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女儿特别喜欢玩迷宫游戏,简直是兴趣盎然,每次都要很专注的玩很久,让我不得不限制游戏时间。
刚开始玩的是初级迷宫。很简单的,基本上一眼就能从头看到尾,一条线连过去就画完了,这样的迷宫她五分钟能画完一本。然后开始进阶,迷宫也开始复杂起来,最大的表现就是,一眼看到的路线,基本上都走不到终点,看似的近路,最终要么是死胡同,要么是抄近道的反而走了远路,而一开始时看起来像是远路的,反而能比较快的到达终点。
我女儿似乎也get到了这个信息,会关注一下终点位置的真实方向。判断一下大概路线。因为有时候看似到达终点的道路是往左的,实际上可能是往上的。对于大概路线有了点心理预期后,再开始走迷宫时,就不怕走远路了,只要朝着目标的大方向走,一般都是正确的道路。
玩这个小游戏,居然让我想到了更多。
先规划,再行动。先了解迷宫的入口、出口,了解到达出口的真实方向,甚至可以用手先虚拟画一下道路。大胆想一下,这难道就是谋定而后动?!没准这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小娃娃的思考和做事方式。
不怕走远道。这个好说,反过来就是没必要事事抄近道,再上升一下,就是不需要急功近利。适当走远路,可能更容易走到目的地。这也是小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吧,毕竟在3岁这个年纪,事事要求即时满足,连延迟满足都摸不上边的时候,我们一起探索“等一等”、“走远路试试看”,也是有点意义的。
敢于试错,且不断尝试。在玩比较复杂的迷宫游戏时,不能很快找到合适的路线。我们的做法是,先走一条路看看,这条路给标记为“1”,如果此路不通,就换一条,标记为“2”,最多尝试3条路就能走到目的地。这时成就感加倍,终于找到正确的路啦!我女儿也逐渐更有耐心起来,愿意多做尝试。
赋予意义。今晚上我们玩游戏时,我提议在迷宫入口和出口画上画,变成故事迷宫。我女儿立马说,希望迷宫出口是蝴蝶,她感冒了,蜜蜂医生在入口拿着药箱去给蝴蝶看病(可能是就地取材,因为这几天她咳嗽在吃药)。于是我们就画上画,再玩迷宫,她开心地鼓掌说好棒。
简简单单地小游戏,居然让孩子如此喜欢。我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游戏的确好玩,另一方面,是借助游戏,家长可以教会小孩更多。这份道理,我汇总为:秉持宽阔的胸襟,去尝试更多,去赋予更多的意义,让游戏更好玩的同时,潜移默化中获得自我的成长和心灵的满足。
- 附图摘自网络
- 主题:胸襟
- 上一篇文章链接:小舅/土灰狼(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