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在!/小奇(马来西亚)


公司去年年末因为新组织结构,许多部门进行了新的人事安排,我和原本的团队分割了。虽然我这市场部的实际工作没有太大改变,但随着组织架构的不同,和旧团队能像以往一起完成个案的模式也将越来越少。

大半年过去了,我依然忙碌,事情也越来越多。眼前这来自不同部门的新团队还在磨合期,虽然没太大问题,但我开始觉得有点孤身作战的感觉,而加强这孤单感的主力似乎来自和旧团队队员的互动。

我叫自己不要太敏感,也把旧团队队员那似冷漠的句子看作是有意指教我这后辈的好意。心虽有疑惑,但忙碌使我很快地把这感觉抛诸脑后继续为公司做牛做马。直到某日新团队里的一个大哥问我是不是踩了地雷所以前队友才那么“苛刻”,我顿时就一股“你不说我还不以为意,你一说又好像是”的感觉。真的不是我太敏感?

我踩了地雷吗?我回想自己做过的事,甚至鸡蛋里挑骨头也想不到有哪件事做错了。唯一最有力的解释是,我们“分家”了,这是很现实的现象,丑恶的话就把办公室政治意图也纳入讨论范围内吧。但我始终觉得后者的可能性很低,对方没必要用手段来处理我这小角色那么小气吧?

我的新团友虽不是陌生人,但毕竟业务和市场部的爱恨情仇是需要时间和技巧去处理。而我习惯的团队已成过去式,没有“大家庭”的护航,加上现实的冷漠,真的觉得自己像孤儿那样。

我的苦恼不知往哪泄,有谁能懂?突然想起我旧团队队长,在这里他是其中一个我可以不用启动刺猬模式去说话和相处的队友。那天在回家的捷运上,我给他发了封信息,没说详情,只感叹孤身作战的无奈加上几句问候。

大哥回信:“Don’t feel alone, brother is here.”

这大哥虽远在邻国,大家说着不同的母语,但这短短几个字对我来说力量庞大。

这就是corporate(企业),没有童话。新的工作任务不会不用紧,时间会教会你很多事。我还年轻,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更何况做错了会怎么样?被人责备又有什么关系?不要那么玻璃心!若干年后,这些烦恼都会变成笑话的。用心做好自己,做好工作就好了。

虽然问题还是要自己面对和解决,至少在公司这个战场里,还有这位战友给你鼓励和意见,我很感恩了。

摄影:Lynne Oliver(澳洲)

上一篇文章链接:心理治疗不是必要服务?/郑嘉诚(新加坡)

随着年龄改变的结婚梦/小奇(马来西亚)


虽然忘记了是谁灌输的概念,在我很小年纪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结婚的功能就是组织一个家庭,就好像我爸我妈,然后有我和弟弟。

中学时期,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那段日子最妙,谁和谁拍拖,谁和谁分手了似乎是同学间闲聊的话题。在那个时候,也不知哪根筋在我脑里种下一个想法:要拍拖就要认真,认真到可以结婚的那种,所以一定要找个可靠的好男生才可以。结果,在那个年纪你要找个可靠的男生做男朋友,还要至少像你爸那样的可靠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就在那个时候把许多自认不合适的男生都变成好哥们。你可能不知道,年纪再大一点回想当年那超级认真的我是有多恨啊。年轻人,应该多感受多体会下!当然,安全至上。

后来给我遇到个合适的男生,而且也一致认为对方会是彼此的结婚对象。对结婚这事有一套想法了。参加亲戚朋友的婚礼时,脑袋会编制自己梦想中的婚礼。重视传统的我,在那红色裙卦还没盛行的时候已经决定要批上这嫁衣了。而且花车不要粉色或紫色的缎带和洋娃娃做装饰,要中式深红色的绣球。婚礼不要卡拉OK,Live Band点子不错,等等。

后来年纪又大一点了,发现光喜欢对方是不行的。要走上婚姻这条路,还有许多生活里必须磨合和应付的功课。在那个时候,梦想中的婚姻已经不只是婚礼那么简单了。这个时候想的是以后的生活,两个人要怎么去打造一个梦想家园。不光是对对方或自己,要求也高了。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埋头苦干,希望让自己有能力去买房子,再来是养孩子、供书教学等。

到了应该谈婚论嫁的时候,我和另一半都正处于打拼期。不够,两人都还没准备好。不愁多等两三年呀,我们还年轻。

接着似乎三年又三年,本来拥有婚礼梦的我变成不想办婚礼了。简简单单和亲戚以及最好的朋友吃顿饭,不穿婚纱,不用花车。传统依旧,应该做的还得做,但婚礼一切从简,因为办婚礼很累又花钱。我不需要大摆宴席,不需要那华丽的衣裳和灯光。

过了三十岁,你从友人的身上看到了婚姻的样貌,还有很多人结了婚后又离婚。婚姻怎么没以前想象的美好啊?而且你以前相信的童话是不存在的,人是多么的善变,而且难以把握。一不小心,事情就坏了。

我问:“咱们不结婚好吗?没结婚的生活很好,真的不大想改变。”目前为了自己,为家人,为工作已经很累了,组织家庭这事好像需要洪荒之力,花很大很大的力气和时间去做好。我们两人可以一起相处到老,但不要孩子,不要结婚好吗?有人批评我说这是不负责任的想法。也有人和我说,不要把别人不幸的经历套在自己身上,世上还有婚后很幸福的家庭。

我觉得婚前婚后对幸福这定义是有很大的分别,未婚的我是无法想象所谓的幸福。好比一个自认不喜欢孩子的女人,当了妈妈以后好像换了脑袋一样。凡事无绝对。老人家常说,人一生总要经历很多事。你没走过,你又如何知道那条路不适合你呢?

的确,我无法用我现在的定义去衡量未来我是否还是一样幸福。我相信那时候我所谓的幸福绝不是我现在脑里的那个画面。

眼前的我就只有一个功课,我是否要挑战这个新生活,再梦想一次理想中婚姻状态,然后往这个目标前进?

摄影:小奇(马来西亚)

谢谢你原谅我的任性/小奇(马来西亚)


身理时钟在还没天亮时叫醒了我,昨晚疯狂的画面还在脑里飘着。贪睡,继续睡。

妈妈悄悄地走进房间,给我温暖的拥抱。我和妈妈说对不起,害你们担心了。爸爸随后进来,出乎意料,他火爆的脾气不见了,还说知道我最近非常压力,理解我。可是父母难免不会不担心。他说他不会管我太多,因为现在更应该管我的是我未来的另一半。

他丢了一句话,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的,身边还有其他人。我转过身子,眼泪流下来了。我就这么一次为自己而活,把自己放得无限大。是对,还是错的?

昨晚我好像叛逆期的孩子,放肆地早出晚归。没有做坏事,只是做了平时不会做的事。喝醉了,不回家了。三十多岁人怎么还那么任性呢?连回想起来我都会摇头,也取笑自己那么不理智。

平淡是福,但我忽略了平淡生活里无型的压力一点一点地吞噬着自己。为了工作,为了更稳定的生活,我成功说服自己压力的好成就了这一切一切。我扛得起。

我没注意到这几年来我泪崩的时候都是在那两个朋友前。也许他们不在我家人和好朋友的圈里,有些话才能毫无忌惮地说出来。老天爷派他们出现在我生命里,就像个救生圈一样,让我缓一缓气后再出发。

最近压力得开始怀疑自己的忧郁症又要复发了,老天爷仍然眷顾我,在这个时候给了我喘气的管道。在酒精的魔力下,我第一次说不回家,我第一次不看时间。完了,第一次把自己放得无限大,当下就只看到自己。

酒意散了,回到现实里。我还是我,仍旧扛着我认为应该的角色和责任,我仍然想不到理由为什么不应该,成长和生活不都是一箩箩的责任吗?

但至少那天的放纵,我心里的担子好像轻了一点。虽然很好笑,但我好像看到了住在心里仍然是个孩子的我,有时需要出来玩。

没人告诉你你过得很压抑,没人教你怎么把自己释放出来。但认清这事实后我学会了一点一点去满足自己。不让心里那个孩子死去,偶尔要出来走走。

当自己我行我素得太离谱的时候,肯定伤害了身边最亲的人。我承认自己犯错,也坦言自己非常需要那样地放肆。你不知道能体谅和原谅自己的那个人有海量的心宽。

我仍然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谢谢老天爷仍然照顾我。感恩。

摄影:宝棋(马来西亚)

《正视忧郁症》/小奇(马来西亚)

070916-key-liu-poh-key
看了今天的新闻,23岁患上忧郁症的妈妈抱着3岁的孩子跳楼。因忧郁症而生的悲剧已经不止这一宗了,所以人人开始正视忧郁症,劝请病患者病从浅中医。

当人人都说病要浅中医,可是病人病发前的心理变化,有多少外人看得出,帮得上忙?要是病人没意识到自己生病了,或是不正视自己的病情,等到身边的人发现事情不妙的时候,是否会太迟?

在文明和高压生活的社会里,忧郁症的确是个很普遍的病。虽然如此,我发现我身边有超过一半的人(当然这跟我的年龄群有关)知道这个名词,却不够理解忧郁症。似乎都认为忧郁症就好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一点儿的黑暗,一点儿的疯疯癫癫,一点儿不正常的样子。

前年开始我就怀疑自己患上忧郁症,我和我身边的人说,他们是这样回应的:“没有啦,是你想太多了。”“放假吧,休息下就没事了。”“不会啦,我看你都没事,还嘻嘻哈哈的。偶尔的低落是正常的。”

甚至还有些会说“你知道看心理医生很贵吗?若真的要看,你把看医生的钱给我好啦,我帮你!”

因此我并没有第一时间找医生帮忙,反而尝试了许多激励自己的方法,希望可以找回以前那勇敢和坚强的自己。

一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的世界似乎天天都是阴天。即使有连续一两天是晴天,可是太阳总是被大朵的云遮着。我的心情,怎么都快乐不起来。我曾经谷歌了几个depression test(忧郁症检验)网站,不同的测验都显示同样的结果: “你需咨询精神科专业意见。”

我仍然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直到一中午的下雨天,我把自己锁在房里发脾气扔东西,用棉被捂着嘴巴呐喊。触发点仅仅是那打在屋顶的雨滴声。这下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波动是那么地莫名其妙,终于打了通电话和精神科医生约了时间。

话毕我崩溃了,责问自己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那么没用和懦弱。明明脑海里都是正面的想法和连连激励自己的话,为什么仍然没办法扭转心情和推动自己。我觉得自己废了,若真的患了忧郁症,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小污点。

那一天,闺蜜陪着我走进会诊室。我和医生说:“我觉得自己患上忧郁症,对很多事情不再感兴趣,脾气变得十分暴躁。情绪很难控制,也有点anti social(反社会)。我以前是个很勇敢很有自信的人,现在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很难集中精神和注意力,脑袋里的信息想法很混乱,乱了方向也影响了效率。就算有别人的嘉许和肯定,感觉仍然空虚。我的情绪很不稳定,觉得无能为力和彷徨,时常都很有挫败感。说不上为了什么事,就是因为心情很糟糕而哭泣流泪。反反复复和时常处于低落的心情让我觉得很累。”

医生诊断我的确患上了忧郁症,但庆幸的是病情不严重。严重的病人会有轻生的念头,而我仍然还很理性地和自己打仗。可是我的情况已经没办法靠意志力去解决,必须得靠药物来补充神经传递素。

缺乏了神经传递素(neurotransmitters)会导致情绪和感官信息接收的过程出现障碍。因此我对很多事情已经不敏感了,比如应该开心的时候,我却会觉得平平无奇。我的情绪和感官信息变得很杂乱,所以连打在屋顶滴答滴答的雨水声都会让我抓狂。

我问医生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病,心里很想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才会流失神经传递素。

医生说忧郁症的病因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起因概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各种因素。很多人不懂甚至误解忧郁症是种懦弱病,认为个人心灵脆弱受不了压力和生活的挑战才会患上的心理病,但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神经传递素的不足而影响了个人的情感接收能力而影响抗压能力。也有学者说忧郁症是遗传性的,又或是因为创伤后而形成的压力和心理障碍。不同的病情都需要不同的医疗法,用药之余,也需要心理辅导,多管齐下。

听医生的话后,我对忧郁症改观了。原因是我的生理状况没办法给我力量去对抗压力,而不是我输给了压力。其实忧郁症并不可耻,而自己并不是那么没用,我只是一时生病了。

就这样我开始了长达一年的疗程,短短的两个月我便看见了自己的变化。心情不但在服药以后立刻平静很多,连脾气也没了。泪水不再光顾,而且信心和勇气也慢慢回来了。

我准时服药复诊,进度很好。半年后我觉得自己焕然一新,似乎找回当初热血沸腾的自己。过程里有很多鼓励我的亲朋好友,也有些担心我过份依赖药物劝我考虑中断疗程的朋友。

我其实也不喜欢往自己身体灌药物,但我相信医生的意见。就算很不幸的,那个医生有意要多赚我的钱,我也要坚持完成整个疗程。过去的两年里,我过得太累了,我不想忧郁症再次袭击。

我不介意把自己患上忧郁症的经历与别人分享,可是仍然要看什么人。有些人十分抗拒“精神病”和“服药”这两个字眼,他们会劝你下马,更糟糕的还会带有色眼镜去看你。不过没关系,少和这些人坦白就是了。而且我们身边其实还有很多明白事理,能理解我们的人。

当然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到像我一样的人。无论是谁如果意识到自己持续超过两个星期都处于低潮期和难以控制情绪,不但没有动力而且还影响了睡眠、食欲和正常生活。请一定要鼓起勇气面对,咨询医生的帮助。

一年后的今天,我的太阳出来了,久违的它是多么的明亮耀眼。忧郁症改变了我,让我更懂得如何让生活过得从容一点。医生也说过,没人可担保忧郁症痊愈后不会复发,但我们能做到的是生病了就看医生。就如一个朋友说的:“这很正常,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只想以一个过来人来告诉可能患上忧郁症的你,如果意识到自己生病了,一定要咨询医生。开始治疗以后,你会发现你有很多事情可以看得开,放得下。真的,别人怎么想,生活再怎么逼人都甭管,先照顾好自己,只要自己健康方有力量照顾家人,处理好事情,解决问题。痊愈后的天空真的更蓝了,连后院的野花看起来也特别美丽。

摄影:Key Liu Poh Key(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