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家庭是个很热的话题,大概是最近一些年心理学相关的书籍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关于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的研究也逐渐被大家认识到;现在一聊到家庭,一聊到父母,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到原生家庭。
因为工作相关,前几年我做过一个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让大家围绕原生家庭写文章,写自己的观点或者亲身经历的故事。
这次活动搜集到的观点和故事有几十个,但对原生家庭的看法却只有两种。这就很奇妙了,因为明明大家的经历、故事、生活细节是有很大差异的,但对原生家庭的看法,却只有两种。
一种认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超过收获(仅主观感知)。这些伤害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控制欲、过度情绪化、缺少沟通、过度批评、重男轻女、不受重视、过度物质贫乏等,让他们难以建立起对父母的依恋和依偎感情,缺少来自家庭的安全感。
长大之后离开家庭,他们会选择较远的城市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也往往会选择远离家乡的城市定居。
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会形成两种性格倾向,一种是过度自卑,什么都不敢奢求、不敢争取;另一种是过度的理智,不敢依赖任何人,一切都只靠自己;或者这两种性格兼具,拥有更加纠结的内心状态。
另外一种孩子的幸福感就高很多了。这些孩子从小原生家庭比较幸福,多数也比较富裕。主要表现在原生家庭给他们带来了充足的安全感、满足感,宽容的家庭环境、较理智的父母、富裕的物质环境,让他们对世界抱有更多的期待,性格也相对更温和,很少会有纠结和冲突的内心世界(仅仅是比较多的人,还有另一些人被家庭惯坏了,可能会有其他的性格表现)。
甚至成年后,他们仍然会得到父母源源不断地帮助,比如买房子、介绍更好的工作岗位等等。这一类人,对原生家庭是满意的。
在我的那次调研中,前者人数比后者多,而前者又大部分是女生。(我曾经了解过一些和我类似的,家庭结构是姐姐和弟弟类型的朋友,一般姐姐的安全感要低于弟弟。这也能间接说明为什么女生对原生家庭更敏感一些了。)
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里,也提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先要明确这个影响是巨大的。有句话说,“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就是在说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巨大影响。
但阿德勒也提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并非是不可逆的,很多人长大后都在不停地自我治愈,以逐渐弥合童年时受到的心灵伤害。
我们没办法改变原生家庭,因为每个人的投胎技术是不同的,这里面多少有随机成分。但是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管原生家庭如何,都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去把握自己的人生,过得好、开心,拥有自我感觉有意义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原生家庭对你影响过大,恭喜你,你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就等着你去完善,去建立起独立的人格。随着自我的修复,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另外,不断地去扩展自己的边界吧!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接触的人和事情越来越多时,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就逐渐会降低到更小,你的自我也将更加强大~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尝试拥有“强大”的人生吧!
- 摄影:李黎(中国)
- 主题:原生家庭
- 上一篇文章链接:“圆梦”/土灰狼(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