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 学习的推动力 /考试 = 学习的压力?〉/耿艺维(马来西亚)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考试一直是无数学生头痛的事情,总是让学霸“沉醉”,让学渣“受苦”。现在已是初三生的我,经历过无数考试的“磨难”。我不时地在想,考试真的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吗?

人言道“存在既合理”,既然这世上有考试这种东西,并且在各个学校中广为使用,那它必有其益处。就如最简单的例子,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对学生说:“考试是对你这个学期学习情况的一种检验。”的确,我们能在考试成绩中看出我们这个学期努力与否,也能看出我们是否有认真对待学习。我们能用考试成绩来警醒自己,或者鼓励自己。同时,好的考试分数可以得到父母亲友赞许的目光,也能为自己的分数感到高兴,甚至是“趾高气昂”。

然而,考试真的有这么好吗?似乎不是。

表面上,考试中的作答所写的是我们“知识”的体检,实则上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为“知识”而学习,我们只是在为考试而学习。尽管在最后我们考得了高分,但是这个“高分”只是一个证明我们为了考试而在短期内记下的“知识”而已,考试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这能算得上是考试在学习上的推动力吗?再来,如果有人在考试中取得了很低的分数,从而感到沮丧,不堪一击,从此放弃了学习,那这是否与考试作为学习的推动力目标背道而行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失败中站起来。如果孩子们因考试失败而自我放弃,那这该归罪于谁?

在中国,几千万初中、高中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每天只能勉强睡上五个小时,且得强忍着睡意,上他们听不懂或不感兴趣的课。回到家后,还有无尽的作业、沉重的书包压弯他们的腰。他们如此地努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啊!那考试又是为了什么?入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大学?往后能有更好的工作?还是更好的生活?唉!正青春的年龄,丢失了它本该有的阳光啊!

考试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它能给予你美好的未来,同时它也能毁了你的前程;它是我们学习上的推动力,亦是学习上的压力。如何能达到两全其美,重点在于我们以什么心态看待它。只有在积极与豁达的两者并肩前进之下,方能发挥“考试”在学习上的功能!啊!写完这句,我必须准备进入考场了,考试去也!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

《美妙的谎言》/耿艺维(马来西亚)


孩提时代,父母工作忙,我就一直寄住在祖母家。那时我经常问祖母:“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若是祖母给我解释说父母工作忙,得等一阵子才能回来,我必是嚎啕大哭。无可奈何的祖母只好说:“爸爸妈妈晚上就回来了。”那时,听到这句话的我就如同看见父母已经回家了一般,停止了哭泣。

贝多芬说过“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其实不然,我们怎能武断地说,一个老人在无可奈何之下与自己的孙儿说了谎,而说她没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呢?我们无法判断。

当然“谎言是根浮木,早晚会被冲向海岸”。晚上没见到父母的我,最后必是嚎啕大哭。然而,我们可以说这是丑陋邪恶的谎言吗?或许不能。

我个人认为,谎言也分好坏。当你为了个人利益,或为了伤害他人所说出的假话,那就是我们所谓的骗话;而当你为了安慰他人,或者为了帮助他人而说出的谎话,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善意谎言。

我之前看过一则新闻,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谎言之下的印证”实验。试验中,当局随即选出了十个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智力测验,并对其中五个人说,经过测验后,证实他们是天才。之后这十个大学生被送回学校继续学习。学期末,专家看了一下每个人的成绩单,被告知是天才的大学生成绩都名列前茅,进步飞快;而没有被告知的学生学习成绩依旧没变。

那五位被告知是天才的大学生真的是天才吗?并不是。其实他们接受的测验只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身体检查罢了。一切,都是一个谎言。但是为什么那五位大学生的成绩进步飞快呢?这是因为,从心理上来说,或许他们相信了这个谎言,从而改变了心态。以此而言,谎言并不是坏东西。

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美妙”的谎言,若是善意的谎言,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摄影:陈保伶(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