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和收获/周嘉惠(马来西亚)

在我看来,这世界并没那么美好,而自己却未经商量就把孩子们引领了过来。我常常会因此由衷兴起一股歉疚感。

既然孩子们来了,我就该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她们保护和爱护。但在正常情况下,我恐怕没办法照顾她们一辈子,毕竟自己比她们年长几十岁。我有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但我不以我之是为是,更不认为孩子们有完成父母未竟理想的义务(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潜移默化影响可不能怪在我头上)。她们是完整的、独立自主的个体,我希望扮演的角色是尽可能帮助她们发挥潜能,而不是按照我的蓝图遥控她们一生。当然,我也无法民主到完全放任她们自由发展,但始终认为,只要不杀人放火,其他任何事都可以商量。这样的底线,应该放诸四海都是合情合理的。我对世界的认识毕竟比孩子们多几十年,文化禁忌之类不允触碰的红线,有义务提早让她们知道以免他日误踩地雷。

孩子们大概遗传了我随遇而安的基因,生活上要求不多。譬如老大,每天上学一毛钱也不带,反正上学放学有老爸接送,午餐也提早在网上订购了,她不觉得还有必要带钱。同学放学后在小卖店买零食吃,她也不为所动;老大认为把自己吃得圆圆的再来减肥,是很没必要的事。老二也不带钱上学,疫情发生后甚至完全拒绝去食堂吃东西,反正上课前吃饱,然后等放学回家吃就行了。没人教她这么做,但是她很坚持,不想挑战新冠病毒。老二虽然没机会花钱,但是有一个小盒子存着她四处搜刮来的“财富”。不久前她公布今年在学校得了三个奖,要我奖赏她一个奖一块钱。为什么一块钱?因为数目大了,妈妈会没收去代为投资,而一块钱不会被没收。她非常懂一鸟在手比十鸟在树更实际的道理。刚好那天钱包里有四张一块钱,打算就全部奖赏给她,但是她退回一块钱。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不贪,往后日子碰上的问题起码减少一半以上。

孩子的潜能并没在报生纸上注明,那是需要自己长期细心观察、探索才可能一点一滴获悉的资讯。发现她们喜欢阅读后,首先就撒网捕鱼似的让她们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然后再从其中挑选出她们比较感兴趣的方向。确定方向后,再试探程度,同时观察“兴趣”到底是五分钟热度?还是真的喜欢?譬如两个孩子都喜欢科普方面的书。中国的《博物》杂志就完全能够满足老二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了,老大也喜欢《博物》,但到底年长几岁,阅读的书也该更长进一点吧?塞一本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书给她,她看了几页就口吐白泡。好吧!太深,调整就行了,不用太早打退堂鼓。老二在得知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要求我把大文豪的作品全部找齐;她打算全部看一遍,然后也去拿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这种明显是中了马来西亚华小的毒才会有的想法,自然需要纠正;动机摆正了之后,她还是坚持硬啃马尔克斯,也只好由她去了。偶尔她会针对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她确实看不懂),我就尽力回答,要是果真无法回答,就上网查查别人有什么高见?反正我不会用“以后长大就会懂”来推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什么丢脸的。

老大的个性比较内向。上中学后担心她被霸凌,就提醒她如果碰到这种事情,千万不要只是独自躲在角落偷偷哭泣,而是要马上告知老师或爸妈。老大说,才不会哭,如果有人想要霸凌她,肯定先跟对方打一架,打不过逃就是了。虽然我不是个主张暴力的人,但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此回答实在深得我心。这孩子长大了,不用操心!老二虽然在家是个话痨,在外却安静得像个哑巴,以致老师同学都对她有很大的误判,不过她毫不在乎。这家伙的脑筋里尽装些天马行空的幻想,最近学校作文比赛她就写了自己穿越到宋朝当公主的故事。穿越故事我能接受,精准穿越到宋朝就有点让人佩服了,三年级生啊!无论如何,天马行空归天马行空,我们最后还是得回到地球老老实实过日子。所以,我们可以先讨论宋朝公主的寝室格局,然后再探讨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该怎么找生活的各种可能。人生如梦,但是筑梦要踏实啊!

从个人的际遇到生活的大环境,我们都无从精准预测未来。既然无从预测,那么应该工作到什么时候才退休呢?个人的观点,选择有两个:一、做到力不从心为止。二、做到一想到工作就要吐为止。视何者为先而定。以目前的收入而论,大富大贵还谈不上,不过只要不是太挥霍,生活无忧倒不是大问题。退休后,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我也不打算为花钱而花钱,报仇似的把退休前的所有积蓄败光才甘心,做人没必要如此心理不平衡。百年之后如果还有若干钱财留下,那自然是留给孩子们。遗荫虽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但也没什么好丢脸的,平常心看待就好。

很多人一辈子被原生家庭的阴影笼罩,怎么也摆脱不了。我祈求自己不会带给孩子们这样的坏影响。我不设定框架来限制她们的未来,我试图帮助她们认识自己,并鼓励她们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后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几十年后,不管我还在不在世上,当她们回想起原生家庭,希望浮现的只有温馨的回忆,而不是永恒的梦魇。对我而言,这将是我给孩子留下最宝贵的遗产,也是我自己最大的收获。

  • 摄影:周嘉惠(马来西亚)
  • 主题:遗产
  • 上一篇文章链接:我留下了什么?/郑嘉诚(新加坡)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