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耳东风(马来西亚)

我对婚姻的想法很简单,双方先是恋爱,然后到了谈婚论嫁以后,认真考虑是否可以永远走下去,如果双方都想清楚了(也许冲动到不清楚了),那么,签了“合同”就可以正式过结婚以后的生活。不过,人生有许多变数,即使结婚了,能不能走到永远,那也是我们不能预料的。也许就在那一天,多出一个变化,就离婚了。

对于那些好像童话故事那样,一直生活下去,没有什么变化,白头偕老的伴侣,我们衷心祝福;如果一些人在结婚了以后,发现一起生活真不是有如结婚之前想象那么美好,分道扬镳,那也是他们的私事,外人难以评断。最糟糕的是有了儿女。不过,现实例子中也不乏这些例子,有些在离婚以后,还是有尽父亲或母亲的责任。

更糟糕的往往发生在女性身上。结婚以后,放弃一切,全心全意照顾这个家,结果丈夫却出轨,哑忍也好,离婚也好,下场堪怜。当然,还有一些遭到家暴,也让我们感到人与人之前的相处如此难以置信,之前恩爱,之后却有如仇人、奴隶。至于香港最近发生惨绝人寰的分尸案,离了婚可以有情有义,但为了钱竟可以作出一切道德沦灭的事,令人不解。人与禽兽之异也让我们读道德书的人不明白,禽兽厮杀是为了食物或竞争,还未曾听说杀了分尸,如此可怕的事。难怪有些人不信婚姻,却养了宠物,爱护有加。

当然,婚姻的光怪陆离之事,永远写不完。有灵欲的人们,总是希望两者兼修,等待年岁渐长,心灵的和合将是夫妻追求之道,至于有无儿女,教子是否有方,家庭是否和谐,幸福偕老,比翼双飞,则又是另一门值得谈论的学问了。

原生家庭开枝散叶/耳东风(马来西亚)

那天我儿子突然问我:“爸,我的家乡是KK吗?”

我说:“不是,是KL,准确一点来说,雪兰莪蒲种才对。”可是他还是不明白:“可是你的家乡不就是KK吗?那你的家乡也是我的家乡呀?”我解释说:“不是的。那是以前那种一家三代从小到大都住在一起的情形。时代不同了。我出生在KK,因为搬迁的关系,你出生在蒲种,你姐出生在吉隆坡,根据家乡为出生、长大的地方,你们的家乡属于巴生谷才对。”

看他还是不大明白的样子,我再解释:“比如说,我的母校是KK的XX,你的母校是在蒲种的YY,我的母校并不是你的母校呀。”小子有点明白了。

我再说:“如果我的家乡是你的家乡,那么我爸爸或祖父的家乡也等于我的家乡,祖父是在中国出生的,那我的家乡也是中国了?你的家乡也是中国了?”他倒是明白自己不是中国人,点头称是。

这让我想起原生家庭这个问题。我们其实没什么和父亲的兄弟来往。印象中第一次见祖母时,她已很老,因为糖尿病住在医院,一只脚锯掉了;祖父的名字,只有在清明扫墓的时候才读到。我爸是英校生,英文顶呱呱,华文大字不识一个,倒是让我读华小,还在小学时买了一本汉语字典给我自学。父亲去世,我们也和他那一代的兄弟失去了联络。而母亲呢,只有一个弟弟还和我们有联络,直到差不多十年前去世为止。

反观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大多居住是巴生谷一带,新年联系起来容易多了。不过由于家里有9兄姐弟,我排行很后,在第八,所以当孩子出生时,他们的堂表兄弟基本上年纪差了十多二十岁的都有,只有我弟弟的孩子和他们岁数相若,比较能一起玩。

原生家庭是一脉相传,我父母已经去世多年,我这一代还互有联络,到了孩子那一代,由于年龄的差距,他们和我这里以及妻子那边,只有岁数接近的还好,不然,纵是堂表,看起来也比他们大很多,更像长辈。

迁入都市,人情渐薄,不像乡下那样亲戚朋友一大堆的。几乎天天见面,因此,原生家庭成员,几乎才是最亲近的家人。若要向我们以前那样不管是不是原生家庭,大家凑在一起,什么姨妈姑姐,堂表兄弟姐妹都叫得出来,现今的家庭确实困难,唯有模仿欧美那样,一律“uncle,auntie”的,连家族的细分都不清楚,甚至什么是家乡也懵懵然。

  • 摄影:周丽雯(澳洲)
  • 主题:原生家庭
  • 上一篇文章链接:宠爱的代价/宫天闹(马来西亚)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耳东风(马来西亚)

刚刚出席了一位亲戚的葬礼。葬礼在新加坡。我过去30年,来新加坡只有两件事,一是游玩。这里朋友特别多,太太的亲戚也很多,所以来游玩顺便探亲的话,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新币越来越贵,一两年花费一次还是应付得来的。另一件通常是出席葬礼。印象中我来新加坡出席过三次葬礼,一次是太太的二姑妈,一次是好朋友意外去世,这些都在十多二十年前了,直到上个星期,太太四姑妈的葬礼。

自从和太太结婚以后,我们但有来新加坡,多数是由她的四姑丈接应。由于太太中学以后曾来新加坡打工赚学费,也是寄宿在这位姑丈家中,所以和她一家的感情自然比较深。

在礼堂时,见到姑丈依然精神奕奕,来凭吊的人从早到晚,一个个地来,久未见面的,难免天长地久,畅谈不已,毕竟冠病以后,许多人见面少了,如今却是阴阳两隔,自然很多慨叹。我太太的父亲那辈是个大家庭,兄弟姐妹11人,岳父排行第五,不过早在80年代已经去世。他兄姐年纪较大的,大都已逝;这个四姐,如今往生,剩下的就八、九、十、十一四个妹妹,也就是太太的姑姐。姐妹情重,近在新国不讲,远至大马和澳洲的,都来出席,送这位姐姐最后一程。

我虽然是因为太太和四姑妈而有亲戚关系,不过却和四姑丈一见如故,非常投契,分属忘年之交。姑丈虽然一介男士,不过并不大男人,姑妈的起居生活,姑丈照顾得无微不至,确实是鹣鲽情深。他俩是教书出身,治家甚严,两名子女都很孝顺,事业也很出色。

四姑妈年事已高,而且有一些老人病痛,驱之不去,如今逝世,大家虽然哀伤不舍,但心理已有准备,所以并不会非常意外或接受不来。其殡葬仪式简单庄严,既有淡淡的哀伤,却不悲哀,让四姑妈安详的走完她最后一段路。

我在仪式上,属于外姓后辈,忙是帮不上,只有默默献上最虔诚的敬意。不过这一次有机会和四姑丈的兄弟同桌,认识他的家人,也了解他的一二事迹。姑丈是两个家庭中最早拓荒来新加坡的一位,他古道热肠,许多后期跟着来的,或多或少都有他的穿针引线或帮助,对他感激和敬重,不在话下。

最后,说到遗产。四姑妈的儿女成材,基本上无需她担忧,而且,相信她和姑丈早已安排好一切。令我们敬佩的是,他们计划将一部分遗产捐献于华小或母校,帮助一些需要救济或奖励的穷苦学生。心意可嘉,细节我就不赘述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将遗产用在社会,用在教育,用于树人,确实是树德流芳的好风范,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遗产
  • 上一篇文章链接:本南族/廖天才(马来西亚)

退休/耳东风(马来西亚)

上期才刚刚谈了刻板印象,如果觉得55-60岁就应该退休,那是对“退休”的刻板印象。目前全球人口进入80亿,活在21世纪的我们,还有闲情在这里谈退休,应该是属于顶尖20%的生存者。所谓“适者生存”,在这20%或16亿人口之中,又有20%属于上等阶级,那是3亿人左右吧,而金字塔的计算继续,再有20%或6千万人属于超级富豪。如果以金钱来衡量,这些人,不论岁数,他们的生活已经到了随心所欲,也无所谓退不退休,烦恼的可能只是如何永久保留他们的财富而已。

退而求其次,那个20%的20%,大约4%,属于有钱退休,但是如果一不小心,比如生意失败,可能掉入穷籍的有钱人,大多数还是属于退而不休的状况。也有一些已经领悟到金钱不是万能,所以算好自己下半生需要用到的钱,就尽情的去享受,无所谓退不退休了。

而大多数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一群,是属于那13亿人口中,有点属于中等或中上,想要过着舒适的生活也有,力争上游,希望挤入富豪的也有。我们呢,还是需要有个退休计划,或者退休后的开销估计的。这样一来,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不成功便成仁。

等而下之,再算下去,便是一些想跃龙门的鲤鱼,或者不多不少,刚刚够吃,未必能够安心退休,又或者向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沉沦,心里着急,却束手无策的一群。这些人,迫切需要安排自己的退休规划,却因为生活的现实,算到未必做得到。有些人选择放弃,希望侥幸会出现;有些人选择努力,相信努力必有回报。

无论如何,这16亿人口,在金字塔的计算,属于顶端一层,如果不自爱,掉入底层,怪不得人。那些在挣扎生活的人,如果从宏观来看,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垫底,大概不会怨天有人,说什么造化弄人,无法退休了。许多人年纪轻轻就跻身顶尖0.2%,这个世界,不以岁数来决定财富的。退休,也不是按部就班的。时间到了就可以安享晚年。

不过,对国内挣扎求存的低下层来说,超级富豪竟然有6千万个,几乎等于两个马来西亚人口,全球财富不均的现象如此严重,投资人士对不能退休的人讨论退休规划,是非常具有讽刺性的。

刻板印象/耳东风(马来西亚)

我是一名高材生。那个年代,身为高材生,许多人,尤其是家人,都有个刻板的印象。高材生,是不是应该西装笔挺,做过白领阶级,高级主管。即使我的正职是个工程师,大家普遍上还是觉得我应该在办公室吹冷气,握着一支名贵钢笔批阅文件,而不是报到充满各类机械的厂房,汗流浃背的解决机械故障的问题。

我很喜欢解决机械的问题,或生产过程的问题。问题是,本地的业者对解决问题似乎不太关注,只关注生产线如何才能以最佳状况生产最多最好的产品。讲到成本,讲到提高品质,讲到注意员工安全,反而只愿意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基本的工业需求。这已经是很好的公司了,一些公司甚至在当局一不留意,就作出遗害后代的脏事,比如,在下大雨时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出沟渠,我的天!

所以,当我决定远离这一行,转向金融领域发展,家人虽不作声,很多在心里是觉得浪费了我一身学历,读书读坏脑了。

金融领域乍看之下,是纸醉金迷的世界,这里有花不尽的钱财,挖不完的宝藏。问题是,如何去发掘而已。不是我恃才傲物,金融上糊涂理论,还真的不少。同行有善于粉饰回酬的,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呈献給投资者,要我模仿,确实很难。但是,这些人,不管在保险还是投资上,都得到许多客户的大力支持。而我呢,过于认真在计算真正的回酬,却不敢随口保证自己没把握做到的事;结果呢,表现和这些“明星”差了一大截。

财务规划,顾名思义,乃是帮助客户做好规划,让他朝着目标前进。事实上,很多财务规划师,是佣金规划师,客户往往分不清(也不愿分清吧?)到底所谓的财务规划是圆满了自己的财务目标,还是肥了规划师的钱包?可惜的是,即使我不肥了自己的钱包,看来客户的财务目标也还是随波逐流,不一定能脱颖而出。到底我的存在,与他有什么意义,是值得探讨的事。

越是刻板的印象,越容易误导人们。到了最近,我也看开了,不再执着于如何給客户最完美的计划,因为,计划永远追不上变化。我决定让自己的工作多点弹性,少点拗执,尽量谦虚,虽然失去业务有时是因为自己不厉害吹牛,但是,不让人家刻板的觉得自己是专家,反而要他们觉得我是来商量的,然后大家作出最适当的选择,我会比较安心——这大概是近来的职场领悟。

不管平不平凡,重要的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耳东风(马来西亚)

老实说,当我觉得自己很平凡的时候,身边的人却觉得我在做不平凡的事。而当我立定志愿,想利用自己不平凡的本领造福社会时,一个个挫折不断的发生,像是嘲笑我这个平凡的人不自量力,想过不平凡的人生。

我很喜欢文学,小时候想过做个作家,有内涵的作家;所以我将学校刚进货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一本本捧回家,囫囵吞枣,天真的相信努力必有功,读了名作家的作品,必有所成。30年后回想起来,原来金庸和古龙,还有众位写武侠小说的师父,才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读了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却是一本内容也记不起了。

做不成文学家,丝毫不减我对文学的兴趣。当时年少嘛,无病呻吟,不识愁滋味,饮茶作兴,是向往文学的人所为。我的同学,比我文采丰富的大有人在,我呀,被老师评论,一板一眼,考试尚可,文学嘛,始终欠了个天分,不如平凡一点,将你的聪明朝事业发展,或可成就个民间巨富。

可我从来不爱钱呐,即使现在坐五望六,经过无数个事业上的挫折,一贫如洗,我反躬自问,还是不那么爱钱呀。很多,确实很多,爱我惜我的亲朋戚友,或有意,或无意,总是提点我:你呀,人是很聪明,很本事,不过这个世界上,没有钱万万不行。俗人对一个人的衡量标准还是在“钱”这个字上,所以,踏实一点,别想些不着边际的事,向往那清高又不平凡的生活。

我觉得,没有呀。我没有想过不平凡的生活,也不觉得贫穷就是清高。不过,钱呢,四十之前,衣食无忧,四十以后,它一直在躲避我,找也找不着。其他五花八门的学问,不是我刻意强求,而是我就这么一个求知欲高的人,看到了接触到了,总是不知不觉的学习了。

话说我想成为文学家,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连最新的花踪(2022年),我投机取巧。选了个以为比较容易的武侠小说奖项,向我的各位师父致敬,结果也十甲不入,被逐了出来(注:本届花踪武侠小说只设10个奖项,不分排名),看来我是和风花雪月无缘,刀光血影也欠奉。反倒是我的职场训练,多年以后,造成我一板一眼的性格,在社会评论方面敢怒敢言,颇有成就,受到江湖人士尊重。

平凡也罢,不平凡也罢,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对凡人和伟人,一样重要。不要一边过着自己舒适的生活,另一半又觉得对面的草比较绿。我很喜欢自己的学习精神,有钱固然很好,没钱,倒也过得去,即使穷困潦倒,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志气和骨气,更不需要为了阿堵物而出卖人生。

  •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 主题:平凡
  • 上一篇文章链接:卖猪仔/山三(马来西亚)

路见不平/耳东风(马来西亚)

中学时期,我们都迷上武侠小说,梦想着那种快意恩仇,逐马江湖的生活。萍水相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每个热血男孩向往的生活。之后读完书了,进入社会工作,成家立业,养儿育女,被生活折弯了腰,也就不再有美梦,更别说行侠仗义。渐渐的,明哲保身成了生活的座右铭。

看到罪案发生,你是缩在一旁,希望有“侠客”挺身而出,还是视若无睹?人家抢钱包,你和一伙大众会追上去,还是堵住小偷的去路,将他抓住,好好的教训一番吗?小偷盗贼,打家劫舍,你会庆幸幸好那不是我家吗?如果有一天他找上你的家,你会懊悔当日的庆幸吗?

我们怎样应付这个社会,我们的子女将传承我们对社会的态度。不说路见不平,我们平日随手丢垃圾,孩子看在眼里,以后他们依样画葫芦,上梁不正,我们能够怪他们吗?我们对社会冷感,换回来我们的子女对社会无感,甚至不懂得敬老尊贤,这是我们要的结果吗?

是的,在生活的大洪炉之下,我们都是很卑微的。路见不平,必须纳入许多经验的考量,许多人生的历练,你怎么反应,不是一朝一夕的顿悟,而是千锤百炼的经历。不要怪社会冷感,摒弃了路见不平;要怪,怪你自己选择了怎样的社会,怎样的生活。

益友/耳东风(马来西亚)

我自问过去几十年,是许多朋友的益友,但是,如果讲到做生意,也是许多人的损友。我很不会做生意,和朋友合作的生意,如果是我负责,很可能亏到完。即使朋友口口声声说不怪我,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心中愧疚,也很郁闷。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做生意呢?

不过,讲到人生,讲到开导,我是绝对的肯定,自己在站在正面的。我生性坚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相信有克服的一天,有雨过天晴的一天,所以,但凡朋友遇到困难或者难解的疑问,我总是不遗余力的开导或给予正面的答案,希望他不要因此倒下。很可惜,自己负责的项目却东歪西倒,或许是医者医人不自医吧?

不但如此,既为益友,当为良师。我自小在学习方面,总是喜欢教导比我落后的朋友,这对日后我发展为补习老师,很有影响。我总觉得,把自己会的教导身边的人,再努力学习自己不会的,社会才可以进步。分享是美德。但是,有些人却绝对秘技应该自珍,教了徒弟没师父。

现实中,很多人都相当自我,即使你要教他,他也未必要学,一句话太忙,就把你的善意婉拒了。不但如此,很多人其实分不清“重要”和“紧急”的事,学习,永远都是不紧急的,直到水浸眉头了才发现应该去学习。所以,就算你天生是个益友,也要小心,别让人家误会你别有用心。更何况有时候,你的资产和身份和他差得太远。

没钱就不是益友吗?那也未必。只是有钱人对没钱的益友特别警惕,因为这个社会,有钱代表优越,代表人家要来巴结,也代表许多人希望从中得到好处。而且,钱是衡量成功的工具,有钱,代表他比你成功,还要“不耻下问”,向你请教吗?

但是,有些人天生就是这样,即使钱不多,朋友还是觉得他很睿智,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有事没事还是要问问他。哈哈,有点无奈,我就是这种人,不晓得这是自夸?还是自贬呢?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益友
  • 上一篇文章链接:红包包多少?/客家妹(马来西亚)

退一步/耳东风(马来西亚)

说到“退一步”,本来另有题材想写,但是看了上一篇(6月7日)的《退一步》,感觉如梗于喉,有话要说,不吐不快。故事是说一名富有的年轻女子不小心驾车,撞倒一位修理自行车的穷老板的自行车,后者要求赔偿不被理会不止,还投诉于其蛮横父母,父母赶来对之虐打,反要求赔偿。老板气不过,回头拿了水果刀将三人杀死,铸成惨剧。

作者本着息事宁人的心理,认为任何一方退一步,惨剧便不会发生。笔者不同意这一点。即使这是事实,相信看故事的人很多认为富女这方有错,欺人太甚,该死。但是,杀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老板即使有理在先,也难逃杀人之罪。

那是局外人的看法。所谓当局者迷,陷入局中,还来得及思考如何为自己牟取最大利益,穷老板就不是那种强扯富女不放的人了。

不过,还是先说富女一家。横蛮惯了的人,不可能知道什么叫做错,别说穷老板不会阿谀她,就算是会,她也不会赔钱,她自小到大被骄纵惯了,根本不可能退让。低声下气只会让她更理直气壮。

再说摊主,既然文中提他是贱民,一般上贱民被有钱人欺负惯了,就算被打,也不可能反抗。何况摊主是个生意人,应该知道和气生财这回事,如果富人是邻里,更晓得其不可招惹,只有自认倒霉。

但是,摊主之一时气怒,错手杀人,可能另有原因。或许他之前蒙受一些别的压力,比如债主逼债,或家里纠纷,已经接近临界点时,再遇到客户的自行车遭撞坏,还要被胁逼赔钱,一时想不开,左也是死,右也是死,就抱住大家一起死,这才醸下惨祸。

这是个人意见,全凭揣测。只想说,世人如果知道后果之严重,谁都会考虑退一步。不过,富人一家肯定不知道,知道的话,手段只会更激烈;穷人肯定知道,但是可能那一刻,诸事不顺,万念俱灰,他也活腻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确实不是退一步可以解决的,不让强权会得寸进尺,将我们逼到墙角,或者逼到跳楼。像摊主这样,您觉得他退一步,打躬作揖,会有好下场吗?从富人那家的态度看来,退让绝不会给摊主迎来好结局。抗拒强权,有时真要勇敢站起来,一步不让。至于说到杀人,我们作为局外人,常看影剧,以为自然有解决的办法,无需走到这一步,最后应该好人有好报;事实往往不跟剧情发展。所谓“官逼民反,富贵害良民”,要就忍气吞声,让富者得瑟,要就拼死一搏,反正左右都是死,唯有看上天如何大发慈悲来拯救。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退一步
  • 上一篇文章链接:退一步……/奉化山人(中国)

自欺/耳东风(马来西亚)

只要问题没有烧到眼前,我们都喜欢自欺,安慰自己,事情没那么严重。所以,我们常常急着解决的,是紧急的事,而不是重要的事。当问题杀到面前来了,公司的企划明天一定要交了,执照明天不还就过期了,税务单今天不交就要过期被罚款了,所以必须马上解决,我们才紧张的一一做完。这就是我们的心态。

可是,55岁退休,如何计划退休?这可能还有10年、20年、30年,所以,慢慢计划,船到桥头自然直。如果我们真有时间,坐下来算一算,原来退休的完美数字那么大,即使从现在开始投资或储蓄,也要一大笔钱,还要改掉一大堆花钱的习惯,于是,“自欺”的想法又浮上来:反正日子还有那么远,不用担心啦,多几年收入增加了再打算吧。

如果一切已成不变,也许我们就这样忙忙碌碌,或者庸庸碌碌的过了一生。但是,一个冠病,敲响了人生的警钟。原来,日子不是日复一日的机械般过去的。未来,总是有一些不能预知的变化。生在大马,还算是幸运了;今年,乌克兰突然间遇到战事,很多家园被毁了,辛苦耕耘的事业突然变没了,房子一夜之间被炸掉了,炸弹不会长了眼睛不落在躲在被窝里的你身边。欺骗自己可以,欺骗老天不行。

笔者从去年开始对本国的国运逐渐由中立转为悲观。看到政局的败坏,看到贪污的横行,再看到被保护一族的无视一切,以及保守宗教的嚣张,原来,崩坏无需用上几十年,只要到了临界点,一切的突然崩溃,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容易。大多数人民也做不到什么改变,只能自欺,欺骗自己,离那希腊破产、斯里兰卡破产的状况,我国还远着呢!希国和斯国人民在国家濒临破产前,是不是也这么想呢?

笔者悲观的预测马币将贬到4、5新元;8-10美元,自然有人反驳,美国离破产的日子也很近了,何必舍近求远,将钱换去一个要破产的国度?笔者希望他不是自欺,而是有根有据的辩驳,毕竟我们大多数国人,99%的资产都在国内,走也走不掉,他若言中,我们大幸矣。

如果存有忧虑,又力能所及,那么,多做一些准备,无须日后后悔自己失算,又何过之有?

  • 摄影:牧芳萱(台湾)
  • 主题:自欺
  • 上一篇文章链接:哄和骗的哲学/李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