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子二月文章二之二:

原生家庭与语言传承/驴子(马来西亚)

近日巫英报章一则题目为《华小生对学习马来文没兴趣》(https://www.nst.com.my/news/nation/2023/01/871345/sjkc-pupils-not-keen-learn-bm)的新闻报道引起全国很大议论。12个华教团体指这则报道不但误导民众且伤害了华小,向警方报案,要求警方援引煽动法令展开查。警方调查后发现该报道内容无煽动成分,华团决定不追究此事。

我就这篇文章在脸书上分别读了华裔与巫裔网民的观点。华裔网民一般认为“华小国语课本的用词过深,学生不感兴趣”、“国语课本内容枯燥”、“孩子就是觉得英语比国语容易”、“用母语(华语)比较好沟通”;巫裔网民一般认同华裔的国语掌握能力差是因为对学习国语没感兴趣,有者重提国内不应该有多源流的学校(他们似乎忘了国内的国际学校)。

我不明白巫英报记者为何是“针对”华校生来探讨这个课题,因为其实不少巫裔也不见得能说标准的国语。与其写华校生“对学习马来文没兴趣”,还不如写一篇《如何提高华小生学习马来文的兴趣》。当然,这就是教育部的工作了。

话说回头,华小生对学习马来文没兴趣,那他们对学习华语就有兴趣了?那倒不以为然。根据我观察所认识的华人朋友家庭发现,有一大部份的父母都不完全以母语(方言或华语)来与孩子交谈。即便父母本身是华校生,英语讲得半桶水,他们还是要混杂一两句英语跟孩子沟通。他们的解释是希望孩子能提早接触英语,尽早熟悉英语这国际语言。父母也会为孩子购买一些英语书籍。有者甚至宁可花大笔钱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不打算让孩子上华小或独中。

多年前,我在报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对华裔夫妇送独生子上国际学校,后来因为没钱让孩子继续在国际学校读书,而喊穷要求民众捐款。这是一则相当可笑的“新闻”,那是多年前,那时谁都知道有钱人才会送孩子上国际学校。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还谈什么让孩子读国际学校?回到现在,我十分惊讶身旁已不少友人将孩子送往国际学校就读。而这些将孩子送去国际学校的父母们,本身不是大富大贵的有钱人,也不是什么专业领域的专才,他们不过是“有点钱”而已。难怪国内的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可想这已是民众对教育期盼的一大需求,以为国际学校就是让孩子成才的梦工厂。

我的心里因此冒出了疑问:学华语有让孩子丢脸吗?

我不否认英语在全球所占的重要位置,多学一种外语有利无弊。在英语系国家,学习并掌握好英语是一种必然,孩子无法学习母语也属无奈。然而,在马来西亚,我们拥有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我们的父辈都能与我们使用母语沟通;反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却放弃用母语与我们的孩子沟通!

譬如,母亲的原生家庭以广东话交谈,父亲的原生家庭以福建话交谈,父母为了“方便”教育孩子,便只与孩子说华语,因而孩子只谙华语,对广东话与福建话一窍不通。而现在很多父母选择与孩子在家里说英语,连华语都不用。有的小孩固然因此而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有的小孩因为父母在家不以母语与他沟通,又无法以标准的英语教导他,以致小孩无法掌握母语的同时也学不好英语。

试问,我们的孩子还有多少人会说会听父母的方言?当我们连学习华语都放弃的时候,还谈什么维护华族文化遗产?

  • 摄影:驴子(马来西亚)
  • 主题:原生家庭
  • 上一篇文章链接:原生祖国/江扬(中国)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