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襟就像似EQ的玩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几乎人人都会有点。差别就在于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而已。
小时候,常会计较身边的人,不够敏感。觉得自己是那个冷眼看世界的,有那么点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现在渐渐的知道了,那不过是多数人只看在眼里不开口说出来而已。别人不说,不代表不知道、不明白。上天还真是公平的,拿了点这,就给一点那;少了点青春,就多了点智慧。
以前不太觉得年龄可以换到太多的东西,慢慢的,好像发觉,我就是比旁边的小朋友懂得多那么一点点。经历的事多那么一点点,解决方案就多那么一两个。很难不联想到,姜还是老的辣,哈哈!
不过最近在身边发生了件事,让我怀疑我可能并没有自己认为有的宽大胸襟。过动儿(英文ADHD)这名词近来变得好普遍,好多小孩子都是过动儿。也有二十几三十岁的人,还说自己是过动儿。当然真的有部分的孩子是过动儿,但是大多数时候,是家长、个人把这些当成藉口让自己心里好过些,对自己或孩子的行为,制造了很好的藉口,让自己不需要为了那些不太被大众接受的行为负责。看到这种情况(比如家长说孩子是过动儿,所以静不下来,所以孩子就在大庭广众大吵大闹。或是说孩子不能晚睡,把孩子晚睡又闹情绪的情况怪在‘过动儿’的身上。其实,连我这种老大不小的妈妈,晚睡了,也会心情不好啊!跟过不过动,真有关系吗?!)。我对这种说法觉得很不舒服,每次听到这种情况,我那些反对的话都快掉出嘴巴了。如果孩子是真有病,那不能不管。可是只是不想管孩子,就说孩子是个过动儿,那不算是明智之举吧?!我是应该给些建议(就是让我那些不太好听的话说出来),还是乖乖的当听众就好(把那些快掉出来的建议,吞回肚子里!)?
胸襟,应该不只是原谅,还包括接受别人跟自己的不一样。好比接受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另一种饮食规律、不同的处事方法……。这些不一样,需要很多的智慧来做选择,来决定变还是不变,接受还是不接受。其实改变与否,接受与否,是两回事。在我这段说长不短的婚姻里,我学会了,接受对方但不赞成对方的看法(agree with the disagreement)。比如我们可以跟对方喜欢不一样的电影类型,我们尊重大家,虽然我们都心里暗暗的觉得自己的品味才是最好的!我们却不去改变对方也不会改变自己。这应该也算是件有宽容大度的心态吧?!
- 摄影:周丽雯(澳洲)
- 主题:胸襟
- 上一篇文章链接:从迷宫游戏说起/李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