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抢劫记/陈泉慧(马来西亚)

试过一次在银行提款后被抢。话说提款后我就上了自己的车子,结果发现前面有车挡着去路(其实是同伙),然后突然就有摩托骑士敲碎我的左边车窗,试图抢走我的包包。一番拉扯后,包包被抢走了。我试着开车追赶抢匪,无奈路上太多车,肯定追不上摩托车的,所以我就掉回头。这时候才发现,案发现场围满了围观的人,而有些人手上拿着椅子,原来是在银行隔壁的餐馆用餐的人们,听到我的呼喊声,结果第一时间拿椅子出来准备“帮忙”。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有个年轻人,把我刚刚从银行提出来的两叠钞票,归还给我!

那时候的我还在惊恐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做。包包被抢了,手上拿着两叠失而复得的钞票,我却没地方把它们收起来。恰巧有两位朋友也在场,他们就安抚我,递给我一个小袋子,让我把钱收好。然后还开车跟着我,陪我去警察局报案。

后来我仔细回想,应该是我没拉好包包的拉链,结果在和抢匪拉扯的时候,包包里的东西全部掉落在车外的地上。所以虽然不幸被抢,但是幸运的是人没怎么受伤,而且还有很多陌生人挺身而出帮忙,甚至遇上拾金不昧的人!惊恐之下,我甚至忘了那个年轻人的脸。但是一辈子记得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人的哦!

《愿望与现实》/陈泉慧(马来西亚)


老师催稿来了,还善意提醒主题是“愿望”。我有点纳闷,这个题目应该很好发挥啊!一般人不都有着一堆的愿望吗?好比发达啊,发横财啊,遇见男神女神啊,住洋楼养番狗啊。更年轻一点的大概是成为网红?环游世界?享尽美食?怎么这么快就缺稿了?

可是当自己真正想应该写些什么的时候,竟然也无从下笔。仔细想想,或许是残酷的现实世界,让许多人经历了种种失败挫折,都不再有愿望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哪有那么多头奖可以让全球数十亿人发横财呢?怎么可能像电视剧里,转角感觉有点晕,然后不小心遇见男神女神跌进对方怀里,而且对方不计较你的身材样貌身家就疯狂地爱上你,然后和你从此幸福快乐到白头呢?

但是转念想想,愿望就只是愿望。愿望列表上可以有千百个愿,但是如何不付诸行动,不吸取教训,不坚持不懈,则那列表可以年复一年,千篇一律也好千变万化也好,那张列表始终是一张纸而己,是毫无意义的。比方说父母亲许愿孩子聪明伶俐榜上有名,但是自已却难得翻一翻任何书籍。肥胖人士许愿要瘦下来,却不改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要练出马甲线腹肌,却连腿都不抬一下!年轻人希望出人头地,却不愿意花时间金钱提升自己的能力。居民希望有好的居住环境,却不愿意出席居民协会的大会。选民希望有好的政府,却不愿意投票。

简而言之,愿望只是一个想法,要愿望成真就要先策划,然后付诸行动。否则就像俗语所说的,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怎么可能会有进步呢?愿望怎么可能成真呢?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追剧》/陈泉慧(马来西亚)


小时候,父亲是经营录影带租借生意的,更仔细的说就是专指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戏。那时候除了顾客自己上门来店里拿货,还有送货服务。小小的电单车,后座装上一个四方形的大盒子,大盒子容得下三、四十个录影带。父亲就一家一家地把欢乐送到顾客家里。那是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消费选择不多且昂贵。家里有一台电视,加上一辆车,已经算是小康之家了。所以追剧可说是一般人最普遍,且相对来说还比较负担得起的休闲方式。

印象中,因为父亲的店是其中一间最早收到从香港运来的最新剧集,那时候真的是感觉最幸福的时刻,看剧看得不亦乐乎。印象最深刻的是金庸小说改编而成的戏,例如黄日华和已故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到后来的一系列律师法庭戏,例如《壹号皇庭》。我到现在还怀疑,当年是受了这些律师戏影响而去念法律的。戏里的律师好不威风啊!受人尊敬,住洋楼、开跑车、喝红酒,工余到全世界旅行,好不奢华!当然后来才发现,那真的是“戏”!大部分的律师都过不上这样的生活。

不久后,CD出现了。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而且素质更好。开始时由于价格昂贵,所以还未能被普罗大众接受。接近千禧年代,CD越做越便宜,而且盗版货充斥市场。不止录影带生意受科技的冲击,即使大的电影院也都相续倒闭,迷你电影院则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起。到现在,录影店已经消失了,但是消费者选择可多了。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观看许多国内外的连续剧和电影。

我是自从大学时开始,就很少追剧了。话说30年前的香港戏剧本,和现在的不相上下。我觉得香港剧和典型迪斯尼卡通片有一个通病——他们都灌溉不切实际的爱情,甚至家庭观念。男主角一定高大威猛,女主角一定漂亮温柔但是需要男主角保护。大人看尚且能够分辨是非,小孩子常常看的话,不知不觉或许真的会被荼毒思想。这影响对女生尤其明显吧?问问身边的女生,有哪几个不是对另一半有这样期许的呢?但是这和现实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现在倒是准备要签NETFLIX,听说他们在线的戏很精彩。但是又很矛盾,怕自己会不能自拔!

摄影:Nick Wu(台湾)

《Lucky》/陈泉慧(马来西亚)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从前住在排屋的时候,为了防贼,家里养了一只德国牧羊犬,俗称狼狗。据说这种狗很聪明,在狗狗的排行榜里,智商排前五名,容易训练,而且忠心,不容易被陌生人收买。

我们把它唤着Lucky。Lucky确实蛮聪明,看到陌生人的时候,总是吠个不停。我没看过它真正咬人,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那么“能武”。但是它体型够大,两个前脚提起来的时候,个子比一般人还高!妹妹小的时候还曾经把它当马来骑!和它玩的时候,它高兴起来,双脚搭在谁身上,那人肯定几乎就要跌倒在地上!所以朋友来找我的时候,看见这狗,即使它是被一个矮篱笆隔离在后园,但是他们还是吓得不敢踏进我的家。总要百般“安抚”,他们才肯踏出勇敢的第一步,一个箭步就冲进家里头,深怕迟了就会被越过矮篱笆的Lucky相中!他们比我和家人更相信,Lucky有那个能耐,可以从窄小的后园,跳过3英尺高的矮篱笆,来给他们一个热情的拥抱……

弟弟和Lucky最亲,常常带它去散步。邻居们看到Lucky的时候,即使已经“见过很多次面”,还是会远远就自动闪到一边去。我试过带它去散步,但是它一奔跑起来,天啊,我都拉不住它,把邻居们给吓死了。所以散步这工作,我都不再做了。话说回来,那时候牵着它出门感觉还真威风,坏人都给我靠边站(那时候攫夺匪蛮多)!

但是狗狗有很多毛发(所以现代人称他们为毛孩),Lucky脱的毛也真不少。傍晚回到家的时候,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满地的狗毛!而且这种大狗,要常常替他们洗澡,否则那股汗、唾液夹杂着其他各种味道飘散在空气里,也挺难受的。

狗狗的寿命一般是10年左右,大狗较短,小狗较长。Lucky到大概8岁的时候,因为体型大,结果造成它的腿关节受伤,到后期甚至是只能够靠两个前腿拖着身体在地上爬行。那时候我都不忍看它,因为看着看着视野就模糊起来。后来它被安排安乐死了……

现在每每看到别人遛狗,都会特别喜欢看狼狗。会让我想起Lucky,想起那段青春岁月,还有也已经逝世的全叔。那是我美好但寂寞的岁月。

附图:摘自《维基百科》

《网络的美丽与忧愁》/陈泉慧(马来西亚)


认真算起来,真正使用网络,是整20年前的事。

那是在1997年,我在英国求学。第一年是住在学校宿舍。晚饭后的其中一个活动,就是去电脑室,排队等用电脑。那时候电脑还没那么普及。电脑室里只有8台可供公用的电脑,是四四方方,臃肿笨重的那种。个人电脑在那时候是很奢侈的玩意儿,电邮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印象中只有在念大学的朋友才有电邮。那时候的电脑,荧幕开启时,是青色的画面。电邮内容也只是一板一眼的文字,不能附上照片、视频。

因为个人电脑不普及,所以很多时候还是依赖书信来往。所以查看了电邮之后,另一个动作,就是前往信箱区,查看有没有寄给自己的信。每当收到家人或者是朋友寄来的信的时候,那种开心的心情,非笔墨能形容。看着家人朋友附上的照片,熟悉的字体,解乡愁之余,却又往往撩起更多的乡愁。

我对科技反应特别慢。那时候,没能想象到,20年后的今天,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机,就把很多问题解决了。国外的亲友,靠网络就可以“见面”、聊天,好不方便。做生意的,不需要出国开会,用skype 就解决了。银行账户来往,上网也就能解决,不再需要舟车劳顿,去到银行才可以把事情给办好。 网络也让教育普及化,让更多贫困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几十年没见过的朋友,靠着脸书“相认”了。

但是啊,wannacry之类的病毒,可以把你吓个半死。因为不需要去到银行,所以真的去到银行的时候,银行职员不知道你是谁。脸书上的账户,不知真假。“解救普通人”之类的金字塔,比以前更多。

网络确实带来很多方便。但是某种程度上,却仿佛让人们更加疏离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的好坏已经太多人说过了。大家自己保重吧!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城市农耕》/陈泉慧(马来西亚)

你多久没看到蜜蜂了呢?住在城市里,越来越少看到这可爱的昆虫。但是自从在家开辟一方小小的菜园后,惊讶地发现,原来蜜蜂会飞到10楼高的地方来觅食!

是的,最近我爱上了“拈花惹草”,通过脸书认识了好多喜欢园艺的朋友。更切确的说法,应该是喜欢种‘住家菜’的城市人。传统上一般人种植的是欣赏用的植物,但是随着食物价格不断的提升,加上担心农药的问题,所以现在的趋势是在家种菜! 市面上不缺有机菜,但是很抱歉的说,以大马的国情而言,我实在对那些标榜着‘有机’的蔬菜不太有信心。 而且家里的阳台空着,每天在堆灰尘,所以就激起了想要在家里种点什么的念头。

耕种需要三大条件: 土地, 阳光 和水。 城市的土地贵,寸金尺土,幸运的朋友住在尚有花园的排屋,可以耕种的地方自然多一点。但是大部分人都住在公寓里,可以耕种的地方大概就只有阳台。不过这不阻扰大家对耕种的兴趣,反之激发了很多有趣的耕种法。横的空间用完了(意指地面),就用直的空间吧!对,就是所谓的“垂直型”耕种。依着阳台栏杆或墙壁,种些攀藤植物。再不然,就用垂吊的方法在天花板挂几个小篮子,又可以种菜了!

你家阳台没日照?没关系!随着科技进步,现代人可以利用室内的灯光来耕种了!没雨水? 没关系!把水喉打开,哗啦哗啦水就来啦!没土地?更没关系!因为你可以尝试用水耕法!没时间等几个月等收成?也没关系!试试看几天就可以收成的Microgreen吧!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吃到新鲜的沙拉!

另一个让我爱上这个活动的原因,是因为它符合环保。我不敢称自己是很环保的人,但是我尽量让自己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在自家耕种,善用已有的面积,栽种自己要吃的蔬菜。而且可以利用厨余,将本来会被送往垃圾掩埋区的“废物”变成肥料!减少对化肥的依赖,进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很多人笑在家种菜的人,说蔬菜这么便宜,干嘛浪费时间、金钱和心血啊?对于这种人,通常我都一笑置之。自己种的菜,100%保证没农药,而且看着幼嫩的苗从细小的种子里慢慢发芽,到开花结果或到成熟收成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无法形容。

让我意外的是,耕种让我学会了忍耐——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了吧?很多时候,还真恨不得可以再做点什么,让种子可以快点发芽,让幼苗可以快点生长。但是啊,该做的都做完了之后,很多时候你就只能够等待——等待幼苗吸收足够的阳光、水分、营养,然后他才会慢慢成长。

耕种也让我认识到,原来种菜真的很难!要看天气、阳光,要对抗虫害,要保障水分充足,各个方面都不可少。以自己的经验,即使在10楼高的阳台上,害虫们一样不放过你。要用环保的方式解决虫害,又是另外一笔费用。现在真正知道,为什么有机菜那么贵了。有个说法是,不是有机菜贵,而是有农药的菜太便宜,但是需要赔上多大的健康代价、环境代价,则是另外一回事。

题外话,有机耕种早已经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土地耕种。现在还有纯水耕法以及鱼和植物共生法。为了减少对土地的依赖(开发土地,通常就等于要把树砍掉),也有人把整个货柜改装成有机种植园。植物只需要特定的紫外线就可以生长,所以在室内(货柜里),只要把这一环抓好,就可以以最少的土地,产生最高的效率。一个货柜的面积,以垂直型耕种,其收成比相同面积的传统土地耕种法高好几倍!更值得欣慰的事,投入研究这些新科技方式耕种的,都是年轻人占多数。明天还是有希望吧?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从电台听歌与上课》/陈泉慧(马来西亚)

051116-nick-wu-34
开车时堵车,百无聊赖之际,唯有听歌。因为不常买CD, 所以通常都是听电台,但是收听电台这回事,是很看运气的。

这话怎么说?好运气的话,连续转换几个不同的电台后,终于听到喜欢的歌,就跟着轻轻的哼。但是大部分时候我都碰上坏运气,结果很快就关掉收音机。原因无它,因为空气里传来的,大多时候都是噪音。最常出现的是商业广告,不停地疲劳轰炸你的听觉神经。难得播放歌曲时,或许是年纪大了,现在的“流行音乐”已经不是我的那杯茶啦!

而且我发现有一样东西很奇怪–我们的电台很喜欢循循善诱。再者,中文电台和英文电台比较起来,中文电台似乎更长气,收听他们的节目,感觉好像在上学!DJ们左一句“要珍惜光阴”,右一句“要多回家看父母”,上一句“健康很重要,要适当的运动”,下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至理名言。不知道是他们太热心,担心听众们不知道该怎么活,还是当听众是白痴?反正我是很受不了这样的家长式文化,所以往往收听不了几分钟,就“缘分已尽”了。

有说“电台素质反映听众素质”,至少针对大马而言,我是相当赞同的。

注:近几年有一个新的英语电台,BFM, 越做越有口碑,我个人相当喜欢。有高素质的各项节目——时事评论,说书节目等等,大家不妨听一听。

摄影:Nick Wu(台湾)

《记待我一家如家人的全叔》/陈泉慧(马来西亚)

210916-nick-wu-14
“那时候,我觉得他好像瘦了,但是因为没听他投诉生病或什么的,所以我也不以为意。后来,当他叫我带他去看医生的时候,我就隐隐觉得不妥了。”母亲娓娓道来。“他一向很少生病。即使病了,他自己会去看医生,拿药,休息两三天就没事了,很少会麻烦别人。是的,印象中,您很少生病。不多话的您,即使病了,也不告诉我们。偶尔看您拿药回家,也不特别说些什么。吃药,休息,每天如常工作,掌管餐馆的厨房,每晚一两罐黑狗,每两三天一包烟,如此数十年……

那时候,餐馆的二楼,租了给一家卖所谓‘进口健康床’的商家。大概是有些按摩、红外线等等健康功能做卖点的床。您去了几次,然后就投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按摩器力道太大,按摩后您反而觉得尾龙骨的部位疼痛,要我们带您去看医生。

结果我们就带您去医院。医生建议照肺部X光。片刻,X光片出来后,我看着那些影像,整个肺部,都是黑色的。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还以为那是正常的。医生并没多说什么,只是建议做全身的CT检查和验血,要我们隔几天报告出来后再来。

回家后,母亲私底下跟我说,不知道是不是癌症?我听了愣一愣,立刻说怎么可能?癌症这回事,在那个时候距离我还很遥远,因为都没听说任何亲戚朋友患上癌症的。对癌症的认识,也仅限于报章上的介绍和报道,现实生活里则从来没真正接触过这个世纪绝症。“全叔的家族都没有这个遗传啊!”,我还这么回答。“可是他抽烟抽了几十年,那个X光片,都是黑点。而且嗜酒贪杯,手已经开始发抖了。还有,他好像比较瘦了。”我心里一沉,“可是我年头才刚刚带他去做身体检查,验尿等。医生都没说什么啊。”我野蛮地坚持乐观。

报告出炉那一天,母亲和继父去拿报告。然后母亲打电话给我,“我都说了是‘那个’,整个身体,满满都是黑点,包括肺部、脊椎骨等等部位。医生说他要吃什么就让他吃,要去哪里就让他去。”医生还问道,为什么那么迟才带您来,因为按X光片反映的病情程度看来,您是处于末期了,不可能之前没感到疼痛。言下之意,仿佛在怀疑,我们是不是特意要拖延时间,争取机会买保险,要骗保险公司的钱。医生不相信,您之前一点都感觉不到疼痛。我们当然没有特意去买保险,您也确实没投诉特别的疼痛。

事后,您没有特别争取要些什么治疗。依旧喝酒,依然抽烟。没有大吵大闹,没有怨天尤人,也没特别和我们说些什么。您是已经接受自己时日无多了吗?接下来的第一个月,您继续消瘦,但是尚行动自如,饮食正常。后来,您越来越虚弱,得整天躺在懒人椅上,不能出来餐馆了。洗澡、吃饭,那时候都由弟弟照顾。我不敢常常去看您,我怕我会在您面前流泪。试过有一次,我坐在您身边,假装读着报纸。那时候,您已经不能自己行动。躺着在椅子上,头不能自主地歪斜在一边,只瞪着电视看节目。坐不了15分钟,我就得离开了,因为我止不住我的眼泪。

然后,很快的,您吃不下东西了。身躯萎缩,剩下皮包骨。我们把您送院,医生往您的鼻子插喉,输入液体营养液。前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您就离开我们了。您一辈子求什么呢? 也没什么。就贪杯,抽抽烟。不好名牌,不说是非,不多话。物质对您没特别意义。衣服几十年如一日,顶多是新年时穿牛仔裤,其他日子都只是一个厨师的服饰—白色衬衫加短西裤!您不是我们的至亲,但是您一直在默默的支持着我们,即是母亲生意上的好伙伴,也看着我们几个姐弟妹长大。和您一起相处那么多年,大家的关系,比血缘上的许多至亲还要亲。有着一手好厨艺的您,和母亲拍档,由街边的露天大排档做起,一直升级做到小有规模的冷气餐馆。经济好的时候,您也不争些什么。财务一律由母亲掌管,您只要您的香烟和黑狗。后来母亲给您买了车子和房子,您也没特别要求款式或房子大小的,任何东西都欣然接受。经济不好时,您二话不说,卖掉房子,把钱给了母亲,搬来和我们一起住,由一个人住一间房子,搬来住进一间房间。

上个月是农历七月,母亲梦见您,您说没车子。所以我们就特地‘烧’了一辆车子给您,还有司机呢!希望您收到了啊!您还在喝黑狗吗?还在抽烟吗?

摄影:Nick Wu(台湾)

《不八卦的代价》/陈泉慧(马来西亚)

270816 Clement 155
广东话有句俗语,“三个女人一个墟”,确实有道理。试过在咖啡馆里,本来想找个静静的角落赶公事,然后邻桌坐下了三个女人,我那时候就心想:“完蛋了”。从她们坐下来那一刻,就听见她们在滔滔不绝的说是非。为了让耳根清净,我戴上了耳机,试图继续专心工作。但是她们所发出的噪音实在是太高分贝了,最后我忍无可忍,唯有默默离开。后来也遇过八卦的男生们,印证了这确实是个“男女平等”的时代。(离题一下,‘三个男人’又是什么呢?)

虽说长舌妇/夫一大堆,但是八卦这本事,可不是人人都会,人人都享受。我可不喜欢八卦,也自问没那个本事八卦。和家人朋友们相聚时,我们通常是“酸”对方或自己,谈谈近况啊,健康啊,美食之类的话题。有文化一点的,会告诉对方最近看了什么好看的书或电影。物以类聚嘛,很庆幸我的熟人圈子里,没有八卦的。但是有时候,不得已被逼要八卦,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公事上不可避免的应酬。因为不可能和对方谈心事嘛,那么就没办法了,无可避免地聊一下明星啦,八卦新闻之类的话题。如果对方也是不喜欢八卦的人,那倒好,三言两语,简单寒暄几句就算了。可是如果碰到长舌妇/夫,那结局肯定很悲惨—-对方可以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几十分钟。那一刻的我通常很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种场合!

有些人则喜欢用是非做人情,试图以此拉拢你。但是我心里很清楚,如果甲可以用是非来收买你,则甲也可以用你的是非来收买别人,这种人不得不防。

不喜欢八卦,乐得清静,但是可是要付出代价的。通常这种人很容易会被标签为不合群、高傲。如果在同事圈中被这么标签,工作上或多或少会受影响吧?我曾经试过“埋堆”,但是很痛苦。大伙儿在说别人长短,我觉得真是很无聊,很浪费生命!大伙儿大概也看出来,我抗拒这种话题,以后的聚餐都不叫我了。我一方面乐得自在,另一方面,却也清楚知道,因为不属于他们的圈子,所以有时候要叫他们做公事时,会遇到无形的、无谓的抵抗。

这是不八卦的人需要付出的代价,但是这种代价可以换回无数耳根清净的时刻,还是很值得的啊!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电影里的友情》/陈泉慧(马来西亚)

300716 ckh 50
小时候很喜欢看港片。其中最喜欢的一套,是周润发和狄龙主演的《英雄本色》。戏里,Mark 哥(周润发)和狄龙之间的友情,感动了无数人。两人叱咤江湖,是黑社会里的头二号人马。狄龙后来遭手下出卖,被关进监狱。周润发要替他报仇不成,反而变成跛脚。但是在写给在狱中的狄龙的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狄龙出狱后,才知道原来周润发的日子过得那么凄惨潦倒。周润发执意要替狄龙报仇,狄龙却碍于有个做警官的弟弟(张国荣),所以拒绝了。后来在周润发为狄龙报仇的行动时,狄龙突然现身,两人之间相视一笑,不用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之间的情谊,竟然连做警察的弟弟都被感动了。

戏外,导演和演员们的故事也很令人感动—-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一堆落魄的男人,聚在一起的一个赌注—-当年狄龙刚刚被服务了很多年的邵氏辞退,正经历着尴尬的中年期。周润发是票房毒药,没有老板肯支持开戏。导演吴宇森怀才不遇,拍的都不是最喜欢的电影。难得有好友徐克大力支持,重拍这部电影,结果票房和口碑都大好。这几个男人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我不能说自己有像Mark哥那种两胁插刀的朋友(其实也真的不想朋友为了我两胁插刀),但还是很庆幸自己在经历困难的时候,都有朋友相助。一关又过一关,惊险重重,但又总化险为夷。反正还活着,还有能力过生活,还能偶尔和朋友喝喝啤酒,足矣。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