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契约,目的大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繁殖需求、性爱需求、感情需求、经济需求等等,不一而足。这其中,最根本的是繁殖需求与性爱需求。特别是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一纸婚书就是合法通奸的通行证。但个人化兴起的现代社会中通奸已然脱离婚姻的束缚,身体自主权的张扬与性产业的生机勃勃让婚姻制度相形见绌。
今天社会上普遍对于事实婚姻的承认让传统婚约可有可无。也就是说,让爱情与婚姻脱钩,留下爱情,无需结婚。卫道士们当然可以辩解,事实婚姻并不是对于传统婚姻的背叛,而应被看作是传统的进化。但一同进化的是原本的书面婚约成了口头契约。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口说无凭,常常不太牢靠。从传统婚姻走向事实婚姻,实际上就是神圣走向随意,稳定走向松动。随之而来的多夫多妻、性滥交也许仍让一部分人不适,却也是婚姻进化的产物。起码相较于原始婚姻的传宗接代,现在这些剥离了繁殖功能纯粹追求爽感的做法不失为一种进步。
另一方面,虽然裤裆子里的那点事仍然引不少英雄竞折腰,并驱动了诸多相关的科技服务产业——比如AI换脸术最前沿的应用场景就是色情视频,但总人口的性需求在今天看来相当式微。人类从未如今天这般轻而易举地满足性欲,但无性人群的数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不管是性交欲望、精子数量,还是生育率都在直线下滑。当性交与繁衍都变得不那么迫切,为此提供合法性的婚姻也显得黯然失色。
那么,我们能不能摆脱庸俗的肉欲回归纯洁的爱情呢?这或许是历史上最正统也最政治正确的婚姻形态,却也一样岌岌可危。以网络社交为代表的诸多娱乐应用大量分散了人们在传统家庭中投射的时间精力,爱情的保鲜期越来越短,传统价值观下相互依偎互相扶持的夫妻早已变成看着各自手机凑合一起过的室友。有勇气的室友们揭竿而起,浩浩荡荡地加入离婚大潮;瞻前顾后的则继续盯着屏幕,矫揉造作地维持一点恩爱的假象。
如果爱情没有了,性欲也消退了,剩下的只有钱了。传统婚姻的一大作用就是固化阶层利益,所谓“门当户对”不过是维持彼此家族的社会地位。这个作用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在今天原子化的社会结构中,这种家族联姻也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一方面养尊处优的年轻一代不愿意出卖个人福祉去满足更大的群体利益,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人际间形形色色的广泛联系已经不是几个家族的联姻所能涵盖。这些都让现代婚姻越来越难以承担固化阶层的重任。
当然如果不谈群体,具体到个人来说,婚姻仍然是实现阶层跃迁的重要手段。所谓“结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并非毫无缘由。只要平等社会尚未来临,只要阶级差距仍然存在,那么“权色交易”式的婚姻就不会消失。无论这样的个人跃迁有多少,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不幸的婚姻总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婚姻则近乎为零。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当人类大脑性高潮的密码被破解之后,当居高临下的男人不会再被力比多绑架之时,权色婚姻才能被埋葬。这也许比女权主义、平权运动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 摄影:Lin Yun Yun(台湾)
- 主题:婚姻
- 上一篇文章链接:同性恋的合法婚姻/林明辉(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