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有的“事业”》/刘琳(中国)

030214 yun
常常听到人们在追求“事业有成”,这大抵是人生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了吧?于是在成家立业之年便不由得琢磨,自己的事业究竟应向何方。

仔细思量当中,对“事业”一事有了一点心得。与“事业”相关的概念,有“职业”,指一个人具体从事的工作,比如美术老师、新闻记者、卡车司机、导游、面包师等。还有“行业”,常言各行各业,指与某一领域相关的一系列工作事项,如文教业、新闻出版业、交通运输业、旅游观光业、餐饮业等等。职业和行业都与事业相关,但又不完全一样:“事业”拥有某种更为抽象的意味,包含着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的赞赏之义。

通常,人们从两个层面去看待“事业”。一种是在所从事的职业与行业中的成就与有为。一个人在其工作中成绩斐然、越做越好,即可谓之“事业蒸蒸日上”;在工作中富有干劲和抱负,则曰“事业心强”;而达到了较一般人为高的成就,便可称之为“事业有成”,即所谓“成功人士”了,或谑称“人生赢家”。比如,在企业中从职员做到中层管理者,又做到高管;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成为企业家;从打理一家店铺发展到连锁经营。生意人的生意风生水起,从政者官运亨通……

还有另一种对“事业”的理解,是从“事业”本身所为的目标来看待,也就是指所要做的那桩事情的价值。比如儿童教育事业,意在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使其健康快乐成长;残障救助事业,旨在帮助残疾人克服常人无需面对的困难,为其提供更为人道的生活环境。还有公益事业如黑熊救助事业、环境保护事业等。

这两种理解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于旨在达成某项目标的事业,当然是希望其成就越大越好,越成功越好,这样才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但若只看重“成功”,而不管事业本身的内容与宗旨,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不管经营什么,目的只是赚大钱;不管入哪行,只要拼命奋斗、向上流动、出人头地。如此,其所从事的“事业”本身变得无关紧要,仅仅是作为手段来收获财富、地位与荣耀。应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愿望与合理的追求。不过不应忘记还有一种“事业”,是怀着对所从事之业本身的热情。

一般而言,大多数工作都兼具手段和目的两者。比如医生,一方面做医生社会地位较高,收入亦较为丰厚,因而成为很受欢迎的职业选择;但另一方面,医生也具有救死扶伤的天职。前者只能算作职业,而具有了后者,才能问心无愧地称之为“事业”。事实上,“事业”并非那么高蹈,似乎只是大人物的大抱负。各行各业都有其“事业”,当理发师并不只是将理发作为一个饭碗,而是真心在思量如何提高手艺,让顾客变得更美,他也可以感到自己是在从事一份“事业”。凡夫的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不顾面包而追求某一高尚的“事业”,但在面包之外若没有那点精神,生活则不免空洞贫乏。

就我个人来说,一直读书的生活轨迹将我带进了文教行业,高校教师成了我的职业。那么我的事业不应只是发表几篇论文、拿到几个项目,而是在研习学问中真正多点心得,在教学生涯中多影响几个学生。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曾区分过“以学术为业”和“靠学术吃饭”,前者多的正是对学术事业本身的一份热诚。同样,从政者也可分为“以政治为业”和“靠政治吃饭”,前者是怀有信念的政治家,而后者顶多是玩弄权术的政客。这一区分,我想可适用于我们对自己“事业”的反思吧。

还有一些公益的事业,仅仅为目的本身。学文集的创办,便是这样一份充满热诚信念的“事业”,嘉惠兄期待大家在温饱之余也学点人文,而他自己则是这一想法的最身体力行者。

摄影:Lin Yun Yun(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