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现代版/小猪(马来西亚)

最近常常在问自己,为什么一把年纪了还会被坑?还会做事做得不好,让别人有机会批评?为什么还是学不会多听多做少说话?为什么明知道做错了,还是会重犯同样的错误?得到的结论是,既然一时半刻改不来这些坏习惯,那么至少得每天提醒自己,不要重复这些错误。然后演变成,最近几晚睡觉前都会问自己,今天是不是又说废话了呢?是不是更有耐心听别人说话了呢?几个晚上下来,发觉自己老了,记性不好了,晚上提醒自己的,到明天早上醒来时已经忘了一大半。所以应该要不止每晚睡觉前问自己这些问题,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也需要这么问自己,当作加倍提醒自己,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这么盘算着,实施着,突然间在脑海里闪过若干年前就看过的这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谷大神说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白话翻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传给别人的知识有没有亲身实践过?”

以前从来没把这句话当一回事,总觉得这很多余,哪有人有那么多时间,犯那么多的错误,以至于一天要三次反省自己啊!然而现在无意间重新在记忆里勾起这句话,却是为现实生活所逼。想一想这倒像西方所说的“吸引力法则”,或者他们的冥想。想不到那么久远以前的古人就已经知道应该要这么做了!

严定暹老师说,千军易求,一将难得。做将军的责任重大,因此绝对不能够说的一句话是“我没有想到”——打败仗的话,做了错误的选择的话,绝不能够说“没有想到”。自己犯下累累大大小小的错误,自问没有当将军所需要的条件。现在吾日“二”省吾身,但求可以不再重复所犯下的错误就心满意足矣!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巨人肩膀上
  • 上一篇文章链接:偶像/何奚(马来西亚)

被逼改变/小猪(马来西亚)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许多人的收入受影响,从事旅游业、酒店业、航空业的人们,甚至完全被打断了生计。有人自怨自哀,也有人积极求变,突破困境。在马来西亚,就有飞机师转行卖面食,空姐空少卖起炸鸡饭,还有许多其他从事相关行业的,临时上阵当起外卖货流运送人员。我记得穿着飞机师制服卖面食的那位,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没时间想太多。”从飞机师这传统印象里高高在上的职业,到那么“接地气”的卖熟食、“抛头露面”,这中间的心里转折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但是他说得好,“没时间想太多”。身为一家之主,毅然转行,务求有收入,好继续支撑家庭,负责任的人该当如此。

前几天看到,某酒店管理层为了弥补收入,毅然在酒店外摆起摊子,由酒店大厨掌厨负责烹调大众喜爱的熟悉食物,酒店经理则手里拿着“RM3一碟”的广告牌,向经过的人们和车流积极兜售。酒店经理表示,只要能够帮补酒店收入,让大伙同事们保住饭碗,他并不介意“抛头露面”。团队精神,领导精神,不外如此。

许多传统行业也积极求变,纷纷把产品放上网销售。疫情之前大家都安于现状,尤其是许多老一辈的不愿意改变。但是疫情后没办法,大家被逼着上梁山,“终于”跨出所谓电子化的第一步。结果我们看到,不管是服装、美食、美容、电器、汽车,甚至房产等大品牌,或是各式各样从前在某某旅游景点小镇很出名的各式小吃,甚至是小小的居家制饼干甜品等,业者纷纷趁这个时候开拓网上市场。其中我觉得饮食业的变化很明显。从传统上依赖堂食收入,到把熟食外卖,再进一步到把熟食利用先进冷冻技术包装,客户要吃的时候,只要把整个包装袋放入沸水中几分钟,客户就可以很轻易的在家里享受到美食。进一步,也有业者开创新的烹饪方式–——把新鲜食材全部包装好寄给客户,让喜爱烹饪,被逼宅在家的顾客,可以省却张罗食材的麻烦,在家轻松当起大厨。甚至有“幽灵厨房”的出现,要从事饮食业,你再也不必租店面、装修、请员工等等,只要使用幽灵厨房的服务,就能够进军饮食业了。变为永恒的不变,大概如此。

疫情固然偷走了我们的岁月,也让马来西亚子民见识了“官字两个口”,不忿不甘之外,疫情下所看到的温情、坚韧、坚持,让我相信,人间还是有希望的。选择权在自己手里,不要自怨自哀。需要别人帮助的,请积极去寻找帮助。只有愿意帮助自己的人,才会获得帮助。自怨自哀,不会对自己有任何帮助。

摄影:Nick Wu(台湾)

主题:突围

上一篇文章链接:今天的陈小春/客家妹(马来西亚)

叛逆的老大/小猪(马来西亚)

我是家里的老大,自认是母亲三个子女里最乖的,岂料母亲竟然说最叛逆的就是我。想想也对,在她的眼里,我应该是最叛逆的。这话怎么说呢?我在31岁时,依然单身但是决定搬出来自己住。结果母亲把我留在老家的毕业证书,留学海外时的珍贵书信和照片,通通都丢了。然后我时常和她唱反调。因为不认同她经营生意的手法,所以我离开了她的饮食生意。

几年前,母亲得了忧郁症。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只觉得母亲可能是压力大,脾气变得更暴躁了。然后她变得不愿意出门,试过整整两个星期足不出户。后来经亲戚的提醒,辗转寻医,才知道是患上了忧郁症。

接下来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因为行情每况愈下,餐馆结业了。随着生意的结束,母亲就呆在家里。不知道是不是服用忧郁症药的负面影响,感觉上她就是什么都提不起劲。她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爱好,所以每天除了做点家务,剩余的时间就是看电视节目。

年过60的她,最近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所以吵着要买房子。但是我算来算去,怎么算都是不应该买,结果她又不爽我了。

但是不管怎样,发生问题的时候,她一定是找我来帮忙解决。有人说孩子是父母亲前世的债主。面对我妈,有时候我还真分不出到底是谁欠了谁的前世。但是不管怎样,我依然希望母亲找到健康,快乐的走她人生接下来的道路。

摄影:Nick Wu(台湾)

主题:儿女经

上一篇文章链接:父子情/廖天才(马来西亚)

偶像·洋名·Yummy/小猪(马来西亚)


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它的潮流,所以你可以从某人喜欢的偶像啊,洋名啊,等等知道他是属于什么年代的人。

比方说偶像。每个年代都有它的超级偶像,都是最棒,最厉害的。然后呢,年纪大的就会批评年轻一代的偶像。母亲说年轻时,常听外公批评歌星和演员。在外公的年代,演员歌手,都是“戏子”,属于卖艺的,大多没念过书,是被人看轻的。所以即使邓丽君、许冠杰(兄弟)红得发红发紫,在外公眼里,追星的孩子们都是疯子,都在浪费钱和时间。

除了偶像,从一个人的洋名,也大概可以猜测到他是什么年纪。5、6字辈的,常用的洋名,男的有Michael、John、Alan、Eric、Steven,女的有Mary、Rosie、Tina、Karen、Elizabeth等。到了7、8字辈,男的有Alex、Kenny、William、Ryan,女的有Natalia、Julia、Celestina、Joanne、Alice。9字辈的呢,因为开始哈日,还有更后来的哈韩,所以常常在收到他们的名片时,都念不出他们的名字。大概可以猜的出来的,有Bryant、Raiden、Jef Frey,但是请问Jacklly、KShio、Shonju、Evvon这些,应该怎么念啊?

这一代的年轻人,也特别爱表现自己的服装品味。前阵子公司让员工们拍专业摄影棚照。说好了是公事用的,所以得穿的正规,衣服鞋子都得穿深色系。结果呢,年轻人们穿大红和浅色的来,然后摄影师要他们把衣服塞好的时候,竟然还有人回答说“我比较喜欢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半边衣塞进去,另外半边没塞的。如果我是摄影师肯定被气死了。

话说前几天载着七岁的外甥,我让他唱歌给我听,结果他竟然唱大人的流行英文歌Yummy!现代的小孩,连我那三岁的外甥都不唱《两只老虎》了!

摄影:Nick Wu(台湾)

上一篇文章链接:韩流/练鱼(马来西亚)

家·兄弟姐妹/小猪(马来西亚)


“我发达了,难道会看着自己的姐妹们吃苦吗?”这是三舅最近说的,让我很感动的一句话。

话说外公去世后,遗产主要归三个儿子,每人分得三分一,而五个女儿呢,则平分剩下来的10%,也就是每人仅分得2%。以前的人总是重男轻女,没办法。听说这笔遗产,在外公去世后不久,儿子们曾经分得了一点钱,女儿们因为所可以分的价值不高,所以就一次过都分完了。剩下大笔仅属于儿子们的,则在近期内变卖了,换得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本来这些钱,都是属于舅舅们的。但是老天爷给了一位很好的弟弟给母亲和各位阿姨们,因为三舅竟然把他所得的一大部分,都分了给五位姐姐。三舅甚至尝试说服他的哥哥们,也把他们所分得的,分一点给姐姐们。但是听说这话说出去如石沉大海,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可强求。

家,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尽相同。母亲总共有10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送人了。二舅和三舅,可以说是由姐姐们拉扯着带大的。三舅的人很脚踏实地,每天都在辛勤工作,理财也算精明。即使是有一点身家了,依然辛勤工作,每个星期只休息一天,最爱坐着他的摩多,找老朋友喝茶踢球。二舅则恰恰相反。他是外公最疼爱的儿子,但是也是三个儿子中最懒惰的。每个月的董事费用袋袋平安,但是不工作,最爱和朋友们碰杯。

这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四姑找我。说她的遗嘱里,想让我当她的孩子们的监护人。话说我爸是被公公领养的。然后婆婆连续生了大姑、二姑和三姑。因为家贫,所以把三姑送给当时生活不错的一个家庭。婆婆后来终于生下了叔叔,但是却因为血崩,而不幸逝世。后来公公再娶,第二任婆婆生了四姑和五姑。

我问四姑为什么不让五姑当呢? 毕竟他们比较亲近,应该五姑会比较熟悉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四姑顾左右而言他,我就不多问,想她应该有不可说的理由,所以也就答应了。不久后,在某亲戚的丧礼,碰见五姑。她竟然问我,当监护人的责任是什么?是不是包括要供养孩子们的生活费等等。我听了顿时傻眼,心里冷了一大半。

以前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从中国漂洋过海到大马的公公辛勤劳碌一生,养大儿子女儿们,去世之后,留下一间房子和一点钱。后来五姑要出国念书,靠的除了是自己得到贷学金,也因为他的亲姐姐(四姑)提供生活费。后来学成归来,嫁了人生了孩子,生活总算安定小康。反而是四姑则命运坎坷。丈夫脾气暴躁,和家里人关系不好。连生四个女儿,想当然她的丈夫家里不会很高心。大女儿还有一点内向,在学校不能和同学相处。然后丈夫发现患上癌症,所以四姑的样貌比真实年龄苍老的多。我不能想象,当她辛苦供养的亲妹妹,犹豫要当她的监管人的时候,四姑的内心有多伤心。

家,兄弟姐妹,对你而言,是什么呢?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他竟然闪!/宝棋(马来西亚)

经典·家暴/小猪(马来西亚)


中国的经典古籍,以四书五经为首。从前我总以为,这些经典不外乎是要我们做好人、做好事、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等等高风亮节,反正就是电影里的好人的样子!但是最近听了一些关于这些经典的解说,很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经典是这么的“接地气”!

比方说易经,原来不谈道德,而是教我们要“趋吉避凶”,让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避开让凶险的事情发生,要“明哲保身”,不让自己受伤害,同时不让坏人有机会做坏事,也等于是在做着好事!要与时并进,换了位置/地位,做事方式就要跟着改变!这些论调,不管是套在商场上、政治上甚至是家庭伦理关系上都适用。这从根本颠覆了我对中国经典的刻板印象,简直就是现代《厚黑学》的祖师爷!

这些为什么和“温暖”有关?因为这些经典教会我,做人要知分寸——当你面对顾客的时候,该用多大的温度?当你面对老板/下属的时候,又应该用怎样的态度?父母和孩子之间,又该如何相处?太殷勤或太冰冷,都会坏了事情。与时并进、知分寸,说易行难。

大马有一对印裔网红夫妇,在行管期间拍摄住家烹煮印度菜肴而爆红。妻子负责烹煮,为夫者负责拍摄。太太很有礼貌,是印度裔但是马来语说的很好,用普通的材料,最简单的厨具,分享住家食谱。因为家境清贫,所以也只用一般的手机拍摄,两人面对镜头时甚至有点腼腆羞涩。起初没想过会爆红,结果却因着种种因素,虏获了大批粉丝;甚至首相也特意献上礼物,给予关注,结果其他的官员啊,传媒啊,都争相报道采访他们。短短的3个月,以妻子为名的户头在YouTube突然间爆红了,有接近70万追随者。这个数据,对于毫无背景的普通人,和小小的大马市场,是很好的成绩。为夫者接着就辞职,然后举家搬离了老家,买了舒适一点的新家,都获网民给予祝福。但是前几天妻子报案,爆出为夫者家暴妻子,为夫者也因为持有66公分长的镰刀而遭逮捕。后来妻子选择销案,小两口甚至一起发布,妻子选择原谅丈夫,而丈夫不带一份歉意,没有道歉,只说他们选择继续做普通人。

当然对于普通人,突然间铺天盖地的关注,很少人能够在短时间适应。换了位置,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着更换思考和行为模式。但是为夫者家暴,然后出席发布会发言不带歉意,这是最坏的示范。不需要读任何经典,都知道这么做是错的。有人说这不会是第一次家暴,更不会是最后一次。我八卦地认同了。

摄影:Nick Wu(台湾)

上一篇文章链接:自杀、温暖与理性/江扬(中国)

凡单身必定要跟父母同住?/小猪(马来西亚)


我以为这只是传说。所以当我决定搬出去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没想到母亲会有那么大反应——我把珍贵的、重要的东西,暂时用大垃圾袋装着,放在床底下——后来回头再找的时候,两大袋的东西都不见了!原来是母亲把它们都丢掉了!她那时候大概是气上头了,应该没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就统统给扔了!那里头啊,可包括大学时期和朋友之间往来的书信,在国外拍的照片,甚至是我的中学、大学文凭和律师文凭!文凭可以花钱,要学校再发过。但是那些珍贵的书信、明信片、照片,则是花再多钱也找不回来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会那么生气。或许,华人的传统,喜欢多代同堂。这多代“同堂”代表从爷爷到孙子、曾孙都得要住在同一屋檐下?已出嫁的女儿没关系,但是凡是男丁,或者是未嫁的女儿都得要一起住?有经济能力的,或许甚至要女婿外孙都和自己一起住?

话说我搬出去的时候,已经是30岁的成年人了。父母亲为什么还要已成年的子女和他们一起住呢?这多没隐私啊!而且“相见好,同住难”这句话是我是举手举脚赞成的!大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天天见着,多难受啊。母亲有洁癖,一天要吸尘好几次。喜欢清洁本是好事,但是很“醒睡”的我,晚上难得睡着了,半夜却被吸尘机响亮的马达声给吵醒——原来是母亲又看不顺眼哪里多灰尘,所以又在做清洁了。或者是半夜三更突然传来饭香——原来母亲在做饭!那是半夜2、3点!洗衣机不用,却坚持用人手洗一家6口的衣物;明明嘴巴上常常在投诉手指关节有“风”了,却坚持这无谓的“优良传统”。

在东方社会,“孩子”仿佛是属于父母的,是父母的“资产”(或负资产也不一定),所以才会有这种多代同一屋檐下的想法吧? 听说西方的孩子在18岁的时候,很多都会被父母要求搬出去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都这样呢?

摄影:李嘉永(台湾)

我的英语进步史/小猪(马来西亚)


正如其他许多马来西亚人,我会说华语、英语、马来语、广东话,一点点福建话,一点点客家话,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我敢称之为精通的。这大概是广东话俗语里的‘周身刀,没把利’,即是说身上很多把刀,但没一把是利的。

小学时就读城中一间蛮有名的小学,尤以其语文程度之好而备受家长推崇,大概也是全市其中一间最早实行全日制精英班的小学(长大了才明白,这全日制根本就是懒惰家长要摆脱屁孩的最佳借口)。我是四年级的时候才跳班,进入精英班。本来一天要从早上7点半念书到下午5点,已经是人类的极限了。跳班之后,还要开始用邻国的课本。基本上在上午时段,因为要符合国情,所以用的课本都是本国课本。没记错的话应该大部分课本都是用华语做媒介语,然后一本国文课本,一本英文课本。下午呢,则用邻国课本,都以英语为媒介语,而且用的英语深很多。老师偶尔还会在班上播放英语节目的录影带,说着一些英语笑话。但是那时候的我,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还有程度上的巨大差距,一直都领略不到其中的意义。每次听着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大声笑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感觉自己像个傻瓜,很落寞。家里也都没有说英语的习惯,所以英语的程度,就一直局限在考试的合理要求范围之内。日常的英语,可是烂到不行的。

上中学时,通过入学试,竟然也进入精英班的第一班。我不知道是自己真的厉害,还是应试的童鞋们大都很普通,反正就是进了第一班。同样的全日制,说实话很多时候,到下午的时候已经是不省人事了,老师在发言,脑袋都已经无法吸收了。那时候,因为有“优良的传统”,我的英语在班上还是数一数二的。而且本人是数理白痴,也没有美术或运动细胞,所以考试时都靠语文课来拉高成绩!但是究竟有多厉害?SPM的时候,华文考A,英文则只考了个C3,拿不到A,那时候是感觉很气馁的。因为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英语很不错。后来因为不想在高中统考时再重蹈覆辙,所以就决定去补习英语。补习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英语还是很烂。

后来高统时,终于英语科顺利拿了个A。5A的成绩,靠的都是语文科,华文、国文、英文都拿A。但是这A到底有多好呢?升上大学时就知道了。因为那时候本地学院开始所谓的双联课程,我觉得他们为了要凑人数,所以要求放得很低。我凭着高统5A的成绩,顺利进入大学一年级,也就是说“省时间,省金钱”,避开了很多人会上的A Level或者是其他国家的大学先修班。说实在这让我很后悔,因为第一个学期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简直是白痴。看着课文,欲哭无泪。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当然就是如想象中的很糟糕。幸好后来慢慢比较习惯了,所以成绩也进步了。然后大学第二年,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的时候。那时候第一次正式面对面,听着教授授课,我连他们说的是什么口音都分不出来!所以,再次的感觉,自己很白痴。当然,在国外的第一个学期的成绩,也是很糟糕。其中一科,考完后还以为会“肥佬”(编按:fail,不及格),回到宿舍大哭了一场。一直到现在偶尔还会发噩梦,梦见自己考试不及格。后来,总算也习惯了教授们的口音,甚至是教学的方式,所以成绩总算还过得去了。

那现在的英语又如何呢?吉隆坡也算是跟国际蛮接轨的,所以大部分时候都需要用英语沟通。一般的口头交谈,书面沟通是没有问题的,看电影时没有中文翻译也没有问题。但是就是一直停留在这一个表面,还没有机会真正看一本莎士比亚写的作品,或者其他英文作者的诗集。

这就是我的英文/英语进步史。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一日两餐》/小猪(马来西亚)


是的,现在的我,一天吃两餐,有时候忙起来,甚至只吃一餐。通常第一餐是在中午12点到2点之间,第二餐则是晚上6点到7点之间。对,我是不吃早餐的。这时候,很多人会跳出来说:“怎么可以不吃早餐?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最重要的!”

各位看官且慢,请先听听我的减肥故事。小女子身高5尺2寸,40岁出头,以一般国际指标而言,我的理想体重应该是50-52公斤。我一直都不大吃零食,也不大爱汽水或有糖饮料。最多是每个星期一片蛋糕或雪糕。但是几年前,体重就持续在增加。我也试过很多种所谓的减肥方法,其中包括吃全食或是没有加工的食品、少吃多餐、准时用餐、多吃水果、早餐吃燕麦“增加饱足感”,甚至上健身房运动。但是这些都无阻我的体重约来越重,去年甚至破纪录,体重最高达60公斤。

千万种减肥方法,可以归类为两大类,其一,改变饮食习惯,其二,运动。但是这其中常常都有很多迷思。在饮食方面,其中最大的一个迷思,是要少吃多餐,并且减少每餐吃的份量。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要知道现代人之所以那么胖,就是因为科技发达,美食随手随时可得,所以大家都吃太多餐了。在美国,一日十餐的人多得是!当然这些也都是严重痴肥的人。 据说因为商家要人们消费,所以不断灌输错误资讯,甚至赞助科学家或医药从业员的“研究”,让人们相信少吃多餐是好的,而且要一直吃,以“让身体的新陈代谢率保持活跃”。

试过了种种的减肥方法之后,我很庆幸,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减肥方法——不需要买什么昂贵的代餐,不需要计算卡路里,甚至可以让你“省钱”!很简单,就像文章开头就告知的,一天两餐。而且这两餐,通常在6-8个小时内用餐。这个概念,英文称为time restricting diet,也有人称之为intermittent fasting。一天24小时,您乐意选择吃1,2,3餐,基本上最重要的是,要限制着1-3餐必定要在6-8个小时内用完。一天24小时,24-6 = 18 小时,就是说让身体可以有18个小时不用(为了消化食物)工作。比如说,昨天我的最后一餐是7点,假设我是18/6(18个小时休息,6个小时用完两餐),那么,我今天的第一餐就落在今天中午1点,第二餐则会落在晚上7点。

这个饮食习惯,让我成功在2个月内减了9公斤。少吃,让头脑常保清醒。少吃,让荷包省下不少。而且,这种饮食习惯,并不需要你一直去计算到底吃进了多少卡路里,基本上你可以每餐都吃到饱(当然,最好还是避开糖和精制食品,因为这些食物只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而且它很有伸缩性,遇上节庆,我还是会和家人朋友吃喝。节庆过后,我就恢复这种饮食习惯,体重依然可以保持在理想的范围内。

除了饮食外,大多就要靠运动,也就是所谓的增加输出的卡路里。运动固然是好,但是如果要靠运动来减肥的话,那么必须要每天都大量的运动,至少3-4个小时。这对99%的人类来说是一大奢侈活动!

所以到最后最有效的,还是管住自己的口,管住用餐的时间。肥胖不是罪,但是肥胖以后,就会带来种种的慢性病。所以,还是别让自己胖啊!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寻Dr Jason Fung,或dietdoctor.com.

摄影:李嘉永(台湾)

《断舍离》/小猪(马来西亚)


趁着周末匆匆搬了家,从一个单身公寓搬到去另一个单身公寓。本来以为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结果从决定要搬什么,要丢什么,要留下什么,要留在哪里,到了新的地方又要找适当的地方放置各项带过来的东西,找不到适当地方可以放的则还在想是不是应该丢掉……这过程肯定没广告所说的“拎个包包就入住!”那么简单,简直还真的累坏了。想一想生而为人,在人世间匆匆那么走一回,结果连搬一个小小的公寓,都那么多难舍离。那其他更重要的人事物,就更加不用说了。难怪佛教说,贪嗔痴是三大罪恶。说实在的,还真的感觉自己被这些难断舍离的事物缠身,太不潇洒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年过30以后,终于了解‘光阴似箭’是怎么样的一个滋味。感觉是才刚刚庆祝农历新年,噼里啪啦响彻云霄的烟花才刚升起,然后不知觉地商场里的圣诞歌就来提醒你,一年又到尽头啦!一年,恍如一眨眼。孙悟空翻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了,但也不过是佛陀动一动一根手指的距离而已。所以,人间的一年,就那么轻微而已吧?

那么说人生在世几十年,其实也不需要在乎太多吧?问题是,自己还活不到那么潇洒的境界。很多时候还是会为了小事动肝火,为了家事烦心,为了钱财操心。想起看过的一个网红,长着有气质的一张脸,家在山里乡下,有着自己的菜园和小小的农场。山里的生活,煮食依然沿用传统的柴火,用清澈的山水烹调自家种的菜,用山里的竹子做家具,甚至用自家种的棉花来做棉被棉衣!冬天时山里烟雾缭绕,看起来就是仙境,那网红看起来真像神仙姐姐……

我不是神仙姐姐,每天还得为人间的琐事操心烦心。偶尔有个周末可以轻松一下,感觉就很好了。那一天我不再需要为这些事所烦的时候,大概真的是去“做仙”了。想一想,好像也不是什么大的损失,或许还是一种解脱呢。有说道“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凡夫俗子如我,怎么可能重于泰山呢? 但求在世时,比“得过且过”稍微好一点,就心满意足了。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