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李名冠(马来西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毛泽东《七律·答友人》诗云:“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在俄皇、女英泪化点点“斑竹”的映衬之下,大舜的“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一说是是一种精神,农耕文化的精神),真情挚爱的不舍不离,化作点点斑竹,映现至情!

铸出豪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的毛泽东说,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中国梦,中华情,虽说实不简单,其实并不罕见!基辛格说,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最让人惊异的这是超越五千年的文明!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及“改革开放永远是进行式”,这就是答案!

相对之下,美国的“民主总统选制”两百来年的僵化,近期不断选出所谓“程序正义”里像“小布什”及“川建国”等般的“低能政客”,不断征战、摔锅、撒谎。“美国爸爸 ”的脸色逐渐苍白,进而荒腔走板,早从“Democracy”沦为“monetocracy”。美国没有贪污问题,因为政商利益的勾结早已摆上台面并公开化。万万别误信当前政客们最心系的是“全体人民”,其实,他们百般维护的却是相关的利益集团,譬如财团及枪支协会,还有“川建国”自己的酒店服务业。
(至于某东南亚夜郎国的“后门政府”,且莫哀叹,这是“程序正义”呀,甭管什么诚信、良心、美善!“选票”,只有在你投他一票时才是有价值的。)

长治久安,对所有百姓来说,大半辈子坚韧拼搏的努力才有意义,否则,都是无奈且宿命地为他人作嫁衣裳。一个源出于老百姓,能够坚持追求全体老百姓的共同利益的“政党”,才能真正为国家仔细思考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建程。

“川建国”先生,以及“九流不入的政客”彭小丑,永远不明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的意义。

耿爽在中国国务院外交部记者会点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感慨。原文出自《孟子·离娄上》,为“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中华民族文化思想讲究从内省而外化,“内圣外王”之道,历久而弥新!而这一点,西方恰恰缺乏,总是往外寻找原因症结,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进而自以为是,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一切一切,被“自由民主化”!!

我常说:当今这世界,没有对与错,没有道德不道德,更没好不好,甭论该不该,奢谈适不适合,只有,只看“颜色”是否正确!!“泛政治化”的病毒,早已侵入人们的心肺,积重难返无可救药。

FB横行的今天,社交媒体上天天都有“颜色”的偏执。许多智力低浅的爱好者随波逐流,载浮载潜。冯骥才说,一般只读详细且周全的论述,至于简略的论点(像“懒人包”)一般忽略。

世情蜩螗如是,最该提升的教育不是普通知识的积累,而是思辨能力的提升与民族文化的涵养。在“被自由民主化”的当下,且梦“寥廓”与“春晖”吧!

摄影:Nick Wu(台湾)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李名冠(马来西亚)


自从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暗传祖师衣钵之后,六祖慧能历经百折千挠来到岭南。在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宣讲《涅槃经》。当时,有两个听讲座的僧人看见阵风吹动寺庙中的旗幡,由此起了争执。一个僧人说,“看呐,风在动”;另一个僧人说,“什么风动啊,明明是幡在动嘛”!

慧能走上前去,平息了这场争论,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言既出,举座皆惊。

“深信因果”是菩提子们亘古奉持的圭皋,诸因结诸果,“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由此“一念三千”,三千大千世界“精准”现其果界,丝毫不差!

大半生来,我从不“原谅”别人,更酷爱深深“记仇”呢!至于爱“记仇”并不是因为小心眼或心怀狭隘,而是特别爱看及“见证”这“现世报”的因果。(真“爽”,无一不漏!)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当众生汲汲于祈福、善果及福报之时,却忘了刹那当下之一念,是善、恶、美、丑、公、私、正、邪!种“善因”,或积“逆缘”,历经三世,更是综合多世的“因果”损益过程与抑扬起伏的报表。(就像证券市场的升降报表一样)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已逝往,追悔莫及;未来玄幻,未可臆测;唯有当下一念,“遥知湖上一壶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很多年以前,一位学弟受到我的影响而选择就读“台大哲学系”。他念大一大二时,经常邀请我来到新生南路的生啤酒屋。三杯下肚,有一回,他歇斯底里地喊道“我不在乎她”!经一番仔细理解,原来他与另一位学姐“恋爱”,而那位他的学姐毅然提出分手。积郁在心,“小哥儿”挺难受的,无奈喊了出来。

接着,我略带酒气由轻而重地说:为什么满座的其他逐醉酒客不说“我不在乎”,为何老哥我也不曾说“我不在乎”,而只有你会说“我不在乎”?这是因为你说“我不在乎”正是由于“你最在乎”!!

真正的“不在乎”不会说“不在乎”!只会“呵呵呵呵呵呵”!(或者说,“那谁,记得系安全带哦!)

回到“原谅”,何必拿别人的无知、低级错误或偏执来折腾自己呢?呵呵!莫惊叹,勿“原谅”,其因必有果,其行终会报,不是不报,时辰未熟呐!

夫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是谓“益者三友”。容许并谅解朋友的偏执或错误,是个“好朋友”。然而,我想说,能改过自新最好,若一直偏拗刚愎,自以为是积非成是,除了祈愿佛菩萨予以点化之外,我们也不必为之“牺牲”太多,任之由之,呵呵!

“原谅”,牵涉主体意识的系缚。当主体意识回归因缘果报的圭皋之中时,何谅之有?

心之不动,风又奈何?!

摄影:Nick Wu(台湾)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李名冠(马来西亚)


2020年2月初,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托专机捐赠给中国湖北省2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仪,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正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思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山川异域”,并非地理上的悬隔,实乃心的悬异。“风月同天”,也并非空间上的同在,实是心的同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风月同天”的真实涵义。

盛唐时,日本派遣僧人人来中国学习佛法,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衣服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也是导致鉴真法师决心东渡日本传戒的缘由之一。

据《宋高僧传》记载:当时,日本国有荣睿及普照等,从东海来求法,以补日本戒律的缺失。他们于唐开元年间抵达扬州,来问鉴真法师说:“我国在大海之中,不知离中国几千万里。虽然有佛法,但没有能传戒的人。就像漫漫长夜里,要在幽室找东西,没有烛光怎么能看得见。不知法师是否愿意大发慈悲,去大海之东作我们的导师?”

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说“三乘法”,也正是因此,这是佛陀的慈悲。单说一乘法,根机弱的人就照顾不到了。我们今天能够听闻佛法,也正是因为佛陀示现了“八相成道”,日照高山,以及日中普照,成就了《华严》及“净土”。

说“空”,说“有”,其实,就是“亦空亦有”及“非空非有”。“法本法非法,亦法亦非法,非法非非法,是名诸佛法”,其实,执着于法就是不是法。哈!哈!不执着于法的也不是法!说清楚点,“不放下不是放下”,而“放下也不是放下”。该怎么“放下”,呵呵!

今天,有个词叫“结缘”。寺庙中,一般有“经书流通处”,其中好多经书是“结缘”的。所谓结缘,就是免费赠送。“缘”的本义,有成因,有助缘,然而,唯识宗说“一切唯心所造”。
所谓“共结来缘”,有顺缘,有逆缘,有善缘,有恶缘。2020,不禁让我想起2008,有好多个“圆圈”;有初春暴风雪,有汶川大地震,也有“我和你”的北京奥运会。

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筛出了一批“汉奸”及“废青”;而今,新型冠状病毒,更滤出了不少“立场先行”的极端“痴顽”。2020年,正是“爱您爱您”年,那些拥抱及炮制“逆、僻、伪、丑、非”的“逆行者”(此属贬义),非但重营解放战争时期的业障,更彻底注定未来两百年的纠结、错乱与心理迷失!

“鲁定公十一年,孔子由大司寇摄行相事”,七天之内就把“少正卯”斩了。子贡好奇地问缘由,孔子说:“心逆而险,行僻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者有一,不免君子之诛。少正卯兼有之,故不可赦也。”(《孔子圣迹图·诛少正卯》)

网络普及的年代,现实中不乏“逆、僻、伪、丑、非”之人,而“恒逆、常僻、嗜伪、逐丑、常非”之人,其自以为是的戏谑,非但“自谑一生”,注定重坠十八层地狱,恭喜!恭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必等到2025年。前些天,当嫁到台湾的友人说“台大获得书卷奖的学生有很多是‘马来西亚的侨生’”时,我心中感慨,当年我们那么艰苦,才拼出所谓的“书卷奖”。

2020,开始像似扭曲的一年,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因为正是逆行的“庚子年”!

(2021年朋友们可以见证我这番话,共结来缘!)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三生石上旧精魂/李名冠(马来西亚)


话说“人生四大乐事”,素来指的是“他乡遇故知”、“ 久旱逢甘露”、“ 洞房花烛夜”及“ 金榜题名时”。与旧相识久别重逢,确是赏心乐事。然而,所谓的“五言”例句虽则古朴而意境深远,却少了一番精确与层次。于是,有人往以上各句分别加上两个字,变成“七言”,说成:“千里他乡遇故知”、“十年久旱逢甘露”、“鳏夫洞房花烛夜”及“老生金榜题名时”,这够珍贵无比、可以飙泪了吧!

接着,有“好事者”援用对口相声中捧哏的搞笑模式,以歇后语“后衬”或“谜底”来个彻底反转。说成“十年久旱逢甘露——(只有)一滴; 鳏夫洞房花烛夜——隔壁(别人结婚);老生金榜题名时——同名同姓”。至于“千里他乡遇故知”,后衬是“债主”!

你说,千避万躲的,在千里他乡、异国殊域,难得遇上亲切的乡亲故人,难得可以叙叙乡情说说家乡话,却不料遇上了个大债主,这话茬儿该从何接起呢?!

冤家聚头虽尴尬,爱人分离更凄怆。面对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千里同心冤家聚头同心同德亲痛仇快风雨如一蜩螗纷扰,若说“重逢”,其实有心,“深信因果”的我认为,会是有的!便纵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挥手从兹去”,更那堪“明月夜,短松岗”及“汽笛一声肠已断”,此生不再,必有来世!

唯识宗的“阿赖耶识”说,贯串世世;天台宗“一念三千”说,点滴不漏!套句“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插肩而过”,就算面对所谓宇宙黑洞的彻底绝灭与恐怖,甭怕,当下还有我这一念精纯心无旁骛同心同德。断桥上的白素贞与许仙,烟雨凄朦之中的邂逅、相恋相爱并共执一生,至于“法海和尚”,那只不过剧情预设的“副末”而已。没有“法海”,哪能衬出白素贞与许仙那无怨无悔的情怀?!

唐代袁郊《甘泽谣》诗云:“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往相访,此生虽异性长存。”若说“情生是幻”,那是现实之幻,而情之所起虽属幻,却是“一往而深”,阿赖耶识不曾灭,终会重逢!

唐代士子李源因家逢变故,到惠林寺隐居,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后来有一天,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我大限已到,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且不说三天后与新生儿之微笑相遇,十三年后,李源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来的。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牡丹亭•标目》[蝶恋花]词中说:“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这三生,是前生、今世和来生。这一世,我们都遇上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有缘人”。今世的相逢,都是前世不舍的情缘而来,铸就今生的邂逅与相遇。所谓的“因缘”,前世已定为“因”,此生爱憎为“缘”;而此生之爱憎又会成为来世是否重逢之“因”。

“随缘”,并不是无心机率的偶然;“相逢”,也不是幻缈难求无奈。“此生虽异性长存”,是的,有心,还会重逢的!!

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李名冠(马来西亚)


北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词云:“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后来,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指着柳永的文章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长期流连于坊曲之间,纵情花柳丛中。

面对考试,能够自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不仅是一种高度的自信,更体现了睥睨天下袖卷寰宇且笑傲江湖的文化自信与学力蕴积!(学历与学力并没有绝对的关联!)李白在翰林院读书时,一句“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深刻地映现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则深深地批判了那些偏拗且自是的小人。

而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斥责的是“会稽愚妇轻买臣”(《南陵别儿童入京》)。此句典出《汉书•朱买臣传》。西汉的朱买臣,家境贫寒,好读书,经常一边卖柴一边读书。他太太觉得很“掉价”,忍无可忍终于离婚。朱买臣留不住她,由她去。后来朱买臣当上会稽太守,到故乡探望改嫁的前妻,特别照顾他们,让他们住太守官邸,打点生活用度,然而一个月后,朱买臣的前妻自尽而死了。这有点像韩信家里嫂子的“前倨后恭”(一说是“六国封相”的苏秦)。

真正的读书人,视考试为“恋人”,更度生活历练为恩师!历经春雨夏酷秋凉冬雪,一张冰冷板凳坐到底,面对哂笑鄙视冷嘲热讽嗤之以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哪怕萤囊映雪悬梁刺股刮垢磨光程门立雪,呵呵,嘿嘿,“梅里无边春事,书中千古遐观”(南宋魏了翁《乌夜啼•西叔兄生日》)!
读书,并不只是为了考试,真正的读书,是心与灵的激荡与升华。而“考试”,更像似蕴蓄已久,再经高潮迭起千转回荡,历尽极度孤寂,更进一步醉腻于天上人间相互撕磨之后的最高爆发与温存。

明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的于谦,写下了“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观书》)的名句。许多人看到似故人般多情的书卷,却无法领悟“胸次无尘”的超脱境界。

当年在台北台大念大学,历经跌宕,得过“倒数第一”(农业机械工程系一年级),也毫不客气的赢得“书卷奖”(哲学系。全系第一名哦!)。说实在的,跌得更重,才能站得更稳。犹记88、89年的哲学系四年级,考试之前,我总在考场外散步。钟声响,悠然踱回考场,考卷发下,信笔直书洋洋洒洒数千言,总是最后一个淡淡地交卷,而神学大师关永中教授总笑着对我说,“李名冠,没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教授开的“形而上学”、“梅羅朋蒂”,还有其他许多必修及选修课,我的课堂笔记大多是全班原初第一版的版本,不少同学读的都是我的笔记,而这笔记只不过是我课堂上的学习心得,还有更多课后散步的心得,还有一学期以来的综合感悟,我尽情地写在答卷上了。你说,谁能捋我鳌头?

一整个学期的学习思考感悟沉醉及由此而来的“千年孤寂”,难得有份“试卷”让我抒发纠缠且沉吟已久的思索,你说,考试怎会不是个“恋人”?!

20年后,我卖掉吉隆坡的一所公寓,修读浙江大学中文硕士课程,主修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及古代戏曲。四年多里,多少个凄清纠结沉吟狂啸酣醉痴呆顿悟放浪玄契的夜晚,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古城闹市里的墙里墙外,“人生自是有情痴”,说是在的,都是“痴”。

感恩于浙大楼含松教授在论坛里对我的高度评价,其实,“考试”与“浮名”,还有生命与现实中无限的“考试”,都不在外,只在内,且“浅斟低唱”吧!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名冠(马来西亚)


当年,谋士范蠡全心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且称霸之后,毅然“功成身退”。范蠡派人致书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有些人可以共患难,却无法同富贵,劝你还是别心存幻想。后来,文种被勾践赐死,追悔莫及。汉初三杰,面对甫得天下的刘邦,萧何入狱,韩信被杀,而张良却能够明哲保身,因为他深悟“功成身退”的玄义。

自古,士人极为重视“进退之道”。《孟子·尽心上》指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的,天下有道,大可学习魏征;时势蜩螗,不如效仿范蠡。

天之成其大,地之蕴其厚,人之善其终,在于明得失、知进退、轻毁誉、 笑穷达、辨正邪,该出手时就出手,应认怂时且认怂,深得“出门一笑大江横”之三昧!吟咏于瞬息幻化的人世,千万千万别认为自己是“神马东西”,因为,“都不是神马东西”!最怕“自我陶醉”且“自以为是”者,身陷夜郎之丑境,窘态毕露而不自觉。

人生如寄,世情本幻,尘缘无常,或誉毁、或悲喜、或流坎、或来去、或反或顺或失或得,生活中一切顺遂与反转,那只不过是沧海中的朵朵浪花,那是经由礁石与风浪激起的绚烂,嘿嘿,转瞬即逝!

所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再说“旧时王谢堂前燕”,或说“悲喜千般同幻缈”,其实,都逃脱不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红楼梦·好了歌注》)

黄庭坚若有所叹,“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仰望满山的坟墓,千百年后,白骨化尽,谁知道您是“神马东西”?!

“反转”,说来并不是反转,纯粹角度问题。林则徐说,“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方觉海波平”(《海上遇风》)。面对天风海雨,震慑人心,然而,拉长距离,跳脱偏执,无为有为,有为无为(曹植说:“为无为亦有为。”),笑一笑,看你翻江倒海,读你虚幻万化,品你生命如歌,味你贪嗔痴怨,“反转”,并不可怕与可爱,却是“诗与远方”。

“反转”,说来更不是得失进退荣辱,纯粹心态问题。唐代布袋和尚与农民在一起时有所感悟,写下知名的《无名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得与失、顺与反、喜与悲、进与退、收与放、来与去,再是什么爱与恨、慈与嗔、尊与卑,太多了!切记,“转”后,可以再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转转转转转,啊依呦喂,“退步原来是向前”!

面对多舛人世,还是喜欢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待我功成名达,许你花前月下》/李名冠(马来西亚)


书生对姑娘说:“待我功成名达,许你花前月下。”姑娘若有所怨回答说:“待你功成名达,怀中人富贵家。”古代戏曲《秦香莲》里的陈世美,抛妻弃子只为了当驸马。元稹《莺莺传》传奇里,张生其实就是始乱终弃的薄幸人。“三言二拍”系列,相较于“卖油郎”韩重的痴心,诸多“负心汉”的形象更让人心寒。

谎言,在归入“谎言”之前,须经相应的时间与现实印证,更需人们的智慧,综合论证。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年轻的杜牧听说湖州多美女,飞一般地猎艳去了。人群中,发现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姑娘真是虚有其人啊!”他与女孩定下十年之约,说十年内前来迎娶。然而,现实沉重,造化弄人,十四年后,杜牧四十七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而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了《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若根据《叹花》一诗就把杜牧归列为“专情”之人,那又有失偏颇。

杜牧跟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张祜到官府赴宴时,看到杜也在座。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方式来决定谁有权继续爱恋。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骰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山盟海誓,听听就好;情痴卮言,笑笑则行。叹只叹,世上太多的“谎言”之所以形成“谎言”,不是“谎言”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似乎与生俱来的自以为是、偏执自傲、画地为牢、长期熏染、心态扭曲,进而夜郎式的盲目拥抱“谎言”!

徐岱老师说:“人世间最大也最可怕的谎言并不来自人为的主观编纂,而来自于由事实的碎片所建构起来的一种对事情整体的遮蔽。”(《什么是好艺术——后现代美学基本问题》)

“有图”并不可信;有视频,其中多少猫腻;看到的并不是可信的,感觉到的更掺揉着许多嗔痴。值此资讯发达,甚至泛滥的时代,“谎言”并不是“谎言”,更多时候,是人们心中沉迷于“小确幸”的偏拗。这时代,我们轻易获得海般的资讯,而人们的思维能力非但没有相应的提升,反而沉溺于自我自是自大自偏的思维,编织在“自我感觉良好”的魔幻仙境,更往往娈陷于嗔痴的嗜痂之癖。可悲之至!

许多时候,“谎言”与“夜郎国”的子民眉来眼去!

摄影:李嘉永(台湾)

《食言而肥》/李名冠(马来西亚)


鲁哀公从越国回来,郭重为哀公驾车,大夫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候。接着,鲁哀公在五梧宴请大夫们。孟武伯因为厌恶郭重,就一边敬酒,一边取笑说:“您怎么长得这么肥?” 鲁哀公听到了,挺生气的,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指责他“不肥而肥”,同时也为郭重缓颊,说郭重“肥而不肥”。

现代汉语把“肥胖”联用,肥与胖,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肥,指含脂肪多,跟“瘦”相对。除“肥胖、减肥”外,一般不用于人,特指牲畜。肥,除了“利益”(例如‘分肥’)的意义之外,更指经由不正当的方式而富裕的行为(例如‘坑了集体,肥了自己’)。

胖,原念pàn,指古代祭祀用的半边牲肉。《仪礼·少牢馈食礼》:“司马升羊右胖。”按《说文·半部》:“胖,半体肉也。”右胖,即右半边的肉。而念pàng的胖则指人体内含脂肪多。至于“心广体胖”的“胖”念作pán, 出自《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的说法。《康熙字典》中朱熹注为“安舒也”。

就“肥”与“胖”意义上的对比来说,就像两个大圆圈,中间只有一点点的交集,然而其外延的意义褒贬立现。这犹如“美丽”与“漂亮”区别。我们说“姑娘很美丽”,也说“姑娘挺漂亮”,然而美丽是由内而外的,漂亮是指外在的妆扮。我们说“姑娘妆扮很漂亮”,却说“姑娘内心很美丽”。著名节目“最美乡村医生”、“最美留守教师”等,受访的主角们有些风霜满面,有些长得根本不漂亮,但他们的内心正是“最美的”。

说“该减肥了”,其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大肥猪。你说,猪会减肥吗?它能减肥吗?

从语言,我们可以探索并感受意义的多变性、丰富性与文化底蕴。实证科学及科技领航的现代生活领域,人文学问不断“贬值”,只因赚不了几个钱,使得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痛苦!

最可怕的,实证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膨胀,人文、社会及生活中太多太多不应该被“量化”的事物与感觉却彻底的套上“可衡量”的“框框”。爱情,最不可被量化。然而,在“高富帅”与“白富美”倍受追捧的今天,“我爱你”竟然可以用数据来评断——多少朵玫瑰?多少个亿?颜值多高?(一个‘值’字,可悲啊!)

再如婚庆喜宴的红包(份子钱),各地区有异,大家心照不宣的“奉行”所谓的“一般价”、“朋友价”或“哥儿铁杆价”。过年压岁钱,分三六九等;人情交往,有亲、疏或纯粹的“呵呵”。深情厚谊,只看酒席设在哪个档次的酒楼里;海誓山盟,但数兜里拥有多少金镶玉!

可悲啊!现代人!不少人不敢娶俄罗斯姑娘,只因婚前婚后“落差”太大,婚前是窈窕淑女,婚后迅速变成臃肿大妈。(请问你是买个婚姻过日子,还是爱一个人?)生活中的一切,都落入“量化”的框架里!我们也距离逍遥的庄子越来越远!

孔孟仁人的道德情怀里,肥与胖、高与矮、帅与挫、美与丑、善与恶等等,只有本质与精神上的判准,且别“食言而肥”,更重要的,是主体内心的敞亮展现,并不曾“量化”……

“喂!说你呐!别看左右,就是你!该减肥了!”——这是现代人过度“量化”的说词与异化!

摄影:Nick Wu(台湾)

《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李名冠(马来西亚)


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吟道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江春水向东流,您住江头也罢,或住江尾也好,当今世上七十多亿人口,就缘在咱俩“同饮一江水”!虽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苍茫中似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与感觉,然而,冥冥中却勾芡了我这“扁舟一叶”,看有似无,若有若无,将有将无,亘有亘无!!

佛说,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都说人生风雨难当,费了许多心去思量,到头来,高飞本是伤,低飞亦是伤,就像那只受伤的蝴蝶,一场彷徨!

最缠绵最醉心的那一句“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梦”。这当儿,切肤的是“忽剌剌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数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抑或“世故驱人真有力,天公困我岂无心”、“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低叹的却是“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宽慰的是“短发轻梳千缕白,衰颜借酒一时红”,沉醉的是“户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期盼的是“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寒波荡漾、芳心脉脉、明月芦花,“蓝桥饮”、“一生一代一双人”、“满眼春风百事非”。最最销魂的,不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更不是“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而是“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那在在当下视之为“寻常”的“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不寻常”!!

“匆匆”,本是“寻常”,正契世间常态!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及求不得,谁能超脱? 一切正是“寻常”!相看“匆匆”,最忌随“匆匆”而“匆匆”,随“物化”而物化,逐偏执而自是,赶荒谬而夜郎,奉私己为圭皋!

“风一更,雪一更”,凭栏意,坐驰可以御万象。且唱且欢且舞且跳且嚣且狂且扬且闹,我说啊,得嘞,您不就正兜进“匆匆”生命的圈子里吗?!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在人间”是当下的信念,“谁似东波老,白首忘机”是对于“匆匆”的微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是跳脱“匆匆”的写意,“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图画中”是对“蜉蝣”生命的娇嗔……

虽说“追往事,叹今吾”,感慨“春风不染白髭须”,再伤叹“天为谁春”,更怎么“走笔题诗”与“顶针麻续”,还是深深醺醉于那一句“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是的,面对匆忙纷扰且多舛的此生,天风海雨折腾沟坎爱恨别离亲痛仇快生离死别痛心疾首,切不如当下一醉!

能醉方能醒,能睡才可起,能离遂现合,能哭诚蕴笑,愿舍终会得!面对生命如蜉蝣的匆匆,且乐生前一杯酒,哪管千世浮名。

清代诗人吴延祁诗云“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您喝过道地的二锅头吗?咱们不妨品品南宋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的“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述。更南浦,送君去”,且举大白,干杯!干杯!干杯!

摄影:李嘉永(台湾)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李名冠(马来西亚)


有梦想,有折腾,生命才有所谓的“嚼劲”而绚烂多彩!

便纵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抑或“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然而,最有意思的是“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毛泽东《诉衷肠·赠周恩来》)

古华同名小说改编,谢晋执导的电影《芙蓉镇》里,姜文饰演的秦书田对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低声说:“活着,像畜生一样地活着。”这话乍一听,看似充满了凄凉无奈被动妥协认命卑贱之感,却深刻蕴蓄了实实在在无比自信睥睨天下袖卷宇宙的自信、力量、智慧与愿景。

是的,“流光容易把人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当人们忧愁于“只恐夜深花睡去”之时,切勿忘了“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的执着与信念。清初吴汉槎被贬,流放宁古塔(那是有去无回的极寒之地),其挚友顾贞观多方营救却苦无途径之际,以词代书,写下了所有身处绝境的人都痛心疾首的《金缕曲》(二首),“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在近乎彻底绝望的当儿,“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正深刻凸显了一种“正气”,深信冥冥中必有正义的力量,拨乱反正丝毫不差的“因缘果报”!“乌头马角”,典出燕太子丹在秦国作人质时,很想回国,秦王要他等到乌鸦头变白,马儿长出角才许他回去。后人遂用“乌头马角”表示处于困境,愿望不得实现,比喻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乌鸦之头变白,骏马长出尖角,在现实世界中诚属天方夜谭,却蕴蓄着人心无比超级的积极力量。天风海雨,震慑寰宇,却阻挠不住人们追求美好向往的心愿与力量。

叹只叹,纷扰人世,积非成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在2018年岁末的今天,魑魅越发猖狂,人心日渐薄凉,偏执普遍充斥,思维彻底荒唐。我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好,我们的思维层次与“愿望”越来越“屌”,我们“吐槽”的能力越来越高,我们的愿望越来越浪,我们的心灵越来越伤!

这不就是,骂得越来越爽,“人肉”得越来越狂,众人越来越笨蛋,自己越来越高亢!

愿望,就算天马行空,纵使无比虔诚,哪怕粉身碎骨,纵使长烧高香,我想说,“善恶到头终有报”,你相信也好,你嗤之以鼻也罢,这世上只有两个去处,终有一个当下你会痛悟,那是“善”与“恶”!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