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人W有两个女儿。多年前初见她们时才6岁和3岁,不久前W打电话来问好闲话家常,一问之下,她的大女儿已初中三,小女儿也已升中学了。想起以前W在她女儿还年幼时,曾经调侃我:“你怎么还不结婚?不会等我女儿长大后,你都没有结婚吧?”如今看来,被她言中了。
聊了一会儿,W忽然问我:“你有没有想过领养孩子?”这真是个好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提一提近日经常在我的脸书蹦出的“叶海洋Gavin”的脸书页面。问过好几位朋友,原来她们对叶海洋的故事都略知一二。
叶海洋是中国女企业家,外貌看来很Tomboy,身形健壮;就算说她很Man,我都觉得不违和。叶海洋的故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并非她女强人的身份,而是她花钱出国买精子,用试管婴孩的方式生育了两个混血女儿——Doris和Hatti。当记者问她为何要做试管婴孩时,她不讳言自己已到了生育年龄可是尚未遇见结婚对象,她不希望错失生育期,所以宁可花钱做试管婴孩。她精挑细选了自己“心水”的捐精人条件,终于成功生下两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尽管身兼母亲与父亲的身份,她尽心尽力去照顾、陪伴女儿,让女儿们感受到满满幸福的爱。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英国。英国女子泰勒因为在一段恋情中受到伤害,不愿意再次进入婚恋关系。期盼生育的她,从网上购买了人工授精工具,找到愿意捐精者后,自己操作人工受精,并且幸运地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不过,她的这种做法存有高风险因此受到民众的指责。
女人无法在适婚适育年龄踏上婚姻殿堂令很多女子感到焦虑,然而叶海洋与泰勒的故事,无疑给了她们一个“震撼”——生育,不一定非要有结婚仪式,也不一定非要与异性进行性行为来完成。我觉得这种社会演变对女人来说是好的,因为从一些现实例子可看到,不少女人被她们深爱的男人蹉跎岁月——女人想结婚了,男人要拼事业不想结婚,却又拖着女人的青春不放直到后来爱上另一个女人;女人想生孩子了,男人却要自由不想这么快当爸,当女人过了黄金生育期后,男人却说爱上另一个女人(其实是为了要年轻女子为他生孩子);每个女人的生育期有时限,男人嘛,到了70岁、80岁都可以找个年轻女人为他传宗接代,他们根本不需要着急!为生育而结婚虽让女人有生活上的法律保障,却也成为了结不成婚但想当妈的女人的障碍。再说,即便成为一个单亲母亲,只要有承担照顾与养育的责任,以及经济条件许可,还是可以给予孩子一个健康富足的成长环境。感谢现今社会的开放,单亲妈妈逐渐获得社会尊重与照顾,家庭里没有父亲的孩子亦能健康成长。
以科技技术来达到生育目的并非什么新鲜事。美国作家丹·布朗早在2000年出版的畅销著作《天使与魔鬼》写到揭晓一位故事人物的生世之谜,竟是——父亲是教皇,母亲是修女!教皇与年轻修女相恋,为了不打破与上帝建立的盟约,他们没有结婚生育,在保持独身的情况下,通过科学技术(试管婴孩)拥有自己的爱情结晶。
科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育的问题,只要有钱(那确实是一笔大数目!)。一般都认为,只要过了生育这一关,幸福日子自然会到来。小宝宝这么可爱,对许多沉浸在初当母亲喜悦中的女人来说,照顾宝宝把屎把尿(现在很多妈妈已找来女佣来代劳)、逗逗宝宝玩乐为幸福时刻。
生育之后,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养育问题。虽然我未曾经历生育之苦,但是养育之苦倒是看过不少。如果说生育是“短痛”,那养育可以用“长痛”来形容吧。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和生活上遇到许多被宠溺得目中无人的屁小孩,有时会觉得跟这些孩子有“很深的代沟”,明明不认同他们的任性(有主见?)却要憋着让着,若是天天面对他们,我的平淡生活可能会“充满生气”。友人W有一天在脸书发表羡慕单身的言词。我留言她“我反而羡慕你结婚有孩子呢。”她接下来反驳我“你傻的呀?”我看了愕然,不知道她当时是否在婚姻上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因此,回到文前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领养孩子?”我会说:“有想过,但不想了!”
无可否认,“拥有自己的孩子”可能不过是我们对一个“延续的自己”的一个憧憬而已。如今,我觉得自己这种想法是可笑的,因为就算孩子遗传了我的基因,他依然是个独立的个体,他拥有我无法掌控的命运;我无法保他一生平顺,反而他会成为我一生的牵挂。所以,我没必要为了一个“延续的自己”而生育,也没有必要为了老来有个人照顾、陪伴我而去领养一个孩子(人心难测,谁知道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会不会是白眼狼?)。如果真的有这一分爱心,国内的孤儿院还不少,可以去当义工散播爱心。
日前读到证严法师的语录:“其实结不结婚,都会后悔。巷子里的猫很自由,却没有归宿。围墙里的狗有归宿,却终身都要低头。人生这道选择题,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此话对极,婚姻不婚姻,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 摄影:驴子(马来西亚)
- 主题:婚姻
- 上一篇文章链接:现实的婚姻/陈保伶(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