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视觉艺术里,远方景色都是美丽的、诗意的。摄影与绘画的远景,带着神秘与朦胧,美得不行。
在书写艺术里,诗与远方几乎是美的符号,连流浪都得到远方才够浪漫。在宗教世界,追求的是远方的净土、天堂、极乐世界——诗一般的afterlife。
情人把前面的岁月看成一首诗,但是到头来却发现婚姻生活只是“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到达婚姻的远方才发觉竟然如此荒凉。
我个人所欣赏的两位诗人苏、陶,似乎不大喜欢眺望远方、向往远方,而是把重点放在今生今世。
尤其喜爱陶渊明在《神释》中所写的最后几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以及苏东坡在《定风波》中的结语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看的不是远方,而是生命风风雨雨后的平静。也许对苏东坡而言,远方并不是诗。
咱们小时候羡慕大人的生活如诗般写意自由,成年后又羡慕退休人士的生活逍遥自在,老了以后却又羡慕小孩时期的无忧无虑。那么,人生的诗到底在哪里?
会不会如杨绛所说:“希望的事迟早会出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在现实生活里,诗和远方并没多大关系,当然,把前面的景色美化、诗化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得记住把事情美化并不能改变客观事实。
最近我的女儿到花园里面(有六百住户)(注)的playground散步,居然被“友族”要求她把狗带回家。天哪!那是花园里的playground,并不是public park。还有这几天闹得满城风雨的Timah威士忌,和新一轮的土著51%股权政策。虽然我们大家都想,也希望我们族群在这片土地上也有着诗一般的远景,然而事实在在告诉我们那只是不可能实现的期盼,摆在眼前的事实也许只能用一句悲观的话总结:“我们的远方并不像是一首诗,而是像一坨屎!”
注:马来西亚的“花园”相当于中国的“小区”,一般会有一个小公园playground供居民休闲。(周)
- 电脑绘画:陈保伶(马来西亚)
- 主题:诗和远方
- 上一篇文章链接:诗和远方刍议/奉化.山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