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几句话 15/12/2021

来稿接济不上,自己也写不动,就拉倒吧!

不过,这里有两件事需要借这个机会提一下。

第一、2021年即将结束,《学文集》再次循例邀请读者提议明年的主题。可以在贴文下面留言,或发电邮告知也行:xuewenji.my@gmail.com

第二、我这里刚刚开始一个《孙子兵法》的少年读书会,目标是目前五六年级的学生,不过其他年龄层如果感兴趣也欢迎。我们在星期一至五,晚上十点进行,每次约十五分钟,一天讲一至两句,准备在一年内把书读完。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求参与的学生把每天介绍的课文背下来,这也意味着一年后,“理想”上参与的学生就能背下整本原文《孙子兵法》。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都可透过电邮和我们联络。

抗疫尚未成功,大家还请继续保重!(周嘉惠)

就说几句话 31/8/2021 舜华,距离死亡这么近/周嘉惠

外国读者可能不知道,8月31日是马来西亚的国庆日。

根据官方说法,当年三大种族派代表一起到伦敦和英国政府谈判,然后英国就让我们独立了。神话说多了也就让人信以为真,即便它是那么的不合逻辑。大英帝国山长水远来到半个地球以外殖民,因为你派几个代表来谈判就让你独立?唉!虽然说历史都是由胜利方书写的,但这故事也未免编得太幼稚了吧?

这两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大概是我国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除了人命的损失,经济也大受打击,而且目前还根本看不到疫情将要结束的迹象。卫生部每天汇报的重点就是确诊人数,报章也据实报道。譬如8月31日的报章就能见到“连续两天下降”的报道,天真的人恐怕还会欢天喜地吧?虽然事到如今,还有多少这么天真的人倒是很令人怀疑。8月30日的17.76%阳性率是继前一天的15.58%阳性率新纪录后的再一个新纪录。对数字稍微有一点感觉的人应该能够心领神会这17.76%阳性率背后的悲剧意味。

我的工作是定期到工厂作安全检查。一般工厂都会把总电箱锁在电房里以策安全,我到了现场就会有维修部同仁帮我打开电房大门。上星期一二连续两天联络不上某公司维修部的李先生,今天(8月30日)因为是这个月最后的工作日,还是联络不上,只好直接上门找人。结果同事说李先生已在上星期三因新冠病毒过世了,从发病到结束,两天。这是第一位我直接认识的人因疫情离世,不过该公司的营业不受影响,卫生部显然也没动作。人命对某些人来说就是一个不痛不痒的数据而已。

马来西亚的国花在以前我们都叫大红花,而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木槿花这个比较正式的名称。不过,知道木槿花在周朝时的名称是什么吗?没错,正是“舜华”。《诗经》里就记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的诗句。木槿的开花期就一天,早上开花,晚上凋谢。在国庆日的时候想起木槿,除了由于它是国花,还因为它也同时让我联想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疫情的严重性,已经把我们推得距离死亡那么近,一个不小心,如果再加上运气不好,可能短短三两天后就一切都草草完结了。

再次呼吁读者们,如果不嫌不吉利,还请大家来响应《学文集》“我的遗言”的号召。来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我们未必还有机会留下任何遗言。个人认为,那才是最大的遗憾。目前这整个局势,绝对是思考遗言的恰当时机,好好想一想,好吗?

#就说几句话 14/7/2021

7月13号马来西亚的确诊人数是11079,这是第一次破万。实际上,个人觉得确诊率、死亡率、ICU使用率是更值得关注的数据,但这确诊人数破万还是跨越了一道非常关键的里程碑。事到如今,你还执着于什么呢?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吗?我个人甚至连对政府生气都失去动力了,虽然还是那么希望这世界的某个角落真的有个地狱,专门等待着这批政棍。

我相信病毒最终会过去,就有如死了三分一欧洲人口之后,黑死病过去了;在夺取五千万人的性命后,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过去了。当然,卫生部长口中的催情药“西班牙苍蝇”(Spanish Fly)还会常驻在你我心中很长很长一段日子。

现在的情况是,多数人心里都不是那么有把握自己能够在疫情中全身而退,人心茫茫啊!去年《学文集》曾经推出“居家抗疫故事”系列,现在我们打算再接再厉,推出“我的遗言”系列。在这个时代,应该不至于无法忍受写遗言的想法吧?遗言总得在尚有一口气在的时候事先交代一番,否则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那就唯有空留遗憾,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我一直相信写文章能够整理我们脑袋里的各种思维碎片,而写遗书应该更能够帮助我们厘清生命的意义,以便在未来好好过日子。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这个系列计划长期开放投稿,直到一、疫情结束,二、《学文集》毕业,三、我个人终于被我国的政客笑死、气死,视何者为先。(周嘉惠)

就说几句话 1/6/2021

当读者们见到这篇文字时,我们已经进入了6月1号开始的第三次全国封锁。

之前信誓旦旦绝对不全面停课,如今停了。信誓旦旦绝对不再全国封锁,如今也封了。疫情就像是一面照妖镜,冠冕堂皇的大话总在大家遗忘之前就被戳穿。我个人对政治人物说的大话很反感,却对他们无法坚持自己的大话感到很沉重。沉重在于,这些天底下最不负责任的大话,全都败在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底下,而我们需要在这样的恶劣环境继续求存,无路可逃。

网报报道了首相几个小时前的说话:这一次的全国封锁“不成功便成仁”(jika gagal, maka kita semua akan gagal)。然后再去看看读者留言,几乎没有一人相信MCO3.0会成功,大家反而还没开始却都宁可相信自己会成仁。这就是“狼来了”故事的现实版吗?领导全国抗疫一年有余的政府,怎么事到如今还翻来覆去乱成一团,教人如何不忧心?

目前现实情况绝对不好。5月31号的确诊人数是6824,比起两天前的9020确诊人数似乎大有好转。我们做了什么会令疫情突然好转吗?没有。只因为周末去筛检的人数比较少,确诊人数自然也就少了。5月31号的确诊率是7.65%,如果以5月29号去进行筛检的破纪录人数126480来计算的话,31号的确诊人数会是9675人!这情况可不算是好转啊!

那我们现下能够做什么呢?其实不多。无非就是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的那一套:勤洗手、戴口罩、不群聚、提高免疫力。然后,枯等打疫苗。在去年的全面封锁中,不难发现有些人比一般人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如有余力,可以帮忙就尽量帮忙吧。

在疫情之中,大家除了照顾好自己,也应该互相照顾。保重!(周嘉惠)

就说几句话

昨天(6/3/2021)的文章是作者奉化山人在介绍家乡奉化大堰村。我并不认识作者,是《学文集》长期作者刘姥姥的孙女儿热心拉来的文章。

由于外公外婆都是浙江奉化人,去年根据记忆写了一篇关于外公外婆的父亲的短文《一点家史》(链接:按这里)。把文章翻出来就转发给老师(刘姥姥的孙女儿实际上是我在浙江大学时的老师),老师又转发给作者。可能资料缺乏,也可能是找的路不对,过去我尝试去挖掘多一点关于两位外曾祖父的资料,都无功而返。不料作者奉化山人过去在找资料时却曾经听闻两位外曾祖父,甚至还去看过林家和何家的故居!

这实在是很有趣的事情,也是经营《学文集》的一份意外收获!疫情过后,非得到杭州一趟去听听这位作者所知道的外曾祖父的故事。也许,哪天再为家史写一篇续集。

附:来稿衔接不上,加上自己身体不适,明天暂停。多多包涵!

就说几句话

“听说读书会”即将在八月开始读“四书”之一的《大学》。《大学》是儒家思想的入门书,我们将采取细读的方式来读,这次需要用到三本参考书,即1)中华书局出版,朱熹编,《四书章句集注》,2)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毓老师说大学》,3)中华书局出版,王力编,《王力古汉语字典》。

如果住在吉隆坡附近地区,以上参考书我们可以代购,只付书钱和运费,不另收费。如果住在其他地区,我们也可以告知链接自行购买,请电邮联系:xuewenji.my@gmail.com。

采购参考书需要时间,估计现在下单购买,到手差不多时间正好。我们现在开放订购参考书,截止日期就定在7月14号。

读书会将使用skype连线的方式进行,马来西亚时间星期六晚上十点一刻开始。有兴趣参加的朋友,请及早报名。谢谢!

中国传统经典博大精深,如果不曾接触,希望能够加入读书会,和我们一起去认识。(周嘉惠)

就说几句话

社交媒体向来存在着专向朋友叫板的各种挑战,其中一种是挑战朋友连续七天贴出一本书的封面。我个人喜欢阅读,也有兴趣认识更多的书籍,但封面往往不足以满足我的好奇。

最近在FB又见到这种挑战,我就想是不是可以为这种游戏添加一些新元素,让它更有意义?起码要比只展示封面更有血有肉。

《学文集》的《我看的书》游戏规则如下:1. 附上封面照片。2. 列出书的基本资讯,如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3. 告诉大家:(a)为什么读这本书?(b)简单介绍内容。(c)读后感。可以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来发挥。内容以精简为原则,别太啰嗦。我们的投稿邮箱是:xuewenji.my@gmail.com。欢迎大家投稿。

阅读习惯人人不同,有人专情,不看完绝不拿起另一本书,也有人花心,同时看多本书。所以,《我看的书》不硬性规定得连续展示七本书,高兴透露几本就几本,只要是最近看的书,或者正在阅读的书就行了。

不多说,我先来。

就说几句话

今天稍早,有读者询问,我家女儿究竟有没有在劳动节那天穿上汉服?哈哈!没想到还真有人关心这件事。或许还有其他读者也好奇,在此一并回覆:老大没穿,她快被老师交代的作业逼疯了,没心情穿。老二则决心要穿,即使不出门也没关系,结果穿着汉服吃晚饭,吃完就马上换回“时装”。老二固然小三八一名,但言出必行,这个姓是好是坏?

对多数的马来西亚读者而言,我们居家抗疫的日子即将结束,星期一就要开工了。我们的《居家抗疫故事》单元也跟随政策告一段落,不过有故事的话不妨发过来(xuewenji.my@gmail.com),我们还是有兴趣知道的。

千万别忘了,实际上病毒还没有被消灭,大家应当小心为妙,与人保持距离,经常用肥皂洗手,随身携带搓手液供没水没肥皂时用,可以不出门就不出门,尽量别往人多的地方挤,一回到家马上换衣洗澡。还有就是,想办法提升免疫力。

这里推荐一剂台湾孙安迪教授的“养生汤”,对提高免疫力有帮助。材料简单且便宜,不妨一试:黄芪20克,枸杞15克,红枣15克。网上只说用两碗水熬煮,但没说多长时间。我个人没那么精准,反正就是这三味中药,随便抓一些,用沸水泡了戴着出门,味道很好。

就这样,大家保重!

就说几句话

行动管制令实行以来,大家已经在家里宅了差不多一个月了。这是学生时代结束后最长的“假期”。

回想当初,多少人雄心万丈地想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人生”、“进修”等等,不知今天完成了多少计划?还是已经彻底放弃,等下辈子再说?哈哈!

《学文集》的“隔离读书会”预计再两天即将读完Jared Diamond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接着将读卡缪(Albert Camus)的《瘟疫》,看看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如何感受瘟疫下的生存状态。有兴趣参与者,请电邮联络:xuewenji.my@gmail.com。存在主义本来就比较容易被现代读者接受,在当下的疫情中读此书应该更有切身感受。书不厚,估计可以在4月28号第三阶段的行动管制令结束之前读完。然后,我们再找一本书来读。这里我们纯粹谈读书,别多想,其他我什么也没说。

每天看着欧美惨烈的疫情数据,实在让人心寒。大家可要多保重!(周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