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你知道/陈天赐(马来西亚)

昔日在采购部门工作时期,经常面对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误会,无可否认,有的误会是可以挽救甚至避免的。还记得以往和同事相处或与供应商沟通时常都会以“我以为你知道”,“我已告诉你啦”等几个口头禅挂在嘴上,一旦发生任何货物无法准时抵达或是耽误生产时间表的事件,他们都会把它当着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错。老实说,这几句口头禅确实适合用来推卸自己的过失,以误会、误解来当靶,只要能掩盖自己的失职,不被上司兴师问罪,没独犯众怒,就能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如果可以的话,再绞尽脑汁想办法找个破理由推给其他部门去承担责任。

 假使你是一位尽责的采购员,那就不只是会以电邮和供应商沟通,而且还要以电话联系沟通跟进,时时刻刻提醒对方提前出货,确保没有任何货物被耽误,免得生产线无法准时量产。

有些采购员自以为发个电邮给供应商,提供订单号码、货物数量、出货日期,他们的任务就完毕了,而毫不关心供应商有否接收到电邮,有否开电邮看?一旦发生差三错四,货物来不及抵达,让生产线半途停顿,他们则会找个借口来说这是误解了,我已跟某某人说了,这是供应商的事,不关我的事。听起来似乎头头是道,但是你只处理了一半的工作而已,你是否有与供应商继续跟进呢?

当然,供应商在这方面为了不想被顾客投诉、赔款,他们也会找个好理由掩饰自己的错误,一般都会以沟通误会,误解来当借口。不然,难道要他们公告全世界自己的公司作业程序差劲?自己的属下粗心大意?

采购部门确实与供应商经常发生沟通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被误解,可能源于语言、文字能力不佳,加上文化、国情背景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往往造成他以为你懂,你也以为他知道的情况。

举个例子,采购部与海外的团队合作,便免不了不虞之隙,尤其是在交谈和书写方面,他们可能用相同的语言,但是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沟通风格完全不相同,所用的单词及手势,甚至微妙的表情,都有可能被解读成不同的意思,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和摩擦,甚至会演变成解除生意的合约等等。除此以外,采购员的情绪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当他们获知货物不能准时抵达时,情绪开始激动和困扰时,语气和表达方式也会产生变化,进而导致对方误解我们的意图。此外,过去和对方来往生意的经历和背景多多少少都会影响采购员对信息的解读,从而导致误会。

其实,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供应商和采购员都可以采取多种对策:提升沟通技巧,学习更明确的表达方式,避免用模糊的用语,确保理解对方的观点,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避免带着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方式,不断努力的学习,促进人脉关系和有效的交流理解,我相信所有的误解和障碍都能迎刃而解。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误会
  • 上一篇文章链接: 以包容消除误会/驴子(马来西亚)

Leave a commen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