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的正义与放纵的混乱/郑嘉诚(新加坡)

从小到大,除了现实中的华伦巴菲特、梁文道等人,也包括漫画里的超级英雄蝙蝠侠(布鲁斯·韦恩)都是我的学习对象。而稍微了解蝙蝠侠的人,都会知道蝙蝠侠最为著名的不杀人信条。虽然这信条在近些年俨然已经成为了他的标志,但是其实在早期的蝙蝠侠漫画里他是带着一把手枪,不介意杀人的侦探。但是,我想讨论的蝙蝠侠会以近期、在诺兰电影《黑暗骑士》的形象作为讨论。

蝙蝠侠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都是正义凛然的形象,他代表超越腐朽制度的存在,打击各式各样的罪犯,是高谭市中正义的代表。而他不杀人的原因,有几种说法,第一、那是他本身的一条道德底线,一旦跨越了,就没有回头路;《不义联盟》里的超人就是很好的例子,走向独裁统治、滥杀的暴君。所以,他不断地克制,将罪犯交给司法处理,他代替的部分是执法。当然,他也知道以高谭市腐败的程度,单单执法是不足的,预示他也不断地在和体制内正义的人物像是高登局长和变成“双面人”前的光明骑士哈维·丹特合作推动全面改革,尤其是立法。

第二、他并不想成为他要打击的对象——罪犯。真正的罪犯不会在乎杀死多少人,而蝙蝠侠要成为的是一种象征,一种正义、战胜恐惧与希望的象征。但是,这象征最大的反派,就是蝙蝠侠最经典的敌人——小丑。在《黑暗骑士》里的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更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甚至有人说“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

在三部曲的第一部《蝙蝠侠:侠影之谜》里,布鲁斯从导师拉斯·奥古(Ra’s al Ghul)里学到“罪犯总是想要些什么,你只要了解他们的动机就够了。”但是,蝙蝠侠是一种象征,小丑也是,一种混乱的代表、纯粹邪恶的化身。小丑不要钱,不要大批手下的追随,在管家阿尔菲通过个以前在缅甸执行任务时的故事说道:“有些人只想看着世界起火燃烧(Some men just want to watch the world burns)。”

在要蝙蝠侠揭开面具或是让市民和犯人决定是否炸掉对方邮轮等不断的博弈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不否认人性都有恶毒的一面,可是蝙蝠侠象征的是克制人性的恶,小丑则是要放纵激化人性的恶。双方都是极为遵守原则的人,不过小丑的原则就是一切毫无意义与反政府主义。

在审讯室的一幕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经典。在审讯室里,蝙蝠侠问小丑为什么不杀了他,因为毕竟双方代表的是两种彻头彻底相反的理念,看似小丑最讨厌的应该是蝙蝠侠,而且三番四次搞事,看似就是要把蝙蝠侠往死里搞。

小丑却表示自己从来都没有要杀蝙蝠侠,甚至对他说“You Complete Me!”因为直接杀了他,舆论可能甚至会为蝙蝠侠立下壮烈牺牲不朽的形象,这是小丑最不想看到的。小丑要利用的是蝙蝠侠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动用私刑,凌驾于权力之上的坏处,片中甚至有试图扮演蝙蝠侠的人质问蝙蝠侠是谁给了他这样的权利,然后在小丑要挟如果蝙蝠侠一天不自首,小丑就继续每天随机杀人的情况下,健忘和恐惧的大众就把矛头指向了找不到也抓不到小丑的蝙蝠侠身上,当蝙蝠侠身份揭露,自然而然民众舆论的压力,还有现实中的法律系统就会来制裁他,也能从此抹除蝙蝠侠的高大形象。

剧中的邮轮戏也是使用类似的战略,小迫人们做一个决定,抛弃自身的道德理念,放纵心中的邪恶。他要证明再怎么高尚的人都可能被腐化,坠落道德深渊,就像是最后被他逼疯的哈维·丹特。小丑在审讯室里提醒蝙蝠侠权力是流动的,当蝙蝠侠对民众造成威胁,民众随时会翻脸不认人,这就是小丑眼中脆弱容易动摇的人性。

很多人说,小丑可能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自身带来混乱元素,不断在高谭市的各个角落,把蝙蝠侠一直想要克制的人性邪恶激发出来。虽然蝙蝠侠在最后牺牲了自己的声誉,挽回了双面人哈维的形象和催化了之后的哈维法案,但是蝙蝠侠绝对是惨胜,他只是用了一个又一个的柏拉图式的“高尚谎言”来维持高谭市的运转。

应该没有人希望现实中有小丑这样的存在,但是看看我们现在的世界,似乎小丑在某些角落,比象征正义光明的蝙蝠侠还要强大,并茁壮成长。

电影海报摘自《维基百科》。

主题:克制·放纵

上一篇文章链接:克制与放纵/周丽雯(澳洲)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