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潮流/小不点(马来西亚)


潮流,在我的认知里,就是大家趋之若鹜的一时兴起的跟风吧。不过,一旦拥有了它,整个人似乎多了一层优越感,成功拔头筹的感觉。比如说,拥有潮牌手机苹果,每每有新机型出售时,看看那漏夜排队去买的人龙,果真是“爱疯”呀。你说那是因为价格廉宜,相反!潮流的价格往往不菲,想得到它,平凡的小资打工一族,预备荷包大出血吧!人或许都是这么“爱疯”吧?永远都不满足,永远都在追逐,其实追逐着什么,自己是否清楚那是适合自己的呢?潮流仿佛就代表你跟上这个时代,可是都不是长久的。所有的潮流都会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间飘逝,潮流也会跟着慢慢褪去,由另一个潮流替上。今天这个新鲜,转眼间另一个新鲜又会崛起。

自小不是一个酷爱追随潮流的人。或者,是会选择性挑选吧?对于“潮流”一词有点概念,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那时,大家开始步入青春期,每天都在长高。彼此的身高似乎开始在追逐般的你追我,我追你。好,身高这里我没什么话可说,因为我由始至终都是稳坐在班上第一排的矮冬瓜同学。没什么和小学同班长得高高的女生参一起玩儿,最大原因是她们话题都围绕在追星,帅哥美女等明星。单纯的我在那时的判断:嗯,长得高的女同学的“潮流”话题不适合我,觉得无聊和无趣。

不过这世界的精彩在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你的无聊和无趣,可能是别人的好聊和有趣。比方说我家的二哥,他可是潮流盛行者。他年长于我6年,我小学时他已是中学生。他的潮流在于衣着打扮和造型,还有,听的流行歌曲。我还记得那几乎天天在客厅播放的周杰伦和S.H.E.、王力宏和陶喆,在耳濡目染之下我和朋友去唱k之时不需看字幕也可以朗朗上口,皆拜老哥们所赐。还有,我老哥的“潮流”(爱美)程度是非常有纪律的,可以每天特地起早半个小时来梳头发做造型。有时是刺猬头,有时是完全遮盖印堂的长刘海造型,说是像唐禹哲的头发。还有服装方面,出街时他沾沾自喜买回来的“潮流”服装更让我看到不禁搔搔头,最有印象是很多条绳子的喇叭牛仔裤子(会想像:过马路时会被太近的摩托车勾到吗?)我老哥是像了我妈爱美这点。自己也看过妈妈的年轻照片,她年轻时可是走在潮流尖端呢!不过记得有次妈一起逛街时,看到有条不错的裙子,问妈:“妈这条美吧!”“嗯,不错!”“喜欢,我买给你穿吧!”“才不要,你以为我像你这个岁数,十八二十二(广东话)吗?” 我就不解,觉得好看就穿啊,穿衣服不就自我感觉良好,需要在乎年纪吗?难道说,大家认知的潮流是年轻人的专利吗?其实不是呀。曾经看过一个激励人心的报道,一名70岁的大爷,留着一撮长长的白胡子,头发也是银白的,也留长可以绑成个马尾。乍看之下,很像武林小说隐居的高人。这位大爷虽然已经70岁,却是一名模特儿,身材健壮,六块腹肌,那气质可不输年轻人呢。看看这大爷,报道中的照片他可是走在T型舞台,潇洒阔步的走猫步呢!模特儿,总算和“潮流”在一阵线上吧,那么请问潮流真的只属于年轻人?

后来开始上中学了,更常听到朋友们“潮流”的话题了。在这个时期,大家都会特别的在意自己的外貌形象,所以追逐潮流在中学时非常盛行的。还记得,有人会一班一班的售卖《学海》,只要其中一位朋友买了,一大班的同学就挤在一块儿。一开始我还好奇他们在看啥?后来挤过去一看……原来争先恐后在看封面后面的“明星专栏”,每期专门介绍现在最潮的明星等。如果有谁说不认识这个明星,一定有人义务和你科普这明星是谁,最近演的戏等。我漫不经心的聆听朋友对于她的“潮流”的热心解说,一刹那我注意到她无比闪烁,崇拜充满的眼神。这就是潮流的威力?

最近我似乎也赴上其中一个潮流,追看了《三十而已》这部据说现代女性必看的醒觉戏。真是一看不可收拾啊!最近正好适逢在养病,必须乖乖待着不能到处活动,所以看戏变成一大乐趣咯。透过这个戏,认识到广告的强大,和现在女权主义的厉害,和朋友也多了个话题聊。适时应应潮流,也不错嘛。其实我觉得适宜追随潮流,是没有怎样的;因为它也可能为你带来无限可能,比如开拓新爱好,认识新的圈子等。重要的是不要盲目的为了打动或吸引别人,为了讨喜而坠入名为“潮流”的无底洞。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我的哈韩故事/闪闪(马来西亚)

家庭中的憾/小不点(马来西亚)


家庭啊家庭,乍听之下,相信给大家第一感觉就是最温暖,温馨的避风港,亲人的默默支持吧?不同人不同感受,有些人对家庭的感受,是支离破碎、漠不关心、冰冷的空间。

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和家庭有着断不了的羁绊吧?分别只在于你出生自一个怎样的家庭。

那说说我和家庭的故事吧。小女生于一个小康之家。由于家里经商,家庭经济稍微宽松,小女成长道路上衣食无忧,童年基本没什么物质上的缺陷。当开始升上中学,家道中落,经常担忧家里经济状况。不过一个孩子还能做什么?所以父母也常说:你专心读好你的书就好了。话是这么说,不过生性敏感特质的我,还是可以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探讨个究竟。家里的情况深深影响我的情绪,担心和不安经常笼罩在我的心情里。不知每个孩子都这样的吗?作为家里一份子,可以做到不闻不问?可是关心也帮不了什么。因此,学业成为我最大的使命。小女在学业上十分奋力,中学时期放学后的日子大部分时光在补习班度过。中五的大考的确相等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颇不错。

家庭始终深深的影响着我的升学决定。后来,我决定上中六,因为那是对家里负担最轻的选择。我打算也是凭着毅力和汗水去拼个好成绩上本地大学。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我的成绩最后并不理想,家庭当时情况也鸡犬不宁,无法专心读书。我曾经非常不解,家里有个要考大学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支持她,至少别让她精神上有家庭的负担。后来关键的中六成绩差强人意,让小女沮丧和心灰意冷的是,最后所分配的大学科系非自己想要的。虽然知道自己想要的科系,可是学费负担不起。母亲虽然一直说想读什么科系,家里会尽量支持的。虽然她没说出口,可实际上我知道家里经济情况不允许我那样任性娇纵。如果我的任性会继续让家里负担,我宁愿不念大学了。几经商量,最后选择修读私人学府一个不太贵的科系。毕业出来后,目前做一份稳定的工作。

现在进入社会了,偶尔还是会想如果当年可以进本地大学理想科系毕业出来,我会做同一份工作,今天会是一样的光景吗?不知道,一切都过去了。

我十分感激父母给我的一切,我明白,他们已经尽量给孩子们最好的。虽然还是会淡淡的想,凡事还是靠自己比较好,你的父母不太可能给你所要的一切,自己长大后去争取吧。可能你会说你是在怨天尤人吗?我说没有,不过谈起家庭,这段经历还是有点难忘怀,不禁浮现在我脑海里。谈起家庭,感受到一丝丝的遗憾和儿时的无力感,那种没法改变的过去;不过也感受到家里的唠叨叮咛和温暖的饭菜。又爱又恨吗?家庭的关系,一辈子的羁绊啊。血浓于水,改变不了的事实。过往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现在奋力存钱,有望将来可以报读自己想要的科系!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上一篇文章链接:家会伤人/吴颖慈(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