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业”之所以被称为“副业”,是因为它是“主要职业以外,附带经营的事业,如农民从事的编席、采集药材等。”这是词典上给的定义。五十年代时,人们理解的也是这样,种植水稻的农民伯伯顺便养养鸡鸭、种种自留地上的蔬菜瓜果,吃不完就去卖掉以补贴家里日常生活需要;在工厂当机械工的工人叔叔,下班以后,在马路边拿着榔头、钳子、锉刀等小工具帮助过路的骑车人修修自行车,赚个小钱,给家里增添一点收入。看上去“副业”与主要职业在同一个行业范围之内,这本来是不伤大雅、对人对己都是有利无害的事情。
但是六十年代“副业”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随时批判、随地追割。一时间,农民的家里不准有鸡鸭,城镇市场不准有自由贸易的小商小贩。无论是农民、工人及其他搞副业收入的兄弟姐妹皆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大约延时二十多年,几乎没有了“副业”。当时想,也许“副业”这个词以后要消亡了。
幸好世间终有“柳暗花明”。人,本来是有思想、有创造,在精神、物质上都有追求、有欲望的高级动物。除了不影响主要职业外,另谋一番副业,充盈精神和物质的匮乏,充分发挥人的才能,这是正常的。
八十年代开始,在“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指导下,给力了经济饥渴人们创业的创新思想。几乎所有的行业开始操起了“副业”,并且给予“副业”二字的内涵以无限的拓展:“主要职业”和“副业”可以是绝然不同、跨界的两个行业,如住宿的饭店和宾馆可以带有旅行社的副业;以旅行社注册的公司可以带有租用酒店房间的房地产业务,以此类推,公司又可以集资房间租用资金,去做理财业务。有的副业的收入远比主要职业工资高得多,作了喧宾夺主的换位,如学校的个别老师,每月周末两天的辅导课收费就盖过了他的月工资;有的“副业”已经没有了“业”的因素,如医院的外科主刀大夫,一天两三台手术下来,口袋里“红包”两三个,被称为“灰色”收入的数目更在五位数以上;更有甚的那些已经被曝光或还没曝光的吃税收的工作人员,毫不费力地,源源不断地会有人把“效益费”、“辛苦费”送到手里,成为他们的“副业”收入。总之,“副业”一词的含义串味了,成了一只杂味俱全、花色各异,甚至失去本义,只追求收入的大钱袋。“副业”一词头上顶了太多的冤假错案了。
应该给“副业”一词甄别平反,正其名,发其力,让真正的“副业”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就个人来说,“副业”是伴随着“主要职业”才产生的事业或业务,没有“主要职业”就没有“副业”。因此,“副业”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在很好完成“主要职业”以后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搞“副业”不能本末倒置。
“副业”是有物质价值的,所以应该有努力去做的“业务”,没有努力、辛劳的收入是不劳而获,就可能是不守规矩的“灰色”收入。“灰色”的收入就有可能给他人带去无奈和困难,违背道德和正义。有的则是不义之财,违反了法纪法规,会受到刑罚的处置,绝对不属于“副业”的范畴。
副业”当然也能转换成为“主要职业”,那是转换职业,已经走出“副业”的范围了。
注:文章确实是昨晚发来的,但当时在进行着读书会,没能够马上处理。事后就忘了,刚刚突然想起,马上发文。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上一日文章链接:
1. 不务正业/练鱼(马来西亚)
2. 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副业/徐嘉亮(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