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比较稀松平常。几年前和小伙伴们组团去北海旅游,遇到黑导游,需要消费多少钱才能够去下一个目的地,当时小伙伴商量之后就打电话到旅游局投诉了,之后旅程依旧顺利,我们也并没有真的去大肆购物。
可能是从小的习惯,无论去什么地方,我都比较倾向于警惕,所以也很少遇到被坑、被骗等的经历(主动被骗的除外)。所以真的是平平淡淡的人生啊,不过我喜欢。
依然是习惯原因,我很喜欢做计划,也很容易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所以不得不从现在开始行动,去避免未来会出现坏的结果。这个可能是属于应对悲观的积极态度?
所以我经常在两件事情上去拉别人上我的“贼船”。
前段时间,朋友A在我的劝说下买了市区位置不错但面积较小的二手房。
她念叨买房差不多2年了,也早已把老家的房子买掉当作买房的首付款,但迟迟没有动静。大额的资金放在卡里,不敢做长期投资担心临时取出来损失利息,不敢做高风险投资,担心亏掉本金。前段时间,我们又约了一起吃饭,讨论之后,认为买一个位置较好的二手房,哪怕面积小一些(面积能满足她的需求),以后方便出租也方便出手才是最重要的(房子她近几年并不住,是留给妈妈退休后来小住时的用房)。最后又把我认识的房产中介介绍给她。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她就告诉我看好房了,价格还很不错,又很快就签订了合同。房子位置不错,也有装修,之后每月出租的租金可以覆盖一半的房贷,所以她的还房贷压力并不大,用住房公积金就够了。
我也经常会“催”自己的妹妹和闺蜜早点买房,最好婚前有自己的小房子,二居室即可。因为租房价格并不低,与其把钱给了房东,不如变为自己的不动产。房奴固然可悲,但女生需要的安全感,房子可以提供一大部分。体验过多次搬家的劳累和漂泊感的人,更容易被房子带来的安全感吸引到。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离婚率很高,可能超过30%,可见有很大部分的婚姻并不幸福。婚姻也不应该是女生的避风港湾。所以在婚姻不幸福时候,当一当随时可以“离家出走”的娜拉就很重要了,所以女生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所,不会因为担心无家可归而不敢离家出走。
另一件事和“催买房”相似,就是存钱。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买,也不要买炫耀性的奢侈品,把资产留在账户里,去升值。因为除了固定住所带来的安全感之外,金钱也会带来另外一部分安全感,那就是不会无饭可吃。
不会无家可归、无饭可吃,才算是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二个层次:安全需求。才有可能去需求自我实现。
基于以上两件事,我不赞同消费主义。我也比较悲观,所以我有房子之后,就开始攒钱,让生活能一直平平淡淡走下去。
之前和我的伴侣聊天时,他感叹到,现在的工作做的都是无趣的、不能提升自己的事情,真的是为了一口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所以,为了我们不再为了“房子”、“一口饭”而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就先把这两件事给满足了,满足住房的最低需求,满足饿不死的最低需求。然后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慢慢准备起来,好好享受追求未来的过程。
摄影:李嘉永(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