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打》/甘思明(马来西亚)


记得好多年前有一个很相信“法力”的客户,他打一宗近百万的官司,求教于他的师父(茅山术之类),师父说:“放心去打吧!没问题。”后来官司输了,问题出自他的主要证人太自负,说没有必要去律师楼和律师讨论上庭事宜,结果在庭上该说的没说,而不该说的却说了。这就是相信“法力”、“神力”的下场。

又想起小时候,也曾相信“神打”之类的“神功”,十二、三岁时曾向我家的房客(当时父母亲把其中一间房间租给这一位大兵,他是黄老仙师的信徒)学了一些“神打”。幸好当时的我并没像八国联军时的那班义和团那么傻,真的以为自己有神灵护身,刀枪不入,不然也许没有机会活到今天。

后来看到李小龙,才恍然大悟,“神功”和“武功”是两回事。之后进入了“功夫”世界,先学少林拳,再学跆拳道,后来由刚转柔,投在太极门下。

近年来发现武侠小说里的“神功”好像又出现了,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徐晓冬“打假”事件,更成为了中国当今武林中一大盛事。话说中国近来来冒出许多“武术奇人”,他们上电视、做节目、接受采访,并表演种种“神功”,如“铁布衫”、“金钟罩”、“吊死功”……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凌空劲”、“隔空打人”、“隔空推人”,叫人叹为观止。看着节目上大师们惊人的表演,武术中的“神功”似乎变成了事实。

还得再解释一下,刚才所说的“神打”到底是什么回事?“凌空劲”、“隔空打人”、“隔空推人”指的就是在完全没有接触下,把另一人打倒或推到,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事。可怜的是这些大师们,有的固然有自知之明,只会和自己徒弟们表演他们的“神功”,如经悟太极的闫芳大师;也有一些还慢慢地真的以为自己拥有“神功”,例如其中一位Kiai Master(他所学的是类似日本的合气道)居然笨到去挑战MMA(Mixed Martial Art)拳手,下场当然是被MMA拳手打到头破血流!而另一位太极大师魏雷在二十秒内被一位自由搏击手KO,什么太极神功不攻自破!

写这一篇文章,心情是沉重的。身为一个武术爱好者和习武者,我对中华武术,尤其是太极,有着深厚的感情,奈何近年越来越多的神棍骗子,令武术(特别是太极)沦为笑柄。如果再不检讨并清理门户,最终将自取其辱,成为武术界一大笑话。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怪、力、乱、神四小篇》/伍家良(马来西亚)


【怪:有冤无路诉 狗语问苍天】
狗儿无力地向天哀嚎:“悲兮悲兮!既生吾,何酷若此焉?”

说起来也难怪狗儿悲痛莫名、困惑难解。所谓道生万物,各安其所,你有你的天地,我有我的世界。大家的生活固然时有交汇,实则各禀天命,随性而居。倘若大家性情相投,则不妨共处同一屋檐下,彼此相依相容。而当真不投机,至多老死不相往来,又何必污我如斯,视我为天下龌龊之物?既不能碰触,更不能畜养,似乎连过街老鼠都好我千倍万倍。我触摸过的器具,立马成了秽恶之物,非黄泥水不能还其圣洁。尤有过之的是,某西人糕点因冠我之名就无辜受累,非得改名换姓方能重见天日。苍天啊!大家都是你老人家的子民,我真那么不堪的话,当初就不该生我育我啊!原先说好的“众生平等”怎么都抛诸脑后了呢?还是我生不逢“地”,该当受此折磨?

【力:义理不见 燧石重现】
原始世界,力大者胜。只要我的力气比你大,你洞穴里的家当——小至鱼骨小叉,大至阁下的貌美娇妻——随时都归我所有,你有本事就抢回去!尔后,文明始萌,社会成型,强蛮力夺已不足论,得添上权豪势要的霸凌手段,方能“求吾所大欲也”。又尔后,文明正式抬头,大家学会了以理服人,依法治国,强权蛮力才逐渐失其用武之地。孰知时至今日,燧石之火光忽又灿烂亮起。

君不见某村的居民群起抗议,强力反对某宗教团体把“一横一竖”挂在墙上,深恐自己会受惑改教,强要将其拆除而后快?君不见红旗阵营因不满黄旗理念,在路上堵人去路、殴打辱骂后还能全身而退?君不见族群其大者,死命揽着“固打”而不放,铿铿然为了“维护”多数民族(此举放诸天下,皆不易明解,‘维护’一词,不是少数民族专用的吗?)?君不见为上者囊挂了天文数字的不义之财,还能大摇大摆地视法律如无物,继续享其世界,大言不惭?

君不见……君不见……?

【乱:利字当头 化敌为友】
政坛里向来敌我分明:我称你作“民主杀手”,你唤我为“独裁暴君”,你提出的政见,不管对错,勿论好坏,我都一贯“扳打”。可今日的政治氛围,却不复如是,变得异常诡异。

“昔日的战友、老板,转而视俺为眼中疔、肉中刺,处处与俺作对,非得把俺扯下马不可(哼!其实还不是想把他的儿子捧上神台)。俺还是赶紧与绿旗老大称兄道弟,一笑泯恩仇,再盘算盘算怎样来个反间妙计,使得敌营兵败于无形。绿旗一伙人,虽常自称月亮至上,其实还不是‘喻于利’、‘难矣哉’的小角色,到时候,从户头里意思意思一小块,总能轻易打发。”

另一边厢,当年唯我独尊的马总,也“为了国家大业“,抛却了对以往头号大敌的成见,联盟结党,再闯江湖。而这些昨日的敌人、今天的朋友,亦撑大了丞相般的肚量,既往不咎,将多年的囹圄之灾、桎梏之痛抛诸脑后,与马总携手,力挽狂澜之既倒,勉扶大厦之将倾。

一言贯之,今日政坛之乱,前所未见,朝野皆人鬼难分,政策虚无。苦就苦了你我这些黎民百姓,既感叹难觅为国为民之雄才,更逼着从一篮烂苹果中选出一个较为不烂的酸果!

【神:以祂之名 替天行道】
孔子不谈鬼神,以其不易明也。可今人却不作此想,往往有人以神的使者而自诩。

顺应神的旨意,就得奉行祂的法典。“世俗的公义,律法的比例原则,哪能与祂老人家的智慧相比?”神的使者侃侃而言。“汝等女子之衣裳,与吾神之教义不符,吾教男子,看了不禁心痒难搔,若有非分之念,一切罪孽皆由你而起!”(此所谓:‘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其在于仁义之身修也。)

最接近神的,是我;把圣典读得最通透的,也是我!你驳斥我的话,谈论我教的教义,就是不尊重我的神,就是反对我族的宗教!

哎!不是说信仰一事,乃我们与神之间的事吗?怎么多了一个仲介在指指点点?强加其私欲于你我凡人?此事确实蹊跷莫名,难怪夫子不欲语之焉!

摄影:Nick Wu(台湾)

《恐怖怪事和解压》/耳东风(马来西亚)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恐怖小说或电影?可能是我们潜意识中对无法解释的大自然现象的一种寄托和释放。世间不也许多事无法解释?谁天生富裕,谁身家贫瘠,谁是王孙,谁是乞丐,不是很难解释的吗?读鬼故事,至少还有一个道理:冤有头,债有主。鬼怪不会无聊到没事做坏事来白开心,就算是害人(很奇怪,为什么只有害人,而非害牛、害狗、害马),也是为了完成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比如说修炼啦,果腹啦,等等。人贵为自己的世界的主角,自然要把害“人”的事情放大,然后加以击破,才不负历史/野史记录者的厚望。

此外,一些平凡的人类无法做到的,或是受到道德束缚的,于是寄之予鬼怪,动用文字和声音的魔力,震撼人心最深处的阴暗处,把藏于内心的恐惧呼叫出来。故事叙述原本了无痕,倒是我们难以压抑内心的澎湃感觉,久久难以自拔。

小时候很喜欢阅读的恐怖故事是《四人夜话》。读时常常想,四人之中,是否一人是鬼?还是代表“怪、力、乱、神”?故事有时奇幻华丽,有时恐怖怪诞,但是读起来有纹有路,津津有味。今时报章刊登的三人接力超短篇鬼怪故事,初读还蛮有兴味的,多几天就觉得太俗了。原因大概是我对“四人”的故事性的奢求。这种超短篇,已经到了走火入魔,舍本逐末的境界,一味求诡异,忘记了故事的轨迹,只求奇峰却无法铺排意境,成了下乘之作。

进入20世纪,人们承受的压力已经进入另一种境界,无形间偷窥人世的心态也愈发畸形变态。新的恐怖故事和电影的形态,已经不是“冤有头,债有主”可以解释。许多可怕的情节和剧情的发生,只为主角心里承受不住压力而做出的一种发泄,在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当然是要受到鞭挞和制裁,但是,为什么却引来这么多粉丝趋之如鹜?原来这些人心理也是有病很久了,所以美其名是借偷窥他人的变态行为来解压。

鬼怪,来自人心;害怕,来自将心比心;人性的对恐怖事情拒之还迎,来自本身无法抗拒的心理矛盾。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民间信仰趣闻》/长安喵(中国)


前段时间位于河北易县后山的一座“奶奶庙”在一位清华建筑系博士徐腾的调研下红透网络。这座庙宇香火鼎盛,据说每年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的庙会期间,都会有超过一百万人到现场去膜拜,在这个贫困县,其收入已远远超过了附近的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奶奶庙内里细节则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各殿没有具体的名字,就直接悬挂匾额叫作“前殿”、“大殿”、“后殿”等。里面的神像造型简单粗放,许多长相也都一样,区分神像身份全靠后面贴的标牌,比如“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学神菩萨”等。文字标识非常发达,比如供财神的地方,就在财神像身上挂着横幅“摸摸财神手,财神跟我走”,然后财神像手部还专门贴出标签,为香客指明应该摸这里。供孔子的地方,孔子怀里抱着的那个书箱,怕香客们不认识,还专门贴出标签,写着“书箱”二字。更与时俱进的是,庙宇里各殿乃承包出去,各承包人可以自己决定在里面塑什么神像。比如根据现代香客的需要,庙里赫然出现的“学神”——保佑考生的,“官神”——专门保佑升官的,还有“车神”——保佑开车人安全的。车神的造型更是有趣,手里握着的是个方向盘。据奶奶庙的管理人员介绍:缺什么神,就随便造一个。据后续报道,说这里也供着耶稣像。总而言之,这里跟佛教的传统寺庙差别甚大,与基督教也没什么关系,而是典型的民间信仰的表达。“信”在这里不关乎真,而关乎需求。

这类民间信仰根深蒂固,比如你在乡野走着,就常会看到某个石洞或是什么东西,就插着香,扔着不少祈福的钱币。之前还有一位老太太在上飞机前朝发动机扔了一把硬币,幸亏被后面的乘客看到,及时举报了,这才免得酿成大祸。只是不仅飞机延误了,还害得航空公司花了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检修。据这位肇事者说,扔硬币是为了祈求飞行平安。

这种形形色色的祈求与崇拜,反映的是人们内心某种非常迫切的热望。那些神佛菩萨、山石水井等等本身是什么似乎是次要的了,那不过是我们渺小的凡人需求与热望的外化。念及此,那些看上去好笑的事情便得惹人悲悯了。(不过朝飞机扔硬币那些危及生命安全的危险行为还是得杜绝!)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照片中的不是奶奶庙

《古龙小说里这两个恶人和我想象中的恶鬼竟然完全一样!》/李明逐(中国)


一直害怕鬼,若有若无,让人心慌慌乱。然,有时更害怕恶人,因为恶人做的恶能把恶鬼实体化。夜深时分,恶鬼和恶人合二为一,就要失眠了,窗外任何动静都让人心惊胆战。

最近几天重温《小李飞刀》,然,再看时依然会被恶人气得牙根痒痒。真不知道小说里的恶人形象是否从小就影响了我对于鬼的认知(初中时第一次看)。一千个恶人,就有一千个使坏的方法。这些恶人正好就是我所害怕的恶鬼的形象。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在百晓生的兵器谱上排名第三。兵器谱排行前十的兵器家里,整体上还都是比较中规中矩/正派的兵器,只有青魔手最恐怖,害人的方式也最坏。

林仙儿刚刚出场时带了一只伊哭的青魔手,一旦有人碰上青魔手,立马就会浑身烂掉,还散发恶臭,痛不欲生,只求一死。青魔手伊哭的形象也是鬼的样子:“头上一顶高高的帽子,骤然望去,像一颗枯树,眼睛是青色的,从内到外都是青色的,一闪一闪如鬼火,长相可怕,把田七吓得嘴唇发白。”青面獠牙,一脸死色。这难道不是一听到就能吓哭小孩的鬼故事吗?

另外一个特别恐怖的恶人是五毒童子中的极乐峒主,养一堆吃人肉的毒虫,更是下毒高手,一旦得罪上了,就如影随形,非要置人于死地。这和鬼是一样的飘忽在人的附近,若即若离。“这时才听到极乐峒主咯咯笑道:‘我这极乐虫乃七种神物交配而成,非血肉不饱,等到两位连皮带骨都已经进了他们的肚子,你就不会嫌他笑了。’”

这种害人的方式真是坏透了,可惜最后也是自作孽不可活,被李寻欢飞刀刺中后,“谁知极乐峒主一声狂吼,鲜血刚溅出,数十百条毒蛇突然箭一般窜了回去,一条条全部钉在极乐峒主的咽喉上。只听沙沙之声不绝于耳,极乐童子已经化为一堆枯骨。”书中的场景立马浮现在眼前,毛骨悚然。

这些恶人虽然有着离奇/悲惨的身世,因为原生家庭的苦难而导致的心理变态,但坏人就是坏人,就是恶鬼的实体化身。鬼到了现实中,还是同样的坏。

所以在看到他们被李寻欢和阿飞这些英雄们杀掉,或自食恶果时,才更相信人类守护者这种英雄主义的伟大。这也是我反复去看古龙小说,并被李寻欢一样的只为别人考虑的大侠而吸引的原因。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最教我毛骨悚然的作家》/野子(马来西亚)


作家一般都有独特风格,不过如果要数“最教人毛骨悚然”,我必定大力推荐美国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

坦白说我并没有看过斯蒂芬金的所有作品,可能连四分一都没有,不过没有任何一本他的作品不是在一边看一边啃枕头的情况下翻完的。实在太恐怖了!看着看着的,总是情不自禁地要抓些什么来壮胆,对一名习惯在床上看书的人来说,枕头自是最佳选择,接着越看越是起鸡皮疙瘩,最后唯有咬着枕头才不至于失声尖叫!有位美国朋友说起自己过去在看斯蒂芬金的第一部小说Carrie时,结果是把书丢开落荒逃出屋外做深呼吸。

斯蒂芬金小说的恐怖不在于有恶鬼“哇!哇!哇!”地追着人满街跑(鬼影重重的氛围倒是从不缺乏的),而在于作者在抽丝剥茧中一步步释放恐怖感觉的功力。如果单看作品内容,十之八九会误以为作者是个变态佬,就好比第一次看1990年根据斯蒂芬金作品拍摄的电影《危情十日》(Misery)时,原本以为是作者的自传,看到最后反而觉得作者其实并不那么像电影中的作家,反而更像那个心理变态的护士。斯蒂芬金的作品和最近大热的美国电视剧《权利游戏》(Game of Thrones)有一共同点,就是某些作品中的人物,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被漫不经心地、轻描淡写地突然被处理掉,而且都死得很惨,就好比被龙喷火烧成焦炭之类。这种冷血杀手似的处理手法,真的让人对作者的心理状态满腹狐疑。

在现实中,斯蒂芬金原本是一名合格的英文老师,他在为人师表之余,利用自己写恐怖小说的天赋创作赚稿费以改善家境,结果却一发不可收拾,据说他的书至今已累积销售超过3亿5千万册。他曾经说过一句相对出名的话:“怪物是真实的,鬼也是真实的。他们就住在我们身体里面,有时候他们也会成功地压制我们。”我不确定他是在什么场合,以教师或者是恐怖小说作家的身份说那句话,然而,我个人认为那句话虽然本意不错,只不过在作者“加持”之后,反而怎么看都觉得有点恐怖兮兮的。

喜欢斯蒂芬金恐怖作品的人为数不少,但读者们都在喜欢他作品的什么方面呢?我想,大家都是一样的,喜欢这位作者说的故事够变态,让人一打开看就被深深吸引着,欲罢不能!

附图:摘自《维基百科》。

《禁忌》/廖天才(马来西亚)


刚抵达这个内陆村落,远远就有几位村民正从吊桥的那一端迎过来。最前端的那位扛着一支猎枪,其他的随后。当猎人将要越过我的时候,我与他笑笑,问:“你去打猎吗?”猎人似乎没听到我的话,径直越过,其他的跟随者也鱼贯地越过而远去。

心里猜想,这组人员应该是正要进入森林打猎。他们是本南人,而我刚才是用马来语问他,可能是听不懂,所以他没有办法回应我。

猎人远去之后,肯雅族司机趋前跟我说:“你刚才这样的问他,是犯了我们内陆人打猎的禁忌!”我心下一惊,问:“有这样的禁忌的吗?”

“你想一想,一个人肩上扛着一支猎枪,又带着几个随从,不是打猎,难道是去玩捉迷藏?”他蛮认真严肃地回应。接着他说:“这组猎队多数就不会继续进入森林打猎了。或者,他们还是继续进行打猎活动,但是他会相信说今天不会有什么收获了。”

小时候就被大人教诲过,明白了某些话语不能在某个时候出现或对某种人说,他们认为“如此地说”会对这些人产生不良后果,轻则带来创伤、疾病,重则带来死亡的惩罚。

我粗糙理解的内陆人习俗是:他们对大自然动物,尤其鸟语极之重视。由于原住民住在深山野岭,村落人烟稀少,人语有时都被周围的动物昆虫鸣叫声所掩盖。森林里住着千百种鸟类,内陆民族对鸟所发出的鸣声特别敏感。若是某种鸟平时发出的声音是“得、得、得”,现在却变成“贼、贼、贼”,他们相信这是一种警示,危险的预告,必须停止出门狩猎、捕鱼或搬迁等活动。

也就是说,盘踞在内陆的原住民,日常生活离不开聆听兆鸟的鸣叫。大多数部落族群都会发展出自己对兆鸟所发出声音的诠释与理解。

除了兆鸟的鸣叫声,兆鸟的位置更是决定凶吉的标准。右边传来的叫声,或鸟儿从右边窜出来,是吉兆。左边传来或从左边窜出,则为凶兆。正要进行打猎的原住民,如果听到兆鸟之声从左边发出,无论是多么吉祥的声音,都要暂停或放弃原定计划;有时候,他们就在原地住宿几天,直到禁忌期满。

在森林里,原住民不能说不好的或不吉利的话,他们相信森林里藏有许多神灵,如果惹怒隐藏在附近的神灵会招来报复的危险。

遵守禁忌对原住民来说是必须的,这与宗教和教育的高低无关。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Masimilian Wundt)认为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不成文法,禁忌观念要早于神的观念,并可溯源到任何类型的宗教产生之前的那个时期。

也因为原住民在森林的自律和对禁忌的遵守,即使在大森林里迷失了路,被逼在大森林里度过多天,他们自信自己终能找到回家之路而心不慌。

中文的“禁忌”在英文中是“塔布”(Taboo)。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塔布”有如此的注释:“‘塔布’一词来自波利尼西亚(Polynesia)语。在波利尼西亚语中,‘塔布’的反义词是‘诺亚’(Noa),含义是‘普通的’或‘通常可接近的’。因此,‘塔布’的真正含义就是‘某种不可接近之物’,而且这种含义要以各种禁忌和限制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我们城市人的眼中看来,原住民对禁忌的认真对待,并没有表现得不耐烦或不情愿,反而是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摄影:廖天才(马来西亚)

《神灵说》/江扬(丹麦)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就充斥着各路神仙,享受人们各种顶礼膜拜。由神而组织起来的宗教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难有出其右者。且不说它为人们带来了众多的各式法定节假日——特别是在欧洲,从大的圣诞节、复活节到各种小的耶稣升天、圣母升天日等皆拜宗教所赐;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宗教较为正面积极的教义对于早已世俗化的社会也有深远影响。近代以来,宗教在不再介入政治之后,又渐渐与信仰分离,各大宗教与世俗的东方儒教殊途同归,致力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准则。这对于渐渐无法圆谎的宗教来说固然是一种落寞,却也不失为有神论破产后的一条出路。神的诞生原本就是一种鼓舞,一种慰藉,当它被别有用心的阴谋家们用来刻意地装神弄鬼巧取豪夺之时,宗教的含义已然改变。因此,退回作为一种道德约束的宗教,劝人行善且不牵涉过多怪力乱神,终究是比其他各式丛林法则更为可取的一种价值取向。例如,在欧洲的许多地方,无论多么声名显著伟岸矗立的教堂,无论它们多么希望发展游客经济,都能守住不收门票这条红线,而只能以软性募捐的名义求财,这样的方式总是比商业至上的众多中国寺庙更值得尊重。

宗教的世俗化让人们得以反思神创论的荒诞。可以肯定的是,并非神创造了人,而是先有了人才有了神,否则无法解释所有的神像都是人模人样。一方水土养一方神,东方的神长得像东方人,西方神则是西人模样,再严重的脸盲患者也不会拜错。人的创造力毕竟有限,无论是正儿八经的宙斯玉皇,还是各式不入流的牛头马面,都是以人为本的哺乳类动物的基本样貌。这一方面说明了人是照着自己的模子刻画出各路神仙,另一方面也是人希望自己与神的距离并不遥远,可以尽量与崇高接轨。神是人创论的另一个佐证在于无论是耶稣基督还是真主阿拉,或者从释迦摩尼到天照大神,没有哪个神可以一统天下。在狭小的地球上,人类会打架,导致神仙也必须打架,最后保持和平的方式只能是你拜你的,我拜我的,各发各财。连一个小小的地球都要与他神分享,更不用说浩瀚的宇宙了。众神的法力如此有限,难怪越来越难以让人敬畏。

另一方面,宗教的神圣消亡了,却并不意味着唯物主义的绝对胜利。科学发展摧枯拉朽的同时,并无法解决自我如何存在的问题。这让唯物主义的我们,在否定了有神论之后,在接受死去的躯壳不过是一堆碳水化合物的组合之时,仍然相信在活着的这个躯壳之上有一个崇高灵魂的存在。这个灵魂来源于这个躯壳,却有不断地离开这个躯壳独自存在的向往。这个灵魂受制于这个躯壳每日吃喝拉撒睡的欲望,但时时渴望超越这个躯壳的美丑、强弱、高矮或是黑白。换言之,这个灵魂拥有独立于身体的自由意志,它与身体二元对立。即便如现代脑科学研究所发现的,人的所谓自由意志不过是大脑神经元的集体票决,你想先迈左腿还是右腿完全是一种数理统计的结果,灵魂从根本来说不过是神经大数据的定性趋势,然而,灵魂指向的形而上理性思考已然超越了其母体神经元的自身利益——从狭义来说,它的目标是同类神经元的衍生繁殖;从广义来看,它关心的是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福祉走向。这是从每个人自我生发的神,而不是宗教社会强加的神。这是关于主体自身的怪力乱神。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我一个人住》/白水(马来西亚)


我是个单身女子,独自一个人住,大概有9年的时间了。很多人在听到我一个人住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不怕吗?更何况你是女生啊!”

怕吗?当然怕的,尤其是刚刚搬出来住的时候。除了怕被窃贼破门而入,最怕的还是“那些”吧!生平第一个自己住的地方,是公寓单位。嘿嘿,还要是13楼,门牌4号!也就是洋人不喜欢的13,再加上华人所避忌的4号!而且我的公寓附近没有其他什么高楼大夏,所以我的单位风很大。小女子怕冷,又为了省电,所以晚上就不开冷气,而是开窗,开着阳台的门,就这样睡觉。你可以想象黑漆漆的夜晚,风儿轻轻吹过的声音吗?还有那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打在玻璃门窗上,雷公还要在旁加盐加醋,仿佛怕我还死不了,继续加多几分好戏!

然后啊,偶尔半夜会传来一些声音,像是物体移动的声音。我都告诉自己,“别管了,可能是什么小物件,被冷气的风吹歪了,掉下来了。睡觉吧,睡觉吧,明天再说!”很多时候当然也就真的是这么一回事。但是说实在的,自己没那个胆子去追究到底,所以只要晚上还睡得安稳,别的我都不管了。有时候晚上逼不得已要上厕所,心里还是怕,暗忖,会不会睁开眼睛就看见不应该看的啊?拜托,别让我看见啊!忍无可忍之下,就暗暗念着阿弥陀佛,然后把心一横,跳下床,以光速打开厕所的灯,再以绝对高效率办完事,就赶紧再跳回床上!对的,下床和上回床都是用跳的!

久而久之,习惯了,胆子更大了吗?多少有一点分别吧。而且习惯了一个人住,自由价高,所以其他的都可以迁就。很多时候,就告诉自己,这些我们看不见的神秘存在物,或许可怕,但是不比人可怕。当然听说过很多被其他异类“上身”而遭殃的传闻,但是更多时候,听到的却是被破门而入的窃贼所害的悲剧。

哦,忘了说,我是阴历7月14出世的。对,就是鬼门关大开的那一天!

摄影:Nick Wu(台湾)

《不期然的相逢》/周嘉惠(马来西亚)


根据以前从香港电影得来的印象,当一个人时运不济,就有可能见到鬼。坦白说,我至今没见过电影里出现的那种十分吓人的鬼,有可能是自己的“时运值”一直不低,也可能只是一直“看走眼”而已。虽然如此,确实也曾经感觉到自己应该是和什么神秘的存在不期而遇。

这个故事过去说过。在美国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听完早上八点的课后,回家准备吃早餐。打开客厅的电视,然后独自在厨房准备早餐,因为厨房和客厅是相通的,而“家徒四壁”的宿舍里也没有什么多于的家具制造回声,所以电视节目的声音在厨房其实可以听得相当清楚。当年遥控器还不普及,那架老电视若想转台需要扭一个盒子上的转盘。当时在厨房里就清晰听见客厅传来一连串“嗒…嗒…嗒…”声响,分明是有人在转台,问题是室友们都去上课了,家里没有其他人!我冲到客厅一望电视荧幕,心里更是一阵凉,节目真的换了!

我读中学时是理科班出生,在大学读的也是应用物理类的工程系,有足够的物理常识了解电视上的换台转盘是不会自己操作的。那么,外力哪里来?当时可能是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之故,脑筋运转较平时顺畅许多,首先考虑到是不是“某位朋友”有话要说?接着最顺理成章的问题就是,在美国的鬼,用华语沟通可行吗?万一不行,一定要用英语,我那个时候的破烂英语会不会激怒人家,导致自己被鬼打?如果他/她可以打到我,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打到对方?跟鬼打架,我的胜算又有多高?

这些问题大概对方也考虑到了,结果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就此草草收场。我继续吃早餐,不速之客去另一家看电视。

实际上,自己身边凡是有过类似经历,而平常又不是胡说八道惯犯的亲戚朋友,从他们的叙述中我发觉这些不期然的相逢,其实都没有像电影中的那般恐怖。鬼电影的恐怖,百分之八十来自配乐,如果看鬼电影时把声量设置成静音,通常就一点也不觉得恐怖了。譬如李心洁主演的《见鬼》,最可怕的一幕是在电梯里有一个半浮在空中背对着李心洁的鬼慢慢要回过身来。在静音的情况下,也许我们就可以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个情况了,人家是鬼,半浮在空中应该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在对方没有完全把身子转过来之前,就先入为主的认定会是张可怕的脸,这种“种族歧视”的态度也不妥。看过王祖贤主演的《倩女幽魂》吗?转过身子的就不能是一张像当年王祖贤那样的美丽女鬼的脸吗?想当年的男学生,有谁不想被王祖贤这等姿色的女鬼带走啊?这边是只有考试、考试、考试的丑陋世界,那边是王祖贤,你也会这么选的,对不对?

当然,女鬼除了王祖贤,也必然有一些长得比较抱歉的。日本当年的经典恐怖电影《怨咒》(Ring),从电视爬出来的贞子就不知道吓尿了多少观众。如今很多人都是用电脑、手机看电影,试想假如从电脑、手机里爬出个小贞子,你难道不也会想赶紧找个笼子把她关起来当宠物养?如果不顺着导演的思维走,自寻出路地看恐怖电影完全可以成为很有趣的一件事。

除了看恐怖电影,在现实中我们也一样没有义务去顺着别人的思维来吓自己。譬如我个人还曾经有过好几次所谓“被鬼压”的经历,无一例外都发生在自己累得半死的夜晚,想翻个身却突然动不了。心里明白发生什么事,但硬是不服气,还是拼命要翻身,挣扎不知道多久后突然就翻过去了。原本就累得半死,努力奋战了这一阵子后就更累了。既然已经如愿翻身,那还想怎地?难道还指望人家颁奖给你吗?别傻了!睁开眼去看面前等着恶心自己的脸吗?当我笨蛋吗?上上策当然就是眼不睁,头不抬,继续睡觉!几次之后,大概觉得我这种人太无趣,不速之客决定转移阵地去别家吓唬人了。

这些不期然的相逢,也还好啦!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