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盟约/文武(马来西亚)

家庭是罪恶的根源。这句话很刺耳,但却又那么实在。而婚姻,就是家庭的开始。

青春男女对恋爱有憧憬,而恋爱关系是没有尽头的,不会因为婚姻而结束恋爱。然而,现在的社会,更多的是所谓的“我喜欢就好”的相称主义。

“我喜欢就好”,恋爱就好,为什么需要依照世俗的一纸协议?

“我喜欢就好”,都同居这么多年,为什么需要结婚?

“我喜欢就好”,恋爱不结婚,不生育,那是我们家的事。

没有“你喜欢就好”这回事。如果什么都是“你喜欢就好”,人类不需要法律、公共秩序、纪律。

恋爱不结婚,可能是当中有问题。那就把问题解决,或者干脆分手再找适合的对象。

同居就好,不需要结婚。那你很愚笨,你把自己合法的身份自我“非法化”。

不婚主义不是单身主义。好好过单身生活,生活也可以过得好好。

但是如果在恋爱关系中,又把婚姻关系排除在外,难道这是永远的夕阳?永远无限好,对着甜甜的咸蛋,永远不会日落。是什么原因让许许多多人对婚姻产生恐惧,或逃避?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课题。我没有大道理。我们都是走过父母婚姻生活的人。父母婚姻生活对我们的影响,无可逃避。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创伤。但是,那是父母的婚姻生活,不是你自己的婚姻生活。人,必须积极去解决问题,才可以走出问题,没有任何第二条大道或小径。

恋爱关系是没有尽头的,不会因为婚姻而结束恋爱。恋爱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考虑进入婚姻关系,选项是接受,或逃避。逃避有九十九个理由,接受只有一条路:积极面对婚姻生活的准备与改变。

一旦进入婚姻,就必须把这个家放在首位。如果没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小孩的成长,自己与伴侣的关系,都会衍生各种各样的罪。所以,家庭是罪恶的根源,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你在示范你的婚姻生活给你的下一代。你是否有足够的成熟和能力过婚姻生活?你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去好好经营自己的家?

婚姻生活,必须承担、面对、包容、用心经营。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会是婚姻生活的坎。难道不婚就没有柴米油盐的问题?双方家庭也不会是婚姻生活的障碍。双方家庭在你出生的时候已经存在,不是突然在结婚后才发现的事情。总有解决的智慧。

我十一年前进入了婚姻生活,经营着一家三口的小家庭。如何给这个家注入满满的爱,是我积极生活的力量。天天学习如何修正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伴侣与父亲。因为,我正在示范我的婚姻生活给我的孩子。

婚姻是盟约,这是我的宗教信仰。不要因为挫折,而放弃当初的盟约。

一生爱一个,相爱到老。在这个社会,这是我们最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

烦少一点吧!/客家妹(马来西亚)

到了适婚年龄还没结婚总会被问:“什么时候结婚呀?”;过了适婚年龄还没结婚一定会被问:“做么不结婚,等什么?”

对哦,我在等什么?爱情长跑15年还没结婚,是不是不打算生孩子了?

也不是,只是太满意目前生活状态,也没很急迫要孩子,所以就一年又一年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快了, 快了!”

今年过年,姑姑又问我什么时候嫁人,我说:“今年最后一年拿红包。”她老人家笑开了,抱着我连声叫好,我说:“姑,我去年也是这样说的!”姑捏了我一下:“还不快点,表妹都结婚了,你还不甘愿嫁!”为了安慰姑姑,我说:“快了,不是今年年尾,就是明年了。”姑姑听了点点头,似乎很满意我的答案。

接着碰到表姐,和姑姑一样问着同样的问题,我一样地答话。奇怪了,我这答案从去年开始就万试亡灵,通常大家除了祝福也不会追问,怎料表姐乘胜追击:“日子选了哦,酒楼找哪间?”

我举白旗说我们只是有想法而已,还没行动。表姐说:“还不快点,很多人一年前就开始订酒席了。很难找到好的酒家,好的时间。”

啊,我们可真没想那么多。结婚果真很烦,还没结就开始烦这个烦那个了。听说婚后更烦,烦生活,孩子,婆媳关系,三姑六婆,叔伯兄弟的相处之道等等。

过了十年,我并没有世纪婚礼的幻想,也没想说婚礼要怎样的派头。每每参加婚礼,看到主人家准备的东西,我只看到数字。这身礼服,那几本相册,台上那小乐队,酒杯里的酒水等等……,那可要准备多少资金呀?我这是不是太现实了?

很多人说,人生大事,一生只一次,做好一点。也有人说,当男人还爱你的时候任性点没关系,免得以后遗憾自己想当年太傻,牺牲自己想要的,成全一个反转猪肚就是屎的男人。当然不是所有男人都那么坏,现在新好男人也比比皆是。只是婚姻始终好坏,任谁都说不准。结婚后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既然接下来生活免除不了烦恼,那就烦少一点吧。把最烦人的事简易化,看开点,断舍离些不必要的是是非非,说不定会快乐些。

以上都是说得容易而且非常理想的想法,只供参考,共勉之。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婚姻
  • 上一篇文章链接:贵贱婚姻/刘明星(马来西亚)

老大vs老幺/客家妹(马来西亚)

妈妈问我可以帮她办些事吗?我问为什么不叫弟弟帮忙,她说:“叫你比较快,叫他叫到天荒地老都办不成。”

虽然老弟有这样的坏习惯,但并不是那种撒手不理的人。我搬出去住一年多了,两老看不懂的信件,包装说明,年轻人的玩意,家里就只有弟弟可以依赖了。

当妈妈向我投诉弟弟不是的时候,我想她应该是忘了老弟有好几次被她表扬的高光时刻。

“那天我爬椅子要拿橱柜上的东西,你弟弟叫我不要爬。有什么事叫他拿就好,不然妈妈跌倒他就‘大锅’了。”妈妈第一次告诉我这事的时候,我是觉得安慰的。认识他那么久,真没印象他有这么一面。

“我说我煮饭煮到很腻了,你弟弟这几天早起给我们做便当带去做工。”原来我家有个会做饭的男生。

我和老弟年纪相差半个年代,爸妈只认识中文,巫英会话勉强合格,自我看得懂巫英信件以后,爸妈看不懂,听不懂的事都由我作为翻译,年纪大一点也成了他们的代理执行员。

我和妈妈说,我觉得自己搬出去住是件好事,因为爸妈太依赖我了。这并不是要推卸责任,只是我觉得是时候让弟弟成为一个父母可以信赖和有担当的人。

“其实老弟好像什么都不会,你们(父母)也有责任的。由小到大,很多事你都让我办完,你没给机会他去帮你们。” 我说。

妈妈想了想再说:“他那时候还小呀,当然叫你咯。”

“我十岁可以做的事,到了弟弟十岁的时候,你们也没让他做呀。难道我十岁不算小,老弟十岁才算小?”我接着说:“你们就只是要好办事,因为我有经验,我懂得比较多,叫我做比较快。所以由小到大,弟弟都没什么机会做我做的事。你说他什么都不会,做得比较慢,其实也不大公平。”妈妈听了以后似乎同意,看来当初应该也要磨练一下家里的老幺。

如果爸妈在我十五岁的时候把我十岁开始做的事交给弟弟处理的话,我想我妈应该不会向我投诉她儿子这不好那也不好吧?

很多人说家里老幺最好命,得到万千宠爱。而且很多事老大去挡了,家里小的自然也会依赖老大,甚至会有事不关己的情况。

我偶尔会开玩笑说,我爸妈把我生错性别了,我应该是他们的大儿子。虽然我自己觉得从小多担当一点,人也会比较懂事, 是件好事。只是如果凡事都由老大去办,接下来也没让小的有机会去做同样的事磨练一下,确实让小的“学少”很多。

虽然让我弟有机会“独当一面”得有点迟,但没关系,庆幸老弟态度好。认真想一想,还好我是女儿,总得嫁人搬出去。不然家里两个儿子,小的可能永远就在温室里了。

  • 摄影:李嘉永(台湾)
  • 主题:原生家庭
  • 上一篇文章链接:原子核子/刘明星(马来西亚)

分手快乐/咯特佩(马来西亚)

 悦儿:我说我的可儿妹妹,才刚过的情人节,这几天就一个人吃饭?你的男神大明呢?

可儿:哎!别提那人,我们就是情人节那天分的手!

悦儿:哟!这怎么一回事?哟!这G牌包包不就你梦寐以求的包包吗?大明送的?

可儿:那抠门的家伙?!这几千块的包包,他哪会舍得买!

悦儿:啊!他不是A大公司的经理吗?月入也有上万吧?

可儿:那又怎样?他有钱都上交给他妈了!当初也不知看上他什么?现在咋看咋不顺眼!

悦儿:那他是挺优秀的,帅气的长相、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在公司的表现也不错,有钱给妈花那也挺孝顺的不是?

可儿:他非但很孝顺,还很听妈妈的话!总是在我面前“妈妈说”、“妈妈说”,一点主见也没有,我甚至觉得他会跟我交往也是听他妈妈说的!

悦儿:呃……你们是因为什么事分手的?

可儿:情人节那天,我把我新买的G牌包包,以及情人节赠品——男士皮包送给他,竟然被他说教了,真气死我!

悦儿:你自己买的包?

可儿:对呀!我自个儿挣的钱想买个包都有错?要不是想到他,我才趁促销买的,也比平时优惠一成吧?结果,还是被他说,还说他妈以前如何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地供他读书……拜托!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没必要活得那么苦哈哈吧?我呀,突然发现咱俩的金钱观和价值观都大大不同!

悦儿:现在发现还早哈!

可儿:对!祝我分手快乐!

  •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 主题:#原生家庭
  • 上一篇文章链接:家庭围城/#李黎(中国)

“圆梦”/土灰狼(马来西亚)

父亲是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小时家贫,而且亲生父亲因病早逝,所以被送了给我的爷爷。然后在大约4、5岁时随爷爷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此在这里落地生根。

父亲很明显一直放不下,为什么亲生母亲要把他送给别人?是他不乖嘛?是她不爱他吗?为此,父亲常常发着一个梦,梦里他在乡间走着走着,突然间掉入无底深潭,他大喊却没有人来救他,然后就惊醒过来。这个梦,一直到他现在60多岁了,还一直会出现。

幸好去年通过友人帮忙,加上科技发达,终于替父亲联系上他的亲姐姐和哥哥!老母亲已经不在了,但是能够和亲生兄姐相认,知道他们都过得很好,父亲老怀安慰。刚相认的那几个星期,每次视屏时,双方都会忍不住流泪!按大姑的说法,那时候家里实在是太穷了,父亲年幼无知,饿了却没东西吃,就跟奶奶说,肚子好饿……奶奶不忍孩子跟着她捱苦,于是瞒着大伯大姑,偷偷让别人来带走父亲。可是立刻就后悔了,但是回头想要再找父亲时,中间人和父亲已经不见踪影。父亲在原生家庭是最小的,来到马来西亚之后,却变成大哥。这么多年来扮演大哥的角色,现在相认之后,突然间又变回了最小的,他看起来还蛮享受哥哥姐姐的关心。

在这之后,很神奇的,父亲不再发那个梦了。今年还打算要回去探访家人呢!

  • 摄影:林明辉(瑞典)
  • 主题:原生家庭
  • 上一篇文章链接:苦瓜脸/山三(马来西亚)

原生家庭/李淑娴(马来西亚)

小时候家里经济环境不好,但是每逢农历新年前,妈妈还是坚持给我们几姐妹买新衣过年。

她都是一个人带着我们四姐妹搭了整个钟头的巴士连逛几家mall,一逛就是几个小时。一人带着4个小孩,想到都觉得累。

她会先和我们约法三章。不,不是约法,而是命令:我们外出的这几个小时,不能吵喝水,不能吵上厕所,不能吵累,不然……

她没说后果会怎样,我们也没问不然会怎样,都只是乖乖的听话,跟着她“浦”,一浦就几个小时。

现在妈妈也时常邀我们陪她逛街, 如果不是太忙,我们一定奉陪。时间地点都是她定,她的御用司机(她的孙女) 就会负责载送。其实也没有真正血拼,只是闲逛,吃点东西,陪妈妈说说话罢了。而且妈妈也不能走太久,没走多久她就要歇一歇,喝杯咖啡。


每次她喊累时,我就会问她记不记得以前她带我们外出前开的“条件”?她都会理直气壮的说,那时是我一人带你们4个啊,然后就咯咯咯的大笑起来!

是的,如果换着是我,带着几个小孩,我是宁愿不外出的。

如今妈妈还是习惯性的买新衣过年,而且尽可能选的都是鲜色,大红的最爱。除夕晚团圆饭后,她一定show off她的新衣,一定会说:“看,多漂亮!”

“是的,你觉得美就好。”我们几姐妹都会不约而同的回答。

是的,妈妈高兴就好。

(都说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很深,我完全同意。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疼爱也造就了我们姐妹间深厚的感情,感恩!)

记忆·遗产/咯特佩(马来西亚)

打会识字写字以后,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我想,这也许是从父亲那(写日记)潜意识学来的。我记得一开始(应该是小一或二)写日记时,内容是公开的,会“上交”父母“查阅”;可慢慢地,日记记录了一些“秘密”,写完就收进抽屉,不让人看。

父亲过世后,我们收拾他的遗物,搜到好几本日记本子。翻阅父亲的日记,看他写的往事种种,大多数只是三言两语,有时会述说一两件事由,有时却只是心情写照……看着他那稍微抖动的字迹,想起他在书桌前边对着报章连载的小说,边“练字”的身影,是的,因为一场车祸导致他右半身手脚不灵,所以他经常用“练字”锻炼右手。

在他出生的1940年代,由于家里生活拮据,身为长子的他,小学没毕业就必须出来社会打工,而成绩优秀的弟弟(二叔)读完中学,即使被大学录取也得放弃学业,跟他一块去当建筑工。他克勤克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后来还帮补弟弟们(二叔和三叔)完成大学学业,也与母亲合资开了间幼儿园。

尽管车祸后无法工作,他依旧热爱学习、坚强不屈、不轻言放弃。他每天都看报纸、关心时事,并曾写信要求(政党)让自己上阵参选。此外,他曾报读函授中医课程,自修及自制中药配方,也喜欢在庭院种花植树,他甚至试过举着“中医”牌子四处义务行医。

对父亲的记忆是正向及美好的,我想,这就是他最好的遗产。

  • 摄影:Nick Wu(台湾)
  • 主题:遗产
  • 上一篇文章链接:遗产的帮助/佚名(马来西亚)

遗产的帮助/佚名(马来西亚)

现代人很多都在说,不需要留财富给孩子,应当训练他们独立自主,那才是作为父母可以为孩子做最好的事。自己挣的钱就在有生之年花完吧。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当你的孩子不是那么善于理财的话,遗产确实可以救他们晚年的生活。

母亲中年时生意失败,幸好后来还是还了好一大笔债。但是当房东决定收回她做餐馆的地方时,母亲还欠着接近整百万的债,而且那时候她已经患上了焦虑症,还做了心脏手术,生理和心理上都大不如前了。

母亲有三个孩子,但是我们在财务上,都帮不上太大的忙。幸好,就在这段时间,去世10多年的外公的遗产终于开始分配给孩子们了。母亲继承了一笔数目,顿时让她心头大石可以暂时放下。

当然,做父母的应该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失败,可是天下怎么可能没有失败的人呢?如果孩子愿意改过自新,那么,遗产确实是可以帮助很大的。

  • 摄影:Lin Yun Yun(台湾)
  • 主题:遗产
  • 上一篇文章链接:别等我,我没遗产/公羊(马来西亚)

立遗嘱/客家妹(马来西亚)

我对“遗产”一词的认识是从TVB港剧开始。对!就是那些为了财产勾心斗角,不择手段的电视剧教会我什么是遗产,什么是遗嘱。若不是那些兼写遗嘱的保险经纪和网络资讯的宣传,我可能会一直以为立遗嘱是有钱人做的事。

我提议爸妈立遗嘱,他们说:“我们没什么财产,立什么遗嘱?都是平分给你们两姐弟的。”

后来姑姑立了遗嘱,也和爸妈分享了前因后果。据说当一个人逝世后,如果没有遗嘱的话,其家属必须向法庭申请遗产管理委任书以解冻及处理其遗产,这是一项非常麻烦,费时费力费钱的程序。

就一餐饭时间,爸妈转个头就跟我说他们也要安排一下,果然还是姨妈姑姐具说服力。

总结姑姑的话:如果立了遗嘱,亲属处理遗产会比较容易也比较快。从冻结、汇集和分配遗产给受益人,没遗嘱的流程需要二到五年,反之有遗嘱的个案可能一到两年间就能完成。为了亲人不要为遗产而产生矛盾和烦恼,办好自己的身后事,立份遗嘱并不难。

有时候看到某某名人把遗产如何安排给自己的爱人,有者要确保后人不坐吃山崩,搞了基金还规定每月发款数额直到“可靠”又能独立的年龄。也有些分毫不留给后人,把全部家产都捐出去。我想这些富豪应该是对后人极度绝望,要不就是觉得财富会给他的富二三代带来灾害,做人应该脚踏实地,不要靠遗产,自己的财富自己攒。

我突然觉得做个平凡简单的人也不错。所谓穷人愁钱不够而家不温饱;富人愁钱太多而家不和。以港剧《家好月圆》、《溏心风暴》、《珠光宝气》、《家族荣耀》为例就好,一家人不仅互相算计,还互相陷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人留下什么最好?财富虽然很实际,但真正可贵的是文化传承和大家共度的记忆,这些是用钱也买不回来和复制的遗产。我宁可后人多说我生前的故事,也不想他们只说我留下了一个产业,卖了多少钱。

  • 摄影:客家妹(马来西亚)
  • 主题:遗产
  • 上一篇文章链接:谈古琴/刘明星(马来西亚)

遗产/李淑娴(马来西亚)

如果母亲看到我在写遗产,她一定说:“大吉利是!”

上一代的老人家对遗嘱、遗产都有禁忌,好像是说到,或甚至看到了这两个字,厄运将会降临。

二十多前的一个情人节 (为什么是情人节? 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刚好,恰巧,在对的时间遇到应该做的事而已),我签了张死后捐赠器官卡。是的,不是白金卡 ,不是无上限 unlimited credit的黑卡,只是张器官捐献卡。当时除了我和姐姐外,身边的朋友都对这举动有恐惧,有意见。而对我们来说,这只不过是生前没有意义,死后有点意思的事情罢了。 (当然,如果到时候我的器官还有运作功能的话!)

再过了不久,这捐献器官好像开始“流行”了起来,很多人对这一举动都不再有恐惧感了。(对中国人来说,死无全尸是不吉祥的。相信我,人死后,看到的都是魂,很不容易才给你看到全身,所以是不是全尸是不重要的)

那时,我已经在写遗嘱了。工作需要,常要出国,写遗嘱只是不想有意外时会带给身边的人麻烦,有个“指示”会省事很多。有朋友说“你才几岁,写什么遗嘱?”“死亡是不分年龄的。”

有时在想,会不会是自己想得太多,想得太快? 性格使然,没有办法。

那是不是现在会想遗产的问题?没有,我还不知道有没有遗产留下呢!死后再来托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