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琴/刘明星(马来西亚)

去年在家呆久了,兴起学琴的念头,于是简单查询一下懂行的朋友,向在甲洞设不动学堂的黄德欣老师购入一床古琴学习。

黄德欣老师介绍了四位他认为可以从网上的视频观摩学艺的大师级人物,分别是龚一、戴晓莲、赵家珍、李凤云。于是此后的一年多,就隔着屏幕听了不少理论知识,也随着左右手的各种指法,比如右手食指的勾挑,中指抹剔,名指打摘,拇指劈托,左手按弦的吟猱绰注等等。也就能弹拨数声,姑且照谱来一曲开指的《仙翁操》。那记录古琴曲的减字谱是指法谱,加上现代琴家打谱辅以五线谱或简谱的节奏形态,叮叮咚咚的以散音按音泛音三种方式交替,足以自娱了。

一年下来,还从各网站下载了不少古琴谱,从明清时期的线装书到现代编辑的都有,这里面还属龚一的《古琴演奏法》和《古琴新谱》最合我意。按图索骥,跟着龚大师的经验之谈,陆陆续续的从他编写的练习曲慢慢进阶。此外,顾梅羹的《琴学备要》也辑录了许多指法的传统名称。

除了最初的练习曲和《仙翁操》,接着也学了《秋风词》、《关山月》、《阳关三叠》、《醉渔唱晚》、《忆故人》等等曲目。当然,仅就一年时间,这抚琴的技艺还是很稚嫩的,也就是对烦躁的生活一种陶冶情操的方法吧?

自2003年11月古琴艺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起,这古琴艺术的蓬勃发展是不在话下。既然是遗产,那也就不能少了继承。前不久听上海自得琴社的社员网上分享心得,那也是对近来这门技艺的发展有另一层面的认识。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那时弹的七弦与后来的古琴看来形态是十分接近的,遥想建安风骨,这乱世的琴声袅袅,即使不算绕樑三日,也是悠悠扬扬的。君子无故不撤琴瑟,此事有因也。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