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转折/奉化·山人(中国)

转折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经历。没有转折就没有宇宙,没有转折,便无所谓人生。当然,转折是碰撞,是沥励,是对天地的应和,是对人生的考量。如果能巧妙周旋,合理运作,回头一看,那转折便是美丽的风景,是人格的提升。

很喜欢中国歌手那英唱的流行歌曲《山不转那水转》歌词:“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云转,云不转心转,心不转天转。”“没有钻不出的窟窿,没有结不成的缘。”她轻柔婉约的歌声把我带进家乡著名的风景名胜——九曲剡溪。

剡溪委蛇于奉化西部四明山山麓。又名剡源,是剡江上游三大水源之一。全长二十五公里,自西向东,流出溪口,汇入剡江。经十公里到江口,与奉化江合流北去宁波,在三江口交汇进入东海。因这条溪上游区域嵊州划归绍兴市,所以浙江现在的剡溪有两路。一路发源于绍兴嵊州,另一路的源头在天台国清寺流向奉化。嵊县的剡溪水原本是自西向东流的,传说国清寺有一位叫达真的从头住持和尚,精通奇门八卦。有一天,大雨如注,他正在法堂上与僧众说法,突然宣布:有一位大德禅师将到本寺,我们去山门外迎接。师徒们一出山门,望见丰乾桥外有一队规格不凡的游客过来,为首的是位僧人,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禅师。他奉唐皇李隆基谕旨,要造一部新的天文历法,苦于日蚀推算不准,便不远万里到国清寺向达真大师请教。两位大师在丰乾桥上稽首相见,刹那间一声巨响,原本东流的剡溪一折两端,一头折转向西流淌了!后人在丰乾桥头立了一块石碑,上书“一行到此水倒流”。从此两折剡溪都成了四明山的著名风景名胜,都有九曲佳话。李白的《梦游》诗中“明月照我影,送我过剡溪”之溪,指的应该是一行大师未到天台时的剡溪,故唐诗之路也两水共照,映印千古。我没有探访过西剡九曲之幽,对东流剡源倒可略数几个掌故。

据《四明续志》记载,奉化剡源九曲位置如下:

一曲六诏,二曲跸跓,三曲二湖,四曲臼坑,五曲三石,六曲茅渚,七曲班溪,八曲(佚),九曲公棠。

山有弯,水有曲,虽然是自然生态,但令人讶异的是曲水处往往有名人故事。比如湘江九道弯,出了个毛泽东,剡溪九曲口,出了个蒋介石。

剡源九曲中有许多史事名人,晋王羲之曾隐居在一曲六诏,村里王右军庙,墨池,石砚遗迹犹存,唐诗人方干,宋词家李清照,也曾在六诏旅居过。六诏原地名无考,从唐诗人陆龟蒙《和鲁望四明九题诗·云南》诗句中推理,似乎叫“云南或白泉”吧,全诗如下:

  •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
  • 墟里生红叶,人家发白泉。
  •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
  • 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

此诗尾联最发人遐想,因为“真官户”是有实据的,看下文二曲跸驻由来即可。后来之所以改名六诏,是因为王羲之隐居时,晋王六次下诏,请王羲之进京就职无果。当地人敬仰王羲之刚正不阿的风骨,才改地名为六诏。

二曲跸驻,距六诏不到三公里,地势平缓,水清沙白,藏风聚气,颇宜人居,地名由来也有个故事。五代时,吴越王钱镠的亲信陈文雅是当地人,官拜殿中监。他常常在国王面前,夸赞家乡之美好,惹得国王游兴大发,数次到奉化游山玩水。行宫就在陈殿中的村边,附近村民便成了“官户”,不用纳税了,故改村名为跸驻——国君的驿站。村内有钱王庙遗址。

元代文章大家戴表元出生在七曲班溪榆林村,宋咸淳进士,因身处乱世,以著书育人为业。他的故居业已修复,陈列着其在人生转折中的生存状况,可歌可泣,感天动地。戴氏第七十三世孙戴岳轩几次与溪口镇联合重建坟墓,举办纪念活动,印行著作《剡源集》等。

五曲三石因村口有三块大石磊起的巨石而命名,村后通往名胜“四明之窗”。村西两公里有个毛氏家族,乃现当代历史名人辈出的所在。此地是蒋介石元配夫人毛福梅的出生地,她的堂兄哥弟中有三位是民国时期将军级的风云人物。

八曲高岙乃剡源、班溪,与来自老革命根据地的西晦溪流三水交汇处,传说此水有驱邪解秽之功效。上世纪八十年代筑起了浙江第三大水库亭下水库,成了宁波鄞县奉化数百万人的福水。

我相信人体结构与地球相似说,折水处有传奇,那么,人生转折又何尝不是幸事呢!

2022年2月23日写于奉化中塔寺北

  • 附图摘自网络:剡溪
  • 主题:转机
  • 上一篇文章链接:一线生机/山三(马来西亚)

一线生机/山三(马来西亚)

“妈咪!又长出新的辣椒了!”才七岁在屋外庭院向我汇报她的“发现”,经我允许后,又跑出去摘来几个辣椒让我下菜用。

去年,因为新冠疫情而驻留我家的妈妈,习惯使然,她闲来没事,就在我家庭院东挖西挖,捣鼓了几个月,原本杂乱无章的庭院即时变得井然有序,种满了艾草、富贵花、大红花树、桑果树,还有一些尚未开花的向日葵,一片绿意盎然,让人感到惬意!

自小,老家外有个庭院,种了许多花花草草,也有一些蔬菜或果树如:四角豆、可可树、番石榴树、番薯等等轮流替换。有时,妈妈会喊我们一起挖番薯,用番薯煮糖水、或蒸或烩或炸,各类煮法就能吃上好几餐。有时正好家里没菜了,我和姐姐就采摘屋外的四角豆和番薯叶,分别炒了两碟菜配饭吃,还正迎合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依稀记得约莫十岁左右,总爱跟姐姐玩Masak masak(马来语,烹饪之意)。我们玩的可不是那种塑料餐具的玩家家,而是“真家伙”——把烂锅烂铁架在两块砖头上,塞一些枯叶枯枝进入砖块间,火柴咔嚓一声,着火了,我们赶紧把院子里收集的花呀叶子丢进锅内有模有样地炒“菜”,然后把不同的菜色取名,如:紫茉莉花焖饭、柳叶炒肉、炒杂菜……大家可能会好奇“饭”和“肉”又是用什么“材料”?猜一猜!

或许是童年回忆使然,我下意识觉得屋内或屋外能有个绿肺挺好!然而,想象是美好的,我这懒妇,总是“随意放养”庭院中的花草树木,有空就浇水,没空则看天气办。妈妈回老家后,我家庭院虽说绿意依旧,但很快又回到了杂草丛生的画面。就拿屋前那几棵辣椒树来说,下了好几天的大雨,它们被风雨弄得东倒西歪,看似快要败下阵,不想,隔日又长出新的辣椒仔,好像在向我炫耀“它能行”!

生命力的顽强,让我看见希望在人间,哪怕只有一线生机,我们也不轻易放弃!尽可能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别怨天尤人,好吧!这也在提醒自己:是时候整一整那些花花草草,不要偷懒!

  •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 主题:转机
  • 上一篇文章链接:无聊/周嘉惠(马来西亚)

无聊/周嘉惠(马来西亚)

偶尔良心发现,会觉得对女儿有点愧疚感。对儿童而言,我家实在不是太有趣的地方。

家里没有时间杀手电视机,小时候的玩具也玩腻了,冷藏在箱子里好几年,迟早也要捐出去。再加上从小没让她们养成玩3C产品的习惯,现在更不会去加以鼓励。所以,学校功课做完后,她们的时间还真是有点多。

姐妹俩都喜欢看书。老大是真喜欢看,老二看书则可能还有点走投无路的因素包含在内。家里那些适合她年纪看的书,她老早就全看完了,之后她就抢姐姐的少年小说看。老大功课多,可以看书的时间相对少,结果老二后来居上,把姐姐的书也看完了。不久前老二要求我买一个英国作家的少年小说系列著作,我买了9本,平均每本大约150页的书,她一个星期全部看完。喂!书不用钱买的吗?不能省着点看?

学校的图书馆办了个阅读马拉松比赛,让同学们阅读图书馆提供的电子书并写下阅读报告,两姐妹不约而同都在限时内看了54本书。这给我造成很大压力,在两位阅读狂人的面前,感觉上我都快要退化成文盲了。

老大偶尔会因为好奇而拿我看的书去翻阅,一般上随便翻翻后就会还给我。老二不会拿我正在看的书,而是到书架上随意抽我的藏书看。比方说,她不久前看了三本马尔克斯的书:《蓝狗的眼睛》、《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记得谁是马尔克斯吗?《百年孤独》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看得懂马尔克斯?我很怀疑。她确实看不懂,不过她也确实硬啃下去了;她可以重复书上的内容,然后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很多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还没看过!最近勉为其难看了几本书,不是突然空闲起来,而是再不赶紧努力,肯定要对不起……究竟对不起谁呢?我也不太确定。

老二发现我的手机下载了一个辨识植物的app,用手机拍下植物的花或叶子的照片,app就会告知植物的名称。她觉得很有趣,借了手机到院子里见到什么都检测一番。后来她又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玩法,跑回家里演示给我们看。她用手机拍了一张我的照片,然后等待十秒钟。看!app推测爸爸是月季花!

穷极无聊时,还可以自己发明好玩的游戏呢!

  • 摄影:周丽雯(澳洲)
  • 编按:根据植物辨识app,这花叫“百日菊”(zinnia)。
  • 主题:转机
  • 上一篇文章链接:这年代的网上面试/陈保伶(马来西亚)

这年代的网上面试/陈保伶(马来西亚)

最近公司需要聘请员工,职位都是比较初级的营销职位。网上登出去的广告很快就有不少的求职信,反应还不错。审查这些求职信时通常第一眼都会被附上的照片吸引着,这真的是很难改的习惯,人总是以视觉为主。很多求职的年轻人或许对社交媒体头像照片和求职头像照片是不是有了什么误会? 美颜过滤露肩、太阳眼镜、名牌包包、限量版运动鞋,甚至有的还抱着狗狗的照片,我开始怀疑是狗狗来求职还是铲屎奴来求职?

照片就当是场误解,算了!见一见真人吧!或许人家还真的有不错的实力。明明约好的网上面试怎么还没在线上?是不是对方出了什么技术问题?先拨个电话了解……什么?你现在外头没空?可是你已接受了面试会议……再给你几个空档选择?

这个应该不错,准时线上等。简约的自我介绍,还可以。接着我就兴趣勃勃的问对方是否对本公司或品牌有所了解,换来的只是冷冷的一句:我不知道,也没去特地查阅。

同样的线上面试,附上的应征照片也算是中肯。还好,也是准时线上等。一按进会议里,荧幕出现的是一个绝对超素颜的女孩,头发蓬松随便夹起了个发髻,穿着一件松身圆领T-shirt, 灯光下还隐隐约约的看到脸上反射的油光,一面疑惑的望着镜头……我想我应该是进错会议了吧?在聘征广告里已清楚写着“美容保养消费物品营销助理”,是不是还有什么误会?

这两年的疫情大家日子都过得不简单,有的被裁员了,还要担起经济负担,渴望求职是免不了。有的糊里糊涂线上就读,然后,就突然毕业了,在还分不清谁是同学时就出来求职找份工作……这些都是理解的。但在寻找转机时,很多时候自己也应该下点功夫吧?

  •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 主题:转机
  • 上一篇文章链接:迎春/李黎(中国)https://xuewenji-my.net/2022/02/23/

迎春/李黎(中国)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这是诗人王维的诗,今天早上和女儿共读时重温的。刚好周末去孤山和京杭大运河赏了梅花,读这首诗就刚刚好。

听闻朋友从故乡来,诗人就问朋友,家乡的梅花开了没?

很简单的一首诗,却又那么的应景。冬季里的一树梅花,正如寒夜里的一束光,照亮整个冬天,也将隐约的生机绽放出来。

虽然诗人在怀念故乡和故人,但我从这里看到了转机,是从冬天冰天雪地到万木复苏的转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是一年的转机时刻。对于我个人来讲,也是自己的转机时刻。借本月的话题说一说今年我自己的转机时刻吧。

–时间规划–

时间管理,可能大家经常提及。重要性,不需要再多强调。但怎么把时间管理做好?这就有意思了。

因为这两年有了孩子后,我真的是极其放纵,一整年都没完整看一本书。空虚、心虚到了极点,于是就把时间管理作为转变的开始。

对比应用市场里的各种时间管理工具之后,选了一个超级喜欢的APP。它可以把时间颗粒度细化到5分钟,用5分钟作为一个单位来记录今天时间的消费。这个功能很棒,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了解到每个时间段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另一方面,让我的时间意识更敏锐了,比如之前十分钟时间我可能会认为太短了做不了事情,玩一下就过去了,但现在10分钟变得很有意义和重要,因为我会把它标记在APP上,让它可视化。还有个功能也超棒,根据时间花费来统计总数量,可以按天、周、月、年等纬度来统计,时间花哪里了一目了然。

–金钱管理–

也就是记账。其实我记账已经3年,更早可追溯时间都就更久了,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坚持下去。

最近三年开始记账,真正对记账有感悟的只有最近一年,或者最近半年。第一个阶段,记账让我知道钱花在哪儿了,但是很少对钱作规划。第二个阶段,量入为出,增加结余。找出不必要的开支,并且尽量减少不必要开支,典型的例子就是拿铁因子,每天不起眼的消费拉长时间去看都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减少不必要开支和断舍离结合起来,不要太好用。所以2021年下半年我家的开支肉眼可见的降低。

之所以做金钱管理,变抠门了。可能是因为做了妈妈,要学会为以后和孩子规划,也可能是想要追求更自由的体验,毕竟钱不自由,就会影响很多别的自由。

–心情和健康管理–

这里我走过很多弯路的。因为情绪化、不理智、不自信等多种负面反馈,给我带来很不愉快的体验。

所以心情管理和健康管理提上日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多运动,和“关我屁事”四字箴言。

去年跑步几个月,虽然体重瘦下去又反弹,但确实保证了一整年的健康,没有严重感冒和发烧过。

别人的态度、言语,对于自我认知不够明确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我采用“关我屁事”四字箴言,只关注自己的课题,不关注别人的课题,果然痛快很多,开心很多。

以上三件事,是我自己的转机时刻。这些好的习惯,会带给我更多舒服的时刻。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可以分享出来吗?

  • 摄影:Nick Wu(台湾)
  • 编按:各地开花的时间不一样,台湾阿里山上目前开的是樱花。这是河津樱。
  • 主题:转机
  • 上一篇文章链接:老大突围/周嘉惠(马来西亚)

老大突围/周嘉惠(马来西亚)

今晚的“少年版《孙子兵法》”读书会原本打算介绍荀灌,可惜时间不允许,只好留待明天继续。估计几位成员可能不认识荀灌,生活在四世纪的荀灌在历史上名气似乎不如花木兰、穆桂英等女将般响亮,不过她始终是一位了不起的少年英雄。

宛城在317年春耕后不久被敌军包围,因为庄稼才刚种下,宛城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储备很快就告急。荀灌的父亲荀崧是宛城守将,思来想去,唯有自己突围去求援才能解决困境。可是主将离去,万一敌军来攻城,那可又如何是好?此时荀灌主动请缨去求援,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只好答应。结果荀灌突围成功,带回的援军最终也解了宛城的危机。荀灌当时十三岁,正是读书会成员的年纪。

现在且从四世纪的宛城,拉回到今日的马来西亚。对于当下华文小学课本的不满,区区在下大概已经成为全国最为人知的标志性人物了。话说去年十一月在《星洲日报》发表炸了锅的文章<华小课本是一场悲剧>(原题为<何止遗憾,会是悲剧!>),几天之后《星洲日报》安排了一场网上交流会继续讨论课本问题;在交流会中得知如今的课本并非我们想当然的由资深教师所编,反而是让出版社出价,价低者得。这个讯息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有些人还在迷信“公开招标”,我对这种把戏却不存丝毫幻想。

是时候离开了。

在一个星期内,我完成了说服老大、选学校、提出申请等一系列事项。都不简单,但最困难的还数说服老大这一环节。老大成绩可算中上,但不是天才儿童的类型,她做梦也没想过跳级这种天方夜谭的事。我搬出当年为了摆脱3M制度而跳级的姑姑为例子,她反问:“姑姑可以,不代表我也可以啊!”虽然其他科目还不差,但老大的数学拼死拼活从来也没考超过八十分,确实不如当年有“数学周女侠”之称的姑姑。不过,爸爸妈妈加起来有六个学位当你靠山,姑姑没有这个条件也行,你不用太担心。可是这,可是那,最终都被一一摆平。

平时早就已留意着附近几间中学的动向,如今只是要下一个决定而已。反对的意见肯定少不了,我把收集的资料一一摊出来,最后选择了一间校风不势利,英文教学相对灵活的独立中学。

我曾经在这一间中学教过书,现任校长是当年数学科的同事。按校长个人意见,语文的问题不大,反而是数理科需要担心跟不上。因为错过了入学考试,校方也不打算为老大特别再办一次个人考试,一切就按学校成绩决定。照规定把申请手续办妥后,想不到很快就受到录取通知。更想不到的是,原来如今跳级已经变得那么罕见,学校上一次录取跳级生已是七年前的事了。

老大不是天才儿童,不过这不是大问题,只要了解并接受自己的定位就好办事。收到录取通知后,我立刻去买了初一的华文、数学、科学课本,马上开始准备,不贪心,一天准备一小节就行,剩下的时间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一月开学后,老大早上继续上五年级的网课,下午上中学的网课,两边作战。幸好事前已经有所准备,中学的学业并没有如老大自己想象般地把她压扁。

至此,我想老大算是突围成功了。对于现况,只要愿意跳出框框去思考,可能性其实还是蛮多元的。

顺带一提,为了了解网课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影响,教育局在去年十一月突然下令考试,并且规定要在一星期内完成任务。最近老师派了考卷,老大在小学的最后一次考试中,数学终于考了个90分!(必须说明,这不是全班都考90分的那种大平卖考试。)

  • 摄影:周丽雯(澳洲)
  • 主题:转机
  • 上一篇文章链接:转机/零会穷(马来西亚)

转机/零会穷(马来西亚)

从Covid 19,到现在2022的Omicron,让原本一度好转的疫情近日又再创新纪录,不但一直维持在二万,直奔三万也是预料中事。

然而在一连串封城的MCO、CMCO、RMCO、EMCO……现在没有人想再封了,因为再封的话就真的要“疯”了。哪怕现在疫情高企,人民还是照样外出、工作、旅游,学习如何与病毒共存。

然而,在MCO的那一段时间,虽然有很多人失业,也有商店倒闭,但也有不少人看到了转机;他们加速了对科技的利用,当封城之际把生意投放到网络上,出乎意料的,生意额竟然比线下好。

此外,一些演艺歌手由于不能公演,断了收入。结果在网络上直播唱歌,收获一众粉丝之余,也吸引了许多商家,成为代言人,收入也不比以前少。

由此可见,在大家以为封城就是死路一条,但其实只要懂得把握,适当的转换营销方式,给自己多一个尝试,前途还是光明的。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转机
  • 上一篇文章链接:进口的家乡味/杨晓红(台湾)

进口的家乡味/杨晓红(台湾)

疫情已让我们两年不能回马来西亚过年。2月的台北总是灰蒙蒙湿湿冷冷的,这时候特别想念飘着椰香热热辣辣的椰浆饭。幸好这几年有一些餐饮业和侨生创立了一些马来西亚料理餐厅,而且味道做得不错。人坐不了飞机,那只好去找进口的家乡味道。

路边摊变身富有“金爸爸”(Papparich Restaurant ),材料不马虎,店员透露连面包用的面粉,也是要求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面粉,所以相当具有茶餐室做出来的烤面包风味,口味亲民。还有海南鸡饭,鸡皮能做到鲜黄色质,搭配充满着鸡油香味的鸡饭。在台湾,黄色鸡皮的白斩鸡料理真的不常见,业者一定有花心思去找到类似的鸡肉品种?

另外,吧生仔池先生的云吞面、肉骨茶、nasi lemak,也相当用心。这些在马来西亚属巴刹级美食,进口到台湾则变成高档餐饮,口味道地。老板很用心,食材不马虎,配料升级。云吞面的面条,粗粗黄黄,还要带一点硬功夫的全蛋面,在台湾很不常见,据说要拜托厂商特别制作。吃了几十年sambal酱的婆婆来到台湾池先生吃过之后的评价是,比马来西亚的辣椒酱还更香更好吃。

吃的时候要散发一些些的思乡情切,再加一丝丝的亲切感,这就像家乡味。不知道疫情何时解封?此路暂时不通,山不转路转,只好在餐厅𥚃解解乡愁。

请来一盘沙爹烤肉串。

智慧•态度/林高树(马来西亚)

即便不是每一天,生活至少也经常是充满挑战的。当挑战来到面前,你可以选择逃跑,可以选择假装看不见,顾左右而言他,或者选择挺身而上,打了再说。选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个人始终相信,遇上问题,你要不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不就等问题来解决你。所谓“等运到”纯粹只是自欺欺人,奇迹发生的几率有多高,大家心知肚明,又不是在看刘谦变魔术!不过话说回来,华人确实相信命运,这辈子等不到,那就看下辈子怎么样吧!若采用这种态度面对生活,境界有点高,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古希腊人不相信命运。就算他们最相信的神把命运明明白白宣布了,摆在前面的就是一条绝路,怎么样?古希腊英雄还是想尽办法反抗已知的命运。古希腊的神虽然在我们看来,言行举止往往实在没个神的样子,譬如万神之王宙斯简直就是个变态,除了用自己的“神力”变身去偷情,还和自己家的好几个女眷乱伦,很不像话。万神之王都这么一副德性了,但神终究是神,预言最终是一定会实现的。结果呢,古希腊的英雄们个个下场悲惨,但他们勇于反抗的故事被世代传颂。这种不服输的态度,感觉上还蛮轰轰烈烈的。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其实能算英雄吗?这一点或许还有待斟酌。不论是古希腊英雄,还是最早被鲁国守城门的军人这么形容的孔子(详见《论语·宪问》),我们都不忍心当面点破现实,甚至可能还会被感动到,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谁也不想去当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明知不可却为之,那是为了什么呢?那可不是在解决问题,只是在被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表达了一下挣扎的意思而已。称得上勇气吗?勉强吧!但徒劳不是智慧。

或许,我们都需要接受一个不那么美丽的事实,即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可能事关生命的极限,也可能就是自己能力不足,没什么好不服气的。好比即使对手是拳王阿里,你当然依然可以选择冲上去打了再说,但结果不会改变,结论也还是一样:徒劳不是智慧。

“没有用”是经常用来骂人的话,说明我们的观念中重视实际成效,一个没有用的人向来被公认其价值还不如叉烧。当然,做人也不是永远都需要以功利为考量点,即使不代表智慧,就是不计工本硬要展示态度。

行不行?当然行!个人的生命个人负责,自己高兴就好。

如何化危机为转机?/徐嘉亮(马来西亚)

各位,何谓“转机”呢?小弟认为“转机”是一个“事后词”。为什么有如此说法?这是因为我们都需要在某件事情成功后,大家才能判断在哪一个危机时段,事情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而那个点才会被认定为转机。正当大家身处危机的当儿,谁都不知转机何时到来,那么我们又怎能化危机为转机呢?

早前,在嘉惠兄的介绍下,我有幸在网上听了吕世浩老师所讲的《史记》和《秦始皇》网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IDbePHmes&list=PLZTXOfvK4n9mt-60dfqc29Jr079LqsKzN)。今天,就让小弟在此抛砖引玉,借吕老师的课,谈谈如何以古鉴今,如何化危机为转机?话说秦国在秦穆公死后,就开始日渐没落——一出出的重臣弑君、大王杀重臣、朝廷内斗、外国侵略的戏不断地上演。就这样,一个落魄得几乎无望的国家就传给了秦孝公。这时的秦孝公面对着快要国破人亡,贫穷至极的秦国,他该如何做呢?一、托庇于其他的强国,让秦国成为一个附庸国,好让强国来保护,但同时也会让他国主宰秦国的命运。二、选择继续醉生梦死,得过且过,反正人生在世不过是短短的数十年。三、千方百计地要参加当时的强国会盟来提高秦国的知名度。秦孝公知道秦国一切败坏的根源都是出自秦国本身的问题。于是,聪明的他采取了一个最笨、最苦,但却又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来改变国运。那是一个什么方法呢?那就是两个字——自强;只因他深深地明白自身没有实力,怎么托庇于强国都只不过是镜花水月。

那么,决心自强的秦孝公下一步该怎么做呢?理想与妄想的分别往往就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一个全面的计划,一步一步的走向目标,走向成功;还是每天空谈目标而不知从何做起?于是,秦孝公毫不自欺,勇于面对秦国所有的问题,而这就是自强的第一步!不久后,他对天下的贤士下了一道“求贤令”,当中除了承认秦国的败坏和表达了自己要强国的决心,还许下了谁能出奇计强秦,他将尊他为官,与之分国土。于是,就有了卫鞅入秦,为秦国变法,从而为打下秦国走向统一中国的厚实基础。

各位,今天的我们还身处于疫情,百物涨价,生活拮据的当儿,“Bolehland”的政客领袖却忙于州选、争“个人的”权、夺“个人的”利,甚至忙着承认极端的阿富汗塔利班、搞“华小不准聘请临教”的课题……这一切乌烟瘴气,数之不尽,磬竹难书。身为升斗小民的我们要如何化危机为转机呢?首先,我们得“自强”,以及直视我们的弱点与难题。接着,我们就得设定目标和可行的计划。然后,一步一脚印的走向成功!今天,由于篇幅所限,小弟就以“马来西亚的华小教育”为例,分享我的个人见解。

新年期间,遇到了因为疫情而两年没见的堂妹。单亲的她带着今年读小六的女儿来我家团聚。话语之间,得知这小堂外甥女只要求考试及格的心态。我不禁心头一怔!这小丫头的成绩一向在70-80分之间,经过这两年的网课,竟然下跌至及格边缘?!于是,我提出了每个周日早上,让她到我们家里,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温习功课,毕竟也只剩下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得升中学了。下午,她还能跟着我们到社区图书馆去借书。小堂外甥女对于温习倒不太在意,但听到能去图书馆,眼睛却发亮起来的望着母亲。谁知,我这可是热脸贴上冷屁股;堂妹毫不领情,只以周日需要工作来推脱。扪心自问,今天有多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却从不愿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学习(时间都去了社交平台、电视盒及网络视频)!要记得,“望”并不能让孩子成龙成凤,唯有用正确的方法教导才行!

有鉴于此,自强的第一步 —— 那就是正视家长的态度问题。许多人常把“读那行,以后出来未必要做那行”挂在嘴边。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最荒谬的悖论。如果不认真学习,甚至学一切都只为了分数、文凭,赚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不是学以致用,那当然不能做你读那一行了。家长们,要孩子有出息,请先改变您对学习的态度。同时,请把孩子放在您的时间里的第一位。其实,“一天一小时,一定做得到”的陪孩子温习的口号,并不难做得到。关键在于您愿意吗?

其次,我们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还记得三十多年前就读华小的我们,只有在进入三年级后,才能学习英语。当年的黄校长,高瞻远瞩,知道要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就得让我们学好英语。于是,她排除万难,与志同道合的老师们,每天都给我们加一节英语课,所以我们总是比别人迟放学。当时的我们,念着新加坡的英文课本;一年级读他们的幼儿园课本,二年级就读一年级的。打从一年级,英语老师就会系统化地教我们英文文法、看迪士尼的“Magic English”、每个星期写英文作文和周记,从而打下了较好的英文基础。借鉴于当年师长们的做法,其实我们可以联同资深的老师们,在网路平台上,制造能学以致用的学习视频,好让莘莘学子有机会以正确的方法学习。嘉惠兄、Micky与小弟最近也开始了一个优管的教育平台——自强学习站,希望能让各位小朋友系统性地学习及懂得活用已学的知识于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官们有兴趣加入,务必联络我们:xuewenji@gmail.com。同时,我们也欢迎大家的分享与指正。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做得更好的能量泉源!)

看官们,要把危机化为转机,就看大家的态度与决心。自强的决心,不自欺的心态及主动出击,只是转机的开始。接着,我们得一步一脚印,踏实地,坚毅地进行我们所拟定了的计划。唯有下定决心,奋斗到底——我们才能断定这是一次成功的转机!

  • 摄影:周丽雯(澳洲)
  • 主题:转机
  • 上一篇文章链接:山不转,路转/咯特佩(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