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文二之二: 《童言童语论时事》/徐嘉亮

311015B PL Tan 22
昨天,小明翻开报纸,看见一只鸡在算口袋里的钱的漫画,很好奇地问爸爸:“爸,为什么鸡在算钱呢?哪来这么多钱呢?谁给的?”“哦!这是那只鸡成立一个大妈动物园公司所赚的钱。根据公司的报告,他们把钱借出去,然后收到的回酬率比存放在银行更高。”“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多钱呢?”“政府以低息借给他们,他们则借给石油国的水牛,收取更高的利息,这叫着精明投资。”“哇!原来他们这么有生意头脑,好厉害啊!爸爸,我可以将老师委托我卖《哥妹俩》所得回来的钱,精明投资的去买漫画书,看完了再租给同学,这个主意好不好?”“小明,不可以这么做。如果老师向你收钱,你怎么办?况且,这是贪污!”“也对,但如果政府向他们追回这笔钱,水牛又还未还,怎么办?啊!我忘记了,钱是“阿公”的,不要紧的啦!”爸爸无言以对。
———————————————————————————————————————
今早,小明跟随奶奶到巴刹买菜。只见奶奶使出浑身解数,不停地与小贩讨价还价,终于如愿以偿。谁知奶奶临走前还抓了小贩一把青葱,小贩只好摇头苦笑。“小明,你奶奶应该去当海洋公园局的采购官员,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才不会吃亏。”“奶奶,奶奶,为什么叔叔这么说?”“ 海洋公园局官员以11万2700令吉(高出市价1893%)的价格购买双筒望远镜,太贵啦!”“会不会买东西时,官员叔叔错把一百元,当着一块钱用了?(压低声量)还是有人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了?”“快别乱说,反贪污委员会已在短短的两周内做出调查,报告说明官员在这项采购过程中没有涉及舞弊,只是在采购过程中违反了财政部指示,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就以“天价”购下有关望远镜。”“哈!奶奶,长大后我要当小贩,卖东西给这些官员,说不定我会因此成为百万富翁呢!”
———————————————————————————————————————
“小明,站起来,你怎么可以没得到小丽的允许,就闯进她的房间,大肆捣乱!”“报告老师,我怀疑她拐带我的小桂子(乌龟)。我有证据,她居心不良。”“你即使有证据,但也不可以乱来,擅闯民宅可是刑事罪哦!是了,你的乌龟不见了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小丽偷去你的宠物呢?”“哦!小桂子还在我家,只是我觉得小丽每天来我家喂它吃蔬菜,一定是企图怂恿它离开我,到她家去。”“小明,你怎么可以这么蛮横霸道?乌龟明明在你家,你却子虚乌有地骚扰小丽,真是岂有此理!你可知道自己做错了?马上向小丽道歉。”“老师,我并没有错。雪州宗教局官员去年也是擅闯百乐镇卫理公会的感恩晚宴,但他们并没有被控告啊!雪州苏丹还说,雪州宗教局的確有证据,但基于证据不足,所以不會提控卫理公会的人。今年红衣的暴徒也是藉着维护马来人的尊严,硬是要霸占茨厂街,副首相还说他们做得好呢!老师,我的证据可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小丽每次喂小桂子时都会说她爱它,并且要与它永远在一起。这可不是证据不足的证据哦!”“小明,你喜欢我突然将你书包内的东西全倒出来吗?你认为老师可以擅自进去你房间,以莫须有作为证据,将你的玩具没收吗?”“呜……呜……我不要!小丽,对不起!我知错了,我替你收拾房间,好吗?”“好的,但你要让我和小桂子玩哦!”“好的,打勾勾。”两个小孩又和好如初了,但是大人呢?

备注:以上的事情,人民看在眼里,寒在心底。

(摄影:PL Tan)

贴文二之一: 《五感教育》/ 宝棋

311015A
上一代的孩子游戏在外,攀山涉水,跑遍整个新村,反转整个山芭,只要在太阳下山前懂得回家路,屁股就不会开花。

现代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点,出世前听莫扎特音乐,出世后就开始沉浸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环境里,如:识字卡,儿童读物,提升逻辑能力的玩具,儿童影声带等等。

可惜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持续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就慢慢减少了。生活在这讲究绩效的时代里,小朋友不再自由,不但每天要写生字、读听写、做作业,还要补习或上兴趣班。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健康,但孩子的学习可能会被限制在课业或电脑上。以前的孩子是玩家,从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利用五感来接触新事物和探索。没有电脑的日子,小朋友更接近大自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让学习更完整,也有助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为什么现今社会有那么多草莓族?为什么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会因为不堪压力和一点点的挫折而轻生?可能他们一路走来的生活都单调乏味,他们的童年没给他们打好面对生活的基础。孩子需要灌输的是对生活的态度和热诚。从中培养对生活的好奇心、毅力和坚定。

爸爸妈妈们,课业固然重要,可是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只是课业和科技。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自由学习,多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从中在小小心灵扎下快乐的根,相信小朋友慢慢长大以后一定会更坚强,更能适应环境。

(照片由作者提供)

《孩子心性》/谢国权

301015 ckh 57 (1024x613)
孩子心性大抵是世上最可贵的事情。他们不知好歹、无理取闹、阴晴不定、反复无常,然而,他们朝气蓬勃、元气淋漓,他们气吞山河的憨劲,简化世界事理的逻辑,往往让人失笑,循着,也跟着简单起来。佛家认为这世界的本质是一场苦难,如何结束是很迫切的态度;然而,如果待在孩子身边看着他们的嬉笑作剧,却能心地刹那清明无碍,圆通旷达起来,这仿佛是借回来栖息庇难的另一个世界。顾城有一首诗:黑暗给了我眸子,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苦难的世界赋予人们生命,大家却都一股劲地希望能逃离,这说着像很乖离的现象却又实在的发生着。

这么珍贵的孩子心性,可惜却不允许在我们的社会和身边多待片刻。一旦成长到一定阶段,大伙就自然的希望这种孩子气能离开我们,像脱落的脐带。然而,完全的脱离又是大伙儿不轻易舍得的,所以有孩子气的女孩总是让人疼惜。这其中是不是跟孩子有关系,抑或只是女人娇态的另一种极致的表现,却很难考察了。

当然,这种孩子气的精神只是特别在亚洲社会显得特别额外珍贵。这并非说此外别处对孩子气没特别感觉,这种喜爱孩子的特质其实在美国人身上尤其难得。在美国,领养非洲小孩是很普遍的现象。他们尤其对小孩的待遇和保护是额外用心的。然而,这点可能只是止于小孩,对于女人他们自有另一种迴然的态度和标准。我想这和东方人是极其不同的。鉴于此,才觉得东方人对孩子气有特别的情结,希望这不会让人误会这和娈童挂上什么关系。强其说,顶多只是东方人沙文主义比较强烈。

末了,看看别国也沙文,却未必如此心系于孩子气,这终究是站不住脚的说法。所以,只能由他人说去,这种争辩很多时候如《东山谈苑》里头说记:“倪元镇为张士信所辱,绝口不言。或问之,元镇曰:一说便俗。”确实如此,还是不说好了。

(摄影:周嘉惠)

《我家四千金》/甘思明

291015 PL Tan 27
在有点模糊的回忆中,我的童年并不大快乐。自己的童年已矣,尽可能给自己孩子一个快乐童年。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抱着相对轻松(relax)的态度,四个孩子都不是年年考第一的那种学生,甚至不是前三名,然而在学业“排名”上虽没名列前茅,但是相对而言,我相信她们在学习上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应该没有因她们的考试分数与排名责骂过她们。为了减少孩子的压力,我也做了一些也许其他父母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傻事”,譬如把老二从精英班申请调到普通班,终止老二的数学补习。
故事是这样的:老二因为成绩优越,在五年级时被编到第一班,也就是当时所谓的“精英班”。因此也为她安排了数学补习,可是补习老师可真的很认真,每次补习后都会给她一大堆习题回家做,下次补习时就得交,做错了还会挨骂。显然这对老二造成心理压力,补习不久后开始受不了,每次她会在去补习班前失控,如哭泣、手抖。最后惟有痛下决心,停止了她的数学补习,当然数学科成绩也跟着退步;对我来说此乃意料中事,早有心理准备。我难道不想她有标青的成绩吗?不是的,只是我更想她念书念得开心一些。这种“放纵”的态度,相信很多人不会认同,我老二那位补习老师就因为老二对她说“我爸爸说不介意我没考第一名”,而对她说:“你爸爸不介意,但是我介意!”(这里想说我明白老师的苦心,只是理念不同而已)。
家中四个孩子在学校都是活跃分子,打球、歌唱、扯铃、舞蹈都有她们的份。而我对她们的“要求”是:学业跟得上,不留级(她们都念独中,有留级“风险”),最好是能排在前面的三分之一,如此而已。
也许如果我选择当“虎爸”,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会更好一点。但我不后悔,我不想她们以快乐换取成绩。我认为成绩固然重要(大概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有好成绩),孩子快乐成长更重要。再说,好的学业成绩也只能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起跑点而已,它并不能保证日后的成就。
我的这种“哲学”,so far so good。上个月,家中老大以半奖学金到英国去完成法律学士课程最后一年,老二拿了统考成绩(和老大成绩差不多),打算先工作一阵子,老三昨天考完初中统考,老幺明年进初一。希望她们都享受她们的童年、享受学习。

(摄影:PL Tan)

《有此一说:儿童》 28/10/2015

281015 yishuo (1024x683)
“成绩和成就是两回事,或者说至少不是一回事。学校成绩好,作用主要只发挥在找工作的阶段,如果态度不好、表现不佳,即使找到工作了,雇主也迟早会请你走路。我不是说学校成绩完全不重要,但必须认清成绩并不是一切,只要保持一个过得去的程度就好了。对成绩放松一点,换取一个相对正常的童年,我觉得更重要。”

《澳洲的托儿所》/周丽雯(寄自澳洲)

271015 Woon (1024x768)
生了儿子后才对托儿所有兴趣,之前对一切有关孩子的事都仅是一知半解,所以我十分认同父母是跟着孩子一起成长的说法。

在马来西亚的时候,只知道小孩都交给祖辈或“Auntie”(保姆)照顾,没听说过托儿所。来了澳洲后,发现每个社区都有好几个托儿所,有些只看顾3岁-6岁的小朋友,有的从0岁到12岁“通杀”,一般托儿所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也有开早上6点到晚上6点的“长时间托儿所”(超过6点才来接孩子,每分钟加澳币1元!)。

我儿子去的托儿所算是比较便宜的,每天澳币90元。是的,以“天”计算!不过基于澳洲可爱的政府有津贴(每周前两天半价,第三天25%折扣,第四第五天全价),我们家的“小祖宗”(现在的孩子,还有不是当祖宗养的吗?!)每周去“学校”两天。我有听说过每天澳币120元的托儿所,相当于贵族学校吧?朋友说真的很不错,不过我想我们家的“小山番”(小儿混蛋之本事,不可小看),普通学校应该就可以了,太贵的学校,同学家长天天找我投诉,不太好吧?

这里托儿所只能雇拥有执照的保姆,而且对婴儿班(0-2岁)只能一个保姆对三到四个宝宝(其实,当妈的就知道,多过四个宝宝,哪还能称保姆,那叫超人!),而且小朋友的预防针一定得定期注射,否则不收。如果碰上宝宝不舒服(尤其是发烧),马上打电话给家长,宝宝必须带回家。也因为托儿所这样严厉执行防御疾病,我们家的宝宝虽说是小病不断,大病倒还没碰过。

在托儿所的户外活动,小朋友一定得戴帽子,涂防晒油(澳洲夏天的太阳五分钟就可以晒伤皮肤!)。而且,几乎每个托儿所都有一片小沙子池,每次我儿子回家必带的礼物就是满鞋子的沙子!还有,这家托儿所养了十几只母鸡!每天保姆都会让比较大的宝宝帮忙收鸡蛋,当然托儿所的菜单常常有有机鸡蛋,而厨房剩下的菜头菜尾也会让孩子们拿去喂鸡。这里的小朋友们肯定是接触不少大自然!

当然保姆除了基本看顾,还会带着小朋友说故事、唱歌、跳舞,吃完饭,碗碟杯子都会放进桶子好让保姆收回厨房洗。礼貌、生活习惯都顾上了。

还有保姆好爱带小朋友玩手工,搞不懂的还以为是艺术品嘞!可是当天小朋友回来时的衣服,手脚脸上的颜色,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 — 恐怖!不过我想也该谢谢保姆们的勇气,这里小朋友的艺术天分都不会被埋没。每逢过年过节,小朋友都会带个亲手做的手工当礼物送给爸妈。第一次收礼物时,感动得差点掉泪。当时我的“小祖宗”还不到一岁大!

据说如今马来西亚的托儿所也越来越普遍了,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照顾、教导小朋友的?

(照片中所见为作者孩子的“艺术作品”)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世界图景》/ 长安喵(寄自中国)

261015 Li Jia Yong 11
如今媒体发达,每天有意无意会浏览到各色信息。不少是关于孩子们的,看到后会不禁感到,他们的世界会是这样的不同,而那照片上的却一样的童真笑容!

好多年前有部畅销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是一个十岁的法国小女孩从小跟随父母在非洲生活时,与各种野生动物美好相处的暖心生活,鸵鸟、大象、金钱豹等等,小女孩跟它们亲密地在一起,自然而然。那是她眼中世界的样子。前段时间又看到一则新闻,也是一个小女孩,从小跟她的打猎爱好者父母一起学习打猎,她爸爸还给他请了专门的老师对她进行训练。她打蟒蛇、黑熊、鳄鱼等等,与那被射杀的庞然大物开心合影,还连续荣获当地最佳小猎手奖。在野生动物面前的射杀与征服,是她眼中世界的样子。

之前看到过一个八岁的美国小男孩顶住同学嘲笑的压力,蓄了两年半长发,然后把一头金发剪下来,寄给为癌症化疗失去头发的小朋友们捐助假发的慈善机构。他的善意那么纯真,心意又是那么坚定。后来又看到另一个七岁的澳大利亚小男孩,跟随父亲举家投奔ISIS,他爸爸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一张小男孩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的照片,得意地宣布:看,这是我儿子!

他们看到的世界,并认为天然就是如此的世界,是这么差异巨大。他们眼睛折射出的,无非是大人们正在做出的世界!

(摄影:李嘉永)

《监控器、摄像头》/ 刘姥姥的孙女儿(寄自中国)

251015 ckh 1 (1024x683)
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老师与家长的联系紧密起来了。仔细回忆,大约是从独生子女上小学以后。现在呢?越来越紧密,因为小每个学生的周围都布满了监控器和摄像头。

某某学校的小学生家长,每天都会收到班主任发的全班QQ短信,向家长汇报今天哪些学生得到表扬,哪些学生作业得到优星,哪些学生没有完成等等。这不等于是排名次吗?于是有的学生,一旦家长回到家里,就会一头雾水地挨骂、甚至被打。一天两天地下去,学生还会喜欢学习?

以前的老师不是以不向家长告状而教育好孩子为追求吗?孩子们是不喜欢老师告状的,那时若有老师告状,学生就像犯了天大的错误,告状很有威慑感。但是这个老师在学生的心里也就没了地位而被鄙视。而现在,一不小心,父母手机上就会有老师“软包装”的告状,久而久之孩子又会怎么样呢?大不了再骂一顿、再打一顿。无所谓啦!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厌学,绝大部分原因是学校和家长造成的。

曾几何时起,学生在学校的打闹、争吵现象等等,会立刻传到家长的手机里。于是家长怎么也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安排出时间赶到学校去处理。迟疑不得啊,现在哪个不是龙皇太子、金枝玉叶?不及时处理,人言可畏啊!后果足能让被告的一方家长吃不了兜着走,至少整整一年常常被全班家长挂念。

现在的小学教师在学生的练习、作业上花的心思和精力,真的比以前的教师多多了。哪个学生在学习上打了个趔趄,家长就会被老师召唤。家长要在每个练习本上、每份练习试卷上,甚至每页课堂作业本上(只要你的孩子做错了作业,需订正)签名。不签名,就要被老师批注。

现在的孩子、家长、老师累啊!为什么?

一个孩子委屈又无奈地告诉说:我们头上有很多摄像头,老师就像警察,没办法啊!

(摄影:周嘉惠)

《童工的自述》/ 山 三

241015 山三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女生,皮肤棕色、脸蛋瘦削、抿着小嘴、眼睛左顾右盼,微卷的短发后扎个小马尾,看似在等人。

“我的名字叫马斯兰,过了这个月正好满十二岁。我父母都是菲律宾籍穆斯林,父亲在一间建筑公司当工头,母亲则是家庭主妇,我家中有十个兄弟姐妹,我排行第七。我们住在一间郊区(租)的高脚屋。由于文件不足,我没上过学,以前在家都是看电视节目学习,偶尔哥哥姐姐教点算术及生字。我有两个哥哥在附近一间超市搬货,两个姐姐在别人家当帮佣,另一个哥哥做散工,一个姐姐在亲戚卖吃的摊子帮忙。”

“在没出来工作前,我在家负责提水(水龙头离家有一段距离),还有帮忙照顾弟弟妹妹,在我之下还有两个分别是八岁和五岁的妹妹,以及一个刚满两岁的弟弟。因为爸爸的一位上司介绍,我现在在一位华裔穆斯林家庭当帮佣,包吃包住,所以我在家的活儿就轮到八岁的妹妹做啦!我在这位老板家工作已有两年时间,我负责打扫、抹窗、洗车、洗衣、煮饭烧菜等等家务活。老板不在家时,我则照顾他们那五岁的独生子——煮给他吃,哄他睡午觉,有时我开卡通给他看,有时陪他玩,总之就是老板娘叫我做什么我做就是了!”

“我的工资呀?一个月有三百块,一个月可以回家两天,如果遇上过年之类的大日子或许可以回家多一两天。我通常把工资全数交给爸爸,有时爸爸会给回我一些当零用钱花。今天,我的老板娘要带孩子去政府医院看病。因为我没文件的嘛,不能到处乱走(会被警察逮捕),所以叫我在这里等他们。啊!他们回来了,我先走了,再见!”

后话:在沙巴有许多这样的孩子——土生土长,但父母没有合法文件(即马来语“kosong”)、或文件不足(父母护照过期或父母其中一方没有合法文件),所以他们也因而没有护照或身份证,无法受教育,也不能正式/公开工作。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