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之后的眼界/宋丽玲 (马来西亚)

经历过最近一阵子的心情起伏不定,精神类似处于一种內耗的狀况。紧绷的生活,处理着没完没了令人厌烦的人与事,累积久了也变成了影响身心的轻微焦虑。精神內耗时,行动跟不上想法,若坚持凡事完美,心里就会越显莫名的悲伤和硬撑的疲累煎熬。

其实每个人都会在某个階段陷入这种精神内耗,想要从內耗走出来並恢复正常取决于換位思考,开通自己的眼界。眼界不同时看待的人事物将会大不同。豁然开朗后便会发现有时人与事都没錯, 就錯在我们站的位置不同。与其试图改变別人,不如自己想办法理解,接受,放开,改变思维。

面对伤害你的人与事,如果越在意,情绪越会被影响和操控。反之,表现的越不在意,对方越会觉得自討沒趣,结果不了了之。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百种,无需与他人纠缠、你来我往的过招。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无视和无限放下”和打开自己的眼界來应变。凡事可以试试換位思考, 或许人生就會重新定义。对我而言幸福就是无忧无虑,无病无災。凡事都会过去的,允许所有的事与愿违,开拓新的眼界是个好方法。

伪装平凡/宋丽玲 (马来西亚)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位置、财富等都与我们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也因为天性,秉性,习性的不同,也走入了不同的人生。照理说,当你想做个平凡人,迎接你的当然是个平凡人生。


然而,肯定也有大部分的人为了不平凡的人生,选择非一般手段或努力去创造所谓的不平凡。所以人生际遇不平凡也会被视为成功的象征之一。有些人会循规蹈矩的步步经营,也会有人想一步登天走捷径。当中不乏伪装成平凡人,却是你意想不到的扮猪吃老虎佼佼者。


职场上遇见这种适者生存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同事之间口中常说平凡生活就好却出手不凡,刻意挑拨离间,爭功夺位而不惜一切陷害他人;想要安逸的职场生涯须要避开这群伪装平凡的競爭者。打工一族时不时都得学点知识技巧,认识何谓职场负能量。


想成为优秀职场人必须审视日常行为,培养贵人运从而避开小人。职场小人的特点对我而言是……他们特爱裝平凡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特征是自私自大,没有同情心,強大控制欲,对话时一定要赢且完全没界限及不尊重别人。


人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在平凡与不平凡的模糊中认清人际关系,持续保持正能量才会有好气场。平凡也是一种伪装术。。。多少人会认同呢?每天平凡辛苦工作的你能看清楚真心或假意吗?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平凡
  • 上一篇文章链接:平凡变普通/小黄猪(马来西亚)

小时候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宋丽玲 (马来西亚)

如果时间能倒流,我想回到小时候的哪一个阶段?

翻开记忆箱子,儿时的我像是经历过无数的历险记。印象深刻的事包括了上小学时被欺凌,同校学姐年纪小小就巳经熟练地收取保护费,口头攻击等等。每天一到学校,她们就如鬼一样突然出現在眼前,口袋里的几毛钱全給掏出来,就这样……我不吭声捱到这群烂人小六毕业。庆幸的是这样的遭遇只维持了一年,却巳对心理造成些许影响。

成长过程中,陸续的也面对相似的事,只是人总会经一事长一智,我学会了保护自己並激励增进知识和求生本能。所以说这些人的出現反而是负面教材,足以让我深思三字经的第一段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绝大多数人往往只爱把前段熟记,因为它象征着人性的美好,而后半段则是不时折腾颠覆我们的人生观的看法及处事待人的价值观。

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小时候对“性本善”的认知,現在就我个人而言是不存在的。一个生命,为了能保存自己,必定要寻求必要的生存条件。一个群体为了利益会甚至不惜损害周围的人事物或塑造不良环境伤及其他生命的求存。


也许是市场经济把人性变得复杂了,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加剧了,尔虞我诈也就多起来。因为現实生活的残酷,现在換我教育孩子时,我亦不能认同“性本善”,所以我要他们兄妹倆从小就注意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及提高道德意识,让他们在人生的起跑点就少吃亏!提早认知“人之初,性本贪”,能少走冤枉路,减少吃亏的次数倒也是一个进步。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当时年纪小
  • 上一篇文章链接:儿时娱乐/小黄猪(马来西亚)

单亲妈妈的遗憾/宋丽玲(马来西亚)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活得不甘心,付出努力及代价后却也可能只換来白费功夫。活到坐四望五的这个中年阶段,就会不时的回顾过往。思考着自己有什么遗憾的同时,发现原来我也不停的想办法弥补自己,遗憾的结论竟是计算“得与失”。

然而女人最在乎的事是什么呢? 过去的十年,我失去的是女人永远守护的理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我也曾经以为最信任及亲蜜的人能携手恩爱到白首。但其实现实中夫妻的感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不可摧。

从夫妻变成陌路人后,我成了单亲妈,从此遗憾或一个叹气什么都会觉得是奢侈。扒开光鲜的外层,露出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人生处处是沟坎,常害怕熬不过去,我守护的家随时会有问题。所以只能不畏生活坚辛撑起我的家,让孩子们幸福健康成长便是我的“得”,学着不去计较“失”。

选择遗憾也是单亲妈妈的无奈,每天与新常态及现实生活压力的窘迫之下,再难熬也得咬牙硬撑。当下唯有努力挣钱存钱,才有能力应对单亲家庭各种不可预料,以及安稳地生活。遗憾的是总活得累……蜡烛兩头烧。不能减少工作熬夜,时不时没心情好好吃饭,沒时间和家人去散散步,陪孩子去打打球。


年龄越大,肩上的担子越重,就越会发现没钱的日子不难过,而是根本不能过。孩子上学时,如果卡里没钱,就无法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父母生病了,如果手里没钱,在医院就得不到最好的治疗;工作不顺心时,如果袋子里没钱,连出去散散心的条件都没有。所以单亲妈妈遇上柴米油盐却没钱时需把难关跨越,把责任承担,更得靠钱来减少遗憾,成就更好的生活。

写着写着这所有悲催的事,我却也顿悟了。为了从此不遗憾,我想通了! 想要生活时间越久,越需要用心的经营,多一份理解,就能多一份温暖;多一点包容,就能多一丝甜蜜。人生有一些遗憾才懂得活在当下,体会什么是真情可贵,更珍惜自己和家人。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生后半程,我得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灵,这就是最幸福的。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遗憾
  • 上一篇文章链接:遗憾辩证法/江扬(中国)

31号文章三之一 《心动心安是一种需要》/宋丽玲(马来西亚)


“你说的话,我都相信,说的好听,说的甜蜜,你说的每一句,我都相信。为了爱情,失了聪明,听你的话,闭上眼睛,这个梦多美丽,让他继续。”只记得这首若干年前听过但印象深刻的抒情歌曲,歌名是《好听》,歌词中道尽了男女之间心动前及心动后的相恋情境。

其实爱情里的心动不是偶然的,韩剧看多了自然就知道那让人心动的能力是男女间求爱求伴並启动一切起承转合且不可缺失的通关密码。缘份始于一种莫名的心动,因为“相信爱情”的男女,在潜意识中都渴望那被人需要的感觉。

可是在这男女婚恋概念不同的现今时代,难题就是如何忠于那份始于心动的姻缘。一生一世的爱情承诺不能只靠一辈子的心动元素来守护吧?对于结了婚的人,大多早已被现实问题折腾,两人在一起后生活质量倒退的比比皆是,如果还能持续心动,这生活观及价值观就好比玄学般高深。

其实生活从来都是平淡的,爱情当然会经过心动,但心动过后,我们需要的是心安。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曾心动过,却也因为心动心痛过。在爱了几次以后才发现,那个让你心动的人,也许并不是最适合你的人。

真正的恋爱或婚姻,是会让人觉得比单身时候过的好的,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这样。彼此的感情由无数的心动,让人欣慰的心安感觉紧紧的维系着。如果婚后或者是恋爱后过的比单身时候累,又少了开心甚至还有经济压力,那么基于让自己能从長期痛苦中解脱,别无选择下还是可以恢复到单身。

所以啊,走进爱情、婚姻前请三思…找一个让你感到心定的人定心吧。然后重新调适自己的心动力和敏感度,始终相信爱的初心,若能对所有人事物都能随时感恩,心动是快乐的根源之一,而心安则是长久幸福的保鲜秘诀。

摄影:李嘉永(台湾)

《心痛的五味杂陈》/宋丽玲(马来西亚)


从恋爱到结婚生子,照顾一家大小虽忙碌却幸福。那某年的某个决定,却把所谓的幸福变了调,人生规划也从此扰乱了。再回想,当时腦海真的一片空白,心彷佛不想跳了,泪也干涸了,心痛若达到超越十级程度,肯定足以把一个人身心摧毁。

人的情绪处在最寂寞最低谷时,这阶段最难熬及无奈,心里悲鸣,恨难消。苟且地活着,渐渐失去人生的意义,世界只有黑暗,完全封闭,看不见一线曙光而走向颓废或封闭自我。心痛像是传染病,伤的不只是自己,也同时伤了关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个人能𠄘受多久的心痛,才能摆脱这人生中所谓得与失的牢笼?

每个人在碰到命运中难解的刁难或怀才不遇时,就算是富有理性思考也会有被击垮的时候。所以得接受心痛的情绪,假定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並成长,反之最坏的结果就是可能患忧郁症,健康亮红灯。成长的重新定义就是接受岁月的洗礼並完整地成就每一件事……无论好坏。经一事长一智,長进的是人生被赋于突破困难的求生之道,心智豁然开朗地觉悟开启寻求幸福能量。

要知道心痛是一种心理病态及情绪的失控,需要有领悟的过程且寻求心灵疗瘉,放下所有的心理包袱才能重拾健康和自信。人生中注定得面对几许的起落,心痛难免!只好阿Q地把每个难关当做人生的修行。我的人生经验就是转念自救!每天学会多爱自己一点才是心痛的解药,幸福人生才能再次得到升华。

个人的心痛解药……你找到了吗?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学习喜新厌旧之道》/宋丽玲(马来西亚)


说喜新厌旧是人类的习性一定不为过吧?所谓人生,不也就是打从出生到老死就和喜新厌旧纠结在一起?其实殊不知人生本来就是无奈的得接受也别无选择地卷入了喜新厌旧之淘汰连锁效应。喜新厌旧和淘汰论能画上等号吗?为此我上网查了“淘汰”的意思,百度写道:“去坏的留好的,去掉不合适的留下合适的”。在我看来人也很矛盾,有些人时而说新不如旧,也有的说旧又不如新。所以决定淘汰某人某事时必定是非常现实地以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及经济效益为准则。人为了求生及求被认同只好趋于喜新,步步为营地避免自己变成那个被“厌旧”的家伙。

为了避免被淘汰,许多亚洲华人的教育方式也根据此危机意识概念为准。父母会用尽方法让孩子从小就考很多A,总有办法用藤鞭让3、5岁孩子的10根手指头在钢琴键上飞舞,提早上学前班……有些老师也相信不打不成器,同时寄望家长让学生去课外補习,减轻教学负担。很多人自小就被灌输思想认定学业成绩非常重要,成绩中下在入大学门槛时肯定被淘汰。这样的期望及使命感使孩子们都沦为读书的机器了。别忘了社会求存之道还必须俱备其他能力如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快速学习的能力。

把自己也造就成虎爸虎妈,为了孩子们优秀的人生,只好严苛管教小孩,确保自己和下一代拥有竞争力,洗腦般的銘记在心:所谓出人头地的法宝就是要比别人懂得更多,学得更好,行动更快。基于这样的的危机意识,即是要小孩如何在将来闯出属于自己的天下,他们时刻都要有竞争力。

可是小孩的抗压能力都不同,也有小孩在权威专制的管教下受过伤,造成精神压力忧郁症。父母们做了这么多,为的也只是让他们不可输在起跑点,落得被社会淘汰的宭境。同为父母的我认为人要获得成功不能只靠努力和运气,条件中得包括懂得喜新厌旧的社交行为。时代在改变,除了读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品德修养、人格养成和正直的价值观都非常重要!总的来说,人生必须不断求长进、添新知,更得坚持积极求变的想法才能从失败中学习进步,拥有转变成正能量的人生态度才是求得无论何时都能喜乐安稳生活的诀窍。先厌旧才喜新,是顺序?此学问是人生的必修科吧?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城市剩女情结》/宋丽玲(马来西亚)


所谓剩女即大龄单身女性,或大龄未婚女性,是发达国家及繁华都市常见的现象。各个国家社会文化中的适婚年龄不同,一般而言一个超过35岁的单身女性,就随时可能被人称为大龄单身女性或称之为老处女。虽然有些人仍自称为单身贵族,其实在生活中剩女难免被周遭人流言蜚语或评头论足,窥探她们的感情色彩和舆论既有赞美夸奖也有嘲讽鄙视。

思想观念较刻板单一的凡夫俗子总认为任何人生都必然需要结婚生子,而且认为女性或多或少必须依靠婚姻养活,婚姻对于任何时代的任何女性都必定是事关生死存亡的人生最重要决定,任何大龄未婚女性都注定生活凄苦心灵空虚,甚至被误认为是无耻无品德才大龄未婚。老一辈的人更是对剰女存有攻击语论,粤语版的骂名更层出不穷,比如卖剩蔗、箩底橙、摄灶罅等等。

然而时下女性也在演变中,坐三望四的女子思想观念更偏个性化,选择接受新思维而不婚者也大有人在。大龄不婚的原因很多,但其中越见普遍的莫过于追求个人自由,希望永远拥有自由空间以坚持个人兴趣和人生,而且乐意长期恋爱无需婚姻更认准婚姻无保障性功能、重要性降低,甚至不具任何意义。

有些女性更希望独善其身,热衷于追求事业发展,完全不关心感情生活,缺乏责任感及人生规划。新时代思潮亦衍生了许多非婚同居男女、小三小王、劈腿、婚外情等道德沦丧歪风。这些社会现象在霓虹灯闪烁的城市将持续进行中,未来更可能迎接男女大不同的不婚生活态度或居高的离婚率。想必将来的将来也或许会有更多人遭遇童年时便经历过因父母婚姻矛盾所引发的的家庭纠纷或者悲剧,所以即使长大后渴望结婚,但心理阴影始终笼罩折磨,在心理上造成创伤並形成无限恶性循环。唉!人生的最本能就是追求幸福,可是说好的幸福呢?单身是有害还是无害?城市剩女情结真的让人不解!

摄影:Nick Wu(台湾)

《浅谈恋爱及婚姻恐惧症的感想》/宋丽玲(马来西亚)

210416 Key Liu Poh Key 1
和多年不见的好朋友们叙旧聊天,也哈啦着彼此的感情和家庭近况。几位友人当中有两位在不久前先后经历了离婚变成单亲一族。另外一位朋友则选择成为千依百顺,从一而终的伟大小女人,守护着她那大男人主义的无理老公,无私的奉献一切给孩子和家庭。谈着谈着…聊起再一次恋爱及再婚的话题时,满怀感觸的朋友倆皆语出极端和反应敏感且脆弱。原来爱的伤害是如此让人崩溃无语,所以才足以使人患上恋爱婚姻恐惧症。

在爱情及婚姻中受到过伤害,有人庆幸可以从心理阴影走出来,彻底领悟后乐观活出正能量的另一个自己。也有人从此曲解了对爱情的看法和观点,对爱情产生了恐惧心理,也有人自我毁灭或自残。若想在感情世界里重新出发的话,首先得克服心理障碍再建立自信,坚信自己有爱人及被爱的所有可能性。现实生活中,治疗情伤的其办法之一就是学习在爱情里做个主导,检定自己有能力条件爱己爱人。

与其对爱情及婚姻心生恐惧,不如先探讨自己的人生规划及认清爱情及婚姻赋予的意义。结婚基础是恋人们建立相互依靠的幸福生活同盟。想要维持美好婚姻,无论男女都必须懂得表达关爱的语言及肢体,要善于沟通並遵循家庭化的生活方式。其实幸福人生不是必然,而真的是需要创造的。达成最佳的婚姻须要有具备成熟思想的最佳伴侣这一条件,才能至死不渝地守护爱情及勇于承担不时冲击婚姻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相爱久了的恋人或夫妻常常会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把彼此的感情需要忽略掉,少了甜蜜互动多了理所当然的照顾,渐渐缺乏新鲜感、安全感及良好沟通是爱侶或夫妻失和、关系破裂的地雷。新世代年轻人的恋爱观婚姻观大多儿戏,未经深思熟虑只凭昏了头的热爱便决定结婚,确信彼此理所当然地就能在婚姻制度下长久共存。身边那两位友人分享她们离婚故事的前因后果,她们亦认同当初也许就是这样懵然无知的轻视婚姻观,而导致感情失败和家庭破裂。

恋爱婚姻恐惧既是对感情世界心生畏惧,害怕的心理、感觉,这种负能量会衍生人与事的因果牵连及社交障碍。想要克服恐惧感再让爱情婚姻获得成功,男人和女人都必须终身学习表达关爱的话语及拥有条件去身体力行释放幸福正能量。就算失败后还是可以勇敢去爱,追求幸福人生靠转念及勇气,希望每个人找到更好的自己,能相信爱的力量而不枉此生!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立业成家》/宋丽玲

220216 Key Liu Poh Key 4
逢年过节时巳届适婚年龄的单身一族肯定会被长辈循例追问成家立业的人生课题。身为过来人的我,在若干年后对此课题再加思索,答案是非比的大不同。回想起当年入世未深的我,印象中並未深思熟虑就嫁人去也,是典型的成家立业婚姻模式。当时仅粗略的了解成家立业或者立业成家的定义的不同之处,但却也无法确认那一个才是幸福婚姻的基础。

坐二望三的爱情初级生,若真是对婚姻生活没有任何概念的话,希望若大失望亦大。成人世界里所谓的幸福必然是有家、有爱人、有孩子,这样人生才算完整。但现实中爱情与面包的这种矛盾关系真的也没那么简单!在这个日渐物欲化的年代里,幸福的生活是需要以金钱为基础的。

选择步入婚姻的男女基本上单纯的只是想要有家,渴望婚姻给予温馨幸福,亦认定有了孩子,爱情和生命才能得以延续。于是孩子成了爱情及婚姻的结晶品,集合了夫妻俩一世人彼此要承载的甜蜜负担。可是,许多年轻夫妻并未考虑到还需要面对小孩子带来的现实问题!综合琐碎及长久柴米油盐、教育费、保姆费及供车房贷的经济压力亦足以促成离婚的导火线,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版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人生进行曲。

历经了人生种种,相对历练的我此时则比较认同男女皆先立业(小有成就)才成家,这样的婚姻基础比较稳当,夫妻俩能够更有能力守护家庭保持和睦。另外关于生小孩这件事,这不是单纯的传宗接代的问题。对我而言婚后生小孩得遵守三个原则:夫妻俩真心养得起、愿意生、感情好, 原则及顺序缺一绝不可。无可否认,一个小孩的诞生是可以为家庭带来很多欢乐的,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成为融洽家庭关系的一种工具。当今金钱论如此普及的世道,立业后才成家,更能制造双赢的婚姻,人生这样才圆满吧?

(摄影:Key Liu Poh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