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巨人肩膀/周嘉惠(马来西亚)

巨人供我们仰望,若要爬上巨人肩膀远眺,其实是个知易行难的浪漫想法。

以孔子为例,这位巨人实际上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只要有心,中学生就有足够程度去读《论语》,遇上看不懂的字翻翻字典,难懂的观念问问老师,大致也就不成问题了。真正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门槛高,而在于深入浅出的表面之外,其中的养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中学生读《论语》有中学生的领悟,大学生读《论语》有大学生的收获,随着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每个年龄阶段重新阅读经典都不会白费功夫,总有新的体会。十几年前上过新加坡国立大学劳悦强教授的《论语》短期课,课中劳教授提到他每年都会重读《论语》;当时不懂,现在好像明白了这种“瘾”的来由。

自修成才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有老师领路,那肯定会比自己瞎子摸象来得事半功倍。最近为了认真读《论语》,请了四位老师来助阵。编《四书章句集注》的朱熹是宋朝人,他一辈子主要就是在跟传统经典打交道,请他老人家来解说错不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编的《丧家狗》是另一本很好的指南。当年读李教授的文章《汉奸发生学》就佩服得无以复加,后来也陆续拜读了不少他的作品,他的文笔好,思想独特。还有一本杨伯峻教授的《论语译注》据说是中国大学中文系人手一册的标准教材,适合在脑筋转不过来时用来看看白话翻译。劳教授向来反对看白话翻译,认为翻译难免会流失书的原义,所以找来《论语译注》是为了有备无患,但尽可能不看。

爱新觉罗·毓鋆老师潜心阅读经典一百年,满清皇室的出身也让他对经典持有不同于一般的视角。在毓老师观念里,经典是拿来实际使用的“实学”,又岂是之乎者也而已!据说毓老师生前给学生讲《论语》,单《学而》篇第一章就可以说上两小时!《毓老师说论语》是以毓老师生前讲课的笔记整理而成,提供了非常独特的看法。毓老师是一代大儒,要了解他的观点本身就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毓老师的学生如今在台湾奉元书院继续讲授传统经典,众位老师的课中经常提到毓老师当年讲课的点滴,再配合书上所述,这才对毓老师的看法比较有感觉。

我们要站上巨人肩膀,真是谈何容易?连搬来的梯子也未必爬得上。不过,经典就是经典,不论爬上了多高,总有风景可供欣赏。爬着爬着的,或许终于有一天上到巨人的肩膀,想象一下那呈现在眼前的绝妙景色,就有如超级富豪上到太空回望地球那般,相信都会感叹“值回票价”!

  • 《论语·学而》第一章: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巨人肩膀上
  • 上一篇文章链接:大小巨人/客家妹(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