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大马之光”的字眼出现得太频繁了,多得有点像大马的拿督头衔,总在你左右。
在辩论的世界里,词汇的定义决定课题的内容和论点方向。“大马之光”的大马无疑被定义成马来西亚。而“光”可以是光荣或光芒。前者可谓是马来西亚的骄傲,后者可比喻为光芒四射,一个有如星星般耀眼的马国代表。
以大马之光为关键词,谷歌搜索第一页就能搜出不同主题的文章。能被关注的,无疑都是星星。可是如果要说这些星星都是大马的光荣与骄傲,你认同吗?
我们来看看以下搜索结果: 1.大马之光!NASA副首席技术专家来自麻坡。2.大马之光!Serene林宣妤、Alvin钟瑾桦入围全球百大美女。 3.大马之光!原来这10位世界级的‘成功人士’都来自大马!而且还扬名海外各地!4.(金马奖2020)大马之光!张吉安获“最佳新导演”。5.凭瓦煲鸡饭红豆冰大马之光膺英顶级厨师。
这些文章主要是想让我们知道谁是大马的星星,有些也有在引导读者为这些明亮之星而感到骄傲。我是想不明白,有些所谓大马之光的成就和我有什么关系?试想想别人家的孩子考第一名的时候,身为同班同学的你或其家长会感到光荣和骄傲吗?有些人不做比较不羡慕都难了,更何况这些跟我们素未谋面而且上榜国际舞台的星星。我们干什么和别人扯上关系,好像很熟的样子?所谓的荣耀应该只属于他和他的家人,毕竟人家光宗耀祖跟你压根儿一点关系都没有。
同样的,人家姑娘入围全球百大美女,怎么又是件大马人应该光荣的事呢? 难道这证明了马来西亚靓女多? 虽然这是事实,但哪出没美女? 躲在山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美女多得是你不知道也不认识的。
第三和第四项的搜索结果说的是海外成功的大马人。这里面还提到一位七岁就跟着家人移民到澳洲的导演。生于大马,自小就受外国教育,也在国外发展。我努力地链接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想我们要觉得光荣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吃nasi lemak 长大的,不管他七岁以后去到哪里,他的成就和nasi lemak脱不了关系。
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些文章越来越扯淡了?这些都是虚荣心作祟。就是要占人便宜,往自己的脸贴金。
仔细想想,其实这些海外成功人士的故事揭开了事实的另一面。本地的确有人才和精英,但我国政府只忙着权力分配,无暇文化建设。教育制度糊里糊涂,不思进取,每况愈下。有能力的人为求更好的教育水平和事业发展,都跑去国外给人家贡献GDP了。
在影视业里,本国有许多有潜质的电影和艺人。能够扬名海外的无疑是大马之光,可是也有许多并没有被国家肯定的作品。有些本土作品甚至是国外投资,国外取景的,用的也是国外艺人。对于在本地无法展示拳脚,也未能更好地传播国家文化的作品,即使导演生于马来西亚又如何?或许他们的成就能鼓励新一代的年轻人追梦。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在这里前途坎坷。
让我觉得实至名归的大马之光,其实应该要像第五项的模样:“凭瓦煲鸡饭红豆冰大马之光膺英顶级厨师 。”
能让大马美食传播到国外,让更多人认识还被肯定。这道光,我觉得合理。
国家培养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我觉得这也是名副其实的大马之光。毕竟这是国家与人民培养出来的精英。而且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事业,赢了个冠军还会有个公假。
讽刺了那么多项的大马之光,其实只希望内容企划者可以更有内涵,大马之光的标准不要设得那么低,真正的荣耀是有正面的影响力的。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成功是否带动了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发展才是更应该让我们去反思的, 不要过度地渲染一个课题去滋养那不值钱而容易被利用的虚荣心。
-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 主题:自欺
- 上一篇文章链接:好好色恶恶臭/刘明星(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