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佛系境界/周嘉惠(马来西亚)

如果眼界够高,不在鸡毛蒜皮之间斤斤计较,那会比较可能达到某种境界。一旦进入境界的状态,那可不得了,物我两忘,无处不自得,哪还有什么局限?请问局限是谁家的孩子?生活就直接晋升成了一场妥妥的逍遥游。老大经历过这种境界,也相信境界能够在其他方面复制;作为老爸,我只能祝福,并尽量提供帮助。

话说家里两个小孩自小都在吉隆坡某间风评不错的揠苗助长学校,或曰华小,接受教育。学校二年级就开始要学生写简单的作文,虽说简单,作文毕竟是作文,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当时老大造句还勉强可以过关,写作文就伤感情了。每回写作文都是拼拼凑凑能够交差就算了事,不能寄以厚望。

可是,有一次考试老大在华文考卷却突然爆发了。那篇短短的《我是一棵树》,写得有纹有路,有理性又不失温情,30分的作文分数老师给了28分。按老大自己的解释,她是在考场上突然开窍了。可惜的是,过后又“闭窍”,作文还是只能交差而已。直到四年级以后,她在写作文方面的能耐才再次开窍,然后越写越得心应手。

上中学后,我比较帮得上忙的是数学。在边拉边推的情况下,初一时老大的数学成绩大有进步。到了初二,课程难度加深,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应付了。不过老大并不担心,有天她宣布她在等待自己的数学脑袋开窍,换言之,她在等待自己跟数学的“缘分”到来。语毕,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躺在沙发上自个儿傻乐。

在剧本《等待戈多》中,戈多终究没等到。老大等待数学开窍会不会跟等待戈多一样的结局?不过,老大也不是单纯躺着“等运到”而已。她告诉我,她今年有两次机会去到庙里,她把学校名称、班级、班号,甚至座位都清楚告诉神明了,希望神明能够帮上忙。不过唯一令人担心的是,最近班主任调了座位,不知道神明会不会帮对人?我搞不太明白这算是老大的幽默,还是另一种形式的佛系?

相对于神力,在还没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会更相信人力。又拉又推的陪她做了几百题数学练习,虽不能说十拿九稳,至少不至于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尽了人事之后,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

下星期二老大就要考数学的年中大考了,希望她的数学脑袋及时开窍,考个亮眼的成绩。相信接下来她要等待的应该就是英文脑袋的开窍了,不急,一个一个来!

  • 附图摘自网络:老大当下的whatsapp头像。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我想翻白眼/宫天闹(马来西亚)

我想翻白眼/宫天闹(马来西亚)

前几天约了某位朋友(就称他为A吧)吃午餐,以下是我跟他的对话。

A:最近真的忙翻了,太多事情要处理。

我:忙是好事啊,证明你的公司生意很好。

A:公司生意好关我X事!(原谅我这位朋友爆粗了)老板好而已,我是打工的。

我:至少年尾bonus会好一点。

A:希望啦,可是还是钱不够用,最近什么都起价。

我:真的,什么都贵,杂饭都贵过人。

A:对啊!所以我想看看有没有其他康头(门路),你有什么好介绍吗?

我:看看你想要怎样的咯?保险要吗?我有朋友最近有在找伙伴。

A:保险?!不要啦,一直要找人的,我又没那么多朋友,然后我听说一直要开会的,我哪有时间?

我:那你可以做微商看看,网上生意。

A:要一直post在社群媒体的,不要啦,等下我朋友一直觉得我要卖东西给他们。

我:要不然跟人家合股做生意啦,当作投资。我有朋友要开café,要找人合作,你出钱就好了,他可以打理。

A:要多少钱?

我:他说一人出RM100千,其他细节的东西你自己跟他谈,我可以介绍给你,如果你要的话。

A:什么?!RM100千,我又不是印钞票的。而且,我最怕跟人家合作的,有什么事情一直会吵来吵去。

我:你什么都不合适,自己做老板啦,请人做。

A:哇,请人那么容易吗?等下骗完我的钱怎么办?

我:我看你还是乖乖打工吧。外面的世界很危险的,不适合你的。

各位,如果你们前几天有在雪隆区的某个商场的某家café看到一个人的白眼翻到了外太空,那人大概就是我。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事关生活素质/周丽雯(澳洲)

事关生活素质/周丽雯(澳洲)

有天跟个老朋友聊天,发觉她带着四个孩子在做家庭主妇十二年后,让她从妙龄少女,变成了少妇。柴米油盐酱醋茶,花光了她的时间。加上孩子们的功课,家务,她很难再谈有什么嗜好了。最近她重新提起画笔,但是却要牺牲睡眠时间才能画上一幅画。看着她那深得连遮瑕膏都救不了的黑眼圈,还兴奋的让我看她手机里的画;那对比,我真不知该为她开心还是心疼她。这算不算是苦中作乐?


最近,老公的姨婆过世了,享年一百零一。她收了英女王在她一百岁时送的生日贺卡;也收了澳洲政府转送的画家送她的百岁素描。姨婆身前很自豪的把素描放在床边,天天告诉所有看到素描的人:“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哦,要像我这么长命才能有的!”然后呵呵大笑。姨婆不只心宽体胖,简直就是人生赢家的表表者。她的长命,绝对不是没原因的。姨婆百年的人生旅途,其实也不算太平坦,从几乎女生都没什么学历的时代当上国际银行经理的秘书而参与多个国际级的研讨会,变成难民逃到澳洲,丈夫比他早了十几年离开人间,没留下孩子,就留下她一个人在空荡荡的五房两厅的大房子,住到最后的两年,才搬到养老院。平时,我家婆跟姨婆每天都通上至少一通电话,一聊就停不下来。到临终前两天,姨婆还是神智清醒的,还会和养老院的护士和邻居聊天。姨婆走后,连养老院的护工都来送行。可能因为姨婆走的地方多了,看的情况多了,接触了不同的人、事,姨婆都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态度。感觉上姨婆一辈子没什么太大的烦恼,没什么担心的。这样的人生,一百年,真不算多啦!


一开始,我以为是每个人不一样的人生观影响了大家的生活素质,搞了半天,原来都是小孩的错;不生就能长命百岁,生了就水深火热!哈哈,看官,你说呢?

  • 摄影:周丽雯(澳洲)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突破/何奚(马来西亚)

突破/何奚(马来西亚)

死亡是上天对所有人最公平的限制,不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时间一到,都只好挥挥手说再见。虽然如此,历史上仍不乏企图突破生命极限,进而追求长生不老的人,譬如秦始皇。当然,我们知道他最终失败了。

除了寿命的局限以外,生命中还有什么无法突破的限制吗?如果实事求是的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即使有,也不多。实事求是指的是什么呢?譬如,生在中等家庭,却希望每一顿吃龙虾、和牛,或者其他超出我个人想象范围的高级食材。那么,实事求是就是要限制不知足的人心吗?不是的。实事求是非但不是要限制人心,反而是在要求突破不必要的自我设限。

生活需要我们认清现实。譬如一个考零分的人发誓下次考试要拿满分,考全级第一,那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认清的现实是,零分到底意味着什么?对考试范围一无所知?考卷是以外星文出题的?再努力一点,难道还是不可能拿到比零分稍微好一点的成绩?五十分不行的话,三十分如何?再不行,二十分?十分?或者,五分呢?即使只是从零分到五分的进步,其意义在于说明了不必把自己的能力限制在零分。

认清现实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切勿在没认清楚状况之下就放弃自己。做人应该不断探索自己被局限在里面的舒适圈的范围,然后经常把脚伸出界线外,看看会发生什么事?你会发现,通常这么做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危险。既然没危险,那就不妨把舒适圈的范围扩大一点,然后,再扩大,不断扩大。

有朝一日,你会发现,上天只限制你生命的长度,生命的深度和宽度如果有限制,界限都是自我设定的。你可以设定界限,就可以突破界限。来世间走一趟,难道不应该让生命开展得更海阔天空一点吗?

  •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书到用时方恨少/奉化.山人(中国)

书到用时方恨少/奉化.山人(中国)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帖子《为什么十二生肖又叫‘十二缺’》,出于对民俗文化的偏爱,赶紧打开帖子讨教。满以为有了十二“缺”作补充,老祖宗为后裔创造的十二属相更完美可爱了。可是看后的效应竟是那样的失落,就象吃香的花生米,嚼着嚼着,突然嚼到一颗烂的。

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远古时代,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牠们,人们分不清农时节气,不知道生老病死,不明白岁时更替,更无法改变或者掌控什么命运前途了。

而且,十二生肖之一,会堂而皇之地坐在每一个人的命宫里,到死也挥之不去!所以,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每当岁时交替时节,人们会把这位属相绘制成吉祥物贴在门窗上祈福志喜。我心目中的十二只小动物都臻善尽美,谁想到竟有人挖空心思会找出所谓的“缺”借以嘲弄!而且,有些“缺”是无中生有,似是而非。比如“鼠无脑”、“记吃不记打”云云,不长记性就得挨打吗?须知老鼠的基因与人类相似,新药上市前都经过小白鼠“临床试验”,它们为人类作着如此巨大的牺牲,人们还笑它无脑子,于心何忍?又比如“猪无寿”、“顶多一年就杀了”,这话简直残忍之极!是人类为自己口福杀生造成的结果,哪能作为缺失扣到猪的头上!假如这个逻辑成立,所有动物都无寿,包括人类,人的天寿是八百岁,彭祖便是证人,常人行吗?于是,我觉得编这十二缺说事者,如果不是恶意,必是认知的局限,或者是某些术士方家在批断命理运数时借鉴的参数,有其特定的语境,不能作为流通帖子,曲解误人的。    

我不知道十二生肖为什么又叫“十二缺”,是什么时代出现的词条,只知道十二生肖是远古时代星象家们,为建造年月日时历法而长期观察星象后,划出来的星空相对应的干支。在盘古王的八卦盘里记载的名称很深奥,诸如十天干依次是“阙逢,旃蒙,柔兆,强圉,著䔨,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为“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阙,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等等,字义深奥,字形偏僻,让至圣先师孔圣人写讲义也未必很通透。后来的研究者发现这不过是编程符号而已,便把天干写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把地支按时序配以相应的十二种动物,我想,这应该就是十二生肖的来历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珍藏、欣赏、把玩之余,可以传承,但不可以曲解。

由此,也联想到,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要想在公众场合有发言权,必须打铁自身硬,尽量充实自己的知识面。须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无恨则乐,也就是孔老夫子经典所示那样: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附图摘自《百度百科》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他们的底线在哪里?/林明辉(瑞典)

他们的底线在哪里?/林明辉(瑞典)

我经常会收到房产中介发的短信问我房子要不要出租?然后他们会介绍他们是什么公司等信息。还有一点,他们通常会说自己有一些王牌租客,因为是“华人”!

我对这些短信非常反感!第一,他们侵犯了我的隐私,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样得到我的联络信息?我看应该是发展商的员工把我卖了吧?

第二,他们特意的告诉我他们的租客是“华人”,这不就是种族歧视吗?马来人印度人难道会比华人差吗?“华人”这个招牌可以给什么保证吗?华人不赖账吗?华人肯定准时交房租吗?根本就是胡扯,无知!

不会尊重别人的隐私,那你放心把自己的信息给这样的中介吗?说不定那一天他也把你卖了呢!

真的不知道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怎么样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考过牌”的中介呢?很想知道他们究竟怎么样拿到这个房产中介的准证!

  • 摄影:Lin Yun Yun(台湾)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去河边/咯特佩(马来西亚)

去河边/咯特佩(马来西亚)

我住的小镇,靠近河边,从我家到学校,必经一条跨河大桥。

小米:妈妈,何时带我们去河边看看?

妈妈:怎么老想去河边?

小米:我看到河边有人在钓鱼,我想去看。

妈妈:可是,那边没有围栏,又是泥地,湿哒哒,你我不会游泳,万一掉下去怎么办?

小米:我就在河边看人钓鱼,又不下水,怎么可能掉下去?

妈妈:我还听说有鳄鱼呢,你不怕吗?

小米:真的么?我还真没见过鳄鱼呢!如果能见到那真是太幸运啦!

妈妈:幸运?呃……

小米:其实,我还想玩“打水漂”,不知我的石头会不会像YouTube视频上看到的,可以在河面上反弹很多次!

妈妈:那河的水很污浊,也没什么好看的。

小米:妈妈,你住这十多年了,你有去河边走走吗?

妈妈:没有……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局限
  • 上一篇文章链接:最需拜访的国度/客家妹(马来西亚),藏在电子产品里的眼界/#驴子(马来西亚)

5月31日贴文二之二:

藏在电子产品里的眼界/驴子(马来西亚)

外甥像很多男生一样,爱看电视、看YouTube、玩电子游戏。小时候,他只是爱看电视,他妈妈限制他看电视的时间,他会大哭大闹;后来,他开始接触手机,就懂得玩手机了。当他妈妈限制他玩手机,他就会躲起来偷偷玩,以为没人知道;没收他的手机,他会很忧郁,一副失恋后痛不欲生的模样;到亲戚家或朋友家,他一有机会便会跟堂哥堂妹和朋友“借”手机玩。我对他妈妈说:“你儿子的手机瘾很深哪!”他妈妈一脸无奈。

对于外甥沉迷于电子产品,有时我脑海便会出现要掴醒他的小剧场。然而谁不曾少年呢?想起以前的自己,还不是曾为了玩电脑游戏而彻夜不睡,荒废学业吗?我真没资格批评他呢!

所以,我按捺着要掴醒他的冲动,在冷眼旁观。

等他“荒废”差不多时间后,便假惺惺问他“你今天看什么电视节目?”“你在看什么Youtube节目?”“这是什么游戏?”。我以为他会心虚不敢答,岂料他兴致勃勃说不停,分享他看的节目内容,玩游戏时的新发现与进度。这时,我想掩耳叫他住嘴都来不及了。

也就在我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他从电视上、Youtube、玩电子游戏时吸收了许多新知识。

我在吃饭时,他过来问我:“您知道杯子怎样可以在空中转动吗?”

“不知道。”

他迫不及待打开手机里的视频让我看。

我大开眼界,“哦,原来是这样呀!”

我们在观看电视剧时,他忽然问:“您去过浮罗交怡岛的Sky Bridge吗?”

我没听过,“你从哪听过Sky Bridge这地方的?”

他用手机搜索Sky Bridge的图片,“这就是Sky Bridge。我们去浮罗交怡时可以去Sky Bridge,我很想去看一看。”

我顿时对Sky Bridge有了憧憬。

我在看报时,他高兴地喊我:“您过来看看,我在Minecraft世界(电脑游戏)里创建了一个很特别的城堡。”

我兴趣缺缺走过去。他没理会我枯燥的表情,右手灵活地滑动滑鼠,热情展示并讲解:“城堡内有水池,这是楼梯,这里有望远镜,有些小机关……”虽然我没很看懂,但还是感到很惊讶,原来Minecraft世界里有无限可能,难怪他玩得那么着迷。

无可否认,电子产品渐渐成为了我们极其重要的求知媒介。如今很多孩子都是通过电子产品来大开眼界,去认识世界。我只能让自己以平常心去接受时代的转变,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我们只能顺应这个潮流,去接受去适应。

  • 摄影:驴子(马来西亚)
  • 主题:眼界
  • 上一篇文章链接:育儿的眼界/小暑杂记(马来西亚)

5月31日贴文二之一:

最需拜访的国度/客家妹(马来西亚)

在我刚入社会不久就听说一趟日本旅行的个人花费至少要七八千零吉,对于我这个新打工族,人工不高,要供车还要帮补家计,实在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后来一位朋友约我一同前往,并帮我制定了分期付款和储蓄大计,我才下定决心提早送自己一份礼物,踏足日本,体验其独特魅力。

初次踏足日本是我充满惊喜和深刻印象的时刻。从机场到城市的街道,无处不体现着日本人对整洁的高度要求。他们的建筑物小巧有序,就连泥机车也是迷你版的。日本人的建筑物外观光洁和整齐,让整个城市和沿路风景看起来更加美观和令人愉悦。

那次的旅游让我们遇到了很热情的日本人,其中,我特别喜欢一位出租脚踏车的老板,他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我们向他租了两台脚踏车,老人家给我们分配脚踏车后便向我们讲解骑行路线。老伯伯只懂日语,他也知道我们听不懂。尽管如此,老板还是按照他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给我们讲解。

我可以感受到老伯伯的解说是很生动有力的,他一边说一边用颜色笔在地图勾出了三条骑行路线。尽管听不懂日语,但老板还是很成功让我们知道这三条骑行路线的时长和难度,甚至附近不容错过的好风景。真的要给老伯伯掌声,他展现了专业和敬业精神,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也能和顾客建立良好的沟通。

我记得垃圾桶这东西在公共场所并不普遍。后来听说日本人普遍奉行“垃圾归自己带回家”的原则。他们也非常重视环保,日本人在垃圾分类方面有极高的意识和执行力。他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和有害物质,并在丢弃前仔细分类和处理。

我也是在旅程中认识到玉米制水瓶,还被叮嘱要识别和分类这些瓶子。这种生物塑料虽然具有可降解性,对环境的影响更小,但不适当的处理和回收会妨碍生物塑料有效的分解,因此垃圾分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相信世界各地都会有开拓眼界的新鲜事物。但我最希望还是带我父母去一趟日本,看看这个跟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对我来说日本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我们有天壤之别的文化,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事与物。真心希望机票价可以更亲民些,马币要多给力,这样大家才可以更顺心地体验异国风情。

  •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 主题:眼界
  • 上一篇文章链接:育儿的眼界/小暑杂记(马来西亚)

育儿的眼界/小暑杂记(马来西亚)

妈妈是个很矛盾的生物,希望孩子有争取机会的勇气和底气,也希望孩子有放下再战的柔软和毅力。为母的哲学,真得要自己生一个,才有可能逐渐成形。

见过佛系育儿家庭里,女儿向我私下抱怨为何自己的眼界那么短浅,父母为何不多陪自己增广见闻。法医、控制塔台员、演唱会幕后制作;千万种可能,却毫无头绪。

也见过积极育儿的家庭里,儿子从校内成绩到剑道、高尔夫、辩论比赛,每个领域都拿下不错的成绩,却不带一点热情,好像只要在既定的人生轨道上运作即可,其他不用多想。

身边还有一派父母,似乎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当初没有机会接触的才艺,二来又怕孩子输给同侪,举凡才艺、比赛,朋友小孩在学,就一定也要给孩子报,底层动力来自于不甘和不安,最后搞到亲子不合的也大有人在。英文还有个词专门形容这种心态:FOMO,fear of missing out。

* * *

与其拔苗助长,我个人更倾向鼓励孩子尽其所长,观察孩子的脾性和兴趣,再推荐几个可能合适的活动,引导孩子去尝试。

让孩子多接触能够发挥长处的活动,在起步阶段的艰难期给予支持,在渐入佳境期给予赞美,想来温暖应对应该不会错的离谱。

* * *

修身和育儿,是个没有标准答案,却要穷其一生去活出课题。

而关键还是相处。

学着和自己相处,和孩子相处,过程中肯定能对自己,对孩子产生更多了解。

了解,也不失为一种眼界。

  •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 主题:眼界
  • 上一篇文章链接:女友人离婚后/陈天赐(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