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沟”虽然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我发现在不同家庭乃至不同性别者身上,代沟的严重程度很不一样。有些家庭子女和父母之间基本没啥情感沟通,或者鸡同鸭讲;而有些家庭的代际沟通就很顺畅。男孩往往不大会跟父母主动沟通情感状况,但我看很多女孩会很频繁的跟家里诉说自己的情感现状。所以代沟尽管存在,但不可一概而论。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的代际沟通习惯,甚至不同性别的情感表达特征,都会影响到代沟的实际状况。
虽然生育自由是现代人权的重要内容,但父母的文化视野显然对子女是否能得到一个愉快的童年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文化视野”并不是说学历学位要有多高,而是能否建立一个对儿童成长心理学的健全了解。如果你不认为小孩子的成长就是放养——其实“放养”也没啥,但在现代这个互相攀比的都市文化里谁也不会放任孩子的教育——那么如何在正确的儿童成长心理学的指导下进行养育就很重要了。没有这方面的学习,很可能陷入把孩子当宠物或优秀生苗子或二者的结合来养育的误区吧?
其实对成长心理学的学习也就带来了对家庭的正常沟通状况的一种期待。多少家长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夫妻感情陷入困境,而漠视了家庭情感沟通氛围的营建,进而无意中伤害了子女的倾诉欲望。此外,很多父母尽管会主动问及子女,索求沟通,但始终无法摆脱高高在上的家长身份。比如孩子正乐呵呵跟家长讲同学在课堂上答非所问的囧事,家长马上会肃然起问:“那你正确回答老师了吗?”这种对孩子的“关切”就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孩子的诉说激情。久而久之,这种始终高高在上的规训欲让孩子不再期望能和父母平等交流,可悲的“代沟”就这样形成了。
最后,性别的差别是否也会影响到代沟的程度?我想是的。俗话说“女孩是妈妈的小棉袄”。这话有一层意思,即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建立共情,也就更容易与长辈建立沟通。不过男性之间的情感沟通也有男性所倾向的方式。男女可能有先天的不同,但我们后天的学习,我们对共情能力的培养,我们对价值观的思辨,这些都是超越性别局限的,更是文明的价值所系。总之,“代沟”不可避免,但父母和子女都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对自我的科学认知,正是人类文明之光。
- 摄影:林明辉(瑞典)
- 主题:代沟
- 上一篇文章链接:听不懂的人话/陈保伶(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