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眼界/李黎(中国)

oznor

最近在朋友圈知悉一位不怎么熟悉的朋友去留学了,目的地是马来西亚。具体是哪所学校,也并不清楚,不过这所学校被QS世界大学排名里收录。之所以会关注到这条朋友圈信息,是因为我们俩很相似,各方面都相似。同龄人总会不自觉的关注其他同龄人的生活、学习状态,以便于侧面了解自己的状态。

很佩服她的勇气。虽然是一年学制,并且在国内已经远程读了半年,实际上只用去马来西亚生活半年的时间,但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缺席年纪尚小的女儿的陪伴,去陌生的国度生活,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是我难以做到的。

多年前考驾照时,指导我们练车和考试的教练夫妇是杭州本地人,家住八卦田旁边,出门就是玉皇山、钱塘江、白塔公园,自述对外出旅游的需求非常小,因为爬山、览江、采茶、种菜、生活休闲、商场购物,在家门口就能满足,所以对外出旅游几乎没有想法。当时我还暗暗认为他们太满足于当下。

时隔多年,我也成了了他们。这几年心态愈加保守,很多兴趣都在失去。曾经一天逛完香山、北京植物园、颐和园,晚上还能逛逛街,现在对于一个人旅游仍然有兴趣,但增加了很多顾虑,左忐忑右担忧,出门一次得犹豫半天。

刘慈欣短篇小说《梦之海》里讲了一个故事,来自于外星球的低温艺术家对地球的冰雕产生兴趣,遂把地球上的海洋凝冻成冰,一块块切割采集出来(每块长度几十公里),运送到太空里,做成一个环形的大型(没准比地球还大)雕塑,取名“梦之海”。这是一场巨大的行为艺术。这在地球人的维度上,是巨大的灾难,没有海洋,地球就无法生存。但对于这些外星球的低温艺术家来说,艺术就是一切,哪管你们死活。

说了以上这些,我不清楚是否可以用“眼界”来概括,或者用“眼界”来概括是否准确。可能用“局限”和“跳出局限”更能表达一些。郁达夫的小说总是苦闷的,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苦闷的,科学家是苦闷的,正在读书的学生是苦闷的,要还房贷的社畜是苦闷的,扫大街的阿姨也是苦闷的,我也是苦闷的,虽然这不是相同的苦闷,但大概也是苦闷于“当下的局限”和“缺少/暂为实现跳出局限的眼界、勇气等等”。

就像被智子和水滴封锁的地球一样,也是苦闷的,苦闷了几百年。但当褚岩驾驶蓝色空间号逃离地球,在宇宙空间里寻得升维机会后,水滴不过就是一块破铜烂铁,这不过用了几年的时间。所以,跳出当下,换个角度/站在更远的位置去观察,可能更容易解决问题,这个可以简称为“眼界”。

  • 摄影:黄艺畅(中国)
  • 主题:眼界
  • 上一篇文章链接:保守主义者的眼界/江扬(中国)https://xuewenji-my.net/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