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愿是要做YouTuber/宝棋(马来西亚)

某日在上班的路上听到个广播访问小朋友有什么志愿,其中一个答案让我印象深刻:“我的志愿是要做YouTuber。”主持人好奇问为什么?小朋友说:“因为可以赚很多钱。”

当时听了觉得好笑的成分很少,更多的是觉得孩子年纪小小就把职业和金钱扣在一起,我有点难过。这位小朋友怎么那么快失去了童真?

我记得以前老师每半年要我们在学生报告里写上三个志愿。那时年纪小,不了解什么是志愿。老师说志愿可以是和自己爱好有关的职业。我那么爱演爱唱歌,明星歌星很自然就被写在表里。

老师也说志愿可以是你尊敬又成为你榜样的职业。警察、老师、护士和医生很伟大,我也应该做得来,因此也曾经被我写进簿子里。写得最牛的是银行家……。别以为我说的银行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那种,十岁的我还不懂这些。我指的是在银行里工作的人,因为这些OL穿着美美的,长大当个OL一定没错。

虽然我小时候的志愿没有很伟大或特别,但当我写这些志愿的时候,脑里出现的画面没有一大堆金钱飘撒在身边。我写的是自己的兴趣和小小的梦想。我希望广播录音的小朋友要成为YouTuber的这个梦想和快乐不是以金钱为最终目标,况且它赚不赚钱也不是绝对的。

我认为YouTuber(或其他类似平台制作者)这新职业的范围很大,他可以是艺人,类似演员和歌手带着要给大众欢乐的使命而存在;KOL(关键意见领袖)横跨各种领域传播知识,让更多人增广见闻学以致用;专业人士甚至老师、牧师、科学家等也可以参与。它不仅仅是个职业,也是个可以辅助各个专业的平台。传播正能量和知识以造福人群应该是他们的使命。

听说YouTuber很赚钱,但少了热情和专业也不容易成事。而热情正好与你的兴趣和梦想紧紧相扣。钱很重要,有钱是很快乐。但当你达到某一点的时候,金钱填补不了梦想缺席的遗憾和空虚。希望更多人不管从事任何行业,赚钱之余也能懂得如何快乐和幸福。

在我念大学的时候才真正懂得利用互联网,随后至今才认识和了解更多小时候不知道的行业。我们的教育制度确实也缺乏多元化,限制了想象和梦想。现今这资讯自由和爆炸的时代打开了世界的窗户,真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可以不限于现有的框框,发现自己所热爱的方向勇敢追梦。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影像创作民主了吗?/张雷(中国)

我的臭臭兔八哥/宝棋(马来西亚)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惯,洗澡后总会拿出件新毛巾抹干脸蛋后就抱着窝在沙发或床上,偶尔代替手抹抹鼻子,擦擦脸,看戏看得很感动的时候还可以抹掉眼泪,然后抱着毛巾入睡。

如不是和我那出差多年的室友说她发现我有这个习惯,我还真不以为意。她说我对我的毛巾就好像对待臭臭那样,虽然每天都不一样,但每晚都需要毛巾来“慰藉”情感。这真是一段很有趣的发现和对话,即使我不觉得我家那几件毛巾除了抱得舒服外,还具有这种力量。无可否认抱着毛巾进出客厅房间和睡觉是我的习惯。

其实我身边一些妈妈们是把面巾给孩子当臭臭的,因为面巾可以每天更换,枕头娃娃当臭臭就没那么卫生了。

还真的不能小看臭臭的力量,它可会让大人失去理智。我说枕头要三年换一次,而男友那个扁塌塌的小枕头已“活”了十世,一切都够了。结果得到的回复是那枕头比我年纪还大,是古董,特别珍贵,不要“以下犯上”!然后就把它放在我看不见的地方,等我不在的时候再拿出来。好吧,我就让你多留你的挚爱一点时日,总有一天你还是得舍离这小家伙!我不排除效仿我妈妈的做法。

我不知道妈妈们要孩子“断”臭臭是不是和我妈一样,狠心一把直接了当在你面前丢弃,让你见证无可挽回的事实,然后断舍离。

我的臭臭是个兔八哥(Bugs Bunny)棉娃娃,连耳带脚大概四五十公分长,凉凉的滑布身,很好抱之余也很好清洗(丢进洗衣机里就行了)。我不记得第一次见兔八哥是什么时候也完全没印象,脑里有的儿时记忆和画面,它一直都在。

随着岁月流失,兔八哥也会“衰老”。有好几次都需要妈妈修补其双耳和头部的裂缝。想象一下小朋友如何拿着兔娃娃到处跑,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兔八哥的耳朵要动那么多次手术。

直到某年妈妈除掉了娃娃的耳朵,把连接处死死地缝起来。娃娃“整容”了,变成没耳朵的兔八哥。但主人我依然对它不离不弃,还因为娃娃没了耳朵剩下圆圆的头和身,像极个小婴儿,于是替它改名叫baby。

记得有一年妈妈三翻四次要把baby丢进垃圾桶,我都是用跑、用抢、用闹地从妈妈手中“救回”baby。然后把baby藏在玩具堆里,自信地认为妈妈看不见就不会丢了。

然而,丢baby始终是妈妈的决心。那天放学回家,妈妈大扫除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事情不妙,baby不见了。问妈妈,妈妈嘴角上扬说不知道。这简直是睁眼说瞎话,我找遍家里的每个角落甚至翻了厨房的垃圾桶都不见baby……

结果,我走出阳台往楼下的超大垃圾槽一看。Baby就躺在堆积如山的垃圾堆里,直直地望着天,望着我。

我“噢!No!”一声,眼泪滑下还责备妈妈“侵权”没经过我同意就把我baby丢掉。(你三翻四次地救baby于升天,难道就不知道妈妈根本没考虑这点吗?)

妈妈只是冷冷地说:“要的话就下楼去拿回来咯!”

我看着那臭臭又肮脏的垃圾槽,还要爬上去跨过垃圾海才可以拿回baby……

“无赖”!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baby了。就是那个画面:陪我接近十载的兔八哥,又名Baby,在那晴天大太阳下壮烈地躺在垃圾堆里,望着天,望着我。

作者提供P图

上一篇文章链接:玩具/闪闪(马来西亚)

他竟然闪!/宝棋(马来西亚)


好友某日突然在她应该睡得不醒人事的时候往好姐妹群发简讯说她非常难过,非常非常难过(重要的事要说三次)。我们几个人见“事态严重”,都守着手机看着WhatsApp上方的typing……,耐心等待她把事情一一道来。

好友说她和儿子并坐在沙发上,她才刚要把头靠去他肩膀上,半途就被儿子的举动打住了。他儿子竟然闪开不让她靠,他竟然闪开!(严重的事也要重复两次)她尝试多一次,儿子还是一样……闪开!还说Geli(恶心)……。

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发了笑脸,安慰她说:

“他不再是你的baby boy了!”

“他是某人的男朋友了。”

“叛逆期。”

“我弟某段时期也是这样。”

朋友的心情似乎没被安抚到,还一直嚷着她接受不到这件事。她接着说她当晚最后一次尝试是拉他的脚,还说不是要他的肩膀只是要抱他的脚!好了,儿子这下总算让她了。可是妈妈还是不开心,仍然很介意。

这事让我想起父亲的一段故事。

他有次陪婆婆看中医,诊疗所在二楼。婆婆走路不太灵活,下楼的时候也有点不稳。爸爸伸手想扶婆婆一把,但我婆婆却反射性地把手微微闪开。不是我爸,而是他妈闪开。就好像陌生人碰了你一下,你脑袋和脸部表情都没什么反应,但你的肌肤却很老实地告诉对方你有点抗拒。

婆婆那反射性反应该是源自于不习惯,也许是儿子的关系,平时没握手也没拥抱。婆婆应该是很久没和爸爸近距离相处和生活了,她不习惯爸的手,也来不及反应爸爸突来的温暖。

不管是儿子躲着妈妈,还是妈妈不小心闪开了儿子,或许因为角色和年龄的差异会有不同感受,但闪开的结果都叫爱我们的人觉得孤单。即使我们是那么亲的关系,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开始生疏。

孩子长大咯,不索抱了。

孩子长大咯,不找爸妈说心事了。

孩子长大咯,有他们的世界……。

和家人这种“那么近却又那么远”的无奈孤独感,你要吗?即使你我都知道大家是多么地爱对方,可是爱还是需要用时间和行动表达出来才会有更大的能量。

年轻人可能觉得这样很不cool,但随着年龄的成长,这种画面记忆是多么的可贵和温馨。

好友说她儿子不会明白这道理。

妈妈,不要放弃,坚持和他争取你想要的温暖。今天他肯让你抱腿,明天可能会把结实的手臂让出来。他的“不cool”或“geli”不会坚持太久的,千万不要绝望!不要小看自己在他心里的地位,他只是暂时发“少年懵”,一会儿就好。加油!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孤家寡人”的独白/山三(马来西亚)

求职信/宝棋(马来西亚)


念中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做兼职了,机缘下在一间补习中心做小班的英文,数学和美术老师。其实那时也不是真的缺钱用,只是我妈认识补习中心的管理人刚好想找人代班,这份兼职就这样做了好几年一直到我高中毕业。

上了大学,假期的时候都忙活动;入社会大学,能准时放工回家吃晚餐都是奢侈的,周末的时间何等珍贵。庆幸所挣的钱还够消费和储蓄,我才能享受周末的清闲。

最近工作仍然忙碌,但兼职这想法频频出现在我脑里。不是我想要攒多点收入,而是觉得想兼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为梦想踏出第一步。

我想从事非学术性教育,想在人文这一块献一份力。希望更多人或新一代能在忙碌和现实的生活里多注意、正视和解决有关人文的问题。

人家说做事要专心,有人为了梦想而辞去工作创业去了。而我这梦不能保我三餐温饱,也不能供我随意消费,唯有以兼职的方式去做。怎么做呢?惭愧,我想了几年,有好几个方案都放在一旁积尘,等待天时地利人和。

最近新冠病毒带来了许多新现象,看到越来越多人开始走上网“工作”了。他们不怕镜头,不怕面对群众的勇气其实有鼓励到我。既然是这样,我就从我熟睡在尘埃里的其中一个方案拿出来试试好了。

记得版主当初和我分享创立《学文集》的初衷时,我不禁佩服那份坚持和信念。这对我来说在人文进步里是做出努力了。

版主,既然你这个月出了这个题,我突发奇想,不如你让我兼个差,帮你把《学文集》里颇有意思的文章用视频简介诉说一遍?这样可以让不爱读文章的人也能有这个缘分用看或听来接触《学文集》的养分?

上一期“梦想”这课题已触动我的神经了,当中有句话说“梦想没有行动便是幻想”。加上今天读了篇文章有句话也很有意思“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要不要试做三期看看效果如何?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我们还年轻,输得起!/宝棋(马来西亚)


两年前的轮替比我想象中来的快,此感觉没错。每每看到62%村里的勇士出来说话,留言板里满是同村人的谩骂……。可见62%村里的人还没准备好启航,大多数人还不想丢掉坏苹果,只想把苹果坏的部分除掉而已。

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两年前那弱弱的胜利只不过是个开始。我虽然很不愿意,但如此不知所谓的闹剧似乎是必要的,希望未来能揭发更多腐败的丑闻丑事。再多点发声、抗议、坚持和坚信手上那一票的威力,62%和23%村里的人迟早会拥抱着同一个期望。

今夕这闹剧我没考虑要不要原谅掀起事端的人,整起事看起来都觉得像是被写好的。我在等到底这是一处父爱真伟大,还是创世界政治奇人奇事记录的戏。

我只希望失落的年轻人(包括本人)千万不要气馁,也千万不要政治冷感,因为这样会减缓民主的进度。我们有的是时间、知识和下一代,现在这一刻的我们输得起。

编按:这里为不熟悉马来西亚政治的读者做点解释:两年前,希望联盟把执政六十年的国阵政府推翻。两年后,希盟政府“自杀”倒台,动机不详。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一个愿景如果不从自己开始做起,凭什么指望别人?/宝棋(马来西亚)


记得当年政府推介了2020宏愿,还是小学生的我那时只知道口号,宏愿内容是什么完全没记在脑里。随着年纪增长懂事了,看着领袖早年设下的宏愿目标离现实越来越远,草根的我无限感慨。

迈人2020年了,说的先进高薪国呢?人民有更团结吗?我们的社会是否更具备伦理与道德修养?是否更会互相尊重、包容和体谅?虽然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三大民族也和平相处着,但往往会有些政客动不动就煽风点火炒种族话题,二十年来都不腻,好像不炒这个课题就没法出头,没筹码。如果以后再有个全民互敬互爱的宏愿,真心希望政客们可以有素质点,以身作则不要再炒那么out的课题了!

其实本国文化丰富,一直都是我引以为傲的。语言、风俗习惯、美食、信仰等等都很精彩,可是自我懂事以来,我国好像有点赶不上进步的步伐?加上这几年来邻国的迅速发展和转变,怎么感觉马来西亚还是平平无奇?有句话说:“当人家在进步中,你若原地踏步那就是退步了。”到底事实如此,还是我要求太高?

最近有幸能旁听老板和老板们的对话,听他们比较新马印三国的前景,我心里为我热爱的祖国流泪。说到投资建厂印尼排第一,就连成本较高的新加坡也在马来西亚考虑之前。问老板我们输了什么?政策除外,我们还输了态度。咱们员工积极吗?上进吗?够责任感吗?听老板们说,在这里找人已不容易,员工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够你忙了。给奖励不但没有刺激到员工更上一层楼把工作做得更好,反而鼓励了员工请假不来上班。若要雇请外劳,还不如直接去国外设厂。听他们这么一说,我还真的觉得可惜。老马也多番几次呼吁国人积极点、勤奋点。可是老大,光说有用吗?

态度决定成败,可惜这种思想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再说教育系统只重视考试分数,社会人文道德堪忧啊!我国人民自觉性不高,再多一个二十年的宏愿,我想下场也不会两样。你我也不要把责任推到政府和同胞身上,一个愿景如果不从自己开始做起,凭什么指望别人?今天的你有比昨天更进步,更懂得尊重,更文明吗?从来都是把自己先做好才是上上策。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老了,家在哪?/宝棋(马来西亚)


老奶奶甲
“嫂嫂,家婆在我们家已经两个半月了。不是说好每家人接待家婆两个月吗?……我知道你们家忙,我们也是啊!……你们不能这样啊,照顾妈妈是几个兄弟姐妹的责任,不是说好的吗?……”

坐在偏厅的奶奶要是听到了,会不会情愿搬进老人院也不想像球那样被踢来踢去?

老奶奶乙
“我在这里住了10年咯!自从老头走后,我就搬来这里。……住老人院好啊,有人照顾又有朋友。孩子有时间会来看我,过年他们会接我回家住几天。……他们也忙,不想打扰他们生活。在这里很好啊!……”

有谁不想和自己的亲人住同一个屋檐下?怕打扰孩子,怕孩子辛苦才是实话。说喜欢住老人院的长辈们把多少心事收起来了呢?听说躺在懒人椅上的那个老公公,他孩子很久没来看他了。是忘了吗?

老奶奶丙
“老婆,我知道你和妈妈在生活上的作息很不一样。但妈妈毕竟以自己的方式活了几十年,有些习惯是真的很难改的。爸爸已经不在了,不能放她一个人在老家,我们是她唯一的依靠。有些琐碎的事就让着她老人家吧,能照顾她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

有多少个家庭能如此和谐、包容?住在孩子和媳妇的家,需要时间磨合,中间的摩擦可想而知。

老奶奶丁
“和孩子媳妇一起住很久了,大家就习惯咯,互相配合。……我帮忙看孙看家,有钟点过来打扫也帮忙看看咯。……吃饭?现在很容易的。料买好弄好,按一按万能锅,要喝汤、吃粥、吃饭都没问题。……要学会用这些新科技咯。……现在如果有事要找孩子很容易了,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而且他们装了CCTV看着呢,这样很好啊!”

有寄托,有角色。老年人的理想生活应该是这个模样吧?

后记

爸说人都怕老,怕老了不能自主自理,还要麻烦人家,怕惹人厌烦。想黏着孩子,但怕成为他们的包袱。伴侣要是先走一步,空虚的心灵谁能填补?

变老是很寂寞的。一天一天看着自己变老,看见自己不比以前有能力。从主人房搬去小房,从主角变成配角的感觉很复杂。虽然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担当,但难免会因为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本事而感到难过。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调整心态,找出当下年纪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耐心和同理心,陪爸爸妈妈走完这条路。

我想老人家搬家这件事对他们来说真的很不容易,这意味着他们要正式告别自己拼了大半生的王国。离开自己熟悉,可以全权掌控的地方,重新适应环境,调整心态和想法。其过程应该不好受。

但愿我家两老能觉得他们是家中至宝。未来,我的家亦是你的家,只要你平安快乐。Getting old is gifted, it’s okay to count on me.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知不知道你让我很浮躁?/宝棋(马来西亚)


周末的早晨是单身打工族最期待的,因为闹钟不会在天还没亮就把你从梦乡里拉出来。睡到自然醒,心情自然特别好。

可是美美的心情是很脆弱的。外出的时候看到邻居家门口堆的垃圾,心里就烧起了无名火。这已经是第三天了,为什么他家能tahan(忍耐)垃圾在自家门口发出臭味也不丢?难道要等大厦的清洁工帮忙丢吗?我写了张纸条,插在他家的铁门缝里,希望能启动他的良知尽快处理。这邻居不算离谱了,你的邻居会把共用的走廊当成自家的偏厅来使用吗?一张三座的沙发,美美地摆在门口是用来招待谁啊?

听说巴刹某巷有家面档不错,可是老板娘的嘴脸有点臭。“老板娘,要等多久?”“等几久一下,可以等就等,不能就去别一档。”老板娘一副冷冰冰毫无笑容的样子说。

奇怪的是老板娘的生意一直都很好,可能是生意太好忙不过来,不好的情绪也松绑了。看来她的常客真的喜欢她的料理,完全不在意她的嘴脸。不熟悉老板娘的脾气,被冷冷地这样回应,肯定会糟蹋了美美的心情。老板娘,我们只是想吃碗面,为什么给我们脸色看呢?

周末是办杂货的一天,很多人的购物车堆得满满的,排着长龙等着付钱。最懊恼的是,收银员慢条斯里地把货品慢慢划过编码,看到朋友经过还要哈拉几句说些有的没的。等着付钱的人眉头挤出了火车轨道,心里铁定骂着三字经。小妞,你工作可不可以认真点?手脚可以快点吗?

蕉赖这区越来越繁忙了,停车位也越来越难找。高峰的时候不难看见违规停车的车辆,这种乱停车的现象像传染病一样,一个接一个,大家有样学样,完全不把法律看在眼里。每个人都是一个心态:“路那么宽,车辆过得了,这里又没拉车,没事!车放在这里一下子而已,可以的!”

是的,路很宽大,但一条本来很好走的路被你们这些停摆在大路边的车辆霸占了,你们好意思吗?还有在路口转弯处停车的你可否考虑到我驾车出路口的时候很难看到左右来往的车辆?

我国人最喜欢就是一手举高,示意要你等一等让一让,好像我跟你很熟,一切都理所当然似的。自以为这些都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不会多花你的时间或打扰到你。可是你知不知道,你正好触动了我的神经。我周围的人可能都是大好人,都能体谅你,可我不是!我其实没什么耐心,也不是那么愿意让你,我只是没有办法。你把路堵住了,我不等你,还能做什么?

就因为缺乏了同理心、羞耻之心和一点常识,即便你是无意的,但人家会因为你做的一些事而影响心情。别人和你非亲非故,又何必要人家成全你的方便?再说,每个人在工作上都会有压力,可是不代表人家要去承担你的负能量。不要麻烦,不要打扰人家是种美德。其实实践这态度不难,不要那么自私就好了。我们都是文明的人,就不要那么流氓无赖了,好吗?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置身事外语/宝棋(马来西亚)


在我词典里非中文或是些我听不懂、看不懂的就属外语。我很庆幸自己长于马来西亚这文化丰富,教育制度和政治矛盾又复杂的国家,被动地学会了五种语言。不但方便出国旅游,也方便了工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现在的人大多只爱低头,学些 IDC、IDK、IMS (I don’t care, I don’t know, I’m sorry) 的texting language。科技日新月异,连我自己都会担心跟慢了会和世界或时下年轻人DC (disconnect)。

虽然多学几种语言是件好事,但我觉得有件事是非常可笑的。譬如
Dilarang Merokok
Dilarang Berhenti
Dilarang Membuang Sampah
Dilarang Makan atau Minum di dalam MRT(编按:禁止抽烟、禁止停车、禁止丢垃圾、禁止在MRT上饮食)等告示牌,马来西亚受过教育的人应该看得懂这些字,奇怪的是有些人似乎把这些字当成外语,大刺刺地在告示牌旁做这些事,脸上还挂着“老爷子我很忙,没时间关心世界”的大特写。

我觉得立这些告示牌的人很用心,怕大众看不懂或字太小看不到,他们已经运用了国际标志,简单地图解告诉你不要吸烟,不要丢垃圾,甚至连罚款的钞票也附上作为提醒。

可惜立告示牌的人不够专业,他们没用那些大爷们看得懂的语言,我们的中英巫文简直是大爷们的外语。我仍然会看到有人蹲在电房前吸烟,载着一箱箱的垃圾到禁止倒垃圾的告示牌旁边堆成山丘。

通了八国语言又如何?人类始终感性,会困惑,会自私,会选择性听不懂某种语言。因为没放在心上而置身事外,哪怕说的是你的母语也成为外语。

老妈子说:“跟你说多少次了,杯用了要洗干净放回原位。你到底听得懂华语吗?为什么说那么多次都不会做的?”因为耳朵长在头上,脑子听明白了,但心和身体太远了没接上…. IMS。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旅行,咱们走慢点吧!/宝棋(马来西亚)


这个月只有17天的工作日,真的是五天制打工仔们最快乐的月份。那么多个周末连假,你是否旅行去了?

在我的旅行日记里,我觉得自己最牛的一次就是和朋友去北海道。大部分的人去北海道应该去了许多景点,走过几个小镇,因为难得去那里机票又贵,不多去几个地方岂不是很浪费?而我和朋友去了那里几天却只是玩了美瑛这个小地方。

三天里我们骑着脚踏车在同一个小镇里溜达,不仅游遍了网上推荐美瑛的观光点,满足了爱摄影的需求,也开始熟悉周边环境。累了就回宿舍休息一下,喝喝茶修修图,看看邻居阿姨晒衣修草。没有逼人的行程,轻松自在。

最近和家人拜访了西澳南部,因为是自驾游所以也轻松自在(特别是乘客)。我们累了就在车上睡一睡,饿了就停在一处烧水煮饭喝茶。几天里我们走了差不多两千公里的路(等于2.6个南北大道),去了几个美丽又震撼的景点。

这次的西澳游算是打卡式旅行,由于要赶路,每到一个景点也只能满足大家随意拍和自拍的需求。对我这个需要多一点时间进入摄影状况拍照的人,还是有一点点的遗憾。

西澳这个地方,我可能还会再来。我希望可以在岩石上多坐一会儿,走完不是太长的海滩,呆坐在花田旁的大树下(在车上打开窗户也可以),多感受一下那里的风、沙和声音。看看是否有网上没提过的景色和事物,多了解当地的风情,感受一下当地人的生活脚步。

放假旅行,我更喜欢慢一点。希望是个能充电的假期,不用耗费太多体力和能量。我虽然也希望能多去一些景点看看,可是世界太大了,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里能看多少呢?我更希望带回家的是高质量的回忆和体验。

说到这我记得有次和朋友坐在擎天岗的一座小山坡上看牛谈天,这样就过了半天。没去其他的景点,但拥有了这写意的回忆和高质的老朋友聚会。过了几年,感受依然深刻和疗愈。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