人天性使然,某些人多愁善感,又喜钻牛角尖,一有风吹草动就疑心重重,发生矛盾,万事认死理,一个劲只从自已角度考量事态,于是,误会就接踵而来。中国民间故事《斧子丢了》便是极好的案例:一个人经常上山砍柴,一次发现砍柴用的斧子不见了,便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因为这小孩前天与自己的儿子玩躲猫猫,在放斧子的门后待过!于是左看右看都觉得邻家孩子象个小偷!还训斥自家儿子:今后切勿要同邻家小孩交往!过几天他又上山砍柴,被山路上一根木头拌了一跤,低头一看,原来正是自家斧子,是他自己砍完柴忘了带斧子回家了。误会虽然解除,可给对方造成的伤害是抹不掉的,幸亏此人还算理智,只在自家心里嘀咕,没有公开声张,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造成误会的社会因素十分复杂。有些是环境使然,如一对情人原本心气相通,由于生活变迁而远隔千里,或工作繁忙,沟通不便,或应酬不暇,解释不清,至使一方疑神疑鬼,日久以为对方另有相好,便谙然分道扬镳了。另一种是因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爱搬弄是非,八卦小道消息,有的甚至居心叵测,故意罗织事故,陷害或破坏当事人的人间关系,以达到自已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种因社会因素造成的误会一旦形成,如不及时解决,会日久弥坚,老死不相往来甚而至于含恨终生。最经典的案例便是《红楼梦》中的宝黛姻缘。两个青梅竹马、耳鬓厮摩的小儿女长大成婚之前,却产生了无法踰越的误会,宝哥突然被告知“婚前不能相见林妹的规矩”,便信以为真,老老实实待在怡红院里屈指计算着婚期的渐行渐近。潇湘馆里的林妹妹早习惯于天天同宝玉促膝谈心撒娇口角的生活了,忽然见不到他的影子,心里这个急呀,虽然凤姐袭人们告诉她“宝玉在用功读书”,她深知宝玉不是这块料,但自尊心促使她不想去当面质问,最后在傻大姐口中,才得知宝玉要娶亲了,对象是宝姐姐!晴天霹雳一下就把黛玉打扒在床再也起不来了,不久含恨离世,只落得个泣血焚书稿,冷月葬诗魂的结局。而怡红院却喜事大办,红烛高烧,宝玉乐不可支地一声一口林妹妹,把数十天的相思债说给红盖头下的美人儿听。岂知盖头揭开后,林妹妹居然变成宝姐姐,还听到宝姐姐说林妹妹已经死了!本来就傻病不断的賈宝玉此后真的傻了,竟抛却富贵荣华的㬜缨世家,跟疯疯头陀空空道人们做和尚去了!一场人为的天大误会,断送了一对恋人原本鲜活的人生。

误会虽非常伤人,但它不是至命的双刃剑,除了人为做成误会圈套在死胡同里出不来,一般是可以化解的。化解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对于家人亲人,只要坦诚相待,相互理解,及时交換意见,一般是不会误会到不可收拾的。如果是朋友关系,最主要的是诚信,既要交往,必须搞清楚对方值不值得信赖,如果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便无所谓诚信,更不必交往了。就如宝玉对黛玉说的那样:我一心为你好,你总是不领情,你倒底是损我还是气我啊?说到这儿,我不禁为宝玉抱屈,这么矫情的女子,动不动耍大牌使性子,即便是天仙也不值得小狗似地侍候的,还不如好聚好散呢!

总而言之,人生短暂,活着都不容易,既然相逢相识便是缘份,在人生路上有人相牵相伴,或相依为命,是一种天赐福份,只有相互珍惜,相互理解,才能让生活快乐多多,走得很远很远。

  • 摄影:甘思明(马来西亚)
  • 主题:误会
  • 上一篇文章链接:So sorry!/何奚(马来西亚)

大流行点滴/奉化.山人(中国)

流行本是时尚的另一种解读,年到垂暮,对于时尚已十分底麻木,除了一些曾经倾心过的老流行歌曲,一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偏偏经历了一场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那可是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死存亡问题,不认真对待,会把老命流了去的,故把大流行中听到的看到的村语賈言记录下来,“作壁上观“吧。

2019年I0月下旬,声势浩大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武汉举行。来自100余个国家的近万名参赛者云集武汉,为举世瞩目。可光环还没散尽,武汉便陆续发现一批又一批发热病人。警觉的医生怀疑这不是重感冒,逐级上报要求隔离,有位叫李文亮的医生在朋友圈发微信提醒大家早作预防,反被院方作违反纪律处分。公安部门也责成李文亮当众检讨!李医师吹哨不成,含冤在第一线与病毒抗争,最终感染病毒,抢救无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好象后来祁之尊为烈士了)

新冠偷袭成功,开始向人类宣战。武汉是重灾区,凡接触过感染患者的无一幸免。不到一个月,即向全国告急!可人类似乎很麻木,直到2020年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武汉封城。同年3月11日世卫组织才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开始。

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倾全国之力办好一件事的国度,武汉告急后,全国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全体心往武汉想,力向武汉驰。24小时驰援医务人员到位,医疗物资到位,十五天,方舱医院耸起,数以万计的重危病人从鬼门关上转了一圈重返人间!有的病人甚至康复后还不想离开方舱,说是那儿的医生技术精湛,护理的态度比亲人还亲,更重要的还是吃喝住行医药等费用全免费,而且伙食好,在外边买不到这么新鲜的蔬果!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重灾区相继露头,尤其是那些散慢成俗的地区,因感染新冠肺炎不治而亡的人数日见飚升。于是乎,我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再次勃发,把防护器械及医用物资成批赠送过去。我堂弟那个半死不话的小五金厂突然被征用为做口罩和防护服的加工点,日夜赶制还供不应求。不过半年以后,又被告知物资过剩而停产,狹窄库房里塞着大白小白服装,新进的制作流水线也成了废品,我堂弟的下巴还没开够就得定格沮丧了。

不过在严防死守方面,我们的政府是做得天衣无缝的。出门带口罩成了所有国人的共识,进所有的公共门堂都要检查手机上的“健康码”,如果显示是绿码才放行,万一显示出红码或黄码,身边立即出现通往隔离区的车辆,由穿防护服的“志愿者”护送到与世隔绝的房间内,形同坐禁闭,等三次核酸检测都”阴性“后才恢复自由。这红码本来是受病毒感染者才显示的,后来被专搞歪门邪道的人利用,成了某些部门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网上此类曝料屢见不鲜,诸如某人因房地产问题上访,被开发商举报成感染者,便哪儿也去不成,某病人急须急诊就医,却因为红码挥之不去,被不是定点的医院拒之于门外等等。不管瑕疵大小,反正严防死守的成果是十分养眼的。国家卫健委天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天天展示一大串各国死亡人数统计,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十四亿人口的大中国,死亡人数竟显示在末位,太神了!

不过中国的老话是很有辨证法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无数人命从大流行中得以幸存是福,但却为一些投机奸商发国难财的提供了契机。他们以核酸防控为由头,千方百计让所谓的专家代言,然后在全国大力推广,最有传奇色彩的是深圳核酸帝国的创建人张核子和他的老婆张姗姗,他们以利益驱动某些腐败分子,竟搞出举国上下做核酸检测的大闹剧,连平时很少出门的老弱病残也要天天去排队做核酸检测。从大街小巷到小区村口,随处可见检测窗口,每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大致5人,从上午8时到下午4时,受检测的人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把捅过别人咽喉的棉花棒放在塑料管里,每管十支,每隔二小时分批及时送往化验室去。白花花的银子也就哗啦啦落进“核酸帝国”及相关人士的无底洞里了。不用脑子算,用手指一屈就知道,十四亿人每天一支,每支一元钱也就是十四亿人民币!须知这可都是纳人税人的钱啊!有的人说,这开支是地方政府出的,哄小孩呀,他们自已的工资也是国家财政支付的呢!

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专家似乎只有严防死守的能耐,从没有站在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方面考量过如此这般。所以,三年后,在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结束,我们的权威人士们还让这些别有用心的掏金者睡在核酸方舟上做美梦。以致酿成繁华的大上海竟数月门可罗雀,地铁、高铁几乎成了摆设,还竟出现一批阴阳怪气的阳性携带者肆意往人群扎堆地方游走的局面!一时间广东告急,辽沈告急,新疆告急,我们宁波北仑镇海也相继“封城“。

三年大流行中,我几乎足不出户。偶尔出门一小会,专家们介绍的那些自我防护要领做得不折不扣,早早地打了两针科兴疫苗,每天晚饭后去小区划定的核酸检测点排队点喉。心里很感激人民的各级政府领导和穿大白小白的工作人员们,在这些天人的保护下,我的亲人友人及我关爱的人们能安然无恙地逃过大流行的劫数。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该来的还是来了。2022年底到2023年春,在联合国的指令前,常务理事国也只能顺势而为。测核酸不兔费了,检测点零清空。不戴口罩也能进出任何地方了,人们抑压了三年的性情尽情放飞了,有些地方还放烟花爆竹欢庆。一些防控专家也羞人答答地改弦易辙,说那毒株已改恶从善不再致人性命了,只要普遍“阳过”以后,就可还人类一个清平世界了。

可能流行先生自己也没想到入侵人体的机遇来得那么突然,小洋人“高峰”如期而至,而医药和床位却来不及添加,绝大多数高烧40度以上病人也只能居家隔离,最要命的是买不到对症的药,我一家四口都阳了,之所以能平安“阳过”是因为我在一周前牙痛,恰好买了两盒消炎止痛的复方对乙酰氨基酸!然而,有严重基础病的老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听说上千元一粒的“特效药”也挽不住命根,我哥有基础病,终于熬不过感染去世了。我那小小的朋友圈里,也看到有数位老友在此期间仙逝,至于网传许多青壮英年中招去世的,因没有正规渠道,只能姑妄听之。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已,愿世界从此海晏河清!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流行
  • 上一篇文章链接:古典不流行/杨晓红(台湾)

书到用时方恨少/奉化.山人(中国)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帖子《为什么十二生肖又叫‘十二缺’》,出于对民俗文化的偏爱,赶紧打开帖子讨教。满以为有了十二“缺”作补充,老祖宗为后裔创造的十二属相更完美可爱了。可是看后的效应竟是那样的失落,就象吃香的花生米,嚼着嚼着,突然嚼到一颗烂的。

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远古时代,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牠们,人们分不清农时节气,不知道生老病死,不明白岁时更替,更无法改变或者掌控什么命运前途了。

而且,十二生肖之一,会堂而皇之地坐在每一个人的命宫里,到死也挥之不去!所以,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每当岁时交替时节,人们会把这位属相绘制成吉祥物贴在门窗上祈福志喜。我心目中的十二只小动物都臻善尽美,谁想到竟有人挖空心思会找出所谓的“缺”借以嘲弄!而且,有些“缺”是无中生有,似是而非。比如“鼠无脑”、“记吃不记打”云云,不长记性就得挨打吗?须知老鼠的基因与人类相似,新药上市前都经过小白鼠“临床试验”,它们为人类作着如此巨大的牺牲,人们还笑它无脑子,于心何忍?又比如“猪无寿”、“顶多一年就杀了”,这话简直残忍之极!是人类为自己口福杀生造成的结果,哪能作为缺失扣到猪的头上!假如这个逻辑成立,所有动物都无寿,包括人类,人的天寿是八百岁,彭祖便是证人,常人行吗?于是,我觉得编这十二缺说事者,如果不是恶意,必是认知的局限,或者是某些术士方家在批断命理运数时借鉴的参数,有其特定的语境,不能作为流通帖子,曲解误人的。    

我不知道十二生肖为什么又叫“十二缺”,是什么时代出现的词条,只知道十二生肖是远古时代星象家们,为建造年月日时历法而长期观察星象后,划出来的星空相对应的干支。在盘古王的八卦盘里记载的名称很深奥,诸如十天干依次是“阙逢,旃蒙,柔兆,强圉,著䔨,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为“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阙,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等等,字义深奥,字形偏僻,让至圣先师孔圣人写讲义也未必很通透。后来的研究者发现这不过是编程符号而已,便把天干写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把地支按时序配以相应的十二种动物,我想,这应该就是十二生肖的来历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珍藏、欣赏、把玩之余,可以传承,但不可以曲解。

由此,也联想到,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要想在公众场合有发言权,必须打铁自身硬,尽量充实自己的知识面。须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无恨则乐,也就是孔老夫子经典所示那样: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附图摘自《百度百科》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他们的底线在哪里?/林明辉(瑞典)

我哥哥的眼界/奉化山人(中国)

眼界的含义是目光所及的境界。在我哥哥心目中,父母是他的天,家人是他的地,他自已是天地之间的一根柱子,他必须把这块天地撑得牢牢的,使他的父母和家人能安度人生,无灾无难。    

我比哥哥小七岁,在我眼里他是一根货真价实的榆木柱子。小时候,他天天背着我往返在崎岖的溪边小路上,小路的那一头是母亲打工落脚的村庄。她清早出门,要等天黑才回家,我的恋母情结特顽强,一觉醒来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便大哭大闹,哥哥只好中途溜出学堂,背着我去找妈,等哄睡了,再背回小学堂上课,瘦长的女教师很凶,哥哥背不出课文,便打他手心,我吓哭了,哥哥还唱他自编的儿歌诓我:“大大纸鹞,飞到学校,先生打我,我也勿怕!”中午还得用这只被打得红肿的手给我喂汤喂水喂米糊。我在哥哥背上长得肥嘟嘟的,他自已却面黄肌瘦像一只小猢孙。     

我阿爹嗜酒如命,喝醉了常打骂家人,我是家里的土公主,连醉乡里的阿爹也不动我一根手指,哥哥虽为长子,却是爹手下的练拳袋。阿爹对母亲也六亲不认,时不时地出手动粗,幸好哥哥眼敏手快,一个羊头拱便把阿爹推倒在地,于是乎,雨点般的脑栗子拳便落到他儿子的头上。我好奇哥哥挨了那么多栗子暴(即拳头上的硬骨),怎么没被打穿孔?于是,认定他的脑壳是榆木疙瘩做成的。    

我家住在山角落里,童年少年时代,我眼里的境界尽是蓝天白云和丛山峻岭,于是小学毕业便老老实实在家里干杂活。四年后的一个春天,哥哥带我翻山越岭到海边舅妈家去吃杨梅。路过一个宁海人办的长洋中学,看到一批学生在操场上奔跑,突然两只脚象被钉住一样不走了。哥哥佯装生气,要丢下我自己去吃杨梅,我才一步三回首,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学那边的视角。恰好这年夏天奉化中学特招小学生上工农班,三年学完六年的中学课程。我偷偷跟着小学语文教师方老师及一批乡间学子,步行六十里山路,第一次到奉化县城赶考。那时,我眼里奉化县城真的好大好大,我怀疑是梦中走进一个王国里了。更幸运的是,我考上了!    

可是我爹并不同意我继续读书,他说,小娘比(宁波人称呼小姑娘)长大嫁人才是硬道理,喝再多墨水也没用!而我妈在大户人家做娘姨,虽是下人,有道是近朱者赤,其眼界大大高于全家人,她竭力主张吃糠咽菜也要供我读书,当然,我爹还是她的天,爹硬不同意她也没辙。这时,我哥便是定海神柱,他说:人生唯有读书高,一切负担我一身挡!他从怀里摸出刚从外地打短工割早稻赚来的工钱,为我挑上被服等行李,一路跋涉就把我送进奉化中学!    

哥哥这一豪迈代价真够大的,他的新婚妻子不依了,说她也要去读书,把钱给她!哥气坏了,你大字不识小字不认,吃的哪头蒜啊!夫妻俩从此失和,加上大饥荒接踵而至,他的第一次婚姻便落下了帏幕。    

光荫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十个年头过去了,我哥一直在种地,还在拼命地去生产队里赚工分养家糊口,可人民公社的工分的含金量极低微,年终结算下来连口粮钱也不够,而那口粮只够让人每天喝四两左右的薄粥湯!弟弟因熬不住饥肠辘辘打死也不肯去读初中了,阿爹也因长期吃糠和野菜患上肾病加肠梗阻,又无钱送医院治疗,终于惨亡在家里。       

直到我大学毕业,有能力帮哥哥減轻负担时,母亲才开始为大儿子物色再婚対象。可是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穷山沟二婚男人要再成家真的难如登天,哥哥还挑三拣四地拖后腿,把老妈急得如小孩子玩陀螺团团乱转。我只好异想天开,在扎堆上山下乡的人群中去碰运气,偏就碰上了我后来的嫂子,于是把她从扬州带到宁波,我哥白拣了一位黄花大姑娘,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称心如意的一椿大事。更令人兴奋的是大嫂后来有机会返城了,扬州市商业系统把她安排在水产门店里做职员,不但把三个子女的户口迁到扬州市,还带上哥哥去酱品厂里打零工。按当时江苏省的政策,回城知青的配偶,劳务部门有优先招工的义务,我以为哥哥终于守得云开见天明了,谁知才去了两年,他就回到老家,声称不想做工人阶级了,还是农民自在!任我如何劝说,任大嫂怎么求告,他都不听,只有老妈倒是眉开眼笑了,她怕儿子一旦成了正式工人,这一大家子亲人她就见不到摸不着了,因为她的白内瘴越来越严重了。    

按理说,农转非(编按: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已经是一佛出世了,能在大城市里有个家,还有望转为正式工人阶级,这是何等的幸事!可哥哥就这么点儿眼界,他放不下好不容易分到的几亩山林和一亩三分自留田,放不下寡母的眼睛每况愈下,放不下刚营造不久的一间楼房和祖传的一间破木屋,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老家陪伴老妈,一直到老人家安详地寿终正寝。

  •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 主题:眼界
  • 上一篇文章链接:简称眼界/李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