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驴子(马来西亚)

小学同学L经常在脸书上上载她女儿的日常。L时不时大展厨艺煮美食给女儿,带她们到处旅游,北上南下品尝当地美食,让她们学习兴趣,给女儿参加表现学习成果的比赛等。L不但很疼爱女儿,亦非常用心去栽培她们。

最近,她上载几个视频——12岁的大女儿在教育科学展自信地以流利的英语,向参观者讲解一个科学产品;10岁的二女儿参加国内韵律操比赛频频获奖,平时爱跳K-pop劲舞;8岁的小女儿最近没有耀眼的表现,但也在追着两个姐姐的脚步,加上拥有一张明星脸,容易让人留下印象。她为女儿们的表现引以为傲,赞赏她们的努力,感谢指导老师给女儿们的指导与付出。

看人家的孩子多么出色啊!在人生的起跑点上有经过细心栽培的小孩,成果就是不一样。

对于一个单身驴来说,我从不认为孩子特别需要什么,学习什么(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里并没有这么多的选择)。像我这种放工回家只想躺平的人,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都要将孩子“揠苗助长”,小小年纪学一堆有的没的?顺其自然的成长不是很好吗?以前的孩子没几个有上过才艺或特别训练班,每天做完功课自己找事情做消磨时间,长大后不都在各领域大放光彩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总是有忙不完的补习课、才艺班,上不完的网课,比我上班还忙碌?

我那小学同学L,以前算得上班上的优秀生,性格活泼积极,还曾当上班长。她的个子不算高,却参加了篮球队。如今她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现在她的生活除了为孩子们忙上忙下,平日时不时与朋友到中上的餐厅聚餐,前不久她还参加激励与创业的训练营。无可否认,她的生活比起很多人来说是相对优渥的,家境有能力富养孩子。有时候,我会故意忽略她在脸书的post文,因为看多了会让我有种酸溜溜的滋味:怀疑自己的人生哪里出了错,为什么几乎是在同一个起跑点出发,为什么到后来却相距越来越远?

近日,经过新一轮的反思,我稍微看淡这种差距了。我们在一个选择的路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她追求她想要的,我追寻我想要的,各不干扰。

当上母亲的L,想法是很深远的。面对现在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提供孩子最好的教育,给予孩子最全面的栽培,是无可厚非的。她以各种方式去开拓孩子的视野,打开孩子的眼界,提供孩子一个前进的方向。前几年,她都在忙着安顿孩子们的学习方向,到孩子年纪稍长比较自律后,去年她才参与创业训练营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谁能理解现代父母的用心良苦?虽然父母大都会直言否认是要让孩子成龙成凤,可是最低限度不要让孩子成为同一代人的垫底吧?

没有当上父母的我,想法倒是不思进取,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我一直以来认为,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就是教养核心。我理解中的“顺其自然”很佛系,是不强逼,是孩子有选择权,是孩子心甘情愿去做的,是随心所欲的。如今,我发现我的理解过于流于平面,因为“顺其自然”里最重要的还要有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什么都不做,让事情自然发生”。时代不同了,以前的孩子在当时的环境氛围可以无忧无虑地探索四周,他们看着父母刻苦以劳力换取生计,他们可以很直接地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生存技能,周围亦有很多的人事物“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力。反观现在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是温室小花,户内吹冷气,户外搽防晒油,多走一段路直喊累,因为安全因素上学放学要父母亲自接送……这不得不说现在的生存环境有多糟糕,局限孩子四处探索学习的范围;现在社会人心多复杂败坏,父母多么牵挂着孩子的安危,怎放心让他们在住家和学校以外四处走?由于孩子的生长环境是缺乏“引导”因子,父母才需要督促他们去学习,上各种才艺与训练班,及早发掘他们的兴趣与专长。

有鉴于此,为了增加孩子的经验学习,打开他们的眼界,Kidzania和The School这类孩子体验活动中心深受城市家庭的欢迎。当然,家长得先付费。

  • 摄影:驴子(马来西亚)
  • 说明:女孩拿树枝在泥地里玩钓鱼。
  • 主题:眼界
  • 上一篇文章链接:天命,我在聆听/周嘉惠(马来西亚)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