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 王 健

140615 Ken
一个人活得越久,累积的生活历练越多,心里存留的杂质也逐渐增加,所以人是需要修炼心灵的;一个懂得关注自己心灵的人,必然会寻找方式清除自己内心因为人生经历的不愉快或者不足而残留在心里的杂质。透过阅读、宗教信仰、参加奉献付出的活动,或者其他如打坐、运动等等,确实是锻炼身体、修炼心灵所必须的。

如果自己都不善待自己,谁还会比自己更疼爱自己?人往往喜欢追求一些外在的事情多过于内在的修为,其中存在一些“炫耀”的成分,毕竟外在的东西比较容易被看见,觉得内心的华丽比较难被发现。所以,在市场上,修饰外在美的活动总是比内在的修饰活动更加受欢迎;开一间美容院,市场总是大过开一间辅导中心,这说明我们着重于外表多过于内心。

这句话也许有些朋友看了会心里不舒服:我要活得更好,或者是因为满足别人而活? 当大家都热血沸腾的捐助,是真正因为要让其他人活得好一点,又或者是其实存在一些要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感而做?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虚假的人,透过一些捐助而间接让自己获益,尤其是在功利社会里,人很容易被卷入在这个迷途漩涡里而不自知。

好事可以多为,我无意要批判任何善行背后的动机,但是仍然忍不住要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好好对待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他是我们的一部分,好好的让自己活得更好,你才更懂得真正的奉献和付出在其他人身上。

(照片由作者提供)

《健身》/王 健

210515 Lin Yun Yun 52
我不是一个健身教练,更不是一个有六粒腹肌、二头肌大过胸肌的肌肉男,我只是一个三个月前开始迷恋健身、目前仍然附带一粒腹肌的中年男子。每天查阅健身资料,和健身伙伴分享健身经历,其实我也还不大确定这是不是属于迷恋。

当年25寸的腰围爆升到38寸,55公斤的重量飙升到88公斤,这些年,我竟然对自己的身体做了这么狠的“改革”。 美食当前,尤其是对准了自己的胃口的食物,“肚饱口不饱”的猛塞,这样的饮食习惯,终于让自己荣升为“壮男”行列,这个“壮”,是局部的壮,计有肚腩、双下巴、拜拜肉、A罩杯胸部。 我试过脱了衣服在镜子前跳几下,还真的有点冲动想打破镜子!

由于工作需要而必须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刷平板电脑,加上没有运动,我的背部右边的肩膀开始酸痛,有时还酸麻到右手拇指。

在健身房认识的巫族朋友A君告诉我,透过健身,可以纾解筋络,建立肌肉,更可以让身体各部位有更强的支撑力,同时透过有氧无氧的健身锻炼,也会促进新陈代谢、提神养脑。

大部分人以为进去健身房做健身就是要练到大块头,肌肉一块一块的像吹气,然后穿得特小号的紧身衣走出来高调展示肌肉,却不知道健身其实也可以提升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肺活量等等,所以健身,应该被看作是建立美好身段之余,更是让身体健康、灵活的一种运动。

我和好几个要好的朋友说:我这个身材,你要看多几眼,因为不久的将来,你再也看不到了!因为我要转“型”了!这些好朋友不屑的表情,更推动了我对健身的热爱。从起初跑步不到一公里就喊停,到现在可以直接连续跑三公里,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好成绩,但看到这三个月的锻炼所带来的改变,我想,重点不是成绩,而是这过程中在自己心里建立的自律。

每一次锻炼的汗水不断滴落时,似乎在提醒着自己:吃多了,就要滴多点!如果白天你狂吃了二十串沙爹,晚上跑去锻炼两小时,你会瞬间感觉整个身体都轻了,这就是吞吐量的均衡控制。

认识了健身,我也注意到了他的兄弟,健康。

(摄影:Lin Yun Yun)

《网络》/王健(马来西亚)

270214 Ken
网络,已经是许多现代人的必需品。上世纪八零年之前我们都只是靠信件来联系,那时候的关系保温需要很坚韧的毅力,而网络的普遍,的确让我们更加容易联系,也本应该更加亲密。

时代一直都在向前迈进,人,也随波逐流的前进;时代因为科技而发达,人,也因为科技而得以拉近彼此距离。

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的网络世界,消息瞬间即可传遍全世界,大家几乎分秒都在靠网络来通讯;whatapp、面子书、微信、viber、line、Skype、talkbox、kakaotalk,一大堆的通讯软件和社交网圈,都在鼓吹一个共同文化:亲密联系。

凡事都有其正反两面。使用网络,得到方便和迅速的联系,但是因为方便,反而助长各种伤害心灵空虚的风气,而这种隐蔽的伤害,从健康受损,到关系破裂的例子,随手可执。即使它本应有的维持“亲密联系”的使命 ,到头来反而让聚在一起的朋友家人仿佛碰面不见面,个个埋首于电子产品的社交软件,与远方的人交流鸡零狗碎。

面子书在近十年成为大家交流、联系的一个流行平台,撇除那些沉迷游戏、滥交等等的坏处,这类社交软件其实也可以发挥正面的作用,如果正面积极的使用其传播力量,必定可以带出正面的信息,让大家可以在思想和灵性的修炼上得到辅助。“学文集”就是其中一个利用这种力量,希望为提升人文出一份力量的例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也一样。小心使用,去芜存菁,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不让它反客为主,它也可以证明是一个最有用的现代工具。只要人类一日存在,人文的火苗就会随着存在,精明使用网络工具,难保它不是呵护这火苗成长的科技使者呢,对吗?

摄影:王健(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