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为何物?》/徐嘉亮

难得2月出现29天,《学文集》也来点特别的。除了6小时前已上网的一则《有此一说》,今天还有两篇贴文。以下是第二篇:
290216C Li Jia Yong 40
前天,某位已毕业的学生致电予我。谈话中,我笑问她何时与拍拖多年的男友共结连理?她的答案竟然是:“钱还未赚够,况且还未置业,等他的事业上了轨道,再算吧!”其实是我大惊小怪,现今的年轻一辈,谁不是这般想法呢?

一场婚姻的结合,钱毕竟是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它绝对不是一对情人考虑结婚的最大考量。或许华人“遗传”着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基因,注重的都是外在所能给予的“安全感”。今天,许多年轻的夫妻不停地要赚“多多”钱,甚至成为“丁克”一族(DINK, Double Income with No Kids),只要所谓的优质生活。到底我们需要多少钱才会满足呢?哈!我问了一道笨问题!许多人的答案当然是多多益善啦。各位看官,根据纽约州立帝国学院心理学教授塔茲尔(Miriam Tatzel)综整多份心理报告,在2014年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指出,人们对自我生活的评价,会跟著收入提高而稳定上升,而快乐也将隨之提升,但年收入达到7.5万美元、相当与月收入约2万令吉(当年的兑换率,1美元等值约3.30令吉)后,幸福感就不再往上加。这代表了什么?如果我们只专注赚钱,就会忽视许多紧密的人际关系,正向的生活目标及正确的生活价值观所能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到时候,我们就只是一位什么都没有的有钱人。

籍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小弟看到的一个真人真事。约十三年前,我们曾经因工作上的缘故,接洽了一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当天中午,他邀请我们共进午餐。结果我们享用了满桌的山珍海味,老板却只是吃了一碗清淡的鱼粥。当年他的身家多少,我们并不清楚,但是他在印度的工厂却是生产了数百种的添加剂。每种产品都赚钱,其中一种乳化剂,平均一公斤就让他净赚约50令吉。哇!这乳化剂,一年他就卖了逾7000吨。屈指一算,单单这项产品就让他年收入3500万令吉。他坐拥上亿身家,四条心脏动脉却阻塞了逾75个百分比。要做静脉搭桥手术,多年受烈酒破坏的血管却是脆弱得不堪一换。他语重深长地告诉我们,简单的生活就是幸福。一个人并不需要家财万贯,才是幸福;千万别用我们上半生的时间去赚取无数的钱财,晚年时却得散尽钱财换取健康。这个实在的人生经验,深深地烙印在我脑海里。

那么,钱为何物?社会上有另一批人认为钱并不重要,人生总得要死,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方式过日子,不也自在逍遥?但是,这未免过激,正如天才兄所说的,今时今日的生活,连内陆地区原住民也得用钱。钱,只是代替我们物物交换生活方式的工具。它的功用是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与人交易时能够较易达到买卖双方的共识。可惜的是,这项工具,已经成为许多不停追求钱财来满足无限物质欲的人的主人。

各位,小弟是客家人。自小,父母就灌输我两条客家人的生活至理名言。第一,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其实,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先分配,再花费,哪愁月底不够钱用呢?因此,小弟举手举脚赞成晓红姐的“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本人对于晓红姐的投资分享,有一点补充。许多人对于投资知识,了如指掌,倒背如流。但是,大家一旦进入市场,往往是“损手烂脚”,主要原因是一个“贪”字。其实,投资首要功课是打好投资的正念,严格地实行已策划了的有效战略。不然,所谓的投资不过是一场赌博。第二句名言是“没有这么大个头,别戴上这么大顶帽。”试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量力而为,量入为出,谁会需要使用未来钱呢?

总而言之,钱为何物,看你如何处之。对于小弟来说,心中富足,就犹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是何等快乐啊!看官们,您说呢?

(摄影:李嘉永)

P/S:以下的故事是我从网上摘录下来的,与各位共勉之。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和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出处: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2/119279.html

《我为瑞典政府赚了四千五百万克朗》/林明辉(寄自瑞典)

难得2月出现29天,《学文集》也来点特别的。除了6小时前已上网的一则《有此一说》,今天还有两篇贴文。以下是第一篇:290216B ckh 98 DSC_1134
不是开玩笑,没有夸张,更加不是吹牛,我前后为瑞典政府赚了四千五百万克朗(约马币两千两百五十万)的税金!这个是那天和几个瑞典朋友聊天时突然算出来的一条账,早前从来没有用这样的一个角度去看我自己在瑞典29年的情况。

在瑞典有很多很多像我这样默默经营的小规模企业。我经常说,在瑞典当小企业老板真的要从洗厕所到简单维修工作等一切都要懂,因为瑞典的技工是非常贵的。所以,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小企业的老板们都需要身兼数职,工作时间也因而特别长。

瑞典的税收真的是高!就以最近的15年来算,我的公司一年平均收入是700万克朗,营业税(即马来西亚的GST)在2014年前是25%,后来减到12%。那么单单一年交给瑞典税务局平均的营业税就是175万克朗!15年则是15×175万=2625万!这个只是营业税哟!

在瑞典的个人所得税(income tax)大概要交28%,公司每个月也要付给税务局每一个工人工资的31.2%,我们叫老板税。这样说吧,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平均在22000克朗,税务局就可以每个人每月提税大概13000克朗(28%个人所得税加31.2%老板税)!我公司平均有8个员工,如此推算是:13000(克朗)x8(人)x12(月)x15(年)=18720000克朗!15年来员工税和老板税一共是1872万克朗!

15年来营业税、工人收入税和老板税加起来则一共是4497万克朗! 这还没有加我在这15年来制造了的工作机会,所有工人得到的工资和去消费所付的消费税!这15年我带给瑞典政府税务局近4千5百万克朗的税金!

(摄影:周嘉惠)

“我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刘姥姥的孙女儿(寄自中国)

270216 PL Tan 33
一大清早,邻家大姐又跑来犯愁地跟我说:“昨天晚上12点,他又打电话来跟我说‘我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怎么办呢?我真的要被他搞死了。”

邻家大姐说的“他”是一个她在农村的弟弟。这个弟弟自幼智力稍弱,插队落户十多年中,大姐给过不少资助。后来他顶替了父亲的职,在乡下小镇一家小店做了营业员。因为身体不好,下岗前,在大姐的建议下,提前病退了。病退后,这个大弟一心想发财,做过大米生意、做过自产自销的短裤、被套生意。本钱是父亲和大姐给的。但也许是天份不足,也许是没有做老板的命,即使赚了一点小钱,不是丢了,就是遗忘在自行车兜里被人偷走,始终富不起来,做一次生意亏一次本。勉强在农村盖起了两间泥房,娶了一个勤劳忠厚的农村老婆,也是全靠父母和大姐的帮助。父母在,他勉强能过上糊口的日子。

不幸,母亲脑溢血去世。那天五个兄弟姐妹坐下清理母亲(母亲是家庭妇女,没有工作)医治、办丧事各人要承担的费用后,这个弟弟私下对大姐说:

“我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母亲还有5万钱在哪里?”

“母亲哪里来的钱?”大姐回答。

“你每月给她的钱。”

“不是都用到你身上去了?”

后来邻家大姐算了一笔账。那时工资低,大姐每月一半工资20元给妈妈。以后大姐涨一点工资,给妈妈的钱也涨一点。直到妈妈去世,25年吧,大姐给妈妈的钱也不到7仟元。母亲哪里来的5万元?但是这个弟弟不相信。从此,几乎每个月里总要给大姐打三四次电话,一会儿说有两张他的银行存折大姐取走了,说是他的妻子偷出他的身份证给大姐。一会说,有五根金条没有分给他一根,而且总是把大姐从睡梦中叫醒的电话。搞得大姐神情恍惚,一听到电话声就心跳加快。

其后,他又给妹妹打电话,说他的一件事情,说钱在她那里,又给他弟弟打电话说他的事情。奇怪的是,他从来不给他小弟打电话说他的事。邻家大姐弟妹分析,因为大姐、妹妹和二弟都给过他钱,小弟从不给他钱。他认为给他的钱都是他的。

但是在别的事情上这个大弟很清醒。他绝对不愿去看心理医生,绝对不肯吃有关镇静药物。但是他被贫穷蹂躏得疲惫极了,以致眼前出现许多来钱的幻境。

大姐对我说,由此,她对鲁迅先生的小说《白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前不久,大姐来跟我说,她的大弟小中风了。现在跟他讲话,他总是笑嘻嘻地回看你。

我想,邻家大姐深夜十二点应该不会再被电话声惊醒了。

(摄影:PL Tan)

《买进好公司》/杨晓红(寄自台湾)

260216 Li Jia Yong 51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财经专家呼吁大家永远把理财当作第二专长。坊间财经投资的书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投资概念,如买进台湾前50大的上市公司之ETF或者以台湾50大企业以及100大中小企业中之上市公司,挑选财报佳的公司,买入该公司股票当股东,共同分享到企业家的经营果实。

要把理财视为专长之一,当然还是要下点功夫学习看懂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平时要留意各财经媒体的新闻,留意该公司老板是否言行一致以及企业作风等。朋友常问,要如何挑选投资标的,若是追求稳定获利的公司,以下係一些检视一家公司财务的观察指标,供参考。

一、 财务结构
指标1: 负债比50%以下较安全,负债比是衡量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指标2: 利息保障倍数>5倍较安全,代表偿债能力佳。
指标3: 资金占固定资产比率>200%较健全,这是用来评估一家企业的固定资产与长期资金是否平衡,检视是否以短债支付长期投资的情况。

二、 偿债能力
指标1: 流动比率高于200%安全,低于200%不安全。流动比率用来衡量公司一年之内的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越高代表公司变现能力佳,不需担心银行会抽银根。
指标2: 速动比率高于100%安全,低于100%不安全。该指标则是衡量紧急偿债能力,公司资金足以应付紧急周转。
指标3: 利息保障倍数高于5倍安全,低于2不安全。利息保障倍数代表一家公司用盈馀来支付利息的能力。

三、 经营绩效
指标1: 存货周转>=6次、周转天数=4次、周转天数0,数值越高代表营业活动流入的现金越多,偿债能力佳,此数值判断标准须与同业比较。
指标2: 现金流量允当比率为正值,数值越高代表公司长期以来的资金充足,判断标准可与同业比较。
指标3: 现金再投资比率,比率越高亦即扣除付给股东的现金股利后,还有多少比重可用于投资设备、增产等用途。比率低则可能产业发展穏健成熟,则多发股利给股东。

对于中长期投资人来说,要考虑企业发放股利金额稳定的公司,因为公司赚越多,所发放的股利也越多。另,以上各参考指标皆有会计公式,有兴趣者可自行上网搜寻。无论是在什么国家的证券市场皆是很好的观察指标,相关数据可上证券交易所网站查询或是一些财经网站亦有整理好的指标供参考,十分便利。追求稳定股利股息,甚至是价差,或寻找成长股,皆可利用以上述指标寻找标的并定期检视,以作为持有或出脱股票的考量。

虽然,财报皆为该公司的过去的财务数据,但我们可从财报表现,如营收、获利看出向上、走平或向下之趋势,发堀一些在成长趋势的成长股。其实,符合以上指标的好公司,大多股价已高,本益比亦高,这时候要耐心等待有较好的价钱分批买入,这样可降低存股的成本,提高报酬率。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任何投资皆有风险,不作获利保证。

参考资料: 杜金龙教室20堂投资必修课

(摄影:李嘉永)

26/2/2016 精选集出版

260216 ckh 97 DSC_1164
《学文集》的第一本精选集终于拿到了。

第一个浮上脑海的想法还是当年说过的“多助得道”,这是集合了多少友情的努力才获得的小小成就!都说现代人冷漠,可是现实中永远可能有例外存在,这不过是又一个实例而已。这一本精选集取名《此时情》,源自苏东坡《东府雨中别子由》的最后一句“归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东坡居士在诗中指的是他与苏辙之间的兄弟情,而我则希望借来纪念这一段共同为《学文集》努力的情谊。

消息传出后,一整天手机响个不停,有道贺的、有买书的、有帮忙拉线给各种团体认识去卖书的,十分热闹。根据过去的经验,在马来西亚出书容易卖书难,我从来也不曾小觑即将面临的挑战。书只印了一千本,不算特别多,其中两百本准备赠送给文章与照片的作者,以及为《学文集》提供各种帮助的朋友。还有八百本书的主人在哪里?这就是《学文集》接下来的任务了,把他们一位位找出来。《学文集》的宗旨是希望提升社会的人文素养,而这一本精选集的出版也带有同样的目的。事情并不是把书卖掉就完结,我们还希望传达一个讯息:人文,很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到现在为止还拿不定主意是否要把书放在书店寄卖。书不拿去书店卖,那要怎么卖?办讲座,特别是去大城市以外的地区去办讲座一直是我们的愿望。大城市有参加不完的讲座,可是城市以外的地方可能一辈子也碰不上一场讲座,尤其是以人文为主题的讲座。讲座、卖书二合一,应该才是传达讯息的最佳方式,这也将是我们会采取的主要方式。这里用上复数的“我们”也说明了《学文集》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所有文章出现在《学文集》的作者都是我们的团队成员,只要时间配合得上大家都乐意付出。

毕竟我们的人脉有限,再次呼吁,希望读者能够为我们牵个线,不论是中学生、大专生、教师、社会人士,我们要让更多人认识《学文集》,让更多人认识人文。谢谢!(周嘉惠)

《学文集》联络邮箱:xuewenji.my@gmail.com

P/s. 1 《此时情》一共收录135篇文章,376页,定价RM20。吧生谷地区的读者可以面交书籍,外地读者则视地区而定,邮费是个问题。如有意订购,请给我们发邮件联络,告知地址很重要,有地址才能查询邮费。

P/s. 2 今日贴文稍后照常上网。

《在你谈钱之前》/何奚

250216 Key Liu Poh Key 3
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代表作则分别是《论语》、《孟子》、《荀子》。当然,我们知道《论语》并不是孔子写的,否则那本书的题目大概会叫《孔子》。这三本书我都陆续翻过,顺序为《论语》,《荀子》,《孟子》。为什么最后才看《孟子》呢?起因纯粹是一场误会。当年一翻开《孟子》,劈头就见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当时心想,孟子这老小子当梁惠王三岁小孩?国君即使跟你谈二十六亿,恐怕也轮不到谈仁义吧?心中顿时升起一阵反感,随即把《孟子》束之高阁,直到不久前才耐着性子重新翻阅。

一直读到《告子下》的第四节,这才明白了孟子主张不谈利益的原因。简单的说,孟子认为你如果重视利益,那么你和他人的关系就自然而然都会是建立在利益之上,一旦利益关系消亡,交往的基础也就烟消云散了。仁义则不同,现代人常说的俗语“生意不成仁义在”就深得其中三昧,心中有仁义则不会撕破脸,改天好相见。

利益是比较含蓄的说法,直白一点无非就是指金钱。不论古今,利益或金钱都是一般人首先考虑的方向,唯有少数有识之士才会看清楚,金钱只是一种能够帮助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它本身不应该成为目的。换句话说,我们爱钱,爱的不是那一张张钞票,而是钞票隐含的购买力、实践力。钞票能够满足我们的欲望,包括穿亮丽的衣装、吃美食、住豪宅、开名车等等,但是钞票本身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如果纯粹爱钱、爱钞票,那还真是成了心理变态的守财奴啊!

所以,认识金钱的价值远比金钱本身重要。如果能够看得更深一层,或许我们还会考虑到事物当下的市场价值,以及它可能的历史价值,孰重孰轻?譬如不久前有发展商“不小心”把我国吉打州的某处古迹遗址铲平,那就是注重土地的市场价值多于历史价值的真实例子。至于州务大臣在舆论压力下决定“重建古迹”,则是正常人无法理解的典型政客奇葩思考模式,因为超越常人的理解能力,在此且表过不提。

在谈钱之前,想想钱到底意味着什么?钱在你的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这会有助于我们作出更正确的决定,除了建立长久可靠的“讲心不讲金”人际关系,或许果真能够建立和谐社会,更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即使无法成为如孟子般的有识之士,最起码也不会一切惟利是图,甚至于堕落到如塔利班、IS般,为了变卖历史文物换钱而大肆破坏古迹,成为人类历史文明不折不扣的败类。

(摄影:Key Liu Poh Key)

《寻梦者和穷爸爸》/李丽(寄自中国)

240216 PL Tan 47
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的时候。
——戴望舒

戴望舒写这首《寻梦者》的时候,可能没考虑到城乡的差距在未来的时间里可能会越来越大,给寻梦者们将要带来怎样的心理压力和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我们从诗中看到寻梦者在都市里孤独的追梦,这些漂泊在城市的乡下人们对自小生活的乡间的美化,如同记忆中的童年,越是纯粹越是美好,刻意忽略了真实的、贫瘠的、穷困的农村。然而,正如诗中所言,在你已衰老的时候,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了。我这里可以这样理解,当来自乡村的寻梦者在都市中终于有了成就,这可能是有了成功的事业、归属感,在城市站稳了的时候,他脸上生了很多皱纹,将垂垂老矣。这就是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坐下和你喝咖啡的乡下人为了跨越阶级鸿沟所付出的代价。同理,这部分从乡下来城市的寻梦者,他们的下一代才能成为真正的城里人,站在和城里人相同的起跑线上。城里人一代能实现的寻常梦想,乡下人要用两代、甚至更多。

今年过年期间刷爆朋友圈的一条新闻,是讲述一个上海女孩跟随男友回江西农村老家过年的经历。昏沉的灯光、脏兮兮的房间,菜都盛在铁碗里,在昏沉的灯光下黑乎乎的,让人无半点食欲,男友的父母皮肤黝黑,手上是长期操劳留下的老茧,他们甚至没有天天刷牙、洗澡的习惯,更别说注重个人护理和保养,说话也不文雅,怎么看都和头脑里的乡村浪漫情调对不上号,村里的厕所也是被吐槽的重点,没有下水道,只有一个化粪池,尤其是夏天,气味很大苍蝇乱飞。这些都是来自大城市的女友所无法接受的,在她的认知里,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地方!这位上海姑娘在第二天就离开了江西农村,回到都市上海,自然,二人要分手了。这没有对错,是出身决定的而已。

这几天看了一本书,是美国的一个知名成功学作家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富爸爸》,他提议人们要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把钱更多的放在投资上,而不是支出上,因为他的富爸爸从小就注重培养财商,教他赚钱之道。而他的穷爸爸永远都忙于还账单,财务上依旧捉襟见肘。读完之后茅塞顿开,这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乡下人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就是处于每天按时上班、每月按时还账单、给父母寄生活费、攒钱买房子,财务捉襟见肘的人,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作者试着教我们如何摆脱目前的财务状况,用5000元赚取100万。我想这也许是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成功学的经典,成为必读理财书籍的原因。大量的处于类似财务状况的乡下人愿意为此买单,期待自己也能咸鱼翻身屌丝逆袭。

然而,作者的穷爸爸是大学教授,而农村人的穷爸爸是真的穷爸爸,别说财商,他们连最基本的理财知识都懂得很少,生存都很艰难,怎么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情商和智商?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有着穷爸爸的这些穷孩子们,怎么才能跨越阶级鸿沟呢?

也许只有钱了。有钱可以给上一代好的养老,下一代好的教育,给自己富裕的生活。

所以寻梦寻到最后,都变成寻钱了。

(摄影:PL Tan)

《钞票与生活的美丽与哀愁》/梁山下买豆腐

230216 ckh 94 DSC_1083
回想起当年物资贫乏的年代,吃顿鸡肉也得等清明、端午、过年什么的大日子,而且还是祖宗事先享用过的二手鸡,但是谁也不介意。在那年头,鸡是各种仪式、节日的必备行头,却不是平时说要吃就吃的奢侈品。KFC不是不敢想,而是无从去想,因为根本没见过(1973年才在吉隆坡开了第一间)。这种逝水流年的追忆真是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慨。

归根究底,那全都是因为穷。

但是,那时候的生活似乎并不见得特别悲惨。大家虽然日子都过得穷兮兮,但邻居关系融洽,社会风气再怎么不好也比今天强得多。不知道还有谁记得电影《养鸭人家》吗?那位扮演“坏人”的欧威,在电影中被人说几句就大彻大悟,换着今天,简直是一派模范生的风范,怎么在当年就算是个坏人了呢?

相比之下,今天大家的日子要丰裕多了。大鱼大肉往往不当一回事,更何况区区鸡肉?许多人甚至返璞归真,主张清茶淡饭,多吃青菜豆腐少吃肉。以前三家人才有一部车,今天一家有三部车也是等闲事。车子多了,停车位不足,大家乱停车,结果邻居为了这个原因反目成仇者比比皆是。虽然不是全部人的日子都过得滋润,但今日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过得有滋有味的一部分人,却又不见得真的那么令人羡慕。最简单的一点,随便问问路人就好,看有几人知道他家隔壁邻居姓啥名谁?多数人都和邻居维持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许是因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钱多?

归根究底,“零容忍”的暴发户特征无非是因为钱多了,反而促成情商、智商的退化。

金钱,永远都是个不可完成的追求目标。即便你一时追求到手了,人的欲望往往让目标不断膨胀,结果都成了夸父追求的太阳。无可否认,钞票一直都在左右我们生活的美丽与忧愁。可是,到底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抑或追求钞票才是我们的真实人生?平衡点在哪里?

这是个值得抽空去想一想的问题。

(摄影:周嘉惠)

《立业成家》/宋丽玲

220216 Key Liu Poh Key 4
逢年过节时巳届适婚年龄的单身一族肯定会被长辈循例追问成家立业的人生课题。身为过来人的我,在若干年后对此课题再加思索,答案是非比的大不同。回想起当年入世未深的我,印象中並未深思熟虑就嫁人去也,是典型的成家立业婚姻模式。当时仅粗略的了解成家立业或者立业成家的定义的不同之处,但却也无法确认那一个才是幸福婚姻的基础。

坐二望三的爱情初级生,若真是对婚姻生活没有任何概念的话,希望若大失望亦大。成人世界里所谓的幸福必然是有家、有爱人、有孩子,这样人生才算完整。但现实中爱情与面包的这种矛盾关系真的也没那么简单!在这个日渐物欲化的年代里,幸福的生活是需要以金钱为基础的。

选择步入婚姻的男女基本上单纯的只是想要有家,渴望婚姻给予温馨幸福,亦认定有了孩子,爱情和生命才能得以延续。于是孩子成了爱情及婚姻的结晶品,集合了夫妻俩一世人彼此要承载的甜蜜负担。可是,许多年轻夫妻并未考虑到还需要面对小孩子带来的现实问题!综合琐碎及长久柴米油盐、教育费、保姆费及供车房贷的经济压力亦足以促成离婚的导火线,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版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人生进行曲。

历经了人生种种,相对历练的我此时则比较认同男女皆先立业(小有成就)才成家,这样的婚姻基础比较稳当,夫妻俩能够更有能力守护家庭保持和睦。另外关于生小孩这件事,这不是单纯的传宗接代的问题。对我而言婚后生小孩得遵守三个原则:夫妻俩真心养得起、愿意生、感情好, 原则及顺序缺一绝不可。无可否认,一个小孩的诞生是可以为家庭带来很多欢乐的,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成为融洽家庭关系的一种工具。当今金钱论如此普及的世道,立业后才成家,更能制造双赢的婚姻,人生这样才圆满吧?

(摄影:Key Liu Poh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