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s似乎无法上载视频,请按以下链接去听一个暖心的居家抗疫故事:按这里。
Tag Archives: 居家抗疫故事
学文视频3:居家抗疫/教育和人间有温情篇
《学文集》视频2:居家抗疫/生活篇
《学文集》视频:居家抗疫/国际篇
《学文集》视频试播预告
原本这预告是应该在24小时前发布的,实在是忙昏了。现在发布《学文集》的视频版预告!下个小时正式推出!
居家抗疫故事:居家抗疫/周丽雯(西澳,澳洲)
西澳是什么时候开始居家抗疫的?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大概有两个月前左右吧?刚开始(二月初时),就是大家都怕怕,虽然政府没说不准出门,但是大家就是拒绝送小孩上学(我是撑到最后一分钟,我太了解我那六岁的儿子,长期待在家,我家屋顶准不保!),很多仁慈(或说是有科学头脑)的老板会鼓励员工在家上班,如果工作性质允许的话。不过大多数老板还是“一切依旧”,生怕员工在家办公就等于放假似的。当然那些疯狂抢购卫生纸的大众好不让人,好啦,就是让我啦,恨得牙痒痒(我可是紧张的找了差不多三个礼拜才找到一袋二十四卷的卫生纸,那喜悦比中头奖还开心哦!)。口罩、免洗手液就更别谈了,早就断货。就连面粉、食用糖、意大利面等都断货,普罗大众都有点不正常,不过这情形也不常发生,我们就还是睁一眼闭一眼吧!后来,疫情越来越严重,政府在平衡经济和人民健康的情况下,还是决定让学校开门(政府是说抗疫的人民也需要送小孩上学,如果学校关门他们就需要待在家顾小孩不能抗疫了!这理由我是不太能消化,不过我也撑到学期结束前一个星期,疫情太厉害了,才把儿子留在家中)澳洲是相当早就封锁对外大门的国家之一,我看这是控制疫情成功的一大因素。当然我们这里人口密度超低,更是一大原因。
今天就不谈国家大事,来谈谈家中的琐碎事吧!居家抗疫的日子有什么不同?省了上下班通车的时间(最近搬到郊外,一趟车就得45分钟,在珀斯算是相当长的通车时间)当然早上就养成了赖床的习惯啦!不过我和老公都算幸运的一群,工作照旧,就是把工作搬回家而已。我公司还让我们在公司借办公椅,电脑荧幕等回家用呢!(虽然大老板宣布今年别想加薪了,一张办公椅真的可以收买我的心吗?!好,咋们走着瞧,等经济好些,我就玩跳槽,呵呵,这样自我安慰一下,日子比较好过啊!)
之前说过,我那六岁的儿子在学期结束前一个星期就待在家了。学校老师也很体贴,为我们家长准备了跟孩子在学校一样的课程。基本上就是把她上课的题材写出来email给家长,我们就可以在家教小孩。每个老师有不一样的应对方法,每间学校也不一样,大家都尽力而为吧!我们的老师非常体谅我们这些半途出家的part time老师,不断提醒我们:“尽量就好,作业写不完没关系,课程没上完也没关系,尽力就好,现在健康最重要。”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撑过来的?学校课程是九点到三点,可是我还得上班吔!我就把孩子放在身边,一面上课,一面上班(六岁太小了,根本不可能让他自己一个人坐住超过十五分钟!),一星期下来,我就疯掉了。学期放假我比孩子还开心,哈哈。虽然课是不用上了,他人还是在家啊!(以前放假他都会去holiday care(编按:假期安亲班),就跟平时的after school care(编按:安亲班)同一个地方,一天收费大概澳币70)不能送holiday care,我很颓废又自私的丢他一个人在电视机前,放些吃的,就自己逃出来,坐在电脑前上班了。好景不常在啊!儿子没半个钟头,就喊无聊了!我又哄又骗的,撑到五点,下班!这样撑了五天,挨到周末,大家就可以松口气。然后又一周,天啊,那种每十五、三十分钟听一次“我好无聊哦!”的投诉,实在恐怖!看官可以想象,新学期一开始,学校说可以开门,不过不硬性规定一定要学生到学校,还可以继续在家上课,可是这一个假期的痛苦,我们可是都受够了,决定准时到学校上课!起码大家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三点都不用烦,真好!
就这样,开心的度过了两个礼拜。西澳的疫情控制的还真不错,零确诊常发生,上周也只有两个确诊,州长决定下周让大家回办公室上班了。其实我觉得大家在家上班不是很好吗?路上少了车,对环境也好啊,效率也不差。但是经济受不了,政府也不能一直派钱,还是得恢复去年那样子的原状。车,还是得塞,钱,还是得赚,日子还是得过……。
居家抗疫故事:跟疫不容辞有关联的/吴小兰(金马仑高原,马来西亚)
虽然城里的疫情越来越严重,身处世外桃源的我却依旧悠哉游哉,但这美好时光只过了大半天。六时正,首相宣布3月18日起行管令开始,公务员居家工作。我咋喜还忧,因为还有许多事情没处理好。
3月17日晚餐后,大家开始忙着刷手机、看电视跟进最新消息。不停上涨的数据、封路、抢购物资的视屏,真的、假的短讯,汹涌澎湃。最让人心痛的是大批“马劳”漏夜往新加坡冲的视频,为了讨生活真难为他们了。我们商定尽点绵力捐赠前线医疗物资。
3月18日,行管期的第一天,懒洋洋地睡到自然醒。8点,办公室的短讯杀到了,转发到教职员群组,等待回应,再回复。一个早上接收各种通知、书信、调查表格等……忙个不停。唯一不同的,我还可以为妈妈准备早餐,陪她边吃边听她诉说各种老掉牙的故事及她菜园的进展。妈妈“上班”后,我开始沉醉在冷藏已久的英文小说,趁着假期把自己的英语刷亮吧!
接近中午,姐妹们都醒了,我加入他们的阵容喝杯香浓的奶茶,还兴致勃勃讨论着做些点心。那个下午我们就以菜粿填饱肚子。饱食一顿后,我就陪妈妈到菜园去浇水除草。傍晚7时,我们踏着夕阳归来。回到家,香喷喷的晚餐已等着我们了,住在附近的大姐也加入我们的阵容,隔壁家的哥哥也拿了盘水果过来凑热闹。
除了新年或节庆,我们家好久没那么热闹了,妈妈喜滋滋的。虽然疫情让哥哥园里的菊花滞销,满园过季的花开得正灿烂,让人心痛不已。过两天就得销毁了,大家只能望花兴叹,这一季是血本无归了,但想到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大家还是觉得很幸福。
接下来的两天,日子过得挺写意,学校假期,教育局的书信不多。每天睡到自然醒——打气功、陪妈妈吃早餐和看书。是日下午我那热爱书法的朋友寄来她抄的一首古诗,我忙把束之高阁的文房四宝拿出,也似模似样地练起字来。
傍晚,我到妈妈的菜园去,我很努力地把一片荒地的杂草清除干净,我打算在那里种果树。没想到久没拿锄头的我,没两下子就汗流浃背,双手也开始起水泡了。妈妈叫我打消这念头,帮她拔草比较重要。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坚持每天三两个小时铲草、挖洞、浇水和施肥,吔!四天下来,我种了35棵果树。我的果树包括柿子、可可、鳄梨和山刺番荔枝。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我真的很兴奋,幻想着果树果实累累的样子就乐翻天了。
四天惬意的生活一晃而过,3月22日星期天下午,家长及教育局的短信排山倒海。家长问何时开学?没开学孩子怎样读书?太可爱了吧!我得安抚忧心如焚的家长,大家比较担心的是小六生,我马上请两位六年级班主任设一个群组让老师和家长保持联系。老师比我还紧张,立马处理好,同时给孩子网上授课及布置作业。课程主任反应快捷,请全校13班的班主任也设群组,建议全校开始网上授课。
我开始分享几篇有素质的游戏、儿童文学及绘本给从前在教育部时认识的资源老师,大家特别热情,无私地回馈,资源共享,着实令人感动。这次的疫情让我更懂得分享所带来的喜悦。最让我感动的是我校团队的高度配合,几天的准备功夫,3月30日(星期一)就开始以谷歌课室开始网上授课,还布置了趣味十足的作业。
身为学校的领头羊,我不敢怠慢。加入阵容给各班布置功课。低年组比较注重朗读和简单的问题思考。高年组倾向技能结合的活动,如读文章写话、看视频写话,听故事写话等。练习毛笔字时,心血来潮把朋友的字帖传到三至六年级的群组,同学们特别感兴趣,虽然程度参差不齐但他们肯拿起笔,已顿感欣慰。
随着行管期的两次展延,我更注重的是孩子们在人文素质的提升,随时提醒他们关心事时动态,勤做运动,爱家人和爱自己。我衷心希望孩子们这期间过得充实快乐,更习得感恩惜福。我深信开学时迎来的是一群经过疫情洗礼后坚韧不拔的孩子。
照片提供:作者
居家抗疫故事:宅家学习之妈妈应对篇/山三(沙巴,马来西亚)
听完了首相电视直播,宣布延长行动管制令期限,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心里依旧有种很悲催的情绪存在,这日子何时到头呀呀呀!行动管制令前,我其实就是个宅家作业的半职业妇女,但现下不同的是,我那两位已上学的孩子不必上学——才八岁及才五岁,一整天呆在家与我大眼瞪小眼,或小眼瞪电视屏幕,想想也不是办法!所以,我这当妈的只能绞尽脑汁安排一些能让他们“忙碌”一阵的事儿。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挖出早前淘宝或书展买的生字练习本、专注力训练、找不同、填色本、贴纸故事等等益智游戏书籍,这些平时只是偶尔拿出来打发他俩的时间,现下却直接拉到每天时间表上的“活动”之一。接着,我把从网上下载的数学题、乐理或儿童数独之类的练习整理了下,正巧看完了图书馆借来有关“记忆力训练”的书,想着就拿来磨刀“训练”孩子。环顾一圈,家里一堆“囤积已久”的废纸箱、故事书、棋类游戏及玩具也一律可充当教材之一。
材料备齐,现在要制定时间表。每天,才八岁及才五岁吃过早餐后,第一项任务即朗读一篇短文或故事(中英巫文择一),然后画幅图画(根据所读文章而定)。画完图画,才八岁开始上谷歌课室,做学校老师指定的“作业”,才五岁则通过WhatApps上幼儿园老师的课,这一个小时的课,别以为我就得以脱身,我都得在旁“协助”或指导。附带学校吩咐的一些手工课或科学实验,学校“作业”总算完成了,他俩可以看一小时我指定的儿童节目(没办法啊,一人半小时,所以两位就坐在那一起看了),我也趁这空档去准备午餐,或处理一些工作上的文件或事务。午餐后,是他们的游戏时间——玩家家或乐高或积木或纸人娃娃或追来追去……“放生”一个小时半后,又到了学习时间,才八岁做课外练习(数学、科学或语文选其二),才五岁则做点简单数学题、写生字或比较轻松的益智游戏书。
下午三点是吃点心时间,有时我会在这段时间搞点烘培或准备食材(如包饺子或剥蒜米),叫上他俩“帮忙”或在旁观察。之后,拉着两人去练钢琴(之前是去校外音乐培训中心上课,现在只好由半桶水妈妈充当老师),音乐课后,一天的“课程”就算结束。当然,如此的安排也不是天天都顺利的,就像今天,才八岁睡到十一点才起床(我也难得‘清净’,不理他!),昨天两人因玩积木吵架后就不想坐在一起(同一张桌子)学习……凡遇到诸如此类,我都得弹性处理,把学习方案调整一下,反正生活也不仅仅学习书面上的东西。有时我也会心情欠佳或不想“教学”,就让他们轮流玩一会儿电脑游戏、陪他们玩一会儿棋类或纸牌游戏、让他们自由选择爱看的电视节目……如此看来,我也正在费尽心思学习当一名宅家非专业教师啊!
居家抗疫故事:留守在家/张捷(马六甲,马来西亚)
最近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之下,全世界陷入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各大行业倒闭的倒闭,亏损的亏损。然而,要让疫情“降温”,就必须做出一系列的防疫措施,防止病毒继续在我们的家园肆虐。所以,我国政府也实行了前所未有的行动管制令(PKP,简称行管令),来暂缓情势。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行管令三度延长,民众被迫待在家里长达56天……虽然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数据显示疫情暂时延缓下来了,但也许还有更多次延长,这是我们无法设想到的。而待在家里的我,感觉非常厌烦,也和爸妈发生了一些小口角。唉,不止我们,天下人岂不是一样啊!
在这行管令期间,不能外出,不能到学校上课。平常如果心情郁闷时,还可以和同学们吹牛胡扯一番。如今,由于“生存环境艰苦”(要完成学校老师分配的功课,还有爸妈指定要完成的事项等等),我不得不想出一些办法来应对我旁边这两位爱唠叨又常碎碎唸的两老。经过一些仔细的研究,我发明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它叫“互相迁就”。
如果大家有注意人际关系,你会发现两个有着不同习惯的人要交朋友,就必须互相体谅,处处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为什么呢?其实如果有其中一人不能接受对方的意见,这件事就会因为一方的过于忍耐或激烈反应而告吹。如果双方都能虚心接纳彼此的意见,互相迁就,就不会发生口角了!
在发明这种“药物”之后,我发现我和爸妈的关系果然好了很多,一家人都和睦相处了。而我的实验证明了,只要根据我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改变我们与家人的关系。让我们一起留守在家,在抗疫的同时又能增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居家抗疫故事:牛奶盒房子/驴子(甲洞,马来西亚)
在行动管制期间,外甥每日只能在屋内和屋外的庭院活动。小男生的体力旺盛,不喜欢坐在桌前做功课,每天都要在他母亲软硬兼施下拖拖拉拉把作业完成。只有两样东西能让他专注不吵闹的,就是电视机和手机。
在家里,外甥不是对着电视机虎视眈眈(他的母亲限制他看电视的时间),就是纠缠着我给他玩手机。我对小孩沉迷于这两种电子产品十分反感,所以尽可能花些时间陪外甥找其他的乐趣。
这天,我洗干净一个空牛奶盒,切开盒子的一面,对他说:“今天我们用牛奶盒做两层楼的房子。”我叫他先想一想房子里有什么家具,然后叫他到院子寻找适合用来设计房子的材料。楼上是房间,他找了两块小石块铺上枯叶片当床;楼下是客厅,他在“地面上”黏了一层枯叶,放上一块小石块当石沙发;梯子用枯枝做成的。最后,画个瘦长的纸人,头在床尾,脚在床头睡在床上(他从电视上看到有些人睡觉发梦,头便朝下)。
初看,他的作品有偷懒取巧之嫌。
我问他:“为什么要用石头当床?”
他答:“因为石头凉凉。”我点点头,有同感。
我再次打量了他的作品,赞道:“嗯,你的房子看起来很舒服。”
他问:“为什么?”
“因为睡在石头的床上很凉快(最近天气这么热)。”
“可是石头很硬耶。”
“你不是放了枯叶吗?睡在上面就不会那么硬了。以后,如果你有个石头床或者石椅,你可以放个衴头,这样既可以冷冷又不会硬硬啦。”
他想想也是,或许他会开始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些想法吧。
其实,我最喜欢他房子的纯朴。没有太多装饰,简简单单(连电视机也没有)。很适合住进去修行。再看看现实中自己的房子,每个角落都堆满了不愿意断舍离的东西,再难有个可以让自己有个静心的空间。
照片提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