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林明辉(瑞典)


一男一女结婚生孩子等于是一个家庭了。

一男一女同居没有注册结婚,生了孩子也是一个家庭。

两男同性恋,收养了一个孩子,这个也是家庭。

两个女同性恋,收养了孩子当然也是一个家庭。

两个异性各带着自己孩子相处同居或结婚,这样也算一个家庭。

两人结婚只是男的或只是女的带着孩子嫁或娶的,这样也是家庭。

一个女人带着两三个不同父亲的孩子再嫁人的,他们也是一个家庭。

以上这样的例子,数不完的家庭组合。都是合法,都是受瑞典法律保障,政府承认的!各位有什么看法、意见呢?说了也没有用。这里就是这样,只要你不犯法,你爱怎么活怎么过你们的日子都可以。

摄影:林明辉(瑞典)

上一篇文章链接:家庭/耳东风(马来西亚)

家庭/耳东风(马来西亚)


老实说,我从来不去想象自己这一家五口的家庭,将来孩子大了,夫妻老了,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我当然有我自己的理想家庭模范,只不过理想常常和现实有所出入。尤其是当我看不过孩子们的过失,却又觉得自己也时时免不了犯下同样的错,就没有兴头教训他们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自己也一天一天的老去,三十年前对组织家庭的希望,对自己成家立业的理想,却似乎越走越远。如今,大女儿也亭亭玉立,就要进大学就读了,自己的事业却还没有成就,无法拍胸口让她安心就读到就业。反而老婆就果断得多,三个儿女的学业她都胸有成竹,只求我不要拖累她,破坏她的计划就好了。

在教导他们的学业方面,我还算是个好父亲。我个人强记,以前校里学到的知识,过了几十年,还是没有完全忘记,常常成为他们“解惑”的对象。书果然没有白读。不过,当他们一个个进入大学之后,或许我也无法成为解答疑难的万事通了。

我们这对夫妻,生肖为狗和猪,是肉食和杂食之类,却生下三个草食小动物(马、牛、兔),而那个牛魔王,却是比较喜欢吃肉,和生肖属性格格不入。说来一家不算有钱,确也过得其乐融融。和妻生活了几十年,大家倒也深知各自脾气,懂得迎合和避讳。至于三个小的,之前我还定制了一套毛笔(用他们幼儿时的毛发制成),希望仿古人那样留给他们“三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家训,不过之后“观其言行”,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还好,三人中,二弟敬畏大姐,三妹疼爱二哥,而大姐也较宠爱小妹,这一个循环,各有所钟,将来我们不在了,他们应该依然可以好好相处的。

人生在世,一些事情是没法选择的,其中一个就是家庭。贫困之家,小康之家,富贵之家或者是将相帝皇之家,一生下来就已经定格,从小到大,家庭的各种习性都影响了我们的未来人生。如果很不喜欢自己的家庭习俗,大了有自立能力之后,必将尽量避免重复类似的生活;如果被这些习俗同化了,自然会习以为常,无须改变。我们不敢说自己持家之道乃是完美的,但是,我们(每一个父母)当然希望能够带给孩子最好的选择或生活。这一点,他们是感受到的。家庭的圆融,是个大学问呐。

摄影:Nick Wu(台湾)

上一篇文章链接:/亮亮(马来西亚)

家/亮亮(马来西亚)


龙应台在她的《寒色》里第一句如是: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问题是:家是什么?”

———————————————

看到八月份主题时,我的确也楞了一下。家,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有记忆以来,我都是家里最听话最乖最不会带给家人麻烦的一个存在。爸爸妈妈每天忙工作,妈妈更是回到家还要不断不断地做那没完没了的家务。身为家里最大的孩子,自然而然我每天必须不断不断地帮忙妈妈做这做那的。

我的记忆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带我们去逛街,更别说看电影了。我的玩乐就是每天傍晚蹲在家门前的沙地上玩泥沙,也不记得拥有过什么玩具或者洋娃娃。爸爸连一辆破破烂烂的车都买不起。

儿时日子过得很苦,搬家是家常便饭,渐渐长大,会羡慕同学好幸福,可以学钢琴,学芭蕾,学画画,上补习,开生日会,去饭馆吃饭。而我们,能有三餐温饱有瓦遮头已经很好了,压根儿不会去想其他。

再大一点时,恨不得马上毕业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就这样,中一时,晚上到一间鞋店工作。每天走路上下班。放工时爸爸都会在店附近等我,和我一起走。

我们会谈很多,虽然我已经忘记我们谈过些什么。但是,当我变懂事后,我才明白,他不放心我一个人走夜路,哪怕他白天工作已经很累了,仍然走四十分钟的路,准时十点出现在我的面前。

妈妈是卖椰浆饭的,常常饭锅底有锅巴,她都是锅巴加水,再看卖剩什么的随便就一餐了。难得在过年过节才有的白斩鸡,永远她都是吃头吃尾吃没有肉的骨头。

写到这,我想我应该明白,家是个怎样的存在了。

(本想就此打住,朋友说,太悲了,可以再写点什么愉快的收尾吗?)

再次回忆这些片段时,带来满满的温暖,感恩过去的日子成就了现在的我,虽然我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

摄影:Lin Yun Yun(台湾)

上一篇文章链接:我家的故事/周丽雯(澳洲)

我家的故事/周丽雯(澳洲)


嫁给老公后,就常参加他们的家庭旅行,有时是跟老公和前妻的两个孩子,更多时候是孩子加公公婆婆加小姑一家四口。但是找住的就是一大挑战(十几人的房子不好订,酒店又太贵,所以我们一般都是找民宿类的),安排活动节目那更是难上加难,好动的年轻人,爱享受生活的中年,不爱动的白发族,真难!然后吃也不简单,爱这的,不吃那的……

近年,老公的女儿结婚了,也有了个快两岁的女儿,旅行就更考EQ了。老少年纪差了八十岁!这情况,少点智慧都没法活了。不过,因为我们常见面(几乎每个周末一定会聚一聚,有时候有事连工作日都会有聚餐),所以大家的底牌其实都不是什么秘密。人嘛,都是群居动物,活久了,就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还好波斯人(老公以前是伊朗籍)跟华裔都差不多,家庭观念强,都有照顾老小的概念。还有个概念叫“客气”,刚好在波斯和中国文化里都有客气这玩意儿。一家人就别客气了,这算客套话吗?!

公婆和小姑一家都很随和,我跟他们在一起都没起摩擦。传说中的婆媳矛盾,我很开心的安全躲过!姑嫂关系也很不错。可能是我神经比较大条(就是什么都不上心,相当于很地道澳洲人的‘laid back’),我很少跟人发生冲突;好的事情我会好好记住,不开心的事会自动删除。这样的相处模式,可能就是为什么我就是瘦不下来的原因,“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小姑是个烹饪高手,我又碰巧是个贪吃鬼,哈哈,几乎是天作之合哪!我小姑的手艺真不是普通的强,她可以轻松煮给二三十人吃。老公女儿的订婚宴就是我小姑办的,请了一百二十几个人,大大小小的把她家都挤满了。前菜、主菜、饭后甜点,一样不少。而且我听说小姑的小姑婚礼也是她操办的!厉害吧?!我们常怂恿小姑去参加电视台的做菜比赛,那天说不定我就是大厨的嫂子了,哈哈!不然等我退休,我跟小姑来做个部落格,教做菜的!西餐、波斯餐都行!其实不用等退休,现在就可以,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可以提早退休!现在太晚了,明天跟小姑谈谈这个大计!

摄影:Lynne Oliver(澳洲)

上一篇文章链接:超值/林高树(马来西亚)

《错觉》/何奚(马来西亚)


社交媒体善于制造幻觉,除了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好像相交满天下,还让原本有一定交情的朋友,由于一种仿佛天天相见的错觉,而早抛弃了天天思念的想法。等哪天心血来潮认真算一下,发现原来上一次碰面竟已是十年前、十五年前,甚至更久,虽然大家都住在同一个城市里。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霎那间南柯梦醒,感觉却是多么的虚幻、多么的懊悔,懊悔连朋友之间思念的情分都没做到,更别说像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里男女主角那种撕心裂肺的思念了。社交媒体无意间创造的薄情,纯粹是网络的错吗?还是自己在忙忙碌碌、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迷失所造成的呢?

网络中各种社交平台,如今几乎都能做到即时传达讯息。“天涯若比邻”已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实际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现实。这有什么不好吗?如果快熟面文化真的那么完美,就不会有那么多反制的倡议了,譬如慢食是对速食的反制,放慢节拍的慢活是对迫不及待的压力的反制,等等。老实说,那么急急忙忙的,倒是要赶去哪里?现代人缺乏等待的训练,耐性几近于零,却又以为那才是效率的表征。这么简单化来诠释事情,真的不好!

社交网络原是一种人畜无害的发明,后来问题出在太多人把假意当真心,久而久之还把别人的真心当矫情。简单的说,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之一无非就是,是非黑白怎么好像总是乱成一团?

生活在错觉之中,就像在柏拉图比喻的洞穴里看影子跳舞。自己想想吧,有意思吗?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