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了一口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李明逐(中国)


关于上贼船的经历,细想起来我也有过。

不过比较稀松平常。几年前和小伙伴们组团去北海旅游,遇到黑导游,需要消费多少钱才能够去下一个目的地,当时小伙伴商量之后就打电话到旅游局投诉了,之后旅程依旧顺利,我们也并没有真的去大肆购物。

可能是从小的习惯,无论去什么地方,我都比较倾向于警惕,所以也很少遇到被坑、被骗等的经历(主动被骗的除外)。所以真的是平平淡淡的人生啊,不过我喜欢。

依然是习惯原因,我很喜欢做计划,也很容易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所以不得不从现在开始行动,去避免未来会出现坏的结果。这个可能是属于应对悲观的积极态度?

所以我经常在两件事情上去拉别人上我的“贼船”。

前段时间,朋友A在我的劝说下买了市区位置不错但面积较小的二手房。

她念叨买房差不多2年了,也早已把老家的房子买掉当作买房的首付款,但迟迟没有动静。大额的资金放在卡里,不敢做长期投资担心临时取出来损失利息,不敢做高风险投资,担心亏掉本金。前段时间,我们又约了一起吃饭,讨论之后,认为买一个位置较好的二手房,哪怕面积小一些(面积能满足她的需求),以后方便出租也方便出手才是最重要的(房子她近几年并不住,是留给妈妈退休后来小住时的用房)。最后又把我认识的房产中介介绍给她。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她就告诉我看好房了,价格还很不错,又很快就签订了合同。房子位置不错,也有装修,之后每月出租的租金可以覆盖一半的房贷,所以她的还房贷压力并不大,用住房公积金就够了。

我也经常会“催”自己的妹妹和闺蜜早点买房,最好婚前有自己的小房子,二居室即可。因为租房价格并不低,与其把钱给了房东,不如变为自己的不动产。房奴固然可悲,但女生需要的安全感,房子可以提供一大部分。体验过多次搬家的劳累和漂泊感的人,更容易被房子带来的安全感吸引到。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离婚率很高,可能超过30%,可见有很大部分的婚姻并不幸福。婚姻也不应该是女生的避风港湾。所以在婚姻不幸福时候,当一当随时可以“离家出走”的娜拉就很重要了,所以女生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所,不会因为担心无家可归而不敢离家出走。

另一件事和“催买房”相似,就是存钱。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买,也不要买炫耀性的奢侈品,把资产留在账户里,去升值。因为除了固定住所带来的安全感之外,金钱也会带来另外一部分安全感,那就是不会无饭可吃。

不会无家可归、无饭可吃,才算是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二个层次:安全需求。才有可能去需求自我实现。

基于以上两件事,我不赞同消费主义。我也比较悲观,所以我有房子之后,就开始攒钱,让生活能一直平平淡淡走下去。

之前和我的伴侣聊天时,他感叹到,现在的工作做的都是无趣的、不能提升自己的事情,真的是为了一口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所以,为了我们不再为了“房子”、“一口饭”而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就先把这两件事给满足了,满足住房的最低需求,满足饿不死的最低需求。然后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慢慢准备起来,好好享受追求未来的过程。

摄影:李嘉永(台湾)

〈考试是学习的动力,你也这样吗?〉/李明逐(中国)


弟弟今年6月份就要参加中招考试了,就是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然而,他的成绩实在一般,比较难考上我们市排名前三的重点高中。全家人都很替他着急,尤其是九年级这一年,只要看到他在玩就会督促他好好学习,减少娱乐时间。但他好像并不是很上心,很佛系,觉得能上哪所高中就上哪所,并不为他的未来而担忧。

所以我们和他就产生了矛盾,颇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感觉。我们催他学习催得紧的时候,他反而会特别不耐烦,朝我们吼,大意是他以后的前途是他自己的事情,和我们没关系。

虽然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会厌烦别人一直念叨。但作为家长,真的会忍不住去担忧,担心他以后因为没有读到好的大学,没有更好的前程,也没有更好的生活。

身边一个朋友,刚刚参加完一个考试,在准备考试的一个月里,她异常勤奋。因为已经成家有宝宝,她的空余时间并不多。为了备考,她不得不投入所有的时间,比如上下班时间带着耳机听网络课程,早上早起晚上晚睡,中午吃饭的间隙也能看到她在用手机学习。

等考试过去之后,一切又回到以前的状态。虽然不用这么勤奋地学习,时间也富余起来,但她反而很失落。她说,很怀念这段备考的时光,让她仿佛回到高中考大学时候,那种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的劲头,时间被充分利用的充实感,这种时候会感觉自己是一直在学习和成长的,在变成更好的自己。考试结束之后,失去了目标,自然也不想学习了,回归繁琐的生活,看不到成长和变化,她反而失落了。

习惯了应试教育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考试的时候,会把考试作为唯一目标,特别有动力,找出所有时间去学习,一定要考好。但考试之后,就立马失去了目标,也失去了动力,反而迷茫了。很多高考生在高考结束进入大学的时候,就是这样迷茫。苦恼最多的就是,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我以后会去哪?去做什么?

我也不例外,为了学习英语,首先把考试报名起来。昂贵的报名费用,反而会督促你去认真准备。现在市场上很流行一些应用服务,就是先交钱,再学习,学完考核通过后返还报名费。很多人报名,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方式,仿佛有了“押金”,必须为了返还押金,而去学习,这样动力更足。

最后,问下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考试是学习的唯一动力,你也这样吗?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只有天真的人才期待“反转”》/李明逐(中国)


我一点都不期待反转。

虽然在故事的结局,大家都很期待反转。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要死掉的时候,来了王子的亲吻,公主复活了;源源不断的“死人”被夜王唤起,攻入临冬城,大家都陷入绝望,千钧一发之际,艾莉亚一剑刺杀了夜王,大家得救了;前半段吊起观众的情绪,为主角们提心吊胆,结尾大反转,坏蛋死了,完美结局。

精彩的“反转”和戏剧矛盾,因为足够过瘾,满足了大家的心理期待,所以倍受欢迎。但“反转”一般不会发生在生活中。正如缺钱的人渴望中彩票,解救目前的困局;平时没好好学习的人期待幸运降临,考试不挂科;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都是侥幸。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但不努力一般不会有结果。想要什么样的结尾,就要铺垫出前面的99%。前因引起后果,既然没有前因,我就不期待后果。

为什么我这么佛系?不抱有幻想?

因为我验证了很多次。“反转”这种运气从来没在我身上出现过。这可以用数据和经验来佐证。

中学时候,很多次考试,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考最好,仍然会心里默默幻想,这次“也许”我就第一名了呢;做某一件事,目标定得很高,中途比较懈怠,到完成时候,心里仍然期待,祈祷自己会得到最好的结果,然而从来没有获得“反转”的结局。

当然,作为“不会中奖体质”,各种抽奖,也从来抽不中,哪怕获奖概率很高,也抽不中。所以,不劳而获的“反转”在我身上完全没有体现过。

反而,在多数时候,不立flag,不关注别人正在进行的程度、进度,只默默地去做好自己的这件事,到了结尾的时候,往往会获得好结果。

我理解为,专注、持续努力的力量,会使自己获得相应的好结果。

由此,我不再期待反转,反而佛系起来。自己想要什么,就踏实去做,不谈努力,不说大话,去做就是了。反不反转,又与我何干呢。

摄影:林明辉(瑞典)

《你对谁撒谎最多?》/李明逐(中国)


你对谁撒谎最多?这个答案显然易见。就是你自己。

当你在学习的时候,可能是要准备一次考试,或者周末在家写作业,大脑里都会有一个声音对你说,休息一会吧,时间还早,不着急的。于是你放下课业,玩手机、看视频、网上冲浪、打游戏,等玩一个段落,突然发现,时间不够用了!作业还没写完!反正我念中学时候周末的作业几乎没有按时完成过,都是到学校后赶作业,或者抄作业。

体重预警了,又开始一轮减肥计划。今天跑步,明天游泳,计划中一周可以减下一公斤,然而,每次运动完,走在楼下的路边,总能遇到可口的夜宵,太美味了,今天必须去吃,不然明天就不会这么美味。胃里有个声音这么向你咆哮,快去吃啊!大脑这时候也来凑热闹,说,你刚刚运动辛苦了,稍微吃一点,不会长胖的。然后,第二天称体重时,你发现,比昨天又胖了!

上午9点钟开始一天的工作,先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列出来,按照最理智的方法,应该是用上午最核心的时间,吃掉“三只青蛙”,把最难的事情做完。但大脑里的小人又跳起来,说,做难的事情好累呀,先做简单的呗。然后就开始做了一堆琐碎,又价值不大的事情。到了下午不得不做最重要的也最难的事情时,精力不大够了,只好草草做完。

你是否也是这样?经常撒谎骗自己?

每次撒谎时的借口总是,“等下再做”、“明天再做”、“时间还充足”。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天天用这些借口来骗自己,其实就是拖延症。然而,每次希望改变自己,去克服拖延症时,却会被自己大脑的小人跳出来说,“明日再开始改变吧,这次一定能治好拖延症”,然而,明日仍然继续自己骗自己。

所以发现了没?

也许,对自己撒谎,是一种常见的事情。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对自己撒谎,哪怕是追求短暂的欢乐,是拖延症,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最合适的方式是接纳它,不强行扭转它。当你不在意拖延症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却慢慢离你而去,反而越强化它,给自己施加压力,越适得其反。

对自己撒谎,也可能是大智若愚,是洒脱,是自己放开自己,不给自己施加压力。苏东坡不也经常写诗给自己开脱嘛。常说难得糊涂,不较真,粗中有细,才能经常开心。所以用说谎来骗骗自己,也是好事情。

一切都要放轻松,接纳这样不完美的自己。

摄影:Nick Wu(台湾)

《归去》/李明逐(中国)


一天早上,天蒙蒙亮,在村头的小溪边,小男孩明珩遇到一个奇怪的男人。
这个男人胡子拉碴,衣衫破旧,蜷缩在溪边的草丛里,头发上沾满了草屑,面上还有些泥土的污痕。
甫一见面,明珩吓了一跳,还以为是流浪汉。不过在这一惊之间,男人就醒过来了,慢吞吞站了起来,朝明珩拱了拱手。
“小朋友,你知道去方圆城的路怎么走吗?”
“唔,沿着小溪往下游走,第二个路口左转,就那个方向。”明珩给他指路。

“小朋友,谢谢你,你有没有吃饭?要不要一起烤鱼吃?”没等明珩开口,这个陌生男人,就从草丛里摸出来了一把剑,哗哗几声往小溪里走去。
或许是经过长途跋涉,男人的腿在迈步的时候步伐很是疲惫,甚至还略有一些瘸。但持剑的姿势很凌厉,不出片刻,就扎了几条小鱼上岸。
这时明珩才看清楚,原来这是一把看起来很亮晶晶的宝剑,并不是剑鞘缀了宝石,而是因为时常擦拭,使得剑鞘锃亮耀眼。但明珩并不怕,并且无丝毫恐惧,反而激动起来,竟然遇到一个剑客!天呐,是梦想要实现了吗?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当剑客,去最大的长安城,做大侠呢!

陌生男人在溪边生起火来,把鱼处理干净后,串在剑上,放在火上炙烤。他仿佛看出来明珩对于这把剑和自己的兴趣,所以起头说:“你喜欢这把剑?”
“喜欢!”明珩的眼睛里射出兴奋的光芒。“大侠叔叔,你是从长安城来的吗?那里是不是到处都是石板路,到处都是酒肆,有很多说书先生,有很大的房子,很大的大侠?大侠们锄奸惩恶,一身正义?都拿着一把宝剑,走路虎虎生风?”
鱼放在火上均匀受热,开始慢慢散发出香味。陌生男人说:“长安城的确很大,大侠也很多,随处走走都能看到。”
“哇。我长大了也想去长安城当大侠!”明珩大声说道。

“是因为当大侠看起来很威风吗?”
“嗯嗯,”明珩点头如捣蒜,“当大侠应该非常有趣,只要当了大侠,掏鸟蛋了就不被父母揍,也不怕作业写不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拿着宝剑可以行侠仗义,还可以切菜。并且长安城那么大,当然要去看看的!长安城比我们小村子有趣多了!”
“那你要努力喽!长安城虽然很大,但因为是天子脚下,没有那么多坏人可以让你行侠仗义,并且大侠到处都是,有时候连续半个月都抓不到坏人。但长安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那大侠叔叔,既然长安那么好,你为什么要离开呢?”明珩充满了疑惑。
这时,陌生男人已经把鱼烤好了,分给明珩一条,并从身后拿起空空瘪瘪的包裹,对明珩说,“你看,这个包裹之前装满了梦想,鼓囊囊的,后来有一天不小心把它刺破了,梦想跑掉了,所以我要把梦想找回来,重新放进去。”
“奥,原来如此,那我去长安的时候,一定要把包裹收好了,不能刺破它。”
陌生男人摸摸明珩的头,说:“很细心的小伙子,以后一定能去长安的。”并把自己的剑递给明珩,“这把剑用太久了,我想换一把新的了,这个给你吧,当作以后实现梦想的礼物。”

看着陌生男人微瘸着走远,明珩摸了摸手里的宝剑,内心充满雀跃之意。
而远去的男人,微微叹了口气说,“又一个傻孩子。”

摄影:李嘉永(台湾)

《理财这件小事儿》/李明逐(中国)


从这两年开始,我逐渐把理财与生活、工作、学习放在同样的位置,因为生活本身是堆砌在物质之上的,没有生活资料,就没有生活,于是逐渐地连精神世界都没有了。

另外,理财和日常中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并无区别,有钱要打理,有食材要做饭,没区别。但大家仿佛却觉得理财和自己没有关系。

我有个同事,一直苦于生活的负担,因为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儿要抚养,中有房车要供养,每月工资一到手,就往上面三处去了。当聊天时说起最近行情不错,权益类基金上涨很多时,他苦笑说根本没有余钱去打理。其实理财说直接一些就是攒钱,并用攒钱的钱赚取更多的钱,那些把雪球滚大的,都是从一百元、几百元开始打理的,刚开始钱少的时候,其实是熟悉和培养自己的理财方法的过程,等以后有更大金额的钱的时候能更好地去打理,而不是五迷三道地去胡乱理财。所以我就劝同事,哪怕每月刚开始存下一百元,也是要开始的。

我爸爸也是个完全没有理财概念的人。从我很小时候开始,他每个月赚得并不少,但到今天他仍然没有很多钱,和十年前并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理财的概念,也没有通货膨胀的概念。他的钱除了日常花掉的部分之外,只有两个去处,一个是银行,存活期或定期,每年2%+的利息,另一个是借钱给亲戚朋友,一般的还钱周期是两三年,但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借钱其实是每年损失3%+的事情,所以来回倒腾,钱并没有变多,但购买力下降了。所以我爸爸这种完全属于低级财富积累者。

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成为财富积累能手,我开始把理财当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都有一个财务自由之梦,希望早一些摆脱物质的桎梏,每天的工作、生活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做些能带来成就感,或者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也想给大家一些小的理财入门建议:

从每个月的月收入拿出10%放入存钱罐是理财入门的好办法。如果目前经济情况紧张拿出5%也没关系,存钱罐存放货币基金,大概年化收益3%(经过学习之后,可以尝试收益更高的债券基金、或者定投指数/股票基金),一年后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变化嗷,相信你会喜欢这种积少成多的感觉。

单独开一个只用来存钱的账户非常有必要。千万不要把存钱的账户和日常账户放一起,因为你会不知不觉花掉这笔钱的!单独开一个账户,只存钱,不取钱,当它不存在就好。等到某一天想起来去看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有一大笔钱在里面了!

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建几个小账户,一个是退休金账户,一个是赡养父母账户,一个是子女教育金账户,这三个小账户都是独立于日常生活之外的,用于比较紧急的情况,比如父母突然生病,子女要留学之类的大事。这三个小账户的钱也是只存不取,每个账户存月收入的5%,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早开始存钱比晚开始好。根据复利72法则,本金翻倍的速度=72/年化利率,比如年化利率是3%,那么24年可以翻倍,如果利率是10%,那7.2年就可以翻倍。是不是听起来钱会变很多?!

以上这些不过是动动手就能做到的事情,每个月存钱和每个月去逛街、剪头发没什么区别。
等以上几个方面做到之后,完全可以学习各种理财的方法,让上面这些钱增值,滚出更大的雪球。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长胖如山倒,减肥如抽丝》/李明逐(中国)


二三四月不减肥,五六七八九月徒伤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总是跟着体重跑。

二月一到,就提前买好短裙、长裙、连衣裙,期待着夏天早点到。然而,在这之前,必须要做一件事:减肥。

每年都要持续这样的循环,二至四月减肥,五至十月保持体重,十一月至十二月放弃,一月吃吃吃,迅速胖起来!真可谓长胖如山倒,减肥如抽丝。

所以,虚长二十多年,减肥经验还是有一大把的。以下我会把精华分享出来,这可是多年的一手经验获取的,亲测有效!

阶段一:节食,持续半个月。第一周,晚餐减半,晚餐低热量,最好以蔬菜、粥为主,全天不要吃零食;第二周,午餐减掉1/3,低热量,不吃油炸食品,晚餐再减,保持在原来的1/3的水平,还是要安慰一下胃的。不要素食奥,牛肉鸡肉、鸡蛋、豆制品等高蛋白的继续吃。这个期间,瘦掉1-2公斤是大概率的,因为很多人减肥前有晚上加餐吃零食的习惯,因为节食,吃的更少,肚子会迅速变小一个号码。

阶段二:保持上述饮食习惯,开始运动,持续1个月。跑步效果最好,一周3次,如果你是运动小白,建议从3公里开始跑,跑步前先快走1公里,跑步后继续快走,运动时间要保证在1小时以上,每周跑步距离增加500米。周末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去爬山、徒步等,时间2小时以上。当然总运动数量保持3-4次,不要过量奥,可能会让膝盖受伤。这个阶段减肥很快,大概能瘦掉2-4公斤。

阶段三:达到减肥目的了吗?如果达到了,要适当减少运动量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是体重保持阶段)。进入四月份啦,可以去游泳,每周2-3次即可,饮食上不要放松,或者游泳+跑步切换。如果你想放松饮食,那么运动次数要保持3-4次每周。当然永远建议,晚上不要加餐!如果没达到目的,要继续保持一周3-4次的运动量,但这时候体重下降会变慢一些,进入瓶颈,但请保持,继续下去,每月最少都可以减掉2公斤。

另外,可能有些同学是想局部减肥的。其实没有局部减肥的好方法,减肥都是全身一起减的,但大块的肌肉群减肥时候效果更明显,比如肩膀和背部、大腿,腰和腹部相比做同样的运动,效果就不明显一些,所以在运动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上一些核心力量的训练,这样肚子会更快地变小。

当然,减肥还有其他好处的,比如皮肤变好,光滑、红润,眼睛更有神采。运动会改变整体的长相和气度,是真的嗷。

我每次的减肥目标是3-5公斤,所以,一般1-2个月就能瘦下去。你呢?目标是多少?如果有减肥打算,请在评论区留言写出你的目标,有问题的话,也可以在留言区问我奥。

摄影:李嘉永(台湾)

《都市里的赶路人》/李明逐(中国)


有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朋友,曾经感慨,中国人和德国人最大的区别不是长相,而是神采。走在大街上的德国人,都是从容的、可以说是悠闲的,尤其是眼神,明亮淡定,没有那么急吼吼的感觉。而中国的大街上,每个人,形色匆忙,皱着眉头,蹙者眉毛,心事重重,步子很大,一转眼就飘远了。

我辩解说,这可能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发达国家各处都比较成熟,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用特别为生活担心,社会结构也成熟,没有那种急吼吼的追赶的感觉。而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只能用速度来解决落后的问题,整个大环境是这样,年轻人不想着快点赚钱,估计生活都是问题。

他反驳,这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年轻人太着急了,什么都想着快速,快速成长、快速赚钱、快速成功,失去了从容淡定的本心。

我认同他这点。

我们都是都市里的赶路人。

而赶路都是有目的地的,最快达到目的地,才是赶路人的诉求。

有时候我会思考生活的意义,竟然惊讶地发现,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仅仅只是活着。活着的意义就更简单了,有些人仅仅是为了吃喝,当美食家;有些人是为了体验爱,把一生的时间花费在爱身上,爱人、为人而付出,比如当父母;有些人是为了寻求刺激,到处去寻找好玩的东西;而有些人是为了体验,在追求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感觉,就是不在乎结果,只在乎曾经拥有。

所以赶路人的目的地就很显而易见了,以上的意义就是赶路人的目的地。而都市的赶路人尤其匆忙,原因也很明显了,就是为了实现上述意义,需要能量,路途越坎坷,就需要更密集的能量,所以为了到达目的地,路上的脚程就会更快些。

当然也有些赶路人是田园派的,可以一路悠哉游哉,比陶渊明也不遑多让,因为到达目的地所需的能量不多,或者积蓄的能量足够多,不需要再赚取。如果用能量豆来计算,可能都市的赶路人每天赶路10小时以上,需要10颗能量豆,田园赶路人只需要5颗就可以了。

无可厚非,都市的赶路人都是希望能提早进入田园派的,轻松的生活自然更妙。不说了,为了进入田园派,也要加紧赶路了。

摄影:Clement(马来西亚)

《心有山水,投入红尘滚滚》/李明逐(中国)

cof


少年时候喜欢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田园将芜胡不归,乐意的时候,就在前屋种柳树,篱笆栽菊花。

也喜欢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坐在幽篁里,弹古琴吟古诗,闲来下下棋,读书书,明明朗朗,坦坦荡荡。

喜欢李白,细腻的时候,长相思在长安,不可见兮,摧心肝;中二的时候,剑阁峥嵘而摧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满满的少年气,热血长安,到处得瑟。

越小的时候,大约是越喜欢魏晋疏狂和盛唐意气,向往的是山川湖海,可以身处繁华,寄情山水,身在庙堂,寄情幽林。有很多种选择,这个不喜欢了,就换另外一个。山高水远,总有归处。

渐渐地,会品一些情思幽微的句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甚至一些情深款款的句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经历变了,心思也多少会跟着改变。

而现在,我喜欢在闹市,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奔东西;超市的爷爷奶奶,采购一筐食物;隔壁家传来的炒菜香味;小区里有小朋友周末一直在弹钢琴吹萨克斯;西湖边满池风荷,一群群人路过,清香被人群冲散,几只野鸭子摇摇曳曳一头扎进水里又在很远的地方露出水面;偶尔约一顿火锅,和三两朋友聊聊天;给父母买衣服,给弟弟妹妹补课;下班后在家煮饭,老公在听音乐;悠悠扬扬,满天星斗,都是美好。

将心里的山水,投入滚滚红尘,投入生活日常的琐碎,就如将青翠的白菜、嫩白的萝卜投入肉汤里一锅乱炖,味道还挺不错。

这就是我目前的愿望,生活安好,亲人安康,踏踏实实过小日子,想去远方看看也好,想在家里闲谈无聊也好,有家,就心安,心安处即是吾乡,这就是生活里最美好的愿望。

摄影:黄艺畅(中国)

《我想与你度过这悠悠岁月》/李明逐(中国)


秋风剪碎影,月华映夜明
桂花香沉醉的晚上25℃
开着窗,把窗纱拉上
进入秋天后,气温舒适
每天有了更多的时间停下来
单纯只是发呆,感受气候变化

再有3天中秋节
去北京看朋友,一起去
香山赏红叶,碧云寺五百罗汉坐一堂
眼镜湖旁有昭庙,小松鼠爬上断壁颓墙
香炉峰上走一走,云遮雾绕满山黄
闲适、随情、漫不经心
树荫、秋阳里度过一整天
再去爬长城,塞外关内一墙隔
塞下秋来风景异,长城外,古道边,
肥美的庄稼,辽阔的草原和山脉
白云悠悠,城墙斑驳,骏马飞奔,心驰神往
三两好友,一吐衷肠

再过10天国庆节
7天假期,3个城市,故地重游
三鲜烩面、酱牛肉、肉夹馍
羊肉汤、牛肚汤、酸辣汤、小笼包、水煎包
茴香小油条、金丝饼、粉蒸肉、麻辣烫
借着不变的美味,好友约将起来
离家千里,相别多年
聊聊往事,聊聊变迁
时间越走越快
曾经一日三秋,现在三秋一日
曾经最好的朋友,再次相见
依旧如昨,无半分疏离
去看曾经读书的教室,占过的座位
走过的林荫路,去过的小池塘
青葱岁月,历历在目
往事再难回味,唯有情谊悠长

朋友,就像是陈酒
越陈越香,越相知越珍惜
我想和你一起度过这悠悠岁月
孤单、热闹,在路上、人世间
都有你的痕迹
远方、近处,
都有你的情谊

风影清似水,夜静桂花开
该睡觉了,晚安

摄影:李嘉永(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