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团结猪队友/飞天猪(马来西亚)

我的家庭是很传统的华人家庭,爷爷和外公都是在年轻时从中国来到当时的马来亚,落地生根。父母亲的原生家庭都生活在华人圈子,没有其他种族的朋友。所以身为子女的我们,也都“继承”了同样模式的生活方式,甚至思考方式。在这样的环境底下,我顺理成章,成了不折不扣的华校生——念六年华小,六年独中。在华小的时候,就习惯了每年都要为学校筹款。在独中的时候,学校甚至会安排几天时间,让学生走出校园,对外筹款。当时还引以为豪,谓之华社养华校!不知不觉,自己渐渐成为“为身为华校生/独中生而自豪”的一员。那时候的华校,非华裔子弟只有个位数。书本上所读到的,中国历史反而比本国历史还要多。所以基本上我们都没什么机会接触其他文化。

一直到上大一时,才有机会接触非华校生。那时候同班同学大部分是华裔,有1/4 是华校生,其他的是国中生,认识他们给我带来很大的“文化冲击”。基本上他们大部分都不会说华语。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从前文化的影响,我曾经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不是真正的华人。是华人就应该要会说华语啊!怎么成了“鬼佬”了呢?那时候的我,甚至排斥英语电影、英语歌曲!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是这样的,但是因为身为独中生而自豪的人肯定是占大多数的。

后来和他们渐渐熟络了才发现,咦,他们虽然不会说华语,但是方言都说的很好啊。而且,他们也一样是孝顺父母,爱学习也爱玩乐,看起来也是正常人一名的哦!学业方面让我更震惊,他们可比我们华校生勇于发言发问!即使错了也无所谓,当作是讨论。反观华校生,相比之下很少发言,而且很怕犯错。当然语言障碍是一个很大的原因——独中生引以为豪的“好英语水平”,在这些“香蕉人”面前,简直“门都没有”……。

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有更多机会接触其他种族。那时候才发现,原来专业领域里有那么多“非我族类”的精英。论专业知识,他们绝对不比华人差。论工作态度,我看过我的印度人老板,要关掉整个办公室的电源,来逼巫裔同事不要再工作了,请他们回家休息!你说他们“非我族类”不勤劳?所以从那时候起,我那独中生的自豪感被彻彻底底的打败了。

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我国华社存在着的一种很莫名其妙的自豪感,自认华小比国小好,独中比国中好,甚至看不起别的种族,不屑学习基本的马来语,还有人称中国为“祖国”,而且这现象好像有越演越烈的倾向。老年人就算了,但是年轻人却还常常有不会说简单马来语的。在这社交媒体普遍的年代,甚至连大报都常常会在灌输“我族比他族优良”的不当思想。我不知道是因为主编和小编都这么想?还是在这个拼“流量”的年代,大报都不顾身份,同流合污去了?扪心自问,如果我是“非我族类”,看到华人天天在说我是“番薯”、“山番”、“猪”,骂我笨、蠢、懒惰,你觉得我会怎么想呢?懒惰的华人,不求上进的华人,其实一大堆,日子得过且过,没什么本事,做事不认真,但是却莫名其妙的以为自己很有本事。我实在想不明白,这种莫名的自豪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有朋友说,这是某政党这么多年“毒笔”下来的影响,再者我国政党这么多年来都靠打种族牌拉拢选票。所以各种族间的猜疑,经过那么多年后,反而加深了。我不置可否。对于那些天天在骂别人是番薯,看不起其他族群的人,我只能够说,或许他们的层次限制了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从来不曾有机会接触高阶层的“非我族类”,不知道原来天外有天,不知道原来自己才是那只在井底的蛙。

注:很多人说华校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确保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学问这回事,我认为多学当然好,但是不需要把“文化传承”这么大的重担扛在区区六百万人的我国华裔身上。中国有14亿人口,让他们去烦吧。我们应该要有世界观,但是本国人首先应该多认识本国地理、历史。

  • 摄影:林明辉(瑞典)
  • 主题:猪队友
  • 上一篇文章链接:大饱眼福/杨晓红(台湾)

祸从口出——多听,少说/飞天猪(马来西亚)

人有一张嘴,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好多年前做保险销售员的时候,那时候那间公司的口号就是“我们在听”。那时候只知道,应该要听顾客说话,了解他们,才知道应该推荐什么产品给他们,而没有想过,为什么“听”应该要比“说”多。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们开始说,“我就值这么直肠直肚的!”言下之意,颇有为自己的“不假装”,“真诚”感到自豪的意思。我曾经也以为这是对的。后来想一想,才知道这根本是无礼。那时候还不知道,直肠直肚不只伤害别人,还会伤害自己。

前几年,终于知道自己说话鲁莽。那时候就告诉自己,要多听,少说话。但是知易行难啊!一直到最近,碰上特多的是非,工作上的、家庭里的都有。仔细想想,其实也真的是因为自己的一张嘴累事。别人随口问问,自己就答上一大堆,仿佛说的越多,就越能说服对方自己是对的……殊不知,话越多,就越多“错误”被别人握在手里。或许有时候对方可能是无心的,但是他无心“传达”的一句话,听在另一个人耳里,意义就不一样了。无心的倒也罢了,我感到特别心寒的是,为什么问你问题的那个人,在问的那一刻,显得那么的热心,甚至关怀备至,可是转个身,他却用你的答话来对付你。

老师们说,没有城府的人,怎么成得了大事?我可没有要成大事的心志,只是终于学习到,话说出去,固然收不回来,而且再被有心人利用的话,那时候就是自己的一张嘴害了自己。当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但是管好自己的一张嘴,不多说话,说话保持中立,应该就可以替自己省掉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或许可以参考白培霖老师所说的,当别人提问问题的时候,不急着回答,先想一想,然后再慢慢反应吧。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主题:一句格言

上一篇文章链接:留痕/周嘉惠(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