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开枝散叶/耳东风(马来西亚)

那天我儿子突然问我:“爸,我的家乡是KK吗?”

我说:“不是,是KL,准确一点来说,雪兰莪蒲种才对。”可是他还是不明白:“可是你的家乡不就是KK吗?那你的家乡也是我的家乡呀?”我解释说:“不是的。那是以前那种一家三代从小到大都住在一起的情形。时代不同了。我出生在KK,因为搬迁的关系,你出生在蒲种,你姐出生在吉隆坡,根据家乡为出生、长大的地方,你们的家乡属于巴生谷才对。”

看他还是不大明白的样子,我再解释:“比如说,我的母校是KK的XX,你的母校是在蒲种的YY,我的母校并不是你的母校呀。”小子有点明白了。

我再说:“如果我的家乡是你的家乡,那么我爸爸或祖父的家乡也等于我的家乡,祖父是在中国出生的,那我的家乡也是中国了?你的家乡也是中国了?”他倒是明白自己不是中国人,点头称是。

这让我想起原生家庭这个问题。我们其实没什么和父亲的兄弟来往。印象中第一次见祖母时,她已很老,因为糖尿病住在医院,一只脚锯掉了;祖父的名字,只有在清明扫墓的时候才读到。我爸是英校生,英文顶呱呱,华文大字不识一个,倒是让我读华小,还在小学时买了一本汉语字典给我自学。父亲去世,我们也和他那一代的兄弟失去了联络。而母亲呢,只有一个弟弟还和我们有联络,直到差不多十年前去世为止。

反观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大多居住是巴生谷一带,新年联系起来容易多了。不过由于家里有9兄姐弟,我排行很后,在第八,所以当孩子出生时,他们的堂表兄弟基本上年纪差了十多二十岁的都有,只有我弟弟的孩子和他们岁数相若,比较能一起玩。

原生家庭是一脉相传,我父母已经去世多年,我这一代还互有联络,到了孩子那一代,由于年龄的差距,他们和我这里以及妻子那边,只有岁数接近的还好,不然,纵是堂表,看起来也比他们大很多,更像长辈。

迁入都市,人情渐薄,不像乡下那样亲戚朋友一大堆的。几乎天天见面,因此,原生家庭成员,几乎才是最亲近的家人。若要向我们以前那样不管是不是原生家庭,大家凑在一起,什么姨妈姑姐,堂表兄弟姐妹都叫得出来,现今的家庭确实困难,唯有模仿欧美那样,一律“uncle,auntie”的,连家族的细分都不清楚,甚至什么是家乡也懵懵然。

  • 摄影:周丽雯(澳洲)
  • 主题:原生家庭
  • 上一篇文章链接:宠爱的代价/宫天闹(马来西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