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导演陈敬音首部长片《亲爱的大笨象》(Pop Aye)入圍2017年台北电影节国际新导演競賽,镜头从大象Pop Aye的脚和眼神所见中年失意的泰国建筑师Thana,神似美国剧作家亚瑟‧米勒笔下的推销员威利(Willy Loman)。随1949年完成的《推销员之死》享誉国际,届龄退休的优秀汽车销售员威利遭老东家继承人资遣,最终选择自杀了结生命,作品讽刺历经1930年代经济萧条后人们不忍直视的美国梦。
《亲爱的大笨象》选择泰国演员、场景,并以泰语对白铺陈故事。Thana虽为泰国星设计集团资深且优秀的建筑师,但故事却以节目专访介绍曾让他三十年前扬名的建案(商城栀子花广场)将面临拆除的命运,预示了他在工作上的处境:集团年轻接班人(查努瓦)不倚重他,同事关系淡漠,若有电话联络只问工作。返家后,看似华丽的屋子里,除了不断讲电话的妻子没有其他可说的。想在床地间获得拥抱却被嫌臭,可悲的是妻子的性需求早已被按摩棒滿足。
处在失落与茫然的Thana,任性地选择翘家与罢工,带着误以为在曼谷重逢的童年玩伴Pop Aye,踏上返家(黎府)的旅程。这部公路电影诱人之处,是以突兀的画面与对白,提醒观影者需将汽车时速切换为大象脚程。这趟行程约有520公里,搭飞机只需65分钟;以google map估算,开车约需要7小时18分钟;换成大巴则需要8小时15分钟;换成人的脚程恐怕需要走5天左右。那么,一个失意的中年大叔不顾一切就想带着大象,从曼谷返回黎府的浪漫旅程,究竟需要多久呢?
当初将好友Pop Aye卖给马戏团的Thana,换得到曼谷求学和工作的机会,至今内心仍有愧疚。讽刺的是,剧情开头Thana与大象Pop Aye搭上选择开岔路的小货卡,途中Thana对满怀感激曼谷赐他财富的的司机说:“城市很快会接受你,也很快会踢开你。”似乎道出在新加坡出生,为了梦想到韩国学电影、曾在泰国生活,如今居住在纽约的导演陈敬音,内在最大的恐惧–回到家什么都没了!许多时候我们,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错过家里的重要时刻,当停下脚步回头再看,曾生活过的地方因现代化进程,原熟悉的景物、人事皆已不再的情况。
导演为记录匆匆飞逝的时光里,她对家乡的记忆。创作灵感源自她在泰国生活时,在乡下曾见一群男孩与大象到海边洗澡的纯真力量。作品选择以大象温柔的眼光注视中年建筑大叔,展开一段一人一象彼此相伴的归乡之旅。从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曼谷缓缓前往童年记忆里的家乡,路途Thana经历生活在都市多年所不常见的人事物,与流浪汉坐在购物商场吃午餐时,被他锁在大卖场推车旁的Pop Aye闻著草的味道走了。接下來,无论是Thana无照畜養大象遭警察捕获,或是在小酒吧巧遇过气的变性女郎,还是坐在工厂外杂草中的管线上抽烟,画面皆呈现了人与大象在城市间移动的荒謬。
置身宛如战场的忙碌时光里,我们常无暇思考究竟走在对或错的道路上,当然也无暇享受沿途的风景和际遇。此部电影温馨之处,从大象温柔的眼所见看似失意的Thana,当他停顿回顾自己的成长与蜕变,同时也一路受到警察、变性女郎、流浪汉和他初恋女友的帮助,才能顺利返回脑海中的家乡。可抵达黎府后,才发现叔叔早已把家卖给建商,改建成新式的社区大楼,并从叔叔口中得知记忆里的Pop Aye早已在几年前因膝盖受伤被安乐死。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表明与过去某种曾存在过的生存形式已失去其完整性,然尾声当大象Pop Aye返回自然、Thana与妻子站在栀子花广场里话当年,为这趟充满想象的返乡旅途划上句号。是的,《亲爱的大笨象》为无法以量词计算的“匆匆”做了新诠释。回首昨日圣诞夜,走在没有一丝冬季味道的27度台北街头,热晕的脑在形形色色人群里,搜寻Pop Aye眼中的人类。匆匆,我们走著,但再过132小时将迎来新年,盼著自己及同行者能在执念中且行且珍惜。
附图:《亲爱的大笨象》海报,摘自《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